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2014-02-08迟雪丽CHIXueli苑礼兵YUANLibing
迟雪丽 CHI Xue-li;苑礼兵 YUAN Li-bing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海口 571126)
(Hai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ikou 571126,China)
1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1.1 就业领域分析 根据教育部所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目录,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属于制药技术类专业;生物技术、药学、制药和化工等多种学科都与生物制药相关。从发展前景而言,生物制药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然后就我国目前情况而言,生物制药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相关企业数量还相对较少[1]。另外,由于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高职高专学历,在与制药工程等本科生的竞争中,往往不具有优势。因此,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除了在生物工程制药、生化制药以及微生物制药企业寻求机会之外,还可以到中药、化学制药等企业谋求就业岗位。这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并不存在冲突,虽然《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药物进行了划分,分为中药、化学、生物和天然药物四类;但是制药企业往往并不进行严格区分,不少企业在研发化学制药的同时,也进行生物药剂的开发。而这就要求从培养方案上对专业建设进行调整,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素质的培养[2]。
1.2 毕业生去向分析 毕业生大致有下列几种去向:
①从事诸如生物试剂、医疗器械、处方中药、零售药店服务以及保健品等类型药品或产品的销售或服务工作,在总毕业生人数中占到60%的比例。
②从事诸如生物试剂、体外诊断试剂、化学药品和中成药等药品或产品的生产、研发,所占比例为10%。
③从事与药学相关的中专教育,所占比例为3%。
④通过专接本考试,顺利升本,所占比例为9%[3]。
⑤自主创业、改行或者从军,所占比例约为10%。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占据一半以上的毕业生从事了销售服务,这首先是因为,现代制药行业拥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这就减少了对生产岗位人员的需求;其次,企业在进行生产岗位的人才招聘时,多要求本科以上学历,这样就限制了专科毕业生;从第二种就业去向来看,专科生事实上是能够胜任研发和生产岗位的[4]。同时,可以看到,毕业生有着多样化的就业去向,这一方面说明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另一方面也说明重视对学生专业基础和素质的培养,能够让学生胜任更为广阔的工作岗位。通过分析毕业生的就业去向,能够有效推进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
2 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2.1 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2.1.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要让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可持续发展,然后针对职业所需的素质,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让学生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知识,锻炼其实践操作能力,以便能够满足生物药物的生产、设备维护和质量控制等,同时掌握良好的文化和职业素养,从而适应生物药物行业的对人才的要求。需要强调的是,要特别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高端型人才。
2.1.2 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医学基础、微生物学基础、药物学基础以及化学基础等方面对人才的共同要求,构建“一平台、二方向、三模块”的课程体系,即根据岗位需求,将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分为药品营销和生物药物生产两个方向;再根据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其划分为药品营销、生物药物生产和药品质量控制三个模块;课程的设置要遵循行业、高职教育和学生自身成长的规律,确保其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能够与实际应用相吻合,同时要不断完善课程体系[5]。具体来说,可以制定六门核心课程,分别是药物制剂技术、微生物发酵技术、维护生化分离技术、药品质量检测技术和实用药物学。
2.1.3 确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要遵循“五共”和“四结合”的要求,对当前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不再采用一学期同时开设多门课程,并课程结束后进行实习形式,而采用多学期、分阶段、按模块的形式,培养职业化的生物制药技术人才。具体设计及实施方法如下:
第一学年:分三个学期进行,第一学期进行认知实习和理论学习,先让学生进入实训实习基地进行认知实习1周,然后在进行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第二学期,安排在寒假前后各三周,让学生进行岗位体验,对医药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三学期为进一步的理论实习和职业生涯规划,这学期要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到专业理论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通过社会调研,对自我的未来职业发展进行规划。
第二学年:分为三个学期进行,第四学期将专项能力课程的学习作为重点;第五学期,让学生到医药企业进行轮岗实训,实训2-4个月,对其职业意识进行初步培养;第六学期针对学生不同的专业方向,强化其岗位能力。
第三学年分两个学期进行,第七学期学习综合技能课程,训练其专业综合技能;第八学期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行实习。
2.2 建设专兼结合的优质教学团队 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师资队伍不断完善和强化。校内专职教师要积极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适应课程的变化;配用兼职教师,让其负责生产场景中的综合训练以及顶岗实习。要想实现旺工淡学、岗位轮替的教学模式,就必须建设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保证教师数量以及教学质量。
2.3 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材 要提高教学质量,其核心在于进行课程建设和改革,而关键在于进行教材建设;同时教材建设也是教学改革的重难点所在。笔者所在院校在建设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的过程中,以国际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结合生物制药技术岗位的要求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大胆改革学科课程体系,对课程进行整合优化,以更好适应职业岗位需求,以药学服务技术取代原来的临床概率、药学知识与技能等课程;以整合后的微生物发酵技术代替微生物、发酵课程;以实用药学基础取代药学化学和药理学。
3 结语
21世纪以来,医药产业获得蓬勃发展,而其中生物制药产业更迎来了发展机遇。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教育在生物制药产业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推动下,必将不断向前推进。面对这种形式,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和改革,致力于培养职业技术性人才。
[1]李文锦,李奠础,刘美琴,王尔茂,王俊山.依托化工类专业群优势 打造新型煤化工特色专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5):101-102.
[2]徐刚.探讨我国生物制药的现状和对策[J].魅力中国,2010(01):25-26.
[3]代良伟.生物制药技术及以其为主的产业基础情况[J].科技创新导报,2008(32):77-78.
[4]郑金岬.我国生物制药技术现状与对策[J].魅力中国,2009(22):225-226.
[5]杨弢.我国生物制药技术在西药制药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