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4-02-08张素姣张晶阎俊爱

统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模块工程专业

张素姣,张晶,阎俊爱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张素姣,张晶,阎俊爱

(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针对工程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培养目标和社会发展需求,分析了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密切结合的三层次、多模块、分阶段的微项目”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该体系实施中应关注的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教学体系构建

进入21世纪,在人才市场上,精通技术的人才是第三类人才,精通管理的人才是第二类人才,而精通管理懂技术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人才方为第一类稀缺的人才。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学校办学应密切结合社会需求。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学科跨度较大、特色鲜明、技术性和综合性很强的专业[1],它以技术、管理、经济、法律四个平台课程为主线,旨在为工程建设领域培养既懂相关工程技术又懂经济管理的能胜任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人才。从社会的发展、高校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及人才市场的需求来讲,要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无论在工程修养和素质,还是综合能力方面都具备很高的水平。对于实践性很强的工程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提高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与综合创新能力的关键一环,其功用是绝对无法由理论教学替代的。因此,如何加强本专业实践教学,调整优化教学方案,培养和引进优质教学资源,进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在目前巨大的就业压力的前提下便成为当务之急。

一、工程管理专业的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我国工程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模式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主体—监管—服务”的和谐发展模式:业主和承包商成为具有独立民事权利的法人市场主体;政府职能部门不再充当资源的配置主体,而是加强对市场规划的制定和市场秩序、市场行为的监管;公正发达的中介服务机构,为市场各主体提供服务。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对工程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产生了大量的需求,工程管理专业正是在这样一个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截至到2012年,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过多次调整和合并,工程管理专业涵盖了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管理工程(建筑经济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成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工程管理学科研究的是工程技术活动的管理问题,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工程技术活动所遵循的工程规律;二是工程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管理规律[2]。就现实而言,工程管理的学科基础是土木工程,脱离这一基础,工程管理也就不是“工程”管理了。经调研得知,国外工程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培养方案中,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所占比例较高,着重工程技术和基于工程技术活动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的综合教育;研究生阶段,培养对象主要来自工程界,此阶段的培养重心转向管理和经济理论与方法。根据我国教育部规定,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既可授予工学学位也可授予管理学学位。虽然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被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但该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使本科教育应更加注重技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面向工程,回归工程。

由于社会发展和认知原因,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中,根深蒂固的观念是“重技术、轻管理”。在这种理念的支配下,技术与经济长期分离,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不完整,表现为技术人员不懂经济、管理的方法、理念,管理人员在技术层面的知识比较欠缺,而工程管理恰恰是基于技术、管理、经济和法律四大平台的一门跨学科的专业,是一个有机结合点。

二、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背景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系统学科,工程管理具备边缘学科的交叉异质性。大学教育应当致力于将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造就成跨工程技术及社会人文学科的高级人才,具备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对外部环境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和宏观战略眼光,具备超前识别并规避专业风险的能力。

(一)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通过与历届毕业生访谈,对所在单位的回访,我们对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后的工作素质进行了调查。

就学生的实践能力而言,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1)工程技术专业综合素质不佳,缺乏工程师基础训练,工程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较差;(2)语言表达能力低下,工程管理实践需要具备发现问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毕业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往往沟通不着要害,陈述乏味,分析缺乏逻辑性,写作表达能力差;(3)管理能力不足,在参与实际工程时,未能深刻理解并融会贯通地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缺乏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四个平台课程的整合,不善于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和具体情况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管理。

财经类院校是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学科,经、管、法、文、理、工、教相互支撑的多学科大学,其学科结构与工程管理专业四大平台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基本一致。较理工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来说,财经类院校同专业毕业生有其优势,具备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政策敏感性和经营意识,熟悉法律和经济方针,同时也存在劣势,即工程技术知识不系统。无论毕业于哪类院校,社会都是拿同一把尺子来衡量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所以,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明确,工程技术知识虽是为管理而服务的,不需太精太深,但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具备工程师的基本训练是管理好工程的前提条件。再者,初入工作岗位,毕业生不可能立即进入管理岗位,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如果缺乏必要的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势必不为社会所接纳。另外,我国各领域(包括工程建设领域)均实行执业资格制度,多项注册资格考试(如注册资产评估师、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师、造价师、建造师、咨询师等)都是以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因此,不论是从满足培养要求,实现培养目标,还是与工作实践相接轨,满足社会需求来看,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教学,并结合时代和社会要求创新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迅速适应国家要求和行业发展需求。

