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颠覆自己才能勇往直前

2014-02-09支点袁阳平

支点 2014年11期
关键词:江南春思维

《支点》记者 袁阳平

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颠覆自己才能勇往直前

用怀疑精神和批判思维去审视每一件事,从而进行颠覆性创新突破并重构商业模式,才会永远向前。

在中国大中城市的高楼里,随处可见楼宇视频广告。

这种广告的创意源于一位最初梦想成为诗人的人,他后来位列“中国最具影响力的25位企业领袖”。他就是分众传媒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江南春。

初见江南春是在9月初北京大学举办的《时代巅峰与人生取舍》高端峰会上,时隔半月后,又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机遇”论坛上再次对他进行了采访。

平头、微胖、国字脸,言语交谈间江南春的双手不停地挥舞,或是在行云写诗,又抑或是指挥乐队。

在演讲台上,他一气呵成讲着创业历程;在贵宾休息室,他娓娓道来解析其商业逻辑; 诗人情怀使他拥有批判精神,并用此去审视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分众传媒成功的关键在于颠覆广告行业,不断地寻求新的盈利模式。

“垄断”资源是门好生意

1992年夏天,江南春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大学生涯。他回忆说,之所以来这所大学是源于成为著名诗人的梦想,“江南春”三个字就是一番诗情画意。

他自称那时是位愤青,经常在大学诗社排练朗诵诗文比赛,遇到问题时常与人辩论。然而,现实如此骨感。在那个还有几分诗情的年代,写一首诗也只能赚到30元左右稿费,远远不够大学的各类开销。

江南春说,上大学以后就一直想,没钱或许也是这个社会进步的动力。到大二时,他通过竞选成为学生会主席。为了弥补竞选前的开销,他不得不出去做兼职。

“当选学生会主席,对我人生最大的益处是什么?就是我能第一时间获取校内资源。”江南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一个故事:当时外面企业在学校招聘兼职的广告都要经过学生会,一来二去,他接触了不少企业负责人。有一家公司以月薪300元招聘广告销售员的信息,却从未在校园里出现过,因为他没有去传播这个信息。当他来到这家公司应聘时,公司负责人很纳闷,怎么就他一人来应聘?没有办法,这家公司最后只能聘任了他。这让他明白,“垄断”学校资源是一门好生意。

起初这份兼职工作,江南春并没有打算长干。但是一个月后,他拿下了几笔广告单子,不仅拿到了300元的底薪,还额外赚了2000元左右的提成。“自从赚到这笔钱后,我就再也没有踏入过诗歌领域了。”江南春以略带俏皮的口吻继续说,“当时这么多钱在手上花不掉,就干脆辞掉了学生会主席一职,从此开始了我的广告生涯。”

1994年,还在读大三的江南春,创办了广告公司,将成为诗人的梦想抛于脑后。

随后的8年时光里,江南春过着自我陶醉的生活,公司业绩一路攀升,生活逍遥自在。

“久而久之,我就想难道我的人生就是这样的吗?就是吃火锅唱歌吗?终于有一天,没有办法使自己内心再接受这样的生存状态,所以我当时决定再次创业。”江南春称。

颠覆式思维

2003年,江南春痛下决心,开始了自称为“九死一生”的二次创业,成立分众传媒公司。

现在回想起来,江南春仍觉得后怕。他说,当时国内广告业竞争已非常激烈,电视、报纸已步入成熟期,杂志行业也正焕发生机。为了寻找市场,他跑到上海徐家汇一看,屋顶上全部是广告牌,淮海路每隔十几米就有一块广告牌。

“没有想象力成不了诗人”,这句话深深印在江南春脑海里,“要想在竞争林立的强敌中寻找立足的市场,需要有超前想象力和颠覆式思维。”

江南春的“商业思维启蒙”得益于大学恩师朱大可的指点,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文化学者。朱大可先生对江南春原有的“想象力思维”给过当头一棒。

一次在课堂上,朱老师问学生们:“你们知道屈原是怎么死的吗?”学生们几乎都是这样回答:“屈原怎么死的还不知道吗?跳江自杀的!”然后,他反问学生们:“屈原跳江自杀的证据是什么?”学生们一片哑然。正是这个反问颠覆了江南春的想法。

江南春在高端峰会的演讲中讲到这个故事,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则把故事延伸出一个概念: 蓝海战略。

他认为,蓝海战略的核心有三点,第一,要有专业背景,没有专业背景的创新是不会凭空发生的;第二,要有怀疑主义精神;第三要有颠覆性的想法。具体就朱老师论证屈原死因这事来说,朱老师的学识非常渊博,如果没有专业的能力和细节的洞察力,他完全不会去追问。同时,朱老师用怀疑的精神重新审视了他所看到的东西。

这种“蓝海战略”成为江南春运营分众传媒时的重要思维,“未来产品将会越来越细化,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必然会带来媒体的细分,即分众化市场。”

