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之臻善

2014-02-09孙云霄

教育观察 2014年6期
关键词:真君子子路同构

孙云霄

(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山东潍坊,261000)

李秀伟老师提出的“自组织研修”中共有十个操作要点:一、主题切入;二、多次设计;三、反复授课;四、同课异构;五、异课同构;六、专业观课;七、专业评课;八、有据反思;九、跟进测评;十、说写结合。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理解,解读一下其中的第四点和第五点,即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

一、关于“异·同”

“异”,即“不同”。那么,何为“同”?“同”的境界是什么?

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篇第十三》)意思是,君子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小人则相反,只在表面上人云亦云,暗地里却钩心斗角,打着自己的小算盘。这是从人的关系上面讲。

从事物的关系上来讲,“和”是多样性的统一,“同”是单一性的绝对同一。《国语·郑语》记载,西周太史史伯与郑桓公谈论“兴衰之道”,说西周将要灭亡,而其灭亡的原因是“去和取同”。在史伯看来,如果“去和而取同”,就会“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一种声音单调,没有什么好听的;一种物质单一,没有什么好看的;一种味道乏味,没有什么好品味的。以此治国,就会排斥异己、独断专行,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所以,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他强调了事物是多种因素的集合,它们相互协调而组成新的事物。

因此,孔子在《论语·学而篇》中提到“……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和”是先王的治国之道,这是最美的。

弄清了“和”和“同”的含义,就不难理解其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真实意义了。比如关键词“多元”,比如关键词“个性”,等等,已经得到普遍认可。“同课异构”和“异课同构”便是该背景下一种有效的校本研修形式。

但是,我们不禁要问,在教学实践中,“同课异构”或者“异课同构”是否真的做到了这种“和”的境界了呢?

二、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问题分析

传统意义上的“同课异构”是校本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指的是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思路,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因为教师的个性解读,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手段也随之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理想的“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发现和培养。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因为“异”的意义过于模糊,教师对“异”的理解并不相同,导致在教学中单纯为了追求“异”而“异”,或者只在教学手段上做文章,追求表面形式的花样翻新,流于肤浅。我曾经了解过杜郎口中学、广文中学等实验学校,发现他们的“同课异构”中“同”的是教学内容,“异”的是教学形式,于学生的发展性目标并没有什么开放性。或者根本不顾学生的认知情况和课标对相应学段的要求,只是简单为了突出教师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使得“异构”不以课标为引领,而以自我为中心。比如有的课堂乍一看繁花似锦,蜂飞蝶舞,但是过后却没有什么值得回忆之处。诸如此类种种,不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比较研究,甚至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传统意义上的“异课同构”,指的是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中采取相同的教学思路,采用类似甚至相同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呈现出类似的风格。从小的方面说,比如邱学华尝试教学法下的课堂教学,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下的课堂教学等;从大的方面说,比如李吉林的情境教学等。理想的“异课同构”有利于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必要解读,盲目追求“同构”。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如果对教学内容没有全面、准确、透彻的解读,仅仅只对教学模式生搬硬套,这就会出现我们常见的学生、老师、教材互不相关的“三张皮”课堂现象。

由上可知,无论是“同课异构”还是“异课同构”,都不是毫无条件的,相反,条件越明确越有利于教学研究的开展。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同课异构”中的“异”,到底是教学环节的“异”,是教学目标的“异”,还是其他的什么“异”?再比如,传统意义上的“异课同构”中的“同”,到底是教学流程的“同”,是教学目标的“同”,还是其他的什么“同”?求异或求同的角度和方式的多样性给我们的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样本。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无论是“异课同构”或“同课异构”,其本质都是比较研究,目的都是通过对此类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发现教育教学规律。而“异”或者“同”的不明确性导致了研究中诸多因素的可比性和可参照性并不强。

三、同课异构与异课同构臻善

怎样才能既有明确的可比较条件又不使研究范围缩小呢?基于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考虑,我们提出了全新的实践意义上的“异课同构”和“同课异构”。

(一)关于“同课异构”

我们把“同课异构”的概念界定为:使同一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承载不同的课程目标,即同而求异。从教学内容来说,课文文本蕴含的教学资源是非常丰富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给我们提供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广阔空间。

下面以我与周波老师对《孔子游春》的教学为例对“同课异构”作说明。

《孔子游春》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们到泗水河畔游赏,巧借河水教导弟子的故事。课文内容共分为三部分:泗水河畔的春景、孔子论水、师徒言志。由此承载的课程目标及教学设计如下:

