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栽培条件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影响的研究现状

2014-02-11崔桂霞

天津农林科技 2014年6期
关键词:食味密度栽培

崔桂霞

(天津市宝坻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天津 301800)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全国65%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而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形成受到诸多栽培条件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关于水稻在几个主要栽培条件下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总结,以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1 不同栽培条件下的研究现状

1.1 播种期及插秧期对水稻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不同区域都有当地适宜的水稻播种期与插秧期。

播种过早或过晚,均会导致水稻产量及品质的下降[1-2]。李建国、韩勇等对水稻两个品种不同播期的试验结果表明,推迟播期对水稻产量及品质均造成显著影响,产量降低,群体生产量减小[3]。王成媛的研究结果也表明,适期播种、插秧不仅产量高,而且穗粒数、结实率、经济系数、生物产量和稻米品质都高于延迟播种与延期插秧的处理[4]。水稻是长日照植物,播种插秧时间的不同,会影响到水稻抽穗期光照时间,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及品质。陈林、王芬等的试验结果表明,水稻齐穗前的日照时数对实粒数的影响显著,特别是齐穗前5d的日照时数影响程度达到极显著水平,齐穗后5d内的温度和降水量对实粒数影响显著[5]。

1.2 插秧密度对水稻的影响

水稻种植密度一直是栽培学家用于调节产量的一种手段。刘冰、潘礼梅的研究表明,栽培密度过大会导致分蘖减少,结实率降低,易发生倒伏;过小则群体量不够,总有效穗数减小,造成减产。栽培密度的选择,应考虑到当地水源及地力等条件[6-7]。杨福、胡长城等的研究认为水稻密植还是稀植,应考虑当地环境条件。在地力贫乏、水源不足的地区提倡适当密植,靠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来增产;在地力肥沃、水源充足的地区提倡适当稀植,靠大粒大穗达到增产。根据水稻不同的穗型,栽培密度对其影响也不尽相同[8]。汤雷、吴晓芸等的研究表明,大穗型品种的栽植密度较有效穗高的丛生型品种低,效果较好[9]。

栽培密度的不同,对水稻的食味品质也有一定影响。王成瑗、王伯伦的实验证明,栽培密度主要影响大米垩白率、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从而影响水稻的食味品质[10]。王贵江、刘宝海的研究认为在当地的实际栽培情况下,降低施氮水平,提高栽培密度是稳定稻谷产量并改善水稻食味品质的有效途径[11]。

1.3 不同收获期对水稻的影响

收获时间的早晚对水稻的产量及品质都有较大影响。水稻收获过早,糙米灌浆不好,青米等未成熟米粒增加,影响水稻产量;整精米率下降,不仅使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变差,而且其食味与贮藏品质也变差。收获过晚,成熟期延长,尽管可以降低垩白粒率,但收获过迟,整精米率不一定伴随增加。枯熟期收获的稻谷,植株易倒伏,也影响水稻的产量,并且其整精米率均下降,乳白米、垩白米、茶色米、裂腰米均增加,导致稻米外观品质下降[12-13]。

曾忠祥等和辛洪梅的研究认为适时收获能提高水稻的外观品质和碾米品质[14-15]。李旭、毛艇等的研究认为不同收获期崩解值的显著差异是影响水稻适口性的重要因素,其试验还发现弯曲穗型品种应较直立穗、半直立穗品种收获提前,可降低植株倒伏对水稻的影响[16-17]。程建峰等的研究认为不同的收获期直链淀粉的含量无差异,而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18-20]。朱江燕等的研究认为收获期不会影响水稻的糙米率,但对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影响较大。

1.4 肥料处理对水稻的影响

肥料适当、适量、适时的施加,是保证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的重要栽培措施。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水稻的产量,施加过量的肥料。数据显示,我国占全世界耕地面积的7%,却消费了全球28%的化肥,而氮肥的消费量更是达到30%。过量的施肥,不仅水稻无法有效的吸收利用,消耗财力物力人力,还会污染大气,破坏水资源。

对水稻氮、磷、钾养分吸收影响最大的交互作用分别是氮钾、氮磷和磷钾互作。郑运章等的研究表明当肥料用量处于低中水平时,互作效应均表现为协同促进作用,肥料用量超过一定水平后则表现为拮抗作用。钾肥的水平低时,氮肥太高易导致水稻减产。钾肥水平高时,氮肥水平在一定范围内越高产量越高。实验还发现,氮钾肥,磷钾肥有正交互效应,而氮磷肥交互效应不明显[21]。王峰等的研究发现,磷钾肥的交互作用并不明显,钾肥对磷肥只是起辅助作用,磷水平较高时增施钾肥对产量影响不大。

丁德亮、王成媛等的研究表明,氮肥的施加可以显著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而蛋白质含量与米饭的食味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22-24]。所以如何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兼顾米饭的食味品质是当前水稻生产的重要选择。

