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善治
2014-02-10赵敏
赵敏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论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现状与善治
赵敏
(大理学院文学院,云南大理 671003)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由网络舆论环境、舆论主体和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现在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主体构成单一,稳定性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引发网络舆论事件,影响现实社会的安定团结。善治网络生态系统,除了技术监督、政府引导、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之外,还必须重视舆论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善治;自净作用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发展,我国网民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到2010年为止,我国三分之一人口已成网民,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4.67亿人,2011年底突破了5亿〔1〕。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除了网络购物和游戏娱乐之外,用户还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了社区型网络应用上,以论坛、博客、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网络舆论平台变得空前活跃。
网络传播依托于现代电子和高科技传输技术,成为了一种高时效性的传播方式。这种传播方式融合了传统大众传播的传播面广、信息量大的特点,同时又有人际传播的双向传输、反馈及时等特点,形成了一种散布型网状结构。在网络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这些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的方式流入网络舆论环境之中〔2〕。人们在网络中的传播角色也是多变的,先从网络社会中获取信息(作为受众或信息消费者),然后经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再次将信息传播出去(作为传者或信息生产者),如此循环反复,纵横交错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舆论系统。
一、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现状分析
(一)概念与现状
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舆论的产生和发展变化有自己的运行规律和法则,于是,有学者借鉴自然科学的生态理论,提出“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是由网络舆论环境、网络舆论主体和网络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3〕。以自然生态系统来类比舆论生态系统,甚至借用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来对舆论生态系统进行分析。
如今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形成了以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自媒体为主体的舆论格局。以用户使用微博为例,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对用户在微博上的使用行为调查,“浏览别人的微博”“转发别人的微博”“发布微博”“评论别人的微博”和“回复微博”为最主要的五个目的。从宏观的舆论生态系统运行来看,都是在进行信息的生产和流动。通过互联网用户每日在这些应用平台上接收和发送信息,构成了舆论生态系统的信息流动,甚至循环反复,不断有新的信息、新的观点产生;同时也有旧的信息、流言、谣言的消亡。
在手机媒体盛行的今天,人们上网变得更加方便,以致网络舆论主体的规模越来越大,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愈加明显。然而,我国当前的网络舆论生态环境并不乐观,常有因为网络舆论而爆发的各种舆论事件,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现实社会的安定团结〔4〕。究其原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转型期,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人们思想的异化和极端化在网络世界里也体现得尤其突出。网民对各种民生问题、社会道德问题、政府官员作风问题高度关注,并且异常敏感。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一方面是网络意见表达方便而快捷,使得舆论的形成及传播非常迅速和难以控制。另一方面是网络舆论主体的身份具有匿名性,导致了舆论内容的随意性,便于煽情、夸大后扩散,使得舆论环境中同时存在着理性和非理性的信息的复杂局面,从而容易出现偏激性表达、情绪性表达。这些非理性网络舆论和行为使网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并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利用和左右,形成网络舆论事件,引发网络舆论生态危机〔5〕。
(二)网络舆论事件分析
