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高考诗歌鉴赏仿真训练

2014-02-10张清

广东教育·高中 2014年1期
关键词:诗人

张清

1.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1)请赏析“积雪浮云端”句中“浮”的妙处。(3分)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说说你对这首诗后二句的理解。(4分)

2.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杜鹃花得红字① 宋·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需押此韵。②真山民,宋亡遁迹隐沦,所至好题咏,自称山民。

(1)说说本诗所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2分)

(2)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3.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踏莎行 宋·晏殊

碧海无波,瑶台有路。思量便合双飞去。当时轻别意中人,山长水远知何处?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附?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1)有人评说上片写到的“轻别”是本词抒情达意的根本,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作简要说明。(3分)

(2)请赏析词的结句“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的妙处。(4分)

4.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若川秋夕闻砧 元·乔吉

谁家练杵动秋庭,那岸纱窗闪夜灯。异乡丝鬓明朝镜,又多添几处星!露华零梧叶无声。金谷园中梦,玉门关外情,凉月三更。

(1)请尝试列出能直接扣合这首小令题目中“秋夕”的意象。(不少于三个)(3分)

(2)“露华零梧叶无声”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结合全曲作简要赏析。(4分)

5.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梅花 宋·林逋

吟怀长恨负芳时,为见梅花辄入诗。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

人怜红艳多应俗,天与清香似有私。堪笑胡雏亦风味,解将声调角中吹。

(1)说说全诗是如何扣合题目“梅花”来写的。(3分)

(2)试简要赏析此诗颔联的“才”、“忽”二字的妙处。(4分)

6.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1)试依据诗的颔联简析停船盱眙的原因。(3分)

(2)这首诗的尾联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

7.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偶见 明·徐祯卿

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又斜。

可奈王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

(1)诗的前两句细腻传神地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微妙变化,请作简要说明。(3分)

(2)有人评说此诗后两句“又”字最为传神,试作简要分析。(4分)

8.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在武昌作 徐祯卿

洞庭叶未下,潇湘秋欲生。高斋今夜雨,独卧武昌城。

重以桑梓念,凄其江汉情。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

(1)这首诗抒发的情感是什么?说说诗的二三联是如何表现主题的。(3分)

(2)“不知天外雁,何事乐长征”曾有诗评称为“千古绝调”。说说这二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4分)

9.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夜 行 [清·广东番禺]张维屏

风里村舂未肯停,隔林灯火远逾青。

野田月落路能辨,荞麦一畦花似星。

(1)试简析“荞麦一畦花似星”的妙处。(3分)

(2)说说全诗是如何扣合题目“夜行”来写的。(4分)

10.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黄仲则

深怕数秋更,况复秋声彻夜惊。第一雁声听不得,才听,又是秋虫第一声。

凄绝梦回程,冷雨愁花伴小庭。遥想故人千里外,关情,一样疏窗一样灯。

(1)作者为什么说“第一雁声听不得”?(3分)

(2)有人评说词的下片“一样疏窗一样灯”一句最妙,你是否同意此说?试作简要说明。(4分)

11.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简析“千家笑语漏迟迟”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说说诗的三四两句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孤独感的。(4分)

12.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南乡子 为亡妇题照 清·纳兰性德

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注]鹣鹣:比翼鸟。

(1)有人评说此词“只向从前悔薄情”一句“悔薄情”最妙。也有人评说既是当初情薄,何来今日刻骨铭心的思念,显是一处败笔。试结合词的上片谈谈你的看法。(4分)

(2)试简析末句“泣尽风檐夜雨铃”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分)

13.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双调]水仙子·山居自乐 元·孙周卿

西风篱菊灿秋花。落日枫林噪晚鸦。数椽茅屋青山下。是山中宰相家。教儿孙自种桑麻。亲眷至煨香芋。宾朋来煮嫩茶。富贵休夸。

[注]山中宰相:指陶弘景。他隐居句曲山中,礼聘不出,武帝到山中咨询国家大事,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1)说说这首元曲是如何体现“山居自乐”的?(3分)

(2)雅俗共赏是这首元曲的一大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14.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菩萨蛮 (宋)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烘帘自在垂。

