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中追寻教育的真谛
2014-02-09郭晓花
郭晓花
作为一个长期战斗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习惯于每天布置家庭作业,甚至在周末布置大量的作业。但是,事与愿违,学生成绩不但没有质的飞跃,而且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越来越差,学习的兴趣越来越弱……当我从学校推荐的教师必读书目中看到《家庭作业的迷思》这本书时,不禁被这本书的题目吸引。莫非专家也对家庭作业有迷惑?紧接着,我发现在书的最下面写着一行小字“如果家庭作业本身的存在是一个迷思,那么我们欠所有孩子一个以真相、以合理为基础的家庭作业政策。”这更加激起了我阅读的冲动。
于是,我一头扎入了美国作家艾尔菲·科恩撰写的这本《家庭作业的迷思》中,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我从不同角度领略了家庭作业的种种乱象,深刻地体会到一些关于家庭作业的弊端,从而引出我对教学和教育的进一步思考。翻动着书页,就像打开的一扇扇思想的窗子,心灵豁然开朗,精神受益匪浅。这本书就像引路人一样,引领着我在家庭作业的迷思中追寻着教育的真谛,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一、通过研读此书,我对家庭作业的功能和价值有了深入的思考,从而解决了自己多年教学对于家庭作业处置不当、摸不着头绪的问题
以前,当我醉心于如何让学生做好家庭作业的时候,从没有想过:这些作业有用吗?那些家庭作业对孩子有多大的影响,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书中说,大量的家庭作业“就像用一根拐杖,支撑那摇摇晃晃的教学质量……不过在我精通教材内容之后,家庭作业就不再是必要的。对我来说,没有家庭作业是个挑战,我强迫自己创造出质量优良的授课内容,当教学完毕之后,就不再需要进一步去钻研了。”我很欣赏书中的这段话,尽管有时候,家庭作业也能在短时间内提高一些成绩,但这仅仅是起到一个短期内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落实知识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我们的家庭作业就可以少些,甚至做到无家庭作业。当然,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甚至我们自己得做好多的“家庭作业”了。
二、通过拜读此书,我对家庭作业的功能学会了辩证地看待
一直以来,家庭作业都以“巩固知识,训练技巧”等堂而皇之的理由“执著”地存在。我们大部分人都认可这样的观点:多花时间学习总比玩好,总不会有坏处。家庭作业几乎占满了孩子的剩余时间,孩子较少有时间从事其他活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实践能力都受到了影响。而现在若放弃家庭作业会造成教师、学校和父母心中的恐慌,害怕孩子将落后于其他继续埋头苦干的学生。没有一点家庭作业,对当今的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也是學校、家庭不能接受的。一些专家、教授认为,家庭作业没起到应有的作用,是因为对家庭作业没有认真地设计。该书也指出不是不要作业,而是要问怎样的家庭作业才有效益。而问作业的效益时,问的不只是是否提高学业成绩,还有更核心的,即孩子有没有兴趣,是否能加深学习,亲子间的关系与互动会受到怎样的影响等。当作业值得去做的时候,大多数的孩子会面对挑战,达到我们正面的期望。于是,我进一步思考,我们到底要怎样布置作业?布置什么作业?
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家庭作业也必须是一个孩子自我选择、自主建构的过程。被动的作业,成为外在的压力,失去了学科的美丽,淡化了学习的兴趣。当孩子觉得一项活动是单调沉闷的苦差事时,学习的质量就容易受损,只会让孩子抗拒学校并且扼杀他们的智力和创造的好奇心。所以,让学生觉得作业是自己事,让学生成为决策者,加入了自己的选择后,有了更多的自主空间,从而体会到快乐,学生才会充满动力地做作业。书中提到,这个决定就更有意义,也具有更长久的效用。比如,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形式将习题或课文讲解复述给自己的小伙伴听。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家庭作业也变得更为灵活,采用三类作业的形式(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让孩子的作业更为有趣,从各个方面提升自己。
三、阅读该书之后,我对“家庭作业”的目的和实效也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为,我们应帮助孩子多发现,尽可能地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才能让学生拥有主动性、需求感。对于一个自己选择要去练习的人而言,练习最可能有用,而对一项活动所产生的兴奋之情,最能激发潜力。而我们老师往往都给班上所有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这样划一的没有建设性的作业做得越多,往往对提高学习成绩的反作用越大。只有当作业真的重要而值得做时,才能够给予作业。让孩子得到量少而优质的家庭作业,才是有实际意义的。
总之,这是一本形式薄单而思想厚重的书,它从小处着眼,却映照着教育的本质,它不仅是在讲道理,更是在呈现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让我对“家庭作业”有了更深的新的思考,也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看待家庭作业。将本书封面上卢梭的一句话:“误用光阴比虚掷光阴损失更大,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来提醒还在“迷思”的人。希望我们就像画面上的小女生用心放飞鸽子一样,用心布置家庭作业,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放飞孩子未来的希望!
?誗编辑 王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