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2014-02-11巴曙松
巴曙松
李光耀的傲慢与偏见
作为一本语录编选,《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的编者编的是如此精密,以至于你甚至以为这是李光耀先生一气呵成的论文。当然,虽然落脚点在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编者作为美国人在编辑上自然有“政治正确”的考量,但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李光耀作为新加坡前总理的自身定位。比如在书中,李光耀一边担心美国政府入不敷出的债务问题是美国最大的危机,一边又说美国不能减少军费开支,那么李光耀到底想说什么呢?“美国应该减少对中东地区的关注,将重心转移到亚洲。”当然,我相信作为中国读者,我们最关心的或许还是“论中国与世界”。不过,遗憾的是,李光耀所秉持的观点依然是现在西方观点的主流:不要将中国视为一个和西方类似的国家。在书中,李光耀先生谈到了不少中国的现状,比如中央集权的稳定性,地域的广度,文化等等,说白了,还是在重复中国作为“文明帝国”的存在。
中国改革再启程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过去30多年年均10%的高速增长之后,再次站到一个历史关口,过去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维持。无论是过去的高速增长还是未来的中速增长,都离不开改革的红利的推动。重启改革议程,释放新的制度红利,是确保这一转换平稳着陆的关键。长期从事中国经济改革报道的王尔德先生,近三年采访了多位国内外从事改革的一线官员和参与改革的重要学者,共议中国改革大计,为中国改革下一步怎么走提供了很多真知灼见。
寻求符合全球化趋势的金融文明观
了解美联储的日常运作、决策逻辑、所面临的挑战、与主要经济体的分歧与合作等,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中国金融界而言,更是如此。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把处于风暴中心的美联储推到了全球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位置之上,美联储作出的各种判断、决策,都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关注的重要内容。了解美联储的日常运作、决策逻辑、所面临的挑战、与主要经济体的分歧与合作等,显得十分重要,对于中国金融界而言,更是如此。
次贷危机反映了金融市场和经济体系已经在快速全球化,但各经济体央行和金融监管体系还保持着国别的视野。这种分歧集中表现在对美联储的政策评价上。
可以说,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美国金融界之于中国央行,还是中国金融界之于美联储,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不了解,甚至一些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这对于双方作出正确的金融决策、促进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显然是一个相当负面的干扰。
记得有一次,我到位于华盛顿的美联储总部参观,在走廊挂着的艺术品中,有几幅是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费新我先生的书画,这显示出了双方希望加深相互了解的愿望。在讨论中,美联储的一位研究人员提出疑问:“我们的这些决策,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不是挺合乎经济逻辑的吗?为什么遭到那么多的指责和攻击?”
因为美联储对于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也因为对美联储的了解相对欠缺,人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于美联储的种种难以证实的想象。例如,有些人把美联储描述成一个受少数犹太金融家控制的私营银行,认为美联储是金融大鳄搜刮世界人民财富的工具。
不容否认的是,中美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两国金融体系间的信任和交流不仅对彼此,而且对世界经济金融体系的稳定,都极其重要。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中国也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逐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金融决策者与国民需要理性、专业和建设性的思考,而不是用阴谋论解释自己不太了解的领域。基于理性和专业基础上的金融决策才能更有力地维护中国的利益,同时提高中国与全球金融体系的沟通效率,在全球金融治理中更好地发出中国的声音。
为防止陷入阴谋论漩涡,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兼听则明,听听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这本书的重要参考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其提供了一个与阴谋论不同的理论分析框架,更重要的是通过介绍经济问题的背景知识,帮助读者整理思路,为理性分析常见的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