甘舒霖30R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观察
2014-02-11徐广侠
徐广侠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 130021
甘舒霖30R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观察
徐广侠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吉林长春 130021
目的 主要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甘舒霖30R治疗时血糖的控制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8月该院内分泌科7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7人,治疗组患者给予甘舒霖30R注射治疗,而对照组应用诺和灵30R注射治疗,仔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在治疗15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FPG、2hPG均较治疗前低(P<0.05),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舒霖30R和诺和灵30R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过比较,甘舒霖30R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上,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甘舒霖30R;诺和灵30R;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
甘舒霖30R是人们通过探索所得到的不易成果,主要利用了重组DNA技术开分发了与人类胰岛素相当的分泌物,它可以充当天然胰岛素,具有相同的作用和功能,此药物的开发无疑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减轻他们因病痛折磨的痛苦,同时甘舒霖30R作为药物,其依从性提高,有效改善患者症状,为主要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甘舒霖30R治疗时血糖的控制情况。因此,该院分泌内科针对2012年3月—2013年8月期间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74例,进行甘舒霖30R注射治疗,现对其临床疗效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4例来该院初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4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8.5岁。所有患者通过体检得出无糖尿病并发症,无肾功能疾病,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无感染,适应证符合胰岛素治疗,两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性别、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1999年WHO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其上全部为糖尿病患者[1]。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仔细观察和记录37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个人体重和血糖值,对所有患者进行糖尿病的基础教育,制定合理饮食方案,计划活动方案,特别在饮食上做到定餐定量少时多餐,为临床治疗做准备,第2天开始给予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甘舒霖30R注射治疗,此药批准文号为S20020031,在患者早餐前和晚餐前30 min应用,剂量初步为0.1~0.2 U/(kg.d),并且及时对血糖进行监测,特别三餐前后2 h,但对血糖的浓度有特别的需要时,可以随时监测,同时给药量要根据监测的血糖结果及时调整,直到最后给药剂量稳定不变,血糖也不在波动,持续治疗15周。
1.2.2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组相同,不同之处只在于将甘舒霖30R注射液改换为诺和灵注射治疗,仔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
1.3 观测指标
血糖正常的预期指标:早上空腹血糖浓度5~7 mmol/L(FPG);三餐饭后2 h血糖浓度5~10 mmol/L(2hPG);治疗期间仔细观察以上指标,并且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1.4 统计方法
通过采用SPSS16.0系统软件对该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前后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其表示方式为±s[2]。
2 结果
2.1 血糖情况
通过药物的15周治疗,治疗组的结果显示FPG、2hPG均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前FPG和三餐饭后2 h血糖浓度为12.5±5.2;21.6±6.5、21.5±6.8、20.8±5.5;治疗后为5.3±2.4;7.5± 2.5、7.8±2.2、8.5±1.5;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结果显示患者的FPG、2hPG均较治疗前低(P<0.05),治疗前FPG和三餐饭后2 h血糖浓度为12.4±5.1;22.1±5.5、20.5±6.8、20.7± 5.5;治疗后为5.3±2.4;7.5±2.5、7.8±2.2、8.5±1.5;均有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不良反应及低血糖
治疗组:不良反应胰岛素皮疹2例、胰岛素水肿2,总发生率10.8%,低血糖3例发生率8.1%,对照组:不良反应胰岛素皮疹1例、胰岛素水肿2,总发生率8.1%,低血糖4例发生率10.8%,两组数据比较均有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甘舒霖属于生物制剂药品,一种通过基因重组获得的新一代胰岛素,可调节人体的糖代谢,可使脂肪组织、骨骼和肝脏进一步摄取和利用葡萄糖,促进体内的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和肝糖原,同时机体糖异生反应受到抑制,总体上降低了机体血糖浓度。2型糖尿病以前叫作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大约在35~40岁之后,病因主要是机体产生的胰岛素的功能的紊乱,有些病人体内胰岛素的量很少,而有些病人体内胰岛素的量很多甚至过量,但是他们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却很差,这样患者在体内的胰岛素的量就缺乏,机体血糖上升,表现出临床各种症状如非常明显的食量大、喝得多、尿得多和机体明显消瘦[3]。所以开发新的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患者的巨大需求,这就促使药物研发者努力并积极探索,为临床治疗做出贡献。
[1]余卫清,甘舒霖.30R针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研究[J].海峡药学,2013,25(6):88.
[2]吴良远,甘舒霖.30R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3,21(8):125.
[3]郑会生.甘舒霖治疗型糖尿病疗效观察[J].药物与临床,2014,3(23):68.
R587.1
A
1672-4062(2014)10(a)-0010-01
2014-07-14)
徐广侠(1965.12-),女,长春市人,本科,主管药师,研究方向: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