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研究

2014-02-08邵际珍SHAOJizhen陈晓雁CHENXiaoyan谢泽芳XIEZefang

价值工程 2014年26期
关键词: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邵际珍SHAO Ji-zhen;陈晓雁CHEN Xiao-yan;谢泽芳XIE Ze-fang

(广东工业大学,广州 510520)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520,China)

0 引言

高等学校是知识、文化和技术的主要集散地,也是聚集人才、培养人才、成就人才的地方。正所谓“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高校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而高校党支部则是为党和国家培育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高校学生党支部通过组织生活对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促进学生党员自身保持先进性和创造性,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壁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建设党组织生活,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覆盖面和引领性,对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整体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不能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党员自身发展的需求,高校党建工作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高校党组织生活的改革和创新,满足学生党员日益增长的自身发展需要,为学生党支部生活注入新鲜活力,使其焕发时代精神,为党的事业建设提供鲜活的后备力量具有重要的意义[1]。

1 当前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了有效梳理当前学生党支部的现状,笔者设计了一份党支部组织生活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对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形式、内容、活动效果等各项内容的评估,并主要以学生党支部成员为调查对象,进行为期15 天的调查。其中,中共预备党员和中共党员占据了九成以上,保证了样本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真实性。

本次调查共回收问卷154 份,其中有效问卷154 份,有效率100%。运用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数据结果来看,我们发现当前学生党支部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组织生活政治理论性太强,内容较为枯燥 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党员们所参加党支部的活动,有60.93%为转正、推优活动,有20.78%为思想教育活动,二者共占总体的81.71%,而社会实践所占的比例仅为13.64%,学术科技活动占1.3%,文娱活动为3.25%,其他活动为0.65%。可见,学生党支部举行的活动中,多为转正、推优及思想教育活动等,内容理论性较强,较为枯燥,形式也比较固定和单一。

1.2 党支部组织生活脱离生活,影响力不够 问卷结果显示,有76.62%的学生党员们希望党支部多举办各种实践性活动,而非单一的理论学习活动,有18.18%的学生党员希望党支部举办有关于学习/就业相关的讲座,二者共占整体的94.8%,这从另一面反映出当前党支部生活难以满足学生党员成长的需要,在问卷结尾设置的开放题中,多数学生党员希望组织生活能够联系实际,为自身成长和学习、生活、就业提供更多指导和帮助。

1.3 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 问卷结果显示,有25.97%的学生党员认为党支部的活动不具备吸引力,有14.94%的学生党员对党支部举办的活动持无所谓的态度,二者占到了40.91%。可见党支部举办的活动对学生党员们的吸引力还不够,活动质量有待提高。而造成学生党组织生活吸引力不足的原因,数据结果表明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活动内容和工作方法占主要原因,有77.92%的学生党员们认为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大是主因;有56.49%的学生党员们认为党建的工作方法欠创新,工作成效不明显是重要原因;另外,有40.91%的学生党员们认为党员的后续培训教育不够,综合素质不高也有较大影响。

1.4 党支部组织生活针对性不强,教育功能发挥不充分 纵观学生党员参加党支部活动原因,有55.84%的学生党员表示是为了提升自我修养,获得发展机会,有37.66%的学生党员是为了遵守党组织纪律而参加党组织生活,有6.49%的学生党员是应老师要求参加,可见,党支部成员参加组织生活动机良好。然而从效果上来说,党支部活动举办的实际效果却往往跟学生党员的期望相差甚远,无法真正做到提升学生党员的修养。究其原因,是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教育功能发挥不够充分,效果不够好。

1.5 学生党支部干部的能力素质不够,缺乏组织力量 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大多由年轻辅导员担任,其日常事务繁多,又缺乏党内政治生活的锤炼,能力和精力方面皆有所欠缺;并且个别支部书记是由高年级学生党员担任,本身的能力素质、工作经验就不足,加上自身的学习和就业压力使得其花在支部工作方面的时间很少,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由于组织者的能力有限,组织生活的教育作用难以得到真正的发挥,组织生活的效果也难以显现。

教育功能是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基本功能之一,而当前组织生活的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展一名影响一批”的辐射效果没有充分显现,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就不能充分发挥。

2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缺乏生命力的原因

造成组织生活质量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有五点是比较突出的。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学生党务干部觉得学习成绩是实的,党建工作是虚的,过分重视组织生活,不会给学生学习带来实质帮助,反而会影响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在思想上忽视党支部组织生活。

2.2 学生党务干部能力素质不够 表现为部分支部学生党务干部缺乏党务工作经验,开展组织生活的能力较弱,有的甚至不会开展组织生活,创新则更为困难,因此,影响了党支部组织生活丰富性的拓展。

2.3 受客观因素制约 学生党员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日常学习、文体活动组织、班级或者社团的日常工作上,无形中增加了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困难,当然活动经费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组织生活质量的提升。