周波老师将《孔子游春》的教学过程重点放在了论水一节中:孔子凝望着泗水的绿波,意味深长地说:“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他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

周老师这节课的重点部分通过引导学生对这段文字进行自读批注、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指导朗读等活动,创设了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兴趣高涨中体会到了孔子的循循善诱的教育方式,进而达成了她们设在课程目标下的教学目标。

而我这节课的重点在“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上。教学目标设定为感悟儒家文化中的真君子形象。言志部分是重点,紧紧抓住了课文上的三小段话,以对话的形式展开教学。我抓住四句话,引导学生一唱三叹,读中感悟,我和学生分别扮演孔子师徒。

师:现在,你就是子路或者颜回,可以说说你们的志向吗?

一下子小手如林。

师对第一个子路说:子路啊,你性子急,你先说。

生:我愿意把车马、衣服拿出来跟朋友们一块儿享用,就是用坏了、穿破了我也不会在意。朋友之间就应该有福同享嘛。

师:子路啊,你岂止是和朋友有福同享!你的孝心有口皆碑!你经常从几十里外的地方背米回来给父母吃,自己吃路边的野菜!我周游列国十四年,你不离左右,问路、借宿、打探消息,你整整操劳了十四年哪!你情谊深重,你就是水一样的真君子啊!

学生没想到子路背后有这样的故事,举手的就更多了。第二个子路把自己的志向又读一遍。

再比如,我与颜回的对话。

师:颜回啊,你向来温文尔雅,从不多言。说说你的志向吧。

颜回: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另一个颜回也说:我希望成为一个不为自己表功的人。

我说:颜回啊,提到功劳,你最大的功劳就是帮我一起建立了儒家学说。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天下没有谁比你更懂得我的思想。为了整理典籍,你殚精竭虑,29岁就头发全白了。如此执著于自己的信念,你就是那穿山岩凿石壁、水一样真君子啊!

正是以如此一唱数叹的诵读形式,真君子的形象渐渐清晰起来!由此,学生知道了2500多年前,孔子带来了真君子,带来了紧随其后的72贤徒,为万古长夜燃起了一盏明灯!

课的最后,以一曲电影《孔子》的主题曲《幽兰操》收尾,君子之志,幽兰操守。学生在古色古香的音韵里、在气质如兰的君子风范中结束这次精神之旅。传统智慧中的真君子的形象由此留在学生心中。

(二)关于“异课同构”

“异课同构”,同样的课程目标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实现。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异课同构,我们的异课同构不会在教学手段或模式上寻求“雷同”,而是为了达成同一课程目标,是为了追求一种高层次的和谐统一。

由课程目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出发,我对几篇课文的解读片段如下: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根据《水浒传》的第八回改写的。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教学这一课时,除了解读林冲的人性之美,打开一扇通往名著的窗,还抓住关键句子“月亮升起来了,照得厅堂外面如同白昼”反复赏析、咏叹,让学生感悟到这短短的一句话,折射出林冲内心世界中的孤寂之情与高洁之意,这是施耐庵对林冲的偏爱。同时课文让学生感知到月亮这个文学意象在汉文化中的特殊地位。从诗经中的“明月皎兮”到唐朝的“海上生明月”,再到今天的“望月”,源远流长的月文化会借助林冲眼角的一抹余光对学生的心灵进行冲击。

以上所举两篇课文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那么像对于《鞋匠的儿子》这样关于外国人的故事如何解读呢?课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恃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爱戴。课文主要抓住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凸显人物的精神风貌和人格魅力。在教学中牢牢抓住林肯的三处演讲词进行研读感悟是重点:1.“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2.“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3.“……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让学生透过这三段语言文字的表面去挖掘深层的内涵是关键,真正从朴实的话语中读出人物的内心,读出人物的神韵,读出人物的魅力所在。最后教师趁热打铁,用《道德经》中的两句话点睛:“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表现得过于强大就会走向衰老,就会很快灭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正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他争。”在这里,老子的智慧无所不在地作为一个背景目标熏陶感染学生。

当然,针对同课异构或者异课同构,如何将之常态化,是否给我们现在所提倡的教研组集体备课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等等,我们的研修团队依然在继续探讨。

猜你喜欢

真君子子路同构
巧用同构法解决压轴题
麻辣生活
指对同构法巧妙处理导数题
同构式——解决ex、ln x混合型试题最高效的工具
高等代数教学中关于同构的注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网络箴言口号
人性的光辉
一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