2011年日本海啸地震之后的“抢盐风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沿海地区本未被地震海啸波及,但是地震不久后,网络舆论就出现了吃“碘”能防辐射的说法,而人们最熟悉的含“碘”食品莫过于天天食用的盐。于是以浙江、江苏、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城市的市民开始纷纷购买食盐,一时间“今天你买盐了吗?”成了一句网络流行语。随着互联网的迅速传播,购盐局势愈演愈烈,以致重庆、成都一些内陆省市的部分地区都闹起了盐荒,超市盐架被抢购一空,又有网民戏称自己为“盐荒子孙”。为保障居民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维护市场秩序,国家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价格主管部门立即行动以稳定食盐价格。国家机关开始干预舆论事件,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保障食用盐的市场供应,稳定市场、稳定价格。至此,网络舆论又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部分原本沉默的网民开始变身专家与预言家,强烈指责抢盐行为的愚昧,“抢盐抢成小盐商”等各种舆论和笑话也在各大网站、论坛、微博中蔓延开来。舆论又变成了对抢盐行为持批判态度的一边倒局势。
纵观整个事件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如今的舆论生态系统具有主体构成的单一性、言论的多变性和易受影响性特点。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主体构成的单一将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变得脆弱,稍有外来不良物种入侵,会极大地影响着现有生态系统的格局,破坏平衡状态。同样,舆论环境中的舆论主体的单一使得对事物的看法也是趋同的,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弱势观点倾向于沉默不语,以致优势方的观点更加大声疾呼,这是传播学中“沉默的螺旋”理论所揭示的现象。若在形成优势舆论观点之前,有各种势力群体或不法分子的左右和煽动,将会引导整个舆论走入极端异化,甚至引发网络舆情事件,影响现实社会的安定团结,这是非常危险的,而政府的干预相对于网络舆论的迅速传播来说,却总是滞后的。
人民网在盘点2011年十大网络事件时,也将“抢盐风波”列入其中。此外还有“李双江儿子开宝马打人事件”“温州动车组事故”“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等〔6〕,虽然这些事件内容各有不同,但都纷纷呈现出此类舆论事件的共性特征以及对名人、对政府、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二、善治网络舆论生态系统
如今我国对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治理手段来源于以下几方面,每种干预手段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又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同时,在善变的互联网格局中也反映出各自的局限性。
(一)技术监控
各大门户网站、主流媒体网站的评论版块、知名论坛,甚至包括个人博客、微博、微信、播客等自媒体平台,都设置了严密的监控体系,用基于网络技术的方式对上传的各种敏感字词、黄色信息等进行识别和过滤,并能及时删除一些危害社会安全和稳定的谣言,净化网络舆论环境。但是这种技术化的监控并不利于舆论观点的准确识别,而且强制性管制的措施也容易招来舆论主体的反感,于是舆论主体又创造出很多在网络上约定俗成的网络敏感词替代语(如利用读音的相似性),增加了技术监控难度。
(二)政府引导
政府信息善于控制虚假信息和不良言论,特别在网民们非理性情绪扩展之时,“地方政府要勇于进入舆论场,及时积极引导网民情绪,通过真切的交流互动以正视听,避免事态进一步发酵,最终回到舆论场稳定有序的形态”〔7〕。正如上文提到的“抢盐风波”中,政府部门的辟谣和对造谣者的惩治对舆论事件的引导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当然,由政府来引导网络舆论或在舆论事件中进行干预也会遇到问题。虽有政府组织的控制和监管,但相对于善变的网络舆论而言,一切都显得滞后而难以掌控。
因此,除了对突发舆论事件的应急处理之外,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舆论形式下,不少政府部门也注册了自己的微博账号,参与到社会舆论中来,并且在发布的信息中以实用为主,摈弃了民众厌烦的空话、大话,得到不少粉丝关注。例如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在新浪的官方微博为“北京发布”(507.6万粉丝量);同时,该办公室主任王惠也有自己的新浪微博账户,名为“北京王惠”,在微博上发表的消息内容包括交通便民、天气提醒、惠民政策、展览告知、公益活动等。由于消息的实用性,言辞的亲民性,账户赢得440万粉丝的关注,慢慢建立起公信力,体现一种长期而持续的引导作用。
(三)主流媒体的“议程设置”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很多议题,人口、教育、医疗、养老等,其中哪些是最重要的、最有待解决的?“这种关于当前大事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判断,通常来自于大众传媒,大众传播不仅是重要的信息源,而且是重要的影响源”〔8〕。在传统媒体(报刊、广播、电视)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这种设置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话题很多来自于传统媒体。然而,网络媒体出现之后,这样的格局被打破。在网络时代,有三类信息源常作为网络舆论的起点:第一类是传统媒体的官方网络平台,例如人民网、央视网等,将本属于报纸或广播电视的新闻信息放到互联网上,成为信息源;第二类是门户网站,如搜狐、新浪、网易等发布的信息;第三类则是一些用户“自媒体”平台,例如博客、微博、播客上提及的信息,由于新奇性、敏感性等多种原因而被评论与转发,成为信息源。前两类信息源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通过政府监管和媒介“守门人”功能的发挥,来设置议题。但是第三类信息源为“自媒体”,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成为发布者、传播者,对舆论话题的直接控制是不容易的。而且在如今的舆论格局下,第三类信息源似乎占据了对网络舆论最有影响力的位置。根据《2010-2011年度中国互联网市场数据发布》的结果,到2011年,互联网用户将41%的访问时间花在了这些社区型网络上,远远超过了花在传统主流媒体的时间(见图1)。可见,完全依赖网络主流媒体设置议程以引导舆论是非常困难的。
图1 中国主要互联网应用访问时长占比变化
(四)道德约束
