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文化对质量管理影响分析

2014-02-10申虹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比较研究民族文化质量管理

申虹

摘要:探讨了美日民族文化如何作用于企业文化,进而影响两国质量管理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式和日式质量管理模式。结合中国质量管理现状,分析了中国质量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质量管理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防止企业中的“中庸思想”;关注员工中的群体意识;加强领导的创新胆识。这为我国今后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质量管理;民族文化;中美日;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08103

1引言

质量管理自其被提出以来,一直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目前来看,美国和日本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因为其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两个最具影响力的质量管理流派。在我国,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质量振兴纲要》也明确提出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现今很多国家企图通过在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工具或理念来提高整体质量水平,但大多都没有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究其个中缘由,没有很好地结合本国民族文化,忽略了民族文化对质量管理的影响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企业组织是质量管理的直接实施者和具体操作者,因而民族文化只能通过影响企业组织来对质量管理的产生影响。有学者研究表明,民族文化并不直接影响质量管理的实施,而是通过作用于企业文化间接影响质量管理。

2美国民族文化对其质量管理的影响

美国是现代质量管理的发源地,目前世界上盛行的大部分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工具等都是产生于美国。大体上来讲,美国质量管理也经过了质量检验阶段、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内,质量管理的理念不同,应用的工具也各有差异,但美国的民族文化始终贯穿在质量管理的日常活动中。相较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美国历史较短,在两百多年的发展中,吸收了世界诸多文明的精华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多元开放的文化体系。

首先,由于美国的民族文化源于欧洲的清教文化,清教徒移民带到北美的清教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根源。清教主义提倡的价值观念主要是谦卑虔诚、勤俭诚实、责任担当、人人平等、创新进取等,这些理念在美国的西进运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深入人心。清教主义中的理性原则和对独立自主开拓创新的追究确定了清教主义者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和个人英雄情结。个人主义可以说是美国民族文化中的精髓。在个人主义的引导下,美国人崇尚个人成就、个人荣誉,追求个性自由和自我实现。对内,表现为关注自身,追求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对外则表现为不断扩张的霸权心理和优越心态。从美国最初的西进运动到当今其自身定位的“世界警察”身份都是其强烈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因而美国的企业由于生长在这种民族文化氛围之中,其企业文化也大多带有这种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的色彩。此外,美国是非常典型的法制国家,尊崇民主自由、人人平等的信条是美国人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开拓创新、勇于冒险、不断进取也是美国文化的基本特点。再者,美国文化自古希腊文化所吸收的以求真为目的的科学性文化倾向,重视分析,擅长使用逻辑推理,注重差别和对立。

受上述民族文化的影响,美国的企业文化突出特点有:注重企业家和领导的作用,提倡员工个性,鼓励创新,重契约而轻感情,强调顾客满意。这些突出的企业文化特点影响了美国的质量管理实践形成了特点鲜明的美国式质量管理。

2.1质量管理中突出领导作用

美国式质量管理重视领导层的参与,强调领导的作用,注重质量专家和质量工程师的专业知识。ISO9000中的八项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中的就强调了“领导参与”,强有力的领导保证了质量管理在企业内部从上至下的宣贯。在具体的质量管理实践中,美国企业主要通过明确职责权限,对存在的问题或隐患以项目管理的形式进行突破式解决,在此过程中质量专家和技术人员发挥主导作用,基层员工辅助他们完成工作。六西格玛管理虽然利用质量小组的活动形式,但也强调的是管理者、黑带大师和黑带的个人作用。

2.2重视质量管理制度的建设

美国是典型的法制国家,各种规章制度繁多而细致,强调权责分明,重契约而轻感情。这体现在美国企业中就表现为,企业十分重视组织和标准的作用,强调通过组织和标准对人员进行管理控制,通过制度来对组织中个人进行职责权限的准确划分,建立完善而细致的质量管理制度,以保证质量提高效率。ISO9000、QS9000等标准都是在美国这种文化中产生的。

2.3重视理念的创新和工具的开发

美国企业鼓励创新,是现代质量管理思想、方法、技术的发源地,美国企业的创新发明多,在质量管理方面也是如此,当前有很多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技术都产生于美国,如全面质量管理(TQC)、六西格玛管理等。并且,受美国科学性文化倾向的影响,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中所采用的主要工具偏好比较高深而精密的工具手段,如SPC、DOE、FMEA、QFD、回归分析、可靠性分析等,并大量应用电脑及各种软件来辅助完成工作。