2.4 组织生活创新不够 对新形势下提高组织生活质量的途径、方法研究探索不够,影响了组织生活的效果。问及学生党支部更应该多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多选),77.92%的学生党员认为学生党支部活动应该多关注国内外时事,社会问题;74.03%的学生党员认为应该多关注就业与实践技能,57.79%的学生党员认为学生党支部应该多关注理想信念价值教育;48.7%的学生党员认为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也很重要,42.86%的学生党员认为应该多关注政策、法规。可见在信息化时代,组织生活形式要多样化,内容要丰富而高尚,紧跟时代,多方位学习。

2.5 学生党员自我定位存在偏颇 问卷结果显示,有46.75%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在党支部中是处于主动参与者的角色,有7.14%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是被动接受者,另外有11.69%的学生党员认为是自我管理者,有34.42%认为是组织和自我管理者。对于学生党员的要求,不应该只是主动参与,而是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上升到管理角色,而数据表明有这种意识的人,只是少部分人,可见,学生党员在学生党组织中的自我定位仍然有偏差。

3 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路径探索

从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看来,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模式和组织生活的开展尽管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的努力下,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仍令人担忧。无论是在制度建设、工作机制、组织生活的开展上,还是在组织生活的内容、形式上都要进一步加强,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质量,促进基层学生党组织的良性发展,为提高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影响力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进一步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必须坚持以《2009-2013 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指导,重点强化学生党支部的理论建设,能力建设和组织建设,既要将每一名学生党员培养为引领广大学生集体成长的旗帜,又要将每一个学生党支部建设成真正的“战斗壁垒”,着力构筑全方位、多层次、整体性的学生党建工作局面[3]。总的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3.1 与时俱进,打造学习型党支部,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党员的党性修养直接影响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拓展和效果。要面向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紧密结合学生党建工作的关键领域和热点问题,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如党章学习小组系列活动、时事政策学习、热点问题讨论、“中国梦”学习讨论、群众路线教育、骨干党员座谈会等,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载体(如飞信、微博、QQ 群、网络课堂等),全方位、深层次地对学生党员进行理论感染教育,形成党组织内部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重点提升党员骨干的理论水平、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培养出“四有”优秀学生党员:有奉献和服务精神,积极参加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党员工作;有带头模范精神,关心集体,热心公益;有开阔的思维和高度的政治敏感度,能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有正义感,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切实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发展一批影响一批”的辐射效果,每位党员都要以主人翁的精神投入党的事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坚定、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2 鼓励学生党支部创新,提升学生党员干部工作能力 通过专题讲座、辅导报告、实务拍讯、小组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党支部进行创新,推动组织内部改革,在学生党支部内形成鼓励创新、倡导民主的积极活跃氛围。全方位培养理论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学生党员骨干,启发领导、决策思想,通过举办“党支部组织生活风采展示”等活动总结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成果,对优秀的成果进行表彰,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党员骨干的创新积极性,同时也更好地促进党支部之间的经验交流,提升党员骨干的创造力,为进一步创新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储备干部力量。

3.3 创新组织生活模式,全面活跃基层学生党支部 灵活多样、贴切实际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能够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能激发广大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并成为自觉接受教育的主动者。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不断创新组织生活模式,全面活跃基层学生党支部,提高整个支部的凝聚力。根据调研结果,并对比各大高校的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实践经验,因此,笔者认为,可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创新党支部组织生活。

就形式而言,除了原有的党章学习小组、热点讨论会、学习分享会等传统党组织生活形式外,应借助当前流行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针对优秀党员先进性事例、党政热点问题等,开展诸如微博墙、微话题、微活动、微信群、QQ视频会议、网上党建课堂等符合学生党员生活实际的组织生活活动,吸引学生党员的广泛参与。此外,结合学生党员的兴趣特点,可将党组织生活与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鼓励学生党员走出校门,开展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活动,锻炼自身能力,培养服务意识,为社会做贡献。

就内容而言,新时期的高校党建不能仅仅停留在党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教育上,而应该结合党政热点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不断更新相关知识。在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组织生活主题,赋予组织生活更丰富的内涵,使党支部组织生活更具生命力。例如,可以结合学生党员实际情况和成长成才需要,对大一新生开展“大学规划”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对大四毕业生党员开展“就业”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此外,也可以针对所有党员开展以“志愿服务”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以“锻炼身体”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以“净化网络环境”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以“学习成才”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组织生活等。内容丰富的组织生活,不仅能使党支部组织生活焕发活力,而且能对学生党员形成一种吸引力,使其主动地参与组织生活并乐在其中,从而产生对党支部的强烈归属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党组织生活的模式需要与时俱进,切合实际,不断创新,这样才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才能为党的事业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继承者和接班人。

[1]张中原.浅谈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J].科教导刊,2010(01):181-187.

[2]于魏浅.谈高校学生党员民主生活会的创新[J].成功教育,2011(12):246-247.

[3]马化祥.厘清思路打造品牌提升实效——北京大学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5):27-29.

猜你喜欢

组织生活学生党员高校学生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