1.5 其他栽培措施对水稻的影响

除却上述几种栽培措施之外,另有其它不同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以及食味有一定的影响。施利利等的试验结果表明,异地栽培对水稻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其它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张武益等的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会导致有害物的累积,降低水稻的根系活力,影响生长后期植物干物质累积,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但如果干湿交替灌溉,则可明显改善土壤通气状况,减少秸秆分解时还原性物质对水稻的毒害作用[25]。在节水栽培方面,段素梅等的研究显示,一定程度的干旱,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负面影响不明显。另外,如免耕栽培、薄膜覆土栽培、旱直播等一系列栽培措施对水稻也有一定的影响。

2 讨论与结论

究根到底,无论是多高产多优质的水稻品种,都有最适于此品种的一套栽培方案。但水稻生长受到多方面的影响,除却自然界给予的光温水气热之外,人为可控制的因素亦对水稻的生长有着很大的影响。近几年,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日平均温度、降水量、气候等因素在年际间的变化越来越大。加之中国地形多样性,小气候的多样性,更加大了数据统计的不可预见性和波动性。这也为此类试验的进行以及论文的撰写增添了难度。

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从播种、水肥管理、收获、收获后管理等措施贯穿整个生育期,其中一个因素的改变,都会对水稻产量及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注重品质食味的保持或提高,是当前栽培学者应注意的问题。

切实而言,改变栽培条件并不能无限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只能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改良,增产增质也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有所改变。要让水稻更加高产优质,还应从水稻品种本身入手,培育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

3 成果及展望

目前,国内在水稻栽培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区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起了适宜本地区的完整的栽培技术体系。适时播种插秧、适时收获、肥水的适量施加及灌溉等一系列研究,为提高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以后的研究中,我们应引进吸收更多国外先进栽培技术,完善栽培管理理念,以此为基础,巩固提升国内在栽培方面的研究水平,为我国水稻的高产优质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李红,汤文光,聂立群等.不同品种与播期对直播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9,03:26-29.

[2]严光彬,李彦利,孟令君等.栽培因素对北方粳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一插秧时间对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J].垦殖与稻作,2006,06:30-31.

[3]李建国,韩勇,解文孝等.播期及环境因子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08:3160-3162.

[4]王成瑷,张文香,赵磊等.寒冷地区延迟播种期与插秧期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J].北方水稻,2009,06:15-18.

[5]陈林,王芬,费永成等.播期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0:18448-18450.

[6]潘礼梅,金忠诚.不同栽培密度对优质杂交水稻中浙优1 号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4,05:31.

[7]刘冰,付亚东.不同施肥量及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09,03:57-58.

[8]杨福,胡长城,王晓丽等.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吉农大7号”生育及产量的影响[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0,04:18-22.

[9]汤雷,吴晓芸,金荣华.不同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4,02:46,108.

[10]王成瑗,王伯伦,张文香等.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4,04:318-322.

[11]王贵江,刘宝海.栽培密度对水稻产量及食味品质影响的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4,06:5-7.

[12]程建峰,潘晓云,刘宜柏等.收获期对杂交早稻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1,02:31-35.

[13]汪莲爱,董新国,杨洁等.湖北省水稻区试对照品种品质指标比较分析 [J].湖北农业科学,2008,12:1495-1498.

[14]曾忠祥,孔令宇,袁诗富等.优质稻米不同收获期与碾米品质关系初探[J].西昌农业科技,1997,01:24.

[15]辛洪梅.不同收获期对寒地早熟水稻品种产量和品种的影响[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09:42-43.

[16]李旭,毛艇,付立东等.滨海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分期收获抗倒伏性状比较[J].江苏农业科学,2014,01:66-68.

[17]李旭,毛艇,张睿等.水稻收获时期对稻米淀粉RVA特性和食味品质的影响 [J].贵州农业科学,2014,04:55-57.

[18]程建峰,潘晓云,刘宜柏.收获期对杂交早稻品质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01,02:31-35.

[19]倪四良.当前水稻施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作物研究,2008,02:124-126.

[20]韩宝吉,石磊,徐芳森等.湖北省水稻施肥现状分析及评价[J].湖北农业科学,2012,12:2430-2435.

[21]郑运章,邸云飞,胡宏祥.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07:77-81.

[22]丁得亮,张欣,崔晶等.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J].河北农业科学,2009,12:22-24,

[23]刘奕,程方民.稻米中蛋白质和脂类与稻米品质的关系综述[J].中国粮油学报,2006,04:6-10.

[24]施利利,张欣,丁得亮等.不同环境条件下稻米的主要品质性状的比较[J].食品科技,2013,09:116-119.

[25]张武益,朱立群,王伟等.不同灌溉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02:113-118.

猜你喜欢

食味密度栽培
『密度』知识巩固
密度在身边 应用随处见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基于3种方法的西南杂交籼稻稻米食味评价及品种优选
食味知人:贾宝玉的三个饮食场景
“玩转”密度
密度应用知多少
自然栽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