2.4美国的质量管理追求“阶跃”式的改进

美国企业大多企业都是职业经理人在经营,非常注重股东权益,因而很多时候,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是追求大幅提高企业效益,追求财务数字的提高,来寻求股东满意。因此,美国企业的质量管理大多把经理集中在关键程序或是较大的质量问题项目上,力求在解决了质量问题时,财务上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有些企业高管的工资、红利和其他奖励均需视其质量管理成果而定,有些企业高管的质量管理成果在工资、红利和其他奖励中占比高达40%。因而美国的质量管理更倾向于是项目式的,“阶跃”式的改进,而非细小的常规的改善。

3日本民族文化对其质量管理的影响

日本多火山、多地震、多台风且资源贫乏的环境条件使整个日本民族具有很强的危机感。同时,这也使得日本人具有了奋发图强的精神,并形成了整个民族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资源的贫乏使日本十分重视人才智力的开发培养,日本人团结一致的群体意识也与此有较大关。同时,日本还具有相当的开放性,它在历史中先是吸收了中国的汉文化,其后又消融了西方欧美文化,日本近代政治家大隈重信(1888-1922)曾在《东西文明之调和》一文中说:“今后日本的地理位置,为东西两洋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地点。日本位于东半球和西半球的中间,可以汇集东洋文化的精粹和西洋文化的精粹。”日本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又保持了强烈的自我特色。endprint

在日本的民族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极其特别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集中表现在:企业上下任何时候都具有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由此而激发出一种拼命干的进取精神;群体意识强,员工对企业忠诚度高;具有勤奋苦干的美德,干什么都讲究认真;责任感强,强调自主管理;善于借鉴学习。这种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反映在质量管理系统中,使日本的质量管理实践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3.1质量管理中突出群体意识

日本企业中,员工的群体意识十分强烈,这使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TQC)具有先天优势。在日本企业中强调集体的力量而不是个人英雄主义,个人对企业有非常高的认同感,因而在质量管理系统中,各部门虽然有分工和各自的职责范围,但为了整体目标的实现,他们更强调和重视部门间的合作,各个部门共同参与质量的开发、维持和改进,纵向部门管理与横向质量、成本、生产量等职能管理相结合,非常利于TQC的展开。而在美国,个人主义和以集体为中心的TQC有明显的冲突,这也正是为什么TQC产生于美国却在日本相对成功的原因。

3.2强调基层员工的自主性

日本企业员工对企业有较高的忠诚度,勤劳肯干,十分认真,强调自主管理,这种文化特征使日本企业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质量管理方式。最典型的日本式质量管理的方式是QC质量小组,QC小组基本上是在组织的鼓励下自发组成的,与美式质量管理方式不同,日本企业中的所有生产过程均是改善的着眼点,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基层员工,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对其加以辅导并负责解决重大的问题,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质量管理方式。员工的自主管理还体现在,在正式批量生产过程中,生产现场基本没有检查部门的人员,完全靠制造工人的自主管理和自主检查,工人对于关键项目、外观和错漏装等基本是全数检查,这使得日本企业的质量检查部门人数很少(1-3%,美国多达10-15%)。

3.3善于引进并创新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

日本民族十分善于学习和借鉴外族先进文化。日本企业经常引进和吸收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手段,在具体使用上讲求实效。相比于简单地照搬,日本企业更重视学习和应用,通过引进、学习和消化,根据自身情况将所学的东西进行改进,以适合自身特点。日本企业的生产现场所应用的工具和方法以简单实用为指导方针,比如QC工具等。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指出: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问题,就不必使用复杂的方法。

3.4坚持持续改进追求卓越

源于民族文化中的危机意识促使日本企业自发地、持续不断地追求质量系统的改进。危机感使人们产生了奋起直追的精神,善于以己之短比人之长,不停顿地改进和完善,追求卓越。企业的质量系统每年、每个时期都有自己的新目标,总是一个目标实现了,又提出新的目标,质量管理系统充满了不断进取的活力。而且大多的改进都是在不知不自觉中进行,注重细节的改善,相较于美国阶梯式跳跃向上的质量管理曲线,日本的质量管理曲线是渐进向上的平滑曲线。

