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要选好点、留真情

2014-02-09胡浩彬

新课程·中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动情情意慈母

胡浩彬

古人云“诗言志”,这个“志”就是情感意志。文章的“情意”是文章的灵魂,“情意”的深浅即表明文章的深浅,“情意”越深,则文章感染力越强。文章,尤其是艺术性较强的作品,离不开情感。情感是写作的出发点,也是终点,没有情感的文章即使写的有人物,有情节,文笔流畅,合乎文法,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主观情意是抽象的,它的表达必须依赖客体,也就是说抒情往往要借助于某一具体的事物等作为“凭借物”来抒发感情。“应物斯感,感物应志。”(刘勰《文心雕龙》)纯粹的直接抒情是无法显示作者个性的。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真实的文章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只要我们仔细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我们就会发现世间的“一草一木总关情”,就会时时发现和自己情感相交融的事物。但要把生活中的情节捕捉到文章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需要对生活进行思考。在文学生产中,有了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作家才能进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精神高度自由以致物我两忘的状态,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高峰体验”境界;而只有处于这种境界,作家对客观物象的情感把握才会具有诚挚性。曹禺写《日出》时“觉得宇宙似乎缩成昏黑的一团”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的女主人公服毒自杀时,仿佛嘴里也尝到了砒霜的味道,等等,都是“高峰體验”境界的生动例证。因此,平时我们既要观察生活,更要思考生活,积累生活体验,作文时我们才不会虚饰生活,才不会出现“写自己不真,写家庭不亲,写学校不新,写社会不深”的“四不”现象。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达到以我手写我心、物我一体的境界。

有了生活积淀,也就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虽然“题材应听其十分自由选择”(鲁迅),但要在丰富的素材中寻找一个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意相融合的事情,还要注意切不可“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还要注意这个事物在哪一点上使自己动情,必须全力以赴抓准动情点。只有抓住了自己诗意的动情点,才能做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物皆着我之颜色”。如唐·孟郊《游子吟》中仅选择了母子别离前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但针针线线中却都连缀着慈母的一片笃厚之情。朱自清的《背影》更是把父亲的挚爱之情都凝聚在“背影”这个点上。作者将情感聚焦于父亲为买橘子而翻越车站月台时浮雕式“背影”上,虽是片段动作的外部勾画,没有一句直白抒情,却展示出父亲对儿子的骨肉至情和依依惜别的内心活动,含而不露却情蕴丰厚。随着时间的流逝,事件的情节、原委等都可能淡忘了,但那“慈母缝衣”“老父背影”的“点”会永远铭记。可见,选好一个恰当的情感凝聚点对表情达意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从小处入手,才能赋予自己全部的情感体验。

在动情点的选择上,我们还应抓住一个“新”字,所谓“新”,就是写别人所没有看到的东西,若是别人写过的东西再写,须写出新意来,也就是说在借生活中的东西来表情达意时要具有自己的独创性。“独创性的一个最好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后,能把它加以充分地发挥,从而使得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的东西。”(歌德)刘征的《过万重山漫想》就有别于刘百羽的《长江三峡》,他脱离了“物换星移”的窠臼,没有随三峡景物的变换而产生联想,而是以时间跨度与历史变迁为切入点,从而讴歌了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同时赞扬蜜蜂,杨朔《荔枝蜜》的动情点在蜜蜂蜜上,而秦牧《花蜜与蜂刺》的动情点在蜜蜂的刺上。梅花一直是人们赞美的东西,而来鹄却针对那些为虎作伥的小人,在《梅花》一诗中指斥梅花“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霜雪助威凌”,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周围的社会生活,深切地思考生活,积淀自己的情感体验,然后将已有的情感融于眼前令自己动情的景、境之中,选准物我间的融合点,才能以文章的形式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才能牵制住读者的情感,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只有这样,我们在作文时才能摒弃一切远离生活、回避生活、矫饰生活的做法,还自己一个真实的绚丽的天空。

?誗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动情情意慈母
回首十年代表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慈母心
浓浓慈母爱,暖暖寸草心
王申勇:“格物”的精神与“动情”的演绎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孟冰 “动情”“动心”“动气”是写戏的三大境界
『慈母手中线』——我们可能没读懂的一句诗
倾听夏日里最动情的声音
动物之间有情意吗?
最美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