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洛桑指标体系的企业科技竞争力分析方法研究

2014-02-09尹晓峰曹青原

重庆与世界 2014年3期
关键词:洛桑竞争力指标

尹晓峰,曹青原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

科技竞争力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国、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一定时间内支持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科技基础、开发、转换、组织创新及其成长的综合能力。它也用来表征一个企业的多种科技活动要素的综合表现。

为了更系统更科学地描述一个企业的科技竞争力,挖掘其内生变量相互作用关系,研究其在所属行业的地位,针对性提出该企业未来发展措施,本文依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IMD)在《世界竞争力年鉴》中提出的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洛桑指标体系),再根据企业一般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形成一套具有实际操作价值的企业科技竞争力衡量体系,然后以此结合相关系数和T检验法,以对比分析的方式说明企业一定时段内整体科技竞争力水平,同时还以某企业近期实际统计数据为例证。

一、科技竞争力的洛桑指标体系及相关性

(一)科技竞争力的洛桑指标体系

洛桑指标体系对一国科技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做了权威定义。该体系将相应的科技竞争力评价分为R&D财力资源、R&D人力资源、技术管理状况、科学环境状况和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五大板块共26项指标。为了更加客观地评价企业科技竞争力水平,并便于企业从一般统计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本文将原体系中某些指标进行了具体量化,并对洛桑指标体系作了适当调整,修改后的洛桑指标体系与原体系区别如下:

1.修改后的指标体系将部分原主观指标作了量化。比如原指标“获取合格工程师状况”就以中高级职称人数表示;“财力资源是否限制企业技术开发”则以企业收入保障性指标(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利润额)和应用保障性指标(引进国内外技术经费支出、引进技术消化吸收费用)表示(表1)。

2.修改后的体系指标中在每个分析指标中尽可能地加入了产品的分项,以便分析某种产品对企业科技竞争力水平的影响度。

(二)科技竞争力在洛桑体系中的指标相关性计算

提取一定时间段内企业科技竞争力洛桑体系指标作为研究数据,可应用SPSS软件Pearson相关系数表筛选指标中的高关联度项。

对于变量长度为N(N为时间段周期)的Xi和Yi两样本变量,相关系数r计算公式:

对于Xi和Yi相关假设的小样本检验(N≤30)采用t检验:

在t检验的临界值ta/2下,0.01水平上的显著相关系数即表示两变量具有较高相关性。

表1 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洛桑指标体系修改表

(三)科技竞争力的洛桑指标相关性分析

按照指标系统的分类,即科技活动财力资源、科技活动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状况和科学管理状况五大类,提炼各类中呈较高相关性的数据网络,以灰色标注,其中,右上侧重复的部分指标不再显示。示例如表2。

表2 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洛桑体系指标相关系数表示例

表2中具有显著相关性的两数据项表明了企业中影响某个科技产出的相关投入资源。指标间相关分析为企业认清当前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合理计划下阶段科技投入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对每项分类,研究辐射区域内对应高相关度指标,便可以得到一系列因果性或互动性的推论。如表2中知识产权辐射区域内,只有科技活动内部支出(财力资源分类中)、R&D基础研究人员(科学管理分类中)两项数据与其有正强相关性,可以得到以下推论:

1.充分的财力保障,如科技活动内部支出,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如专利数。

2.充分的智力保障,如R&D基础研究人员,有利于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如专利数。

用以上分析方法,便可以完全展现一家企业一段时间内科技基础、开发、转换、创新能力及成长能力等科技竞争综合能力,并能帮助企业查找投入短板,调整产品布局,加快转型升级,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向前发展,

二、B企业科技竞争力实例分析

B企业为国内大型制造企业,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3 000多亿元,利润80多亿元,拥有车辆、新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板块。B企业高度重视创新型企业建设,强化创新驱动,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已达6%,拥有多家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实验室,拥有专利位居国内前列。

