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之过年
2014-02-10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白肉;二十七,宰公鸡(一说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您新禧,您多礼,一手的面不搀你,到家给你父母道个喜!”这就是老北京为了过年忙碌准备的民俗轮廓。以腊八为例,过去宫廷中也熬腊八粥,除赏赐给大臣外,还要回报一切曾施予恩惠的生命体,比如要给树抹一点,此外还要祭祖,主要目的是感念先人、神灵和他人之恩。而民间都是在炉子上抹腊八粥,表示感谢灶王爷。
北京民俗协会秘书长高巍老师提炼过年的三大元素:感恩、亲情、娱乐。“老北京过年其实从冬至那天就开始了。”高巍老师介绍说,“通过一家人的动手参与,打扫、筹备、祭拜,逐步将节日气氛推到除夕、初一的高潮,从而让人们更加感恩惜福。”感恩之情,贯穿在北京年节习俗的始终。
除夕:
全家人着正装,当家人或者辈分最大者带领全家祭拜祖先,吃着年夜饭守岁。午夜十二点准时吃饺子,以示“交子”。灶王爷这天下凡回家,家家户户重新请神。
正月初一:
家庭内部拜年,不接待客人。庙会基本在这一天开始。
正月初二:
到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上上香,人多拥挤,不能近到香炉前插香,只好把香点燃往里面扔。有人泼水防火,沾到水即沾了财气。再到到财神庙 “请元宝”,以求来年就能发财。纸元宝需红布裹着,回家放在床底下。第二年要还纸元宝,再次酬谢财神。
正月初三:
据传这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人们要早早入睡,撒上一些米盐、糕饼与老鼠共享新婚的欢乐和一年来的收成,这些东西俗称“米妆”,或称“老鼠分钱”,希望与老鼠打好交道以求今年的鼠害少一些。
正月初四:
这一天,诸神下界到人间巡游,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所以各家要扎纸人纸马,供神仙乘坐。
正月初五:
又称“破五”,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又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不能做新饭,只能热旧饭,煮饺子要煮破一个。初五是财神诞辰,商贸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
正月初六:
送“穷神”,祭“厕神”。送穷神需要供煎饼扎纸车,有吃有车,穷神才肯走。厕神要来检查卫生,所以要清理卫浴。
正月初七:
称“人日”,被认为是人类先祖之日,古代是吃鱼生。鱼生,类似今天日餐的生鱼片,取意生生不绝,子孙绵长。北京在古代不是产鱼区,就有吃春饼的习俗,因为“春”字有人日元素。
正月初八:
称“谷日”,丰收之日,大家年假结束,都来上班互相送吉语吉言,大吉大利,恭喜发财。顺星,群星聚会,需要祭祀,本命年的人尤其要顺星。黄昏时用纸捻蘸油点燃,从厨房到院子,做一溜,人间灯火与天上诸星相对应,一说需要燃灯108盏。
正月初九:
玉皇大帝生日,禁止屠宰,以示上天有好生之德,全家需祭拜。
正月十五:
元宵节,是传统春节的结束,要举办灯会、灯谜等活动。全家女眷晚上还要拜兔儿爷。兔子因繁殖能力极强而被认为是生殖的象征,拜兔儿爷,以佑人丁兴旺。但兔儿爷被祭拜完后就成了儿童玩具。北京的兔儿爷造型滑稽,穿上武将服装,还骑着虎。
正月十六:
“走桥摸钉”,妇女们在晚上着白衣,凡有桥处,头人拿香开路,后边结伴而过。叫“度厄”,也叫“丢百脖”、“走百病”,据说这样一年可以不腰腿痛。“摸钉”是到正阳门的门扇上摸门钉,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钉”谐音“丁”,取“添丁”之意,寓意家中人丁兴旺,希望来年生子。
正月十八:
收灯。传统元宵节一般到此结束。
正月十九:
燕九节,传说忽必烈要收丘处机为女婿,丘处机是出家人,为了不放弃信仰,就于这一天自宫。传说丘处机会在这天回人间巡视,但变身为童女或乞丐,因此北京习俗是正月十八夜起在白云观外等丘处机,一旦看到形迹可疑的女孩或乞丐,大家就会蜂拥上前跪拜。另外过年期间到白云观,还有一事要做——摸石猴。因为“猴”的谐音为气候的“候”,“摸猴”意在摸“候”以“顺”天候,顺应节令气候的变化,祛病辟邪,健康平安。
正月三十:
到雍和宫去看“跳布扎”。“跳布扎”俗称“打鬼”,是黄教喇嘛特有的宗教乐舞,是极为隆重的宗教大典,寓意驱魔散祟。清代雍和宫跳布扎时,皇帝要亲临观礼或派王公大臣参加。这一天,被认为是北京春节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