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交通运输系统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014-02-09任谊
任谊
(交通运输部,北京100736)
试论交通运输系统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任谊
(交通运输部,北京100736)
文章通过分析改革、发展与稳定之间的关系,并以交通运输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交通运输系统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依然需要重视保持稳定。
改革;发展;稳定;交通运输系统;关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系统总结中国35年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基础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是党和国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认真总结历史发展经验、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因应时代发展要求所作出的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应对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在内的五大关系,通过改革发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解决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必须要回答好的一个总问题,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发展历程中必须要回答好的一个根本问题。
一、什么是改革、发展、稳定
(一)改革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改革统领一切
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
(二)发展是经济、社会以及人本身的全面进步
加快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本身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表现为生产力或经济总量的增加与结构的优化;社会发展表现为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组织结构的优化;人的发展表现为人的生活综合质量的提高和人的社会关系的改善。
(三)稳定是推动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基本条件
稳定是指某个系统处于稳固、安定、和谐的状态,社会稳定表现为社会运行的有序和社会环境的优化;政治稳定表现为政治局势的平稳和有序。稳定代表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综合实力、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水平,保证国家稳定,就是要消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安定民心,保障民生,造就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风貌。
二、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35年改革中共产党的一项基本经验和共识,也是一条底线,丝毫不能松懈。江泽民同志在阐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12个重大关系时指出,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全部矛盾关系中首要的基本的关系,是总揽全局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讲话中也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必须坚持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一)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本途径,又能为稳定创造条件。改革能够彻底打破传统体制对生产力发展的严重束缚,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要发展,就要改革;社会要稳定,也必须改革。
(二)发展是目的
改革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实实在在的发展,持续健康的发展,稳健快速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才能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就能不断巩固和完善。
(三)稳定是前提和保障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现在中国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攻坚阶段,深入推进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社会稳定尤为重要,是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政局、社会不稳定,人心不稳、不齐,改革就无法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会延误甚至落空。
同时从理论和现实角度考察,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存在二重性、两面性。一方面,改革、发展、稳定在本质上彼此相容、彼此共存、彼此依赖、彼此互补、彼此强化,也可以说,三者是必须统一在一起的,也是完全可以统一在一起的,并不存在着水火难容的根本对立;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改革、发展、稳定又各有不同的强调重点,不同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也存在着某种矛盾关系、冲突关系,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发生三驹争道、互相干扰的对立关系。因此,在如何看待三者关系问题上,需要防止两种主观片面性:一种偏向是只见矛盾性,不见统一性;另一种偏向则是只见统一性,不见矛盾性。这两种各执一端的片面性,其实质都是脱离实际的主观性。
三、改革发展稳定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重要意义
(一)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交通运输生产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事业之所以能够在艰难中一步步走出来,呈现出勃勃生机,最根本的就是靠改革开放,靠体制机制创新。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有路大家行车,有水大家行船”的理念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政策,还是近年来,先后推进的大部门管理体制改革、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救助打捞体制改革、海事核编转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都极大地促进了交通运输生产力发展和结构优化。