现选取B企业2008—2012年g、m两类产品的科技竞争力洛桑体系指标作为研究数据。

在t检验的临界值ta/2下,0.01水平上的显著相关系数在表3中以**标记,其中重要项用灰色标记。0.05水平上的显著相关系数以*标记。

为简化图标,表3中未列出加入g、m分项的相关系数。

综合分析各数据间的相关性及历史变化情况,得到B企业科技竞争力关于产业结构、投入重点、成果转化三大类的显著相关指标及特点体现。

表3 B企业科技竞争力的洛桑体系指标相关系数表

(一)B企业科技竞争力显著相关指标及特点体现

1.科技产业结构-产品m对B企业整体科技实力的影响日益突出

从相关性数据表分析,科技活动经费-m产品科技活动经费、科技活动人数-m产品科技活动人数、专利数-m产品专利数、主营业务收入-m产品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m产品新品销售收入共5对数据具有强相关性,证明B企业整体科技实力与m产品投入产出量密切相关。

从历史数据表分析,2012年科技活动经费、科技活动内部经费中m产品比例分别是86.75%、83.22%,年度平均科技人员占比由2009年的63.27%逐年上升到2012年的73.51%,2012年其专利数占比为 97.35%,2009—2012年销售收入、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均大于90%。

2.科技投入重点-新产品开发效益逐年提高,企业科技投入重点向维护和再加工环节转移

从相关性数据表分析,科技活动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R&D经费-新产品开发经费2对数据具有强相关性,证明B企业科研经费很大部分投入了新产品开发。

由2009—2012年数据得到,新产品开发占科技活动支出的比例逐年减少,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逐年加大。近年来,新产品开发35亿元,占比52.97%;销售收入988亿元,占比70.02%。从年度增幅来看,新产品开发经费<R&D投入<科技活动经费,主营业务收入<新产品收入,新产品开发成为科技竞争的效益重点,同时企业投入也在向维护和再加工环节转移。

3.科技成果转化-本地化知识产权对利润的转化效应显著

从相关性数据表分析,专利数-利润总额,购买国内技术经费-利润总额这2对数据具有强相关性,证明发展专利、本地化知识产权有利于积累财富资源。

历史数据来看,B企业利润总额从2009年到2012年逐年递增。专利数历年数值分别是461、861、1 031、766、1 281,作为企业外向型购入技术开发成果的重要指标——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期间数值分别是4 548、4 832、2 354、10 830万元。B企业的科技理念已深入到企业生产、销售和管理的综合应用上,实现了科技成果到经济效益的转化。

(二)B企业科技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表3灰格列项的数据也显示出B企业科技发展中的问题,本文仍以科技产业结构、投入重点、成果转化三大方面阐述指标相关性研究所表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1.科技产业结构的问题:B企业存在严重的单行业占比过重的情况,易遭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B企业的各项主要科技指标中m产品占比超过70%,在优势行业严重倾斜的情况下,很容易遭受行业波动影响。如何应对m产品高存量、低增长的日趋饱和所带来的挑战,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抵御行业结构“一枝独秀”所带来的风险危机,成为B企业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对策建议1:加强自主创新科研实力,优化研发管理机制,练就抵御行业风浪的过硬本领。

加强自主创新研发能力,就是提升关键技术的掌握能力,从而摆脱或者减少对国外高费用技术引进的依靠。B企业目前销售利润率只有2.9%,和世界500强的平均销售利润率6.7%有较大差距。增强企业盈利能力,加强自主创新科研实力是关键。这就要求企业拥有良好的研发管理机制,严格做好研发单位的承办资格认定,通过招、投标等公平公开的方式,选择最优承办方,并定期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抽查检验,确保最终研发成果提交的合格率;依据企业整体战略部署,调整项目构成,并根据参与单位和个人在项目中的贡献进行考核奖励,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成果。