玉钩?譹?訛双语燕,宝甃?譺?訛杨花转。几处簸钱?譻?訛声,绿窗春睡轻。

[注]?譹?訛玉钩:指帘钩。?譺?訛宝甃:井壁的美称。?譻?訛簸钱:古代一种游戏,以掷钱为赌。

(1)此词写“静”意自有妙趣,请分别从上下片的角度进行赏析。(4分)

(2)陈克词风清丽婉约,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15.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7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譹?訛 (唐)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譹?訛卢纶:作者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见宿:留下住宿。?譺?訛分(fèn):情谊。?譻?訛蔡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1)试简析“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一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3分)

(2)请从“正反相生”或“对比衬托”的角度分析诗歌的前四句和后四句。(4分)

16.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昭君怨·春望 [宋]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栏干。

莫把栏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

(2)作者为什么说“莫把栏干频倚”?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

17.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忆少年·别历下① [宋]晁补之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南山②尚相送,只高城人隔。

罨画③园林溪绀④碧,算重来、尽成陈迹。刘郎⑤鬓如此,况桃花颜色!

【注】①历下:山东历城县。②南山:指历山,在历城县南。③罨画:色彩杂染的图画。④绀:红青色。⑤刘郎:唐代刘禹锡,这里借指词人自己。

(1)“只高城人隔”是什么意思?请结合词的上片简要说明。(4分)

(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下片。(3分)

18.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途中 赵汝鐩

雨中奔走十来程,风卷云开陡顿晴。双燕引雏花下教,一鸠唤妇树梢鸣。

烟江远认帆樯影,山舍微闻机杼声。最爱水边数株柳,翠条浓处两三莺。

(1)本诗的颔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试分析。(4分)

(2)本诗写出了诗人在途中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结合全诗分析。(3分)

19.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梦寻梅 方岳

野迳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马蹄残雪六七里,山觜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1)诗歌的前两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3分)

(2)诗人为什么要在梦中苦苦追寻梅花?试结合全诗分析。(4分)

20. 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7分)

[中吕]醉高歌·感怀 姚燧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十年书剑长吁,一曲琵琶暗许。月明江上别湓浦,愁听兰舟夜雨。

(1)以往的诗词歌赋多是运用意象来营造意境,此曲营造意境的手段不同以往,请做分析。(3分)

(2)鉴赏此曲的表现手法,试举二例进行分析。(4分)

21.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御街行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上阕运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分)

(2)上下两阙是如何将景、人、情融合在一起的?(4分)

22.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自叙 杜荀鹤①

酒瓮琴书伴病身, 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 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 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 白发吾唐一逸人。

【注释】①晚唐诗人。

(1)这首诗前两联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23.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客有卜居不遂薄游汧①陇因题 许浑

海燕西飞白日斜,天门遥望五侯②家。

楼台深锁无人到,落尽东风第一花。

【注释】①汧[qiān]:(~水〕今千河的古称,源出中国甘肃省,流经陕西省入渭河。②五侯:宦官的代称。据史书记载,当时长安城内有许多宦官修筑的高楼豪宅,但这些豪门深宅却长期废置。

(1)有人评价此诗采用了比喻和对比的手法,请就其中一种加以赏析。(3分)

(2)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4分)

24. 阅读下面的古诗,按要求答题。(7分)

九日渡江 (明)李东阳

秋风江口听鸣榔,远客归心正渺茫。万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

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过真州更东下,夜深灯影宿维扬。

【注解】瓜步、建康、真州、维扬都是地名,分别指江苏六合、南京、仪征、扬州。

(1)从全诗来看,作品多次涉及其所经过的不同地方,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2)诗作所勾勒的意境怎样?是怎样表现“归心”之情的?(4分)

25.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7分)

江天暮雪 陈 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本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暮色中的大江雪景图的?(4分)

(2)所写景色中,诗歌标题中的哪一个字贯穿全篇,体现了诗作主旨?(3分)

参考答案

1.(1)浮:向上浮起。此指远望终南山上的积雪就好象浮在云端。(1分)以动写静,(1分)使画面平添生气,增加动感,更为形象可感。(1分)

