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以人性化管理理念构建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体系

2014-02-08王迎洁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人性化德育院校

王迎洁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德育在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基础作用。在强调个性和创造性的今天,要提高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实效,必须首先坚持以人性化管理理念做指导。用人性化管理理念来重新审视我们的学生和师生关系,进而提出构建新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体系。

一、进行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就是要求针对人的特性,从人的自身考虑问题,给予人应有的理解、尊重、关爱、宽容和支持,让人们在和谐的环境中体现自我。高职院校的目的是要培养创新技术性人才,而要培养出这种人才,必须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内心需求,充分地理解和关爱学生,让他们得到应有的尊重,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人性化管理首先是承认教育对象是有差异的,进而要尊重这种千差万别的差别,尊重每个人异彩纷呈特点,并尽可能创造条件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人性化管理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针对学生的特点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优点和缺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帮助与引导,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人的过程中,人性化教育需要教育者用高尚的道德情操、敬业的职业态度、渊博的学识学智和彰显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人性化的教育要求我们要正确面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并根据差异,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针对学生的品质差异,在尊重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地引导,使学生的德育品质得以提高。因材施教就是要求教师用和风细雨的方式关怀学生