4我国民族文化在质量管理中的体现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后,先后从美日两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QC小组、ISO9000认证体系、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现代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总体上讲,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正如MRP、ERP等信息系统的引进一样,在实践引进的各种先进国外先进质量管理工具和手段时,常常遇到“水土不服”的尴尬。

首先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引进。全面质量管理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进中国,但大多企业在全面质量管理引进之初,只是机械的注重硬件的建设和死板的学习文件,生搬硬套,没有结合民族文化大背景和企业文化的实际情况,因而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ISO9000认证体系也是如此,大多企业都把ISO9000认证作为市场的“准入证”,没有真正意识到ISO9000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因而大多流于形式,没有与企业的价值观等有机融合,体系实施收效也大打折扣。而同样遭遇的还有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是80年代后期美国创建的一种企业成功的管理模式。我国在2004年发布了了卓越绩效的指导技术文件,2005年开始全国实施。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手段,国内大多企业都给予了较高的期望,都积极引进学习。然而就目前而言,情况并不乐观。不少企业在推行卓越绩效时没有联系企业的实际情况,没能将卓越绩效的真正效用发挥出来。

在探究上述情况出现的原因时发现,很多企业在引进或推广这些先进理念和工具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些“舶来品”在其被创立之初就有其清晰的文化烙印,没有将其很好的和本企业的文化融合起来。而企业文化的背后,是更为广泛的民族文化在影响着。如果不能很好处理这种民族文化的冲突,生硬的套用先进理念,只能是事倍功半。结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在引进吸收先进质量管理理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4.1谨防企业中的“中庸思想”

中华民族历来崇奉儒家的“中庸之道”,传统社会要求人们克己自制,待人处世避免走极端,凡事折中处理,以“节”为要,长期浸润在不急不慢、不偏不倚、适可而止之中。受此文化影响,一些企业对待产品质量的态度也是“马马虎虎”、“差不多”就好。而质量管理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必须严谨认真,不断改善精进。因而企业在引进质量管理工具或手段时,第一要务是改变企业和员工对待质量的意识。

4.2充分利用企业员工的群体意识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很多中国人都倾向于整体和综合,这导致了企业员工的群体取向。中国人对集体和群体有强烈的归属意识,看重合作,有大局意识。这使得日本的质量管理理念相较于美国的理念更适合中国文化意识。企业在进行质量管理活动的时候,要认识到员工的群体意识,并充分发挥这种集体优势。但在具体问题时,必须认识到员工的群体意识中也存在个人主义和利己意识。

4.3加强领导的创新胆识

我国儒家文化中一向提倡尊重等级关系,这种对上级或父辈的尊重表现到企业中便成了对企业领导的服从。这使得我国企业本质上就有了家长式作风,企业领导者担当灵魂长者的角色,只有领导者关心质量管理,员工才能真正关心质量管理,企业上下齐心全面实施质量管理。但民族文化中的“稳健”思想,使得部分企业领导愿意冒改革质量的风险。他们做事讲求平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不利于企业质量管理革新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企业领导应该加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做到敢于质量创新,善于质量创新。

5结论

美国和日本之所以能使其质量管理水平达到世界前列,是因为他们成功地把民族文化融合进了其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实践中。这为我国的质量管理带来一定的启示:如何有效地实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先进的质量管理思想、方法之间的相互融合和促进,将是决定我们能否进一步提升质量管理水平的关键,更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创立出真正意义上的,适合我国的本土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关键。

参考文献

[1]高菊萍.民族文化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J].现代企业,2008,(7):54.

[2]温德成,李韶南.质量管理学[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1).

[3]朱世达.当代美国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4]魏晓红,李清源.从清教主义到美国文化[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9):2336.

[5]崔雪茹.中美民族性格比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0922.

[6]胡金明,韩之俊.美国与日本质量管理的特点[J].现代管理科学,2004,(3):2021.

[7]郝丽娟.美国质量管理特点[J].认证技术,2013,(4):6668.

[8]吕超.试论日本民族性格形成的始原文化基因[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较研究民族文化质量管理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