(2)前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这是所见。(1分)后句写城中暮色四起,雪后寒意倍增。这是所感。(1分)终南山的林表初霁余辉遍洒与长安城中的暮色昏暗寒气袭人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显诗人对大自然的倾心与向往。(2分)

2.(1)借咏杜鹃花,寄托故国之思,家国之恨。(2分)

(2)虚实结合。(2分)前句写实——月下杜鹃花翠雾笼罩枝条,后句虚写——杜鹃精魂早已乘昔日和暖的东风飞回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1分)眼前的杜鹃花虽是翠烟环绕、夜月洒辉,纯美之至,可它的精魂却早已飞回日思夜想的故里。(1分)鸟犹如此,人何以堪。虚实相生,更见诗人故国之思的绵长。(1分)

3.(1)同意。轻别:轻易别离。(1分)亦即过往放弃双飞机会,轻易让“意中人”离开,形成了而今思念浓浓却不知其身在何处,音讯全无,悔意自不必说。(1分)可见“轻别”实属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有此“轻别”,才有今日追悔,才有下片的登高痴望,才有了那种莫名的伤感与痛楚。(1分)

(2)前句写登高远眺,望尽天涯路,不觉天晚。(1分)借此细节突显离情之深,思念之浓,含蓄隽永。(1分)后句直写景物,暮雨萧萧,点点滴落梧桐叶。(1分)凄凉冷寂,典型的以景结情,景中融情,意蕴深长。(1分)

4.(1)夜灯;露华;凉月。(3分)

(2)借景抒情,以静衬动。(2分)露珠零落秋梧叶无声,极言环境凄寂无比。(1分)在如此寂寥的夜晚,那一声声的砧杵声,仿佛都敲打在了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游子的心上,那种独处异地思乡念亲的凄苦之情不言自明。(1分)

5.(1)首联一个“负”字、一个“辄”字,诗人爱梅喜梅之情浸透纸背,此为首写梅花。颔联传神绘出疏疏落落的梅花在冬日里独自妍丽之景。此为直绘早梅之形。颈联则通过对比写出了梅的清香俊逸,写出梅的清香淡雅。尾联则以胡人也深理奇趣,以梅为曲用胡角吹奏,再写梅花之惹人爱恋。句句扣题而作。

(2)才:刚刚。形象传神地点出了梅花是刚刚绽放。诗人爱梅盼梅之情也溢于言表。忽:忽然。梅枝横出水边相映成趣,不经意间组构出一幅极富诗意的画面。作者猛然间发现此景的惊喜之情表达的淋漓尽致,爱梅喜梅之意跃然纸上。

6.(1)①日落天晚;②风起浪高。

(2)表达出旅人思乡之情。前句的“独”写出旅居异地,夜晚孤寂一人。后句“未眠客”实则就是客未眠,为什么整夜未眠?思乡情切。

7.(1)深山弯道迤逦前行,偶见路旁灼灼桃花,艳丽绽放,自然是欣喜无比。可惜时值春日将晚,红日西斜,需要匆匆赶路,寻找投宿之地,怎不顿生惆怅失落之情。

(2)一个“又”字看似寻常,实则暗含了诗人多少回的离愁别恨。留恋山间桃花的诗人却留不住匆匆流逝的光景,此去天涯,而天涯永无尽头,漂泊的命运也不会就此结束。一个“又”字既是过去有过,或许也在说未来还会有。

8.(1)此诗写诗人身处异乡怀念故里之情。诗的二三联将客居武昌,独宿高斋的孤寂,与夜雨江汉的凄迷之景融和无间,桑梓情怀油然而生。

(2)这两句诗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雁衬人,相辅而相成,在对雁的发问中,抒发无计消除的思乡之痛。

9.(1)“荞麦一畦花似星”,路边的一畦荞麦花开朵朵,洁白的小花在夜空下恰如繁星点点,点缀着寂静的田野。“花似星”,一个贴切的比喻,恰如给清新朦胧的夜行田野背景图上点缀上几多亮色,成为夜行画卷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2)前一联是写夜行的所闻所见:风里传来村中舂米的声音,隔着树林依然可以看到远远的村庄还有点点灯火。后一联则是集中写夜行所见:虽然月亮已经落下去了,可田野里的小路依稀可辨,一地的荞麦花开如点点星星。全诗以“灯火”、“月落”点扣“夜”,以“村舂未肯停”、“隔林灯火”、“路能辨”、荞麦“花似星”写“行”之所见所闻。可见全诗是句句扣题而作。