对策建议2:发展相关性强的产业科技,降低单行业集中投入的风险。

美国通用公司产业结构分为基础型工业、技术型工业、全球NBC、金融市场和客户服务等五大块,2012年收入占比依次为21%、26%、9%、37%、7%。观察优秀制造企业的产业结构,我们可以发现:制造企业完全可以加大与主导行业相关性强的其他行业的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和整合程度,提升企业整体科技实力,抵御单行业比重过大的风险。要达到这一目的,需与目标行业其他企业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以资本、技术、人力等多形式的资源相互补充,横向扩展产业链构成,稳固制造企业主导产品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与纵深度,从而将当前“一个主杆、多个分枝”的树形科技产业形态逐步过渡到“多重心、强关联”的网状科技产业形态。

2.科技投入重点的问题:按从业人数平均高素质人才比例仍然偏低,企业科技活动的人才支持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需求

2012年,按从业人数平均,高中级技术职称的比例为5.49%,低于行业平均值12.95%。同时,对B企业中高级工程师和博士毕业生人数与科技竞争力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后的结论显示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高素质科技人才比例偏低,对工业企业科技实力的提升缺少突出贡献。

对策建议1:完善企业科技人才选用机制,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研发团队。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人才流失普遍源自人员待遇偏低。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是各工业企业要从自身客观环境出发,改善科研人员的基本待遇水平,解除科技人才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其次是将待遇与个人业绩挂钩,引入通用考核体系,体现“贡献多,收入多”的绩效考核思想,激励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完善的用人机制不仅包括考核激励,还包括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开发科技领军人才、教育培训现有员工、提升员工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只有畅通人才晋升渠道,改善人员工作待遇,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入研发团队,才能使企业不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提升经济运行质量。

对策建议2:积极与外部科研机构合作,实现科研人才与技术成果的共享。

B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有72.92%是企业独立研究的,有66.98%的科研人员承担这些独立研究的项目。独立研究对于核心技术掌握有较高的确保度,但不利于技术前沿的共享和创新思维的迸发。对于不涉及商业秘密和敏感信息的研发任务,企业可以与外部拥有研发资质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进行合作,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使合作单位间的创新体系能高效运转。

3.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引入的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尚不充分,未能转化为企业真正的科研实力

B企业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11.46亿元,消化吸收经费支出2.26亿元,两者之和占到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的20.73%。然而,国外技术引进消化经费与其他科技指标的无相关性,这证明了引进的国外技术对科技产出、其他投入要素没有产生必然的影响,未能转化为企业真正的科研实力。

对策建议:注重引入技术的消化吸收,培养攻坚型科技团队。

在B企业的产品涉及范围内,国外技术仍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但是,B企业对引入的国外技术生搬硬套的多,研究分析掌握要领的少,造成许多产品只能与外资企业合作生产,形成本企业的产品销量比不上合资企业产品销量的局面。

要缓解甚至解除这一困境,关键是培养攻坚型的科技团队。组建团队有3个途径:一是引入国外领先制造企业的技术人才,将具有前沿科技工作经验的人才直接引入到国内企业,如集团公司进行海外招聘;二是外派部分成长型科技人员到定点企业/院校学习交流,使其能将企业实际与前沿动向结合并将其转化为可操作的科研成果;三是企业内部选拔优秀科技人员,所选拔的科技人员应有着多年的产品研发经验,熟悉产品系列,能够把握住外部技术的本土化进度。

企业只有拥有了攻坚型的研发团队,才能致力于外部技术的合理化应用和吸收,才能真正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产品研发道路,从而实现工业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源密集型的转变,并形成与同行业竞争者“差异化”的优势,保持行业内的领袖地位。

[1] 潘教峰.国际科技竞争力研究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2] 刘爱雄.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7(2).

[3] 赵彦云.中国科技竞争力及其发展战略[J].管理世界,1993(3).

[4] 赵彦云.中国产业竞争力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12[EB/OL].[2013 - 02 - 25].http://www.sts.org.cn/sjkl/sjtjdt/dada2012.

(责任编辑 周江川)

猜你喜欢

洛桑竞争力指标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山和雪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我的阿妈在康定
我的阿妈在康定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会说话的藏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