他将这种思维进一步解读为,把所有的次序打碎重构变成一个新的东西,分众传媒的创办就是打破了头10年创业形成的固化思维。

“未来社会,当所有媒体都走大众媒体路线时,分众传媒为什么不能‘逆向求生’,从事分众市场领域的拓展呢?”江南春自问自答,“顺着这种‘逆向思维’,我们发现这块市场一片空白,如果从人的生活角度来看,回家、上班、去电影院看电影是生活的必然规律,那么电梯就是一个‘媒体场’,写字楼等办公场所就是一个‘媒体圈’。按照人的生活轨迹走,我们发现这一‘生活圈媒体’,就是分众传媒的核心内容。”

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创业三年后,江南春带领团队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纯广告传媒海外上市第一股,并以1.72亿美元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IPO纪录。

“速度快了,代价也大”

好日子在2008年戛然而止。这一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分众传媒首度出现7.68亿美元的亏损,公司股价连续跳水,前景一片黯淡。江南春原本于次年归隐山林,但一切化为泡影,他再度临危受命,要将分众传媒拉回现实。

祸不单行。2011年,海外投资机构接连做空分众传媒。一时之间,被做空的分众传媒成为中国概念股的负面教材。

2012年8月,不惑之年的江南春做出一个大胆决定,将分众传媒私有化,彻底与美股投资者一刀两断。这一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掀起一波退市的高潮。

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会押韵。”2013年5月,分众传媒正式完成私有化。江南春自信不会再重复之前的错误,在完成断臂自救计划之后,分众传媒开始领跑数字视频传媒产业,公司业绩逐年增长。

“过去,因为上市使得公司管理层的股份被稀释,退市的好处在于可以再度激励他们。只有人全心全意投入,积极性才会被激发出来,才能为公司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江南春称。

“信春哥,得永生”,这是曾名噪楼宇广告界的名言。江南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好了伤疤忘了疼,他把所有可能被经济危机掩盖的错误挑出来示众。江南春要的不是“传媒帝国”,追求规模和增长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和野心,速度快了,代价也大。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众多著名诗人都在悲情中离世。“这是一个诗情没落、资本疯狂的年代。”江南春坦言,目前分众传媒并不具备伟大公司的基因,分众充其量是一家二流公司,与BAT等伟大公司相比,分众传媒有太多要学习之处。

他谦虚地说道,至少在他离职前,分众传媒不会成为伟大的公司,他说这叫“有自知之明”。

作为一位中文系毕业的人,他对自己的估值没有那样高。对分众传媒来说,公司要尽量成为对广告主有价值或有需求的媒体,对消费者有趣或有意义的媒体,能做好这些就已经不错了。

在第二次逾半小时的采访中,江南春一直坚信,在未来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线上线下之分,所有的东西在移动互联网的颠覆之下都会变得不一样。在商业领域,创意、创造是核心,想象力会创造利润,而想象力是一个诗人的必要能力。

“人生是一条单向流动的河,回顾过往已毫无意义,我们只能一路向前看。”江南春豪情壮志地说。

数据来源:易观国际·易观智库

“无聊时间”还会在吗

有资料显示,分众传媒所经营的媒体网已经覆盖100多个城市、数以10万计的终端场所,日覆盖超过3亿的都市主流消费人群,业已成为中国最主流的传媒平台之一。

正是抓住了等电梯的“无聊空隙”市场,才成就了江南春“广告狂人”这一称号。

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机遇”的论坛上,江南春直面未来的挑战,“国外人等电梯的时间非常短,几乎不用等多长时间就有电梯来;但在国内,等电梯的时间长达三五分钟甚至更长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但这也暴露了分众传媒难以国际化的短板。分众传媒是特定国情下的产物,在国外,分众传媒很难被接受。”

而对于移动互联的挑战,江南春更多的是自信:“移动互联对我们有影响,但目前还不是太明显。”

当然,他一直在未雨绸缪。

2006年1月,分众传媒以3.2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中国第二大楼宇视频媒体运营商——聚众传媒。就在这次并购案的三个月前,江南春还以1亿美元左右的价格收购了框架媒介100%的股权,从而以75个城市的覆盖面进一步巩固了分众传媒在该领域的“垄断”地位。

2011年10月份,江南春又推出新一代互动液晶屏及Q卡业务,全面进入互动时代。去年年底,分众传媒还推出了一项与移动互联网相结合的内容——WiFi热点。在分众楼宇视频LCD内安装免费WiFi,进入到该范围内的人们都能通过智能手机免费上网。

分众传媒的创新大多来自江南春对消费者消费习惯微妙变化的把握,这得益于他在做销售员时养成的观察路边各种广告的习惯。

江南春告诉本刊记者,从“无聊的片刻”到互联互动时代,未来分众传媒还将分化出公司化的自办栏目,这些栏目将更商业化,并不是新闻或娱乐化的信息。

在信息日益碎片化的时代,分众传媒仍然保持着每年20%以上的市场增长率。不过,江南春没有停止思考:“移动互联来了,原来的无聊时间未来还会在吗?”

猜你喜欢

江南春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江南春早》《下午三点半》
水仙
江南春早
江南春:诗人CEO的创业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