10.(1)独自漂泊异乡,“疏窗”“孤灯”,秋夜已难熬。再听到南归的雁叫,更易牵扯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故曰“第一雁声听不得”。

(2)同意。本是自己在深秋雨夜惊梦怀远,却落笔于千里之外的故人——千里之外的故人此刻正独坐窗前,疏窗孤灯对不眠。此为一妙。“一样”何指?显然是说自已也是疏窗孤灯。读此句,我们仿佛能看到抒情主人公与思念的故人相隔千里却同样在这个深秋雨夜,孤灯独坐,静听牵扯情思的秋虫低鸣,遥想着远方的故交。此为二妙。(意思对即可)

11.(1)①“千家笑语”扣合诗题,除夕,合家团圆的日子,夜已深,依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②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在这种欢乐详和的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孤独的异乡人则显得更为孤独。

(2)①第三句“人不识”最为传神。时节是万家团圆、千家笑语的除夕,“我”却“悄立市桥人不识”,举目无亲,完全不能融入这种欢乐的节日氛围中,平添几多愁思,自然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式的特殊时节的游子的孤独。②第四句“看多时”也很耐读。既然“人不识”,那就举头望月吧。可惜除夕无月,只能独望孤星,心中的孤苦溢于言表。

12.(1)“悔薄情”最妙。“泪咽却无声”,昔日的恩爱夫妻,如今已是阴阳永隔,对着遗照,无声咽泪,这岂是能做作而成?本欲借作画排解心中对亡妻的思念,可一想到亡妻在时的音容笑貌,那种刻骨铭心的思念伤感之情怎能自禁,“盈盈”,充溢心中的情感已化作伤心之泪倾泻而出——“一片伤心画不成”。没有当初的一往情深,怎会有而今的这种血和泪的真情流露。正因为词人今日思念伤感之深,才会觉着昔日夫妻厮守对爱妻“薄情”,实属传神之笔。

(2)情景交融。孤寂长夜,雨落嘀嗒,檐铃轻摇,音响凄凉,在这凄苦孤寂的长夜中,词人思念亡妻伤感浓情亦如漫漫长夜一样绵长,泪流尽,心正伤。正所谓景真情切,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

13.(1)山中赏盛开秋菊,观夕阳西下,听晚鸦归巢,此其一乐;归隐山中,教儿孙种植桑麻,远离尘世烦嚣,此其二乐;煨香芋煮新茶,迎亲待客,至纯至朴,此其三乐。(一点1分)

(2)“数椽茅屋青山下”大有“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之境。“是山中宰相家”更是以陶弘景自比,清逸洒脱、心志淡泊的隐士情怀凸显。“富贵休夸”则更是显现作者淡功名利禄的心迹。前后组合,高蹈归隐情怀凸显,雅自不必说;(2分)“种桑麻”、“煨香芋”、“煮嫩茶”,却又是纯朴的山民生活的写照,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似以此时时提醒读曲人,作者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只是较之官场,他更愿来到这远离尘世的山间做个自食其力的农夫。同时用语质朴,韵律上口入耳。正可谓雅中有俗,俗中有雅,深得曲家造语之妙。(2分)(意思对即可)

14.(1)上片通过绿芜墙、青苔院、芭蕉、蝴蝶、垂帘等意象,展现了庭院清幽、静谧的气氛。下片以动衬静,借飞燕轻语、杨花飘转、簸钱声等动态景象衬托静景,最后一句点出少妇酣睡之态,更显春日的寂静美好。

(2)如“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一句,意境清雅,词语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可见语言之清丽。“玉钩双语燕,宝甃杨花转”一句,玉钩、燕、宝甃、杨花等意象,皆具绮丽柔美之感,体现了婉约词的特色。又或“绿窗春睡轻”一句,以“轻”字巧妙传神地点出春睡春梦的清浅,迷离恍惚,表意极为含蓄委婉,充分展现婉约之风。

