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矿命运转折:1998
2014-02-11沈小波
沈小波
从煤炭部到地方,兖矿向“政企分开”迈开了一大步,但离真正的自主经营距离尚远,所谓市场化,并未深入这家企业的肌理。
1998年,距今已有15年之久。兖矿该年完成了一个“三连冠”的壮举:1996年至1998年,兖矿三年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占行业第一。同年,兖矿布局资本市场,组建兖州煤业在上海、纽约、香港三地上市,时为煤炭业内首家。
兖矿的成功汇集了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兖矿多年来投巨资研发综采放顶煤技术,到1998年已逐渐展现威力,煤矿产量以百万吨为单位提升。地处华东煤炭消费市场中心,兖矿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彼时兖矿的董事长赵经彻的一系列决策,如今已证实充满远见。而当时煤炭行业普遍亏损的现实,也成就了兖矿的利润神话,1998年兖矿利润占行业总利润60%以上。
尽管从时间上看,兖矿的辉煌还要持续数年之久。1999年兖矿集团挂牌成立,旗下重要的济三矿正式投产,直到2002年,兖矿利润行业第一的位次才被神华超过。但实际从1998年开始,兖矿的命运已发生转折,1998年发生了几件大事,最终左右了兖矿的命运走向。
首先,是日后煤炭长达十年的长周期繁荣于该年露出端倪。1998年国内经济生产总值增长录得7.8%,这是自1997年始的一段国民经济低位运行期,要到2003年,增长率才再度接近十位数。
同样,1998年处于煤炭工业1997至2001“特别困难时期”中段。为扭转煤炭市场,当年12月,国务院颁决定到1999年底之前,关闭25800家小煤矿。这一决定不仅终结了此前“有水快流”的历史,压缩的产能也为日后煤炭供不应求埋下伏笔。
1998年之后,国民经济增长率一路上扬。煤炭产能压缩,经济又快速增长,煤炭成为紧俏品,价格一路上扬。2002年末2003年初,国家开始规划开发“三西”资源,扶持大企业集团。至此,无论政策、市场,都为一个煤炭资源扩张黄金期做好了准备。
其次,1998年神华迎来了它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任领导者。原煤炭部副部长、原计委副主任、原国务院煤炭出口领导小组组长叶青,以65岁高龄接任神华集团总经理。凭借无人能比的政治资源和超人的眼光,叶青带领神华在煤炭这个壁垒重重行业迅猛发展,到2002年已经实现原煤产量、销售收入、利润全行业第一,此后以与其他煤炭企业越拉越大的差距遥遥立于煤炭行业金字塔顶端。
第三,兖矿于1998年也迎来了日后影响其命运的身份转换。1998年煤炭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革。当年4月,作为建国来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的内容之一,煤炭部正式撤销。94家国有重点煤矿企业随之下放地方,按所在地分配,兖矿归属山东管理,相关人事关系也转入山东组织部。
查阅过往资料,当时舆论都对这一变革持欢迎态度。彼时煤炭部按计划经济模式管理企业,规划投资,收回利润,企业缺乏活力。企业下放地方,当时多视作“政企分开”,走向市场,现在看来过于乐观。
脱离煤炭部计划体制约束后,煤炭企业迎来的是地方政府的监管,从前端战略导向,后期投资审批,以及关键性人事任命,最终不得不随当地主政者发展思维而舞。尽管煤炭企业做大做强与地方政府利益一致,但在地方政府眼中,煤炭企业只是服务于本地经济、社会乃至个人政绩的一枚棋子,企业的发展必须以此为前提。
如果拿神华和兖矿对比(前后两时期煤炭行业领军企业),1998年开始,叶青开始带领神华以租赁、收购等方式不断扩张资源,直至今日。1997年,赵经彻撰写的《煤与非煤并重战略论纲》出版。1998年,兖矿开始推进非煤产业,投资十数亿元收购社会企业,构建非煤板块,并于1999收入鲁南化肥厂。
此后神华和兖矿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到2003年煤炭黄金十年开启,兖矿已无法回头。2003年,着眼于本省资源日趋枯竭,煤炭工人就业前景黯淡,有酿成社会问题之虞,山东省最终选定非煤产业作为战略接替,并反对省内煤炭企业赴外投资。
在山东省政府指引下,省内煤炭业以自傲的执行力发展非煤产业。到2012年,非煤产业已占山东省内煤炭工业经济总量六成以上,国内领先。但目前经济运行质量不高,2012年山东煤炭产业利润占煤炭业总利润仅1.28%。
回望过往,山东省推动省内煤企发展非煤产业始于2003年,但追根溯源,应始于1998年煤炭体制改革,地方开始掌握煤炭企业实际控制权。此次改革朝“政企分离”迈出了一大步,企业走向市场,但离自主经营尚有距离。
现在看来,神华的崛起不可阻挡。但兖矿若以自身的声望、实力积极对外扩张,或可紧随神华之后,与此后相继整合组建的煤炭集团相与争雄。
但事实是,2003年,饱受争议的耿加怀就任兖矿董事长。兖矿内部人士对耿有“保守”之指。耿在其七年任期内,一是延续此前赵经彻定下战略,二与省内煤炭发展战略亦步亦趋,对陕蒙一带的资源扩张机遇恍若未闻,不仅对外扩张迟缓,上门机遇亦遗憾错失。
所不得而知的是,究竟实系耿加怀性格保守致使兖矿对外扩张迟缓,还是受山东省政府约束不得不如此,又抑或两者兼而有之?又不得而知的是,尽管山东省政府不鼓励对外投资,但我国体制弹性较大众所周知,若耿有心,与制度相碰撞,究竟又能有多大的空间?
十年过去,已难探寻耿的具体心境。多人证实,耿曾在兖矿内部大会上抛出言论“坐在家里等死,走出去找死。”笔者初次听闻感到怪异,不可理解。现在细细寻思,考虑到兖矿内部对外扩张呼声与山东煤炭政策相冲突,这句话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