道德是传统社会中,调整人与人关系和行为的规范。网络行为既然属于人的一种社会行为,同样可以用社会道德对其进行约束,针对很多立法不完善的问题和政府来不及控制的问题,道德就像一张无形的网,疏而不漏,有利于网络生态系统的自净,很多网站、论坛也纷纷建立了文明公约。让人遗憾的是,这些公约、规范实际上对网民的行为并没有产生太大的约束力〔9〕。换句话说,用道德来约束网络舆论主体的行为,对道德报以过高的期望,显然是过于理想化的。
(五)系统自净能力
网络舆论是一个有着自我运行规律的社会生态系统。在一个健康、自我净化能力高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各种信息的流动稳定而有序。当然,系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极端的、负面的、不实的舆论信息,都能被良性的生态系统自我净化、消亡。例如在2007年的“华南虎事件”中,陕西农民周正龙谎称自己拍到野生华南虎照片,还以此得到陕西林业厅的奖励。照片放到网络上后引起了网友的质疑,于是各行业的网友(摄影师、环境工作者、野生动物保护者等)从各方面分析了照片的真伪,最后经国家有关部门的鉴定,周正龙是用年画经计算机软件处理合成了照片〔10〕。在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中,网络舆论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由于各行业网友的质疑和分析,才引起国家机关的重视和权威鉴定,舆论系统对不实信息的自净得到体现。
综上所述,我国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现状并不乐观,舆论主体结构不够合理,使得网络舆论系统变得脆弱而容易受各种负面信息的影响。除了技术监控、政府引导、主流媒体合理设置议程和道德约束等外部因素之外,必须重视舆论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即内因。传统的舆论控制手段遭遇了挑战,要善治网络舆论环境,就必须发挥网络舆论主体和舆论环境自身的优势,将公众参与治理放到一个重要位置,并通过改善网络生态系统主体的多样性格局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自净能力。“善治”是一种最好的治理方式,要求政府与网络舆论主体对公共舆论环境合作管理,它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9〕。
〔1〕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中国互联网用户数据发布〔EB∕OL〕.(2011-01-24)〔2014-04-18〕.http:∕∕www.dcci.com. cn∕report∕view∕cid∕10∕id∕256.html.
〔2〕匡文波.网络传播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5.
〔3〕谢金林.网络舆论生态系统内在机理及其治理研究:以网络政治舆论为分析视角〔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14(4):90-101.
〔4〕项平.公共网络舆情事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8-27.
〔5〕王秋菊.网络舆论生态系统的运行过程分析〔J〕.新闻界,2010(4):78-79.
〔6〕人民网.盘点2011十大网络事件〔EB∕OL〕.(2011-12-30)〔2014-04-18〕.http:∕∕cq.people.com.cn∕zhuanti∕BD2011∕Prelogue.htm.
〔7〕颜陈.网络舆论生态中的“水葫芦”现象〔J〕.网络传播,2013(5):56-57.
〔8〕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93.
〔9〕张春华.网络舆情:社会学的阐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229-231.
〔10〕谭人玮.网友称华南虎照片改自年画〔EB∕OL〕.(2007-11-16)〔2014-05-18〕.http:∕∕news.sina.com.cn∕c∕2007-11-16∕144314322386.shtml.
(责任编辑 党红梅)
On the Situation and Governance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cosystem
ZHAO Min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3,China)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cosystem is an artificial social ecological system which made from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nvironment,subject and rules.At present,the subject structure of public opinion ecosystems seems simplex and its stability is not strong in China.What is worse,it is vulnerable by negative information and may give rise to public opinion events which affect social stability and unity.In addition to technical supervision,government guidance,the mainstream media agenda-setting and social morality,governing network ecosystem also has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purification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cosystem.
network public opinion ecosystem;good governance;purification
G210
A
1672-2345(2014)09-0038-04
10.3969∕j.issn.1672-2345.2014.09.009
2014-05-26
2014-07-05
赵敏,助教,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