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阻碍了学生的幸福
2014-02-10王国平
王国平
学习本是快乐的事情,但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名校效应使得很多学生和家长片面地坚信“升入重点学校,然后考入名牌大学是人生的理想出路”。于是学校、家庭和社会都把目光集中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上。校园变得单调、乏味、死气沉沉,师生心声无处宣泄,内心异常压抑。片面“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家长和社会给予师生的精神“重负”,成为横亘在校园和谐幸福上的一座大山。
学生负担过重
教育管理上的缺陷。教育主管部门衡量教育质量的标准只是依据升学率和上重点学校的人数;甚至有些地方把义务教育阶段县统考的名次也作为评优、晋级的条件,这就造成教育绩效考核机制对分数的偏爱,使得本来就持有“繁重的课业负担对应着好分数”的教育观念的人们更加变本加利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学生课业和精神负担过重,与教育发展不公不无关系。 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直接导致教育产品供给的短缺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其结果不仅导致教育的高收费和择校费等教育乱象的发生更主要的是在教育垄断背景下为挤占优质资源的家长、学校和老师不惜一切迫使学生从小学开始摒弃一切与升学考试无关的所有科目,一门心思反复攻读与考试有关的科目,学生变成了一架精神不振,知识结构偏斜不合理的单纯的考试机器。
失衡的评价标准下扭曲的教者和家长。“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论英雄”是失衡的评价标准,也是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叫停的老生常谈的问题。学生分数,不单是学生的根,也是学校和老师的根!
打个比方:两个低年级的数学老师教学生数数。一个老师叫学生抄写诸如1+9=10 2+8=10 3+7=10……之类的100遍以期记熟。另一个老师则教给学生数数的方法。考试结果:抄写熟记的学生做题时又快又准;会数数的学生因初学数数速度慢,甚至有少量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全部试题,最终结果自然是靠抄写熟记的班级考得较好。在管理者眼中“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前者自然获得了年度“教改积极分子”、“优秀教师”等殊荣;后者则挨批且在旁人的眼中“不会教书”,接下来的评职称晋级更是泾渭分明。
为了应付各类考试,学校、家庭为学生多方面找寻各种参考资料、补充习题等,披星戴月大搞题海战术,这样学生负担能不重吗?有的家长一方面,含泪地说:“看孩子做作业到深夜,心里真难受。”另一方面,却花高价请家教,购置大量的教辅资料给孩子“加压”。于是学校和老师的“压力”再次直接转嫁到学生身上。
一次阶段考试,某老师从网上或其他地方调来考题,其中有一道题是这样的:螃蟹妈妈看见自己的儿子横行不好看,于是叫儿子不要横行改为直行,结果儿子做不到。螃蟹妈妈很恼火地责备儿子“笨”!儿子说:“妈妈你来试试,看行不行!”;结果螃蟹妈妈非常吃力地还是没有做到直行。此时螃蟹妈妈终于明白了:“自己当初的决定是多么的愚蠢啊!……问:螃蟹妈妈明白了什么道理?参考答案是“言传身教”。
该教师为了所任教班级考个好成绩,不经思考地便把考题和答案在课堂上拿给学生背。考试结果他所任教班级学生的答案统一标准“言传身教”,得了满分“12分”,其他班级的学生的答案主要是“己所不欲,忽施于人。”“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不要强迫别人去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全被判为“0”分。该老师还振振有词地辩解说:“我从书上看到的题目,难道你们比编书的还厉害?”呜呼,失去了知识辩证和教研氛围的教育,还能走多远。
教师素质“偏低”。目前,大多数老师上课依然采用“一言堂”“满堂灌”。对待学生的作业差错,不是指导纠错,而是以惩罚代替辅导,张口就是“罚十遍、五十遍!”。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的做法还大有人在!就目前的教育考试背景下,这种教法确实有一定成效。
急功近利的根源是:短期内素质教育成效缓慢,应试教育应验快。陷入了对题海战偶然成功的崇拜,迷信重负效应,看不见轻松的素质教育必然胜利的曙光。难怪不少青年教师在做了一段时间的老师后会有这样的感触:从教前所学知识在经历了教师岗位上的磨合之后慢慢衰减而变得“荒芜”了,整个人成了没有知识背景和主见的呆板的上课机器。
有两个语文老师同时教授文言文。一个老师教给学生实词、虚词等知识及文言文翻译等基本常识;另一位老师,干脆把文言文的翻译抄在黑板上叫学生抄写和背诵;考试的时候,靠抄写和背诵的同学所做的课内文言文翻译题的答案“很标准”。钻研知识进行素质教育的老师很苦且成效慢,只管学生读和记的应试教育的老师好轻松且见效快,何乐而不为!可是就教育的本义而言,恐怕我们更需要的应该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
笔者曾听过一位高级教师上的一堂搞笑的《中国地理》“减负”示范课。那位高级教师是这样授课的:我们广东人要到安微的黄山旅游,从广州坐火车到安徽黄山最近的路线是a、b、c、d四个答案中c的距离最短……然后叫同学们背“我们广东……c最短”之类的试题;接着老师抽查,背不出来的罚身蹲100次;最后,在“身蹲”的淫威下同学们都能背诵得朗朗上口“第一题a,第二题d……”一节课下来我们什么地理知识都没有听到,甚至连“从广州坐火车到安徽黄山的最短路线”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只听到四个英文字母——a、b、c、d。学生学了一年的“中国地理”,恐怕连“横维直经”和“东西南北”都分辨不清,但考试成绩却出奇的好。
这个例子正是失衡的评价标准背景下扭曲的教育者的无奈之举。
减轻学生负担的设想
减负的理解和设想是:减负绝不是轻松了老师,相反却是苛求了老师,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地传播知识的要求。
单一依靠分数的急功近利的教育评价应当大刀阔斧地改革。特别是单一依靠考分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奖惩制度亟需改革(老师的精神负担往往会直接转化为学生的课业负担!)否则“减负”便是一句空话,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的空口号!教育评价主要要看这个学校和老师所培养的学生是否被社会认可,看学校和老师有没有严格按教学大纲规定的课时授课,是否做到了不增课、不补课、不占用节假日,不留超出教学大纲的书面作业等。同时,严格加上按入学名单全体学生对学校和老师的评价作为评判的参考。
改革教育评价标准是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在打破教育垄断和教育不公平的基础上,只有向课堂要质量,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并从源头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一直苦苦地从优化教学方法、优化练习和作业、向课堂要质量等方面入手探索从源头上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在实践中笔者就是身背“不服从领导”的骂名也要给学生减负的信念。
没有课业与精神重负的校园是师生融洽,快乐学习,学习快乐真正实现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和谐幸福美好的教育圣殿!
责任编辑 邱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