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法在军用计算机检测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14-02-09金传洋陈建明
金传洋 陈建明
教学方法创新是教学改革的热点。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开展,传统教学方法存在学习兴趣不浓、自主学习动力不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够等诸多弊病。合多年教学实践,在军用计算机检测技术课程中引入案例式教学模式,并作了深入地探讨,强调以应用为核心,以讨论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本文重点阐述案例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及注意问题。
案例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军用计算机检测技术》课程,是我院合训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都很强的专业技能课程,是培养军队生长干部学员军事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程的根本任务,是使学员了解军用计算机的基本类型、内部主要构造及工作原理,掌握军用计算机故障分类与解析、故障监测模式、监测工具及使用方法、维修保养方法,培养学员装备维修基本技能,提高学员的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军用计算机的故障检测及维修方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理解检测维修策略和基本原则,理解军用计算机定义、基本类型及使用范围,熟练掌握军用计算机的故障判定方法,了解各部件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硬件与软件故障检测的主要区别,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常见故障进行排除和维修,能独立完成常見的系统故障的处理,培养学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军事信息素养。
在《军用计算机检测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学员通常会把单纯的计算机维护技术代替整门课程内容,因而对课程产生轻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知识钻研深度不够,只能一知半解。
2.计算机硬件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如果教材内容不能及时地更新,紧跟计算机最新发展技术,将会严重滞后,必然挫伤学员学习动力。
3.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将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段式教学,上实践课时容易忘记理论课所讲内容,需重复讲解,学员极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觉,不利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实际教学中不能孤立动手实践环节,否则,学习效果也不会好。
4.课程考核方式不能单一。传统闭卷考核方式不能很好反映学习过程,其实践环节无法很难体现。这不仅造成教考脱节,还影响学员动手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立足实践性教学新模式,对现有课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使其更符合课程特点,非常必要。在新的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我们尝试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
一、案例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式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以讨论为基础,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组织学习者对案例进行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将其引入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把单向的、个人的、封闭式学习过程变为集体的、合作的、开放式学习过程,最大地度激发人们的思维,使学习者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
因此,案例教学必须把落脚点放在锻炼提高学习者面对复杂问题时做出行动的能力上,把学员的学习活动引向决策、引向实践。
二、案例教学模式实施
1.课程内容分析
本课程课堂教学分为两个环节: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
(1)理论部分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部分是计算机各主要部件基础知识的学习,包括计算机主板、CPU、内存、硬盘等主要部件的基本组成结构、性能指标、工作原理等;第二部分为故障排除,主要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光驱、显卡、显示器及外部设备故障的分析与处理等。
(2)实践部分是理论部分的延伸,主要包括计算机的拆装、BIOS设置、分区及格式化与操作系统的安装、注册表的使用,以及计算机硬件故障排除、故障维修方法及维修工具使用、数据恢复基本方法与流程。
军用计算机检测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每部分之间相对独立,自成模块,而模块内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紧密,操作性强。教员结合每讲知识目标,筛选出典型故障案例,让学员阅读分析,经过多种形式讨论,最终找到故障解决办法。因此,以案例教学引导学员自主学习是达到课程能力培养目标的主要教学策略。
2.案例教学实施方法
在本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分以下几个步骤(如图1所示):教员首先引入实际案例,引导学员分析案例,并提出问题,并给出时间安排和学习方法,学员阅读案例,确认问题。小组成员分析关键因素,积极查阅参考资料、寻求问题解决办法,并发表个人观点。接着,在教员的指导下设计出多种解决方案并最终解决问题;课堂总结起到画龙点睛效果,至关重要环节,教员把握课程目标,提炼关键点,并给出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长处与不足。
3.案例教学设计实例
下面以“显示器故障分析与处理”课堂教学为例,阐述案例教学在军用计算机检测技术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1)教学设计。通过本次课学习,了解显示器常见故障,掌握显示器故障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步骤。本讲为2学时,其难度不大,前20分钟,教员讲解理论知识,使学员了解显示器常见故障表现及排除方法。教学条件为带有投影幻灯的军用计算机检测技术实验室,每4人分为一组,使用一套教学设备。
(2)教学组织与实施。
第一步:教员向学员阐明计算机开机黑屏故障现象,提供相关参考资料,明确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最后应达到的目标。
【知识目标】计算机开机黑屏故障处理方法。
【案例引入】现有龙芯4A 1GHZ、内存521MB军用计算机一台,开机后出现黑屏。经检查,电源指示灯亮,风扇转动正常,电源连线准确无误,供电电压为230V,处在正常范围之内,可是加电开机以后,计算机仍然没有反应。
【提出问题】产生故障可能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诊断和排除?
【参考资料】计算机开机黑屏初步断定问题出现在硬件上,其中最先需要考虑的是供电和电源的问题;其次要考虑计算机部件是否有故障,主要包括主板、内存、CPU、显卡和显示器等。
①供电是否正常;②电源是否正常,借助万用表检查各路输出电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备选方案】在排除供电电源的问题后,采用下列诊断方法。
①使用最小系统法,即只保留主板、内存、CPU、显卡、显示器和电源。
②插入主板故障诊断卡,判断主板本身是否存在问题。
③在排除主板的问题后,采用替换法分别排除内存、CPU、显卡、显示器等部件故障。
④使用替换法,一是将怀疑有故障的部件放到相同机型运行正常的机器上试,如果原来正常的机器现在不正常了,說明此部件有故障,反之没有故障;二是将运行正常机器上的部件拿到有故障的机器上试验,如果故障机器正常了,说明原来的部件有问题,否则继续试验。
第二步:要求学员认真阅读并分析案例,提出若干细化问题,如图2所示。
第三步:学员分组讨论,分析产生原因,总结故障排除步骤。每组指定组长1名,负责组织协调,保证小组讨论始终围绕主题进行;每个小组需要记录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及主要观点,以及讨论后形成的一致意见,并以书面形式呈现。
第四步:每一小组指定1名成员,阐述观点,参与班级讨论,汇总全班讨论结果,总结显示器一类故障的维修基本流程。
第五步:教员总结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员始终在跟踪和记录,全程指导教学活动,逐个了解每小组开展情况,当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指导,并对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三、案例教学模式总结
在案例教学中,学员应该扮演积极参与者、主体的角色,在课堂上必须积极发言,阐明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产生的错误中学习,从模拟决策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
另外,教员要加强讨论环节的组织,真正提高学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同样的事实与情境,但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不同的观点与解决方案在课堂讨论中会产生碰撞,通过讨论相互补充,认识逐渐完善, 这就要求教员要加强讨论环节的组织,做到全员参与,控制节奏,不冷场,也不偏离轨道,使每位学员在拟定的情境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各抒己见,抓住问题的本质。
通过这个案例, 可训练学员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讨论使学员主动思考,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在案例教学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最终可以成为能够独立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案例式教学模式在军用计算机检测技术教学中的运用是成功的。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创新与能力之间的关系,既要把握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又要把握教授者的主导地位。只有真正转变观念、准确定位、主动探索、实现创新,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谭慧琳.案例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2 ]姚蓓.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理论初探 [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5).
[3 ]贾瑞凤,王军.案例教学在计算机维护与维修课程中的应用 [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33).
[4 ]胡晓霞.浅谈任务驱动与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J ].计算机教学.
[5 ]郭晴.基于案例驱动教学法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