15.(1)比兴(或比喻)手法,以树起兴,借叶落枯黄之景比喻诗人年华老去;灯下白头,也有风烛残年的隐喻,表现了悲秋自怜的感慨。或: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借秋风落叶、秋雨纷飞之景,烘托了萧瑟悲凉的气氛,表现了诗人因年老而孤独悲伤之情。

(2)前四句通过静夜荒村,陋室贫士,寒雨黄叶,昏灯白发一系列意象,构成了一幅辛酸而悲哀的生活图景。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正反相生,更深化、突出了心中的悲意。

16.(1)词的开头,积雪消尽,春回大地,使作者突然惊觉元宵赏灯观花的佳期将至,勾起对时光流转的感慨。(2分)作者在初春雨中独倚栏干远望,不仅感到身上的寒意,还感到离家千里的悲凉。(2分)

(2)作者之所以说“莫把栏干频倚”,是因为常常倚栏远望也只能看见重重叠叠的烟水,看不见京华故里。更兼此际暮云浓重,无情地把视野遮挡,进一步加重了作者思乡而不得归的愁苦。(3分)

17.(1)“只高城人隔”的意思:可只是高高的城墙分隔了情人与我。(2分)词的上片写的是行客与情人分别,走过满栽柳树的道途,乘船漂泊,回头只见城外的南山似在送别,城内的情人却已看不见了。(2分)

(2)下片第一句实写如今园林如画,溪水青碧,风光绮丽;“算”字引出后四句的虚写(想象):他日重回此地,美境难再,我的鬓发将变白,桃花的鲜艳颜色也早已褪去。(2分)想象中的凄凉深化了现实中离别的不舍之情。(1分)

18.(1)颔联一俯一仰,写出了动人的春景、春情、春色。前句写习飞的幼雏,无力高翔,只是在双亲的引导下,在花丛中时起时落,此写低处所见;后句写鸠鸟的叫声引着诗人向高处望去,原来不甘寂寞的鸠鸟正满怀希望地唱着它的爱情之歌。

(2)诗的开头写这次出行是在雨中赶路,长途出行又恰逢阴雨,这是十分令人懊丧的。但下句突然一转,天开云散,天气突然放晴,赶路者的烦闷心情,也从而被一扫而光。后三联写出了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表现了途中的惊喜愉悦。

19. (1)如果说首联是一个远镜头,展示了一幅很有诗意的背景画卷,那么颔联就是近景的特写。一位风尘仆仆的诗人策马而来,他已经奔走了几千里地,面对这突然出现的山乡幽景,他不由自主地勒马慢行,原来诗人不远千里苦苦追寻的就是山坳里这几朵早开的梅花。

(2)梅花在这里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象征,是诗人理想和情操的象征,诗人借追寻梅花表示了对仕宦生涯的决绝态度,表达了对自由的隐居生活的赞美。

20. (1)此曲描述了作者以往的一些经历,是用一些情节性的片段来营造了悲凉、凄清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迟暮之年,回首一生的荣光,无限感慨;如今孤寂落寞,想寻同道中人之情。

(2)①借代:“燕月歌声”指在大都任翰林学士期间一段清闲高雅的生活。 “吴霜鬓影”指出任江东廉访使的一段生活,江东(今江苏一带)为古吴国地,此时作者已渐近晚年,所以他说自己的双鬓已渐渐被吴霜染白了。“十年书剑”句:想起十年来的宦游生活,不禁感慨万端。书剑,携书带剑,指在外宦游。

②用典:意谓自己已有弃官还乡的想法。晋代吴地人张翰到洛阳做官,有一天刮起了秋风,他忽然想起了菰菜、莼羹、鲈鱼脍等家乡味,于是立即备车回家。(见《晋书·张翰传》)

③化用:“一曲琵琶”,白居易贬官到江州,一次去江边送客,碰到一位琵琶女。听了她绝妙的演奏以后,很有感慨,于是写了一首《琵琶行》送给她。“月明江上别湓浦”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住近湓江地低湿”。表达诗人想寻同道中人,落寞孤寂的情感。