(二)发展是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中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不足,装备水平落后,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大力加快建设步伐,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瓶颈制约因素得到有效缓解。与此同时,现阶段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应还只是初步的、低水平的,要满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还是要坚持发展优先,建立完善发展体制机制,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
(三)稳定为交通运输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以看出,稳定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又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之一,没有稳定,科学发展就无从实现。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和谐稳定,为交通运输事业不断取得新成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没有这个良好的稳定环境,就不可能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不可能有交通运输面貌的崭新变化。
四、交通运输系统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的实证分析
前面已经论述,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既有统一性,也有对立性。从交通运输系统的实践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交通运输事业改革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内外部环境
以救捞体制改革为例,自1951年成立到20世纪末,救捞系统发展未能完全跟上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脚步,装备、能力水平比较滞后。经国务院批准,2003年中国海上救助打捞体制进行了以“救捞分离”为主要内容的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改革改革实施后,救助力量和打捞队伍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中国沿海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海空立体的救助体系和应急抢险打捞体系。2003~2013年救捞系统共执行救助抢险任务8785起,成功救助遇险人员达34030人、遇险船舶达1873艘,打捞沉船99艘,抢救财产价值达842亿多,还执行了国家指令性的其它特殊任务。
这次改革能够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是具备稳定的改革环境,从外部环境看,原交通部、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经过长期调研和磋商,就“救捞分开、事事分开”的改革原则达成了一致意见,共同制定了《救助打捞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改革提供了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内部环境看,救捞人正视自身存在的困难,对于原有体制的不足有清醒的认识,形成了改革的共识,为改革实施创造了稳定的内部环境。
(二)交通运输事业改革发展可能带来一些不利于稳定的因素
出租汽车行业是一个聚集性强、关注度高的行业。2008年前后,全国部分城市连续发生出租汽车集体罢运事件:2008、2009、2010、2011年分别发生23起、14起、9起、10起,稳定形势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分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燃油价格改革后的一段时间内,成品油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同时由于出租汽车价格调整比较困难,因此出租汽车的运营成本上升难以得到疏导;二是出租汽车在很多地方都是以个体经营模式为主,随着各地纷纷推进出租汽车公司化、集约化经营,原来的个体经营者对公司管理模式不满;三是部分地方由于发展的需要,增大出租汽车运力投放,市场竞争加剧,原有经营者认为利益受到损害。可以看到,改革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部分群体的利益,导致了不稳定因素的出现。
(三)解决稳定问题只能依靠坚持改革发展
仍以救捞体制改革为例:改革发展过程中也曾发生人员不稳定的问题:由于财力因素以及对新的救助队伍预算核定上的相关参数不够充实等因素,当初划给救助队伍在人员工资费用上并不多,导致救、捞分家后救助船、岸人员待遇大幅下降,特别是海上一线的救助船员待遇的大幅下降,产生了短期的人员不稳定因素。同样,在救捞分家后的前几年,各打捞局需要自付盈亏,但有的局思路一度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影子里,有等待国家扶持投入的老想法,发展步伐缓慢,队伍出现了一些质疑和抱怨的声音。
面对这种局面,各救助局立即下到一线与广大救助船员沟通、了解,并耐心与职工做交心工作,及时稳定了队伍;同时实事求是地把情况向上级反映,相关部门积极回应,从财政配制上合理地调整了专业救助人员的待遇(特别是一线救助船员待遇),使得刚刚进行体制改革后的救助队伍得到了稳定。各打捞局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家底、研究对策,主动作为,自筹资金上马新建能提高打捞及经营生产力的打捞装备。为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实现了队伍的稳定。
五、交通运输系统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依然需要重视保持稳定局面
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杨传堂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开放,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更好发挥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当前,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以建设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为目标,以重点改革带动全面深化改革,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交通运输规律的发展道路。
杨传堂同时指出:未来几年,是基本建成现代交通运输网络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在深化大部门制改革、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突破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内生动力。
附表唐山海事局职工思想状况调研统计表
应该看到,交通运输发展改革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宏观经济形势上,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自身来看,交通运输转变方式和结构调整的任务很重,各类利益关系错综交织,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加。