(二)工程管理教学现状

当前,主流教育观念倡导发展人的创新创造能力。教育不仅仅是“传道”,更重要的是在“传道”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即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传授理论知识和加强实践教学两者不可或缺,相辅相成。实践教学课程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创新与发展[3]。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把理论知识不断内化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进而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个性得以自由发展,有助于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

学生的认识水平、理解程度和实践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落地进而得以提升。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具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是,多数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目前存在的最突出问题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4]。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加之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的学生成了“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

工程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弊病,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主观上,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到位,工程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总体设计,缺乏对有关课程的综合性实践环节的指导,缺乏具有高水平工程实践经验教师的参与,教学理念上仍将指导课程实践作为课堂之外的“辅助性工作”[4]。

第二,客观上,实践教学成本高,难度较大。首先,从企业角度来看,一是建设工程类企业受制于安全生产的约束,在社会责任和风险承担的考量和权衡下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二是企业接收学生实习需要额外增加一笔成本费用(如管理费等),由于学校实践教学经费不足,导致企业承担的责任和风险无法得到适当补偿;三是学生的实习活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工程进展。基于这些因素,绝大多数企业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其次,从常见的实习模式来看,通常在学期末或课程结束后安排一到两周的实习,相对于工程项目较长的工期(通常在一年以上)而言,实习时间极其短。学生只能对工程实际工作管中窥豹,难以达到培养目标和社会期望,无法使工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达到管理全寿命周期工程项目的水平。这些实际问题致使实践教学环节质量难以有效保证,“走马观花”式的实习最终仅沦为一纸报告,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三,教学管理中的配套措施需要调整。一是财经类本科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课时比例普遍偏少;二是在“重理论、轻实践”思想的支配下,核计实践教学工作量要乘以小于1的系数,这就影响了教师根据理论知识开展相应实践活动的积极性。相对于国外高校实践课程课时占到总课时35%左右而言,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实践课程还相当薄弱,一般只占总课时的10%~20%。

第四,实施环节中,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有待改进和优化。一是应该进一步强化“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鼓励教师依据课程性质推行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问题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开放式讨论和实战式教学等,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精神。二是应结合全球化发展潮流,修订教学方案,增加国际工程管理的课程设置。三是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缺乏总体设计,各项实践内容的安排彼此孤立,致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始终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哲学思想认为,在社会活动中,作为受动与能动统一体的人,能动是人更为本质的一面。教学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教学具有实践性。实践教学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是理论学习的再认识和进一步升华。因此,高等教育必须加强实践教学,才能符合高校办学宗旨,满足社会要求。

三、构建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体系途径

财经类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虽然授予的是管理学学位,但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需要加强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培养和启迪学生的综合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应该依托创新实践教学理念,基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及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入梳理和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具备过硬的综合实践能力是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的一个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教学环节、实习安排和科研锻炼机会,包括实验、实习、设计、论文、科研、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等。实践教学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进而促进理论持续完善的关键,它前承理论教学,是加强学生知识理解和提高其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管理工程项目所需的综合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概念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理论传授和实践教学两者在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共同构成了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系统。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为了妥善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矛盾,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应该在紧密结合理论教学计划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工程管理学科各专业课程相关实践环节,逐步形成软硬件平台支撑的“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践密切结合的三层次、多模块、分阶段的微项目”实践环节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管理实践环节教学体系

工程管理专业实践环节教学体系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基于此,可将工程管理校内实验分为五个模块。

(1)企业经营管理模块。管理学是工程管理学科四大平台之一,工程管理实践环节离不开企业经营管理模块,这部分实践教学内容包括企业经营决策实验,以及企业营运过程模拟等相应的课程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跨专业的综合实验及实践环节,旨在让学生通过这个模块了解企业层面的运营过程。

(2)优化与决策模块。这一模块是针对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如质量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物流配送布局安排等具体问题,基于运筹学、管理统计学构建合乎逻辑和生产实际的数学模型,运用决策支持系统做出优化的决策方案,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管理技能与专业技能之后,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和研究素养[5]。

(3)工程项目管理模块。该模块涵盖工程经济学、项目分析与评估、工程力学与构造、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投标、项目融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结算、工程决算、工程审计等课程。通过让学生在工程造价实践、工程招投标实践、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等实践教学过程中综合应用土木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技能。