21. (1)上阕通过对落叶、寒夜、门帘、楼阁、银河、月亮等秋声秋色的描绘,渲染出秋夜寒寂的景象,为全词奠定了悲凉的基调。

(2)词的上阙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 “纷纷坠叶飘香砌”,词人仅凭耳朵就能将这些轻细的声音听出来,说明词人的内心极度孤寂,也反衬了夜的岑静,传达着词人落寞的心境。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触发词人的落寞之情,“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意中人远在千里之外,不能陪伴自己共赏良辰美景,实在令人惆怅不已。 下阙抒写词人长夜不寐,无法排遣幽愁别恨的情景和心态,词人只好借酒浇愁,愁到深处,已是肠断,酒也化作了眼泪。词人无法入睡,说明愁绪由来已久,在心头萦绕。词的下阙层层递进,反复咏叹,语直情真,悲凉凄切。

22.(1)对比。首联以贫乏的物质条件和精神上的满足安乐进行对比。颔联宁为“闲吟客”与怕作“窃禄人”对比,就算做一个吟啸山林的隐士,也不愿做一个吃白食的庸官。从而突出表现了诗人虽然生活穷困潦倒,却依然坚守高洁的情操。(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2)全诗刻画了一个身处晚唐离乱之世,有志屈而不能伸的诗人形象。(2分)前两联突出表现了诗人虽穷困潦倒、疾病缠身,却仍具有“乐于贫”的高尚节操;(1分)后两联通过“未能忘救物”“世情不容真”,抒发了一个敢说真话的“白发逸人”在乱世中的无奈、悲愤之情。(1分)

23.(1)本诗使用了比喻的手法,首句“海燕西飞白日斜”看似写的是日落西山,海燕西飞,实际上写的是在长安“卜居不遂”的客人,是以燕喻人,形象地写出了客人想居住长安却“不遂”,只得“薄游汧陇”。

本诗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楼台深锁无人到”与“有客卜居不遂”形成鲜明对比。想在长安创出一片天地的士子无寄身之地,但权贵修筑的豪华府宅却是楼台深锁,无人居住。通过对比写出了一种奇怪的社会现象,从而寓藏了作者对社会不公的讽刺。(手法1分,分析1分,作用1分)

(2)人物形象:本诗通过海燕西飞的比喻手法写出了一个想在长安创出一片天地却无落脚之地的落寞无奈的士子形象。(2分)

观点态度:本诗通过“楼台深锁无人到”与“有客卜居不遂”的对比,以及豪门深院中名花寂寥地盛开、凋谢,无人观赏的描写,描画出一个问居不成的士子的无奈黯然的心境,作者选取楼台深锁的景象含蓄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抨击态度,(1分)同时也暗示出曾经辉煌的大唐王朝逐渐衰微的观点。(1分)

24.(1)作者不断描述自己乘船所经过的地方,表明旅途之远,形色匆匆的情状,突出了流徙天涯,羁旅思归之情。

(2)诗作气象雄浑,意境壮阔,笔力劲健,思绪悠远。诗人把心灵的触角从眼前景、身边事伸向广阔的时空。在结尾处点题,乡思渺渺,感慨无穷,将许多情味借夜深灯影来传达,引人遐思远想。

25.(1)从标题“江天暮雪”四字看出,作者正是从这四方面来描绘大江雪景的:一二句写出构成这幅画中“如玉般的雪花”、江岸与河洲变成白茫茫的景象,三四句写大雪时无雁影、千山万壑披上银装如同“晨晓”的景致,后两联写大雪暮色时分渔翁该回去的情景。这四联围绕题目含义,来展示江、天、暮、雪的图景的。

(2)从整首诗歌来看,题目中的“雪”贯穿全篇,使主旨显得鲜明的。其中的雪景、渔翁和远近、上下景色,江、天、暮都围绕雪来写。诗歌虽然没有“雪”字出现,却又处处紧扣它来行文。这样写,显得十分巧妙、含蓄。

责任编校 彭 琳

猜你喜欢

诗人
新锐诗人
新锐诗人
新锐诗人
新锐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访谈:和诗人一起进入诗歌的梦
晒娃还要看诗人
愤怒
我理解的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