以海事核编改制为例,海事系统正在向着公务员化的方向改革,这符合依法行政、统一执法的理念和原则。但在这一改革过程中,由于部分职工认为前途不明、利益受损,出现了几种值得关注的心态:一是混,工作不用心,无为混日子;二是隐,工作不关心,消遥过日子;三是怨,工作不开心,吵闹乱日子;四是闪,工作不安心,跳槽换日子。
课题组对唐山海事局青年职工开展了思想状况调研,有85位35周岁以下青年填写了调查问卷,占该局35周岁以下青年总数的89.5%。结果如附表所列。
续表
可以看到,在海事核编转制关键时期,干部职工队伍尤其是青年干部中存在一些苗头性问题值得注意:
(1)思想政治意识模糊淡薄化。具体而言体现在“七多八少”。讲眼前、讲利益的人多了,讲信念、讲信仰的人少了;讲关系的人多了,讲正气的人少了;讲索取、讲待遇的人多了,讲付出、讲奉献的人少了;讲个人主义的人多了,讲集体、在乎集体荣誉的人少了;讲独断专行、明哲保身的人多了,讲团结协作、共克时艰的人少了;不愿干事又想享受的人多了,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人少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人多了,积极要求上进、做事认真负责的人少了;要求入党入团的人少了。
(2)工作心态多样化和工作状态心情化、木偶化。不同年龄阶段的职工工作心态明显不同,年轻职工有朝气有闯劲,希望尽快得到领导、同事及社会的认同,希望做出成绩,工作上往往积极主动。对于35~45岁之间的职工,工作心态则显得焦虑,部分职工自谋自己的事业,却把本职工作当副业;部分职工则彻底下海希望捞到大鱼大虾。对于45岁以上的职工则表现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政治上没前途、经济上没想头。再者,很多职工出现工作态度“心情化”现象,工作态度如春天的天气一样多变。有些职工长期甚至一辈子从事一种工作,工作单调、枯燥、简单重复、没有新鲜感,导致工作按部就班,工作方式、方法逐步形成思维定势,不追求变化,出现了“机械化”、“木偶化”现象。
(3)工作目标随意化,追求利益普遍化。有些职工工作目标模糊随意,不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来做,也找不到工作的乐趣,在工作、生活中找不到方向,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些职工追求实在现实的目标,在求知上只求文凭不求水平,在求新上想要开拓但又患得患失,在求美上追求品位但又盲目攀比,在求乐上注重享受但又奢靡铺张。有些职工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个人物欲膨胀,拜金主义泛滥,一切向钱看,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上述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海事职工队伍的稳定,使海事系统公共服务能力和质量的提升受到限制,成为海事事业改革转型的重大障碍,制约着海事深化改革和良性发展。
因此,交通运输系统若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些不稳定因素可能会继续积累甚至升级激化。只有清醒认识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善于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才能较好地实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稳定。
当前交通运输系统在深化改革发展中,针对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提出三个方面的政策意见:
(一)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
要坚持改革和发展的信心与决心,以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交通运输行业是个老行业,体制机制延续多年,很多做法已经习惯了,要想改变难度很大,甚至要“动手术”,要把这一轮改革当成自己拿起手术刀割除“藩篱”和“痼疾”的改革。同时也要认识到,改革发展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把改革中的难点明确提出来,以攻克难点为目标,从有共识的领域入手,稳妥推进改革发展。一是加强前期研究。交通运输行业改革涉及面广,需要加强体制和机制研究。比如高速公路收费制度结束后,养护费用需要从哪里筹集,会不会出现拥堵等;二是加强部门协调。以城市交通为例,由于涉及建设、市政、交通等部门,多头管理,相互交叉,协调起来非常困难,需要进一步理顺各部门职责,加大协调力度。
(二)强化顶层设计,纲举目张
目前,交通运输大部制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但政策配套、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都有完善空间,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在中央的总体部署和安排下,按照总体思路来深入研究,拿出方案,设计好交通运输自身的规划,研究出台指导各地交通运输部门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指导性意见。应加强地方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研究,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更好地指导地方,形成全国基本一致、上下基本对口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建议先期在全国搞一些试点,探索总结经验供各地借鉴,稳妥推进改革。
(三)回应民生关切,争取最大支持
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作为改革和发展的重点,赢得公众支持。要尽心竭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把解决贫困群众的实际问题纳入工作视野之内和服务网络之中,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推进公交优先发展,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高效的出行服务;二是深化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改革,把执法人员工资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将罚没收入与人员工资彻底脱钩,实行“收支两条线”,从根本上解决以罚养人问题;三是公共服务改革。建议交通运输部分类制定政府购买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办法。
(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打造稳定队伍
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导向。领导干部以身作则,在单位树立榜样和标杆,形成风清气正的氛围;二是加强激励制度建设。在给干部职工一定物质待遇的同时,提供宽松的工作环境、较大的发展空间、远大的奋斗目标,克服“官本位”思想;三是加强文化文明建设。提升干部职工对交通运输行业、对本单位文化建设的参与热情,增强对单位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之,交通运输系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整合各方面的关系,善于审时度势,因时因地的不同,解决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水平。
U491
A
2095-4263(2014)02-0031-06
2014-06-10
*本文为交通运输部党校2014年春季学期处级干部进修班课题组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刘振涛、刘晓晖、陈德兴、王永滔、张彦昌、任谊,作者为报告执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