(4)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模块。该模块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中小型信息系统的开发能力和网络维护管理能力,以便在工程项目管理实际中胜任综合信息管理工作,实现高效科学管理。

(5)大学生创新创业模块。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活动平台,以申报“省级、国家级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和“挑战杯”、“算量大赛”、“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大赛”、“ERP大赛”等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参与课题申报、聆听系列讲座、参与培训、参加竞赛等多项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为了更好地解决知识传授与能力、素质培养的矛盾,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整合与建构,以“微项目”串联的实验环节可以分为3个层次。基础性强化实验以演示型、操作型和验证型为主,构建基本的专业知识结构,强调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解。综合性设计实验强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掌握和运用,要求学生学以致用,灵活地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性研究实验以教师或企业科研项目为驱动,基于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以创新的实验方式和思路解决科研问题,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层次的实验主要是模块中对应于单一课程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强化。在此基础上,就“企业经营管理模块”、“优化与决策模块”和“工程项目管理模块”各自设计一系列适合实践教学使用的微型项目(简称“微项目”),开展第一阶段综合性实验课,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地运用各模块知识。进一步,基于工程管理专业,设计满足工程管理培养目标的适合实践教学使用的微型项目,将五个独立模块知识整合起来开展第二阶段专业综合实验课,有助于学生以整体的视角来认识专业,综合运用各科理论知识,避免各专业课实验安排各自孤立、条块分割的状态,以及学生只懂专业课而不认识专业的尴尬状况。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通过创新性研究实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并为社会服务。

实践教学环节必须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目前,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工程管理专业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基本上是以学生自行实习的形式开展的,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事实上,学校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正努力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规范实践过程,力争通过专业生产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加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促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激发其提高、完善专业素养的动机。同时,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实际工作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其探索精神,借助科研服务实践,以实践来促进科研,真正实现产学研交融发展,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推动学科良性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实践教学体系实施建议

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要精心编选基础性强的实验内容,重点开设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特色的综合性实验,进一步加强创新性研究实验,努力提高实验质量,促进实践教学水平提高。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教学模式和管理方式两方面的创新。

1.教学理念与模式革新。实践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首先要改变教学理念,努力营造严肃活泼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真正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将“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索为主,教师负责辅导、考核”的启发式、参与式、开放式讨论等教学形式大比例引入实践教学。其次,实践教学是前承理论教学的,在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要力争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条块分割的零散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联系起来成为融会贯通的系统知识,进而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再者,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应将传统手工做法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结合,仿真模拟与实操(手动实操、软件实操)相结合,建设一套多元化的相互补充的教学方法体系,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率。

2.管理方式转变。随着教学中心和重心由“教”向“学”的转变,实践教学的管理方式也应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在组织管理上,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性强的专业特点,合理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从学校政策层面上消除歧视实践教学的倾向。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下大力气打造一支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深厚的实践经验的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真正使实践教学的作用得以发挥,培养出基础扎实又具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1]任宏,竹隰生,顾湘.工程管理专业的发展展望[J].高等建筑教育,2001(2):33-35.

[2]汪应洛,王能民.我国工程管理学科现状及发展[J].中国工程科学,2006,8(3):11-17.

[3]张国梁,朱泓.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与机制[J].中国大学教学,2003(6):11-14.

[4]谢琳琳,张原,王幼松.“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建筑经济,2010(7):87-89.

[5]张瑞军,邓旭东.管理类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6):124-126.

[责任编辑:冯霞]

Construction of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n Financial and Economics Colleges

ZHANG Su-jiao,ZHANG Jing,YAN Jun-ai
(School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management,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re analyzed by taking 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An innovative teaching system of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is developed,which tries to tie the experiments in colleges and the practices out of colleges together by small micro-projects with three-level,multi-block and multi-phase.Some issu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discussed.

engineering management;experiment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ystem

G640

A

2095-106X(2014)04-0034-05

2014-10-25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指令性规划课题“山西高校创新创业支持系统建设研究”(Zl—11005);山西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1113);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指令性规划课题“地方本科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实践研究”(Zl—11004)

张素姣(1975-),女,山西文水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是工程项目管理、技术经济;张晶(1991-),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工程管理及技术经济;阎俊爱(1964-),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学博士,研究方向是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模块工程专业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子午工程
工程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