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佛手壶》的禅学情愫 应 龙

2014-02-11江苏宜兴宜兴214221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4年8期
关键词:禅学佛手宜兴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佛手壶》的禅学情愫 应 龙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佛手壶”一横空出世,便惊叹四座,蜚声中外。紫砂壶最美莫过于似象与非象之间,任其想象驰骋,在各家其说中,丰富内涵,融汇贯通。

佛手壶、艺术、欣赏性

在中国陶瓷艺术中,紫砂壶是一种特殊的品种,它具有与众不同的性能、用途和艺术风格,是一种实用与审美高度和谐而又妙不可思的手工艺术品。用以盛茶,“外类紫玉,内如碧云”,赏其风采,“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丽娴如佳人,潇洒如少年,飘逸如仙子。”紫砂壶以其素面素心的特征称著于世,古往今来,爱壶的人不一定嗜茶,但嗜茶者十之八九必钟情于紫砂壶。

佛教自东汉末年传入我国之后,经过与道教艺术、玄学思想、儒家教义的几次融合,逐步完成了它的中国化过程,形成了具有中国思想特征的佛教派别——禅宗。禅宗对中国文化尤其是茶文化的影响最大。自紫砂壶创始以来,逐步与茶文化融合互动。禅茶一味,壶为茶生,壶艺勃兴。庙宇中的“释迦牟尼”、“如来”、“观音”等塑像中的佛手,如来佛神通广大,佛手能指点江山,化险除恶。制壶人在花塑器制作中选用“佛手”作壶型,从形似到神似,成为花塑器创作的题材之一。徐秀棠先生早有壶铭,“一砂一茗皆佛陀,目之所及,心之为道!”可见壶缘中早有佛缘。

紫砂壶与众不同的就是它既有很高的欣赏性,又有很强的实用性,既有实用的美,有视觉的美,还有把玩的美。这种具有“三合一”功能和作用的艺术品,恐怕世界上其他艺术品都很难兼而有之。每把精品紫砂壶都是一件艺术珍品,一个浓缩了艺术大师对艺术的解读和表达的艺术结晶,一个通过“泥和火”的过程来体现的艺术奇迹。在我的眼中,精美的紫砂壶是一首琅琅上口的诗、是一幅生动传神的画、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旋律,并且还是不离不弃的红颜知己。

自清代嘉庆年间的陈曼生参与紫砂造型设计以来,“曼生十八式”中与佛家有关的壶型或铭文中,有“汲直”、“却月”、“横云”、“百衲”、“合斗”、“斗笠”等传世经典,都阐述了一种宗教信仰与因果轮回的禅学教义。

“佛手”在旧时民间象征男子多子多福,是吉祥宜子的标志,故倍受人们的喜爱。《佛手壶》壶盖上的钮是一个小佛手的形状,与壶身谐调统一。壶嘴最为精彩,根根手指形式俊俏,紧簇壶嘴,极具动感。紫砂壶的神韵便如同这佛手造型线条优美,流畅舒展自然,造型惟妙惟肖。壶把加深弯曲度,美观与实用并存。选用本山绿泥精制而成,色泽淡雅,泥质细腻,壶身光滑如玉,完美无瑕,惹人爱不释手,折射出光彩,折射出佛教意蕴。泡养后光泽乍现。作品点睛之处即是流畅的线条构成,,笔者的线条运用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佛手之间的线条运用极其丰富,立体感强,无论从怎样的一个角度欣赏,都足以震撼人心。壶把好似如来的耳朵。《佛手壶》一横空出世,便惊叹四座,蜚声中外。紫砂壶最美莫过于似象与非象之间,任其想象驰骋,内涵丰富,融汇贯通。

艺术能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给人借某一物体、绘画、音乐等载体激发对艺术和情感的共鸣,把欣赏它的人带到一个用语言都无法表达的艺术世界里 紫砂壶创作应继承传统而又不囿于传统,从优秀传统作品中吸取精华,打破习惯思维定式,创作出具有个性化风格的作品,这是对传承创新应抱的积极态度。紫砂数百年来传播过程的一大规律是“凡是名作,后人必仿之,后人也必创之。”同一壶名,同一品种,艺人们都可以从审美情趣、实用价值出发,在技艺审慎地加以变化造型,使之有别于传统的形制。

[1] 《紫砂之谜》福建美术出版社

10.13212/j.cnki.csa.2014.08.056

猜你喜欢

禅学佛手宜兴
宜兴釉陶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陶”醉心田 点赞新宜兴
王阳明在精神层面上对禅学超越境界的融会
建佛手高效栽培技术
论朱耷绘画风格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减压内部沸腾提取川佛手多糖工艺的优化
张九成对《论语》的禅学解读
禅学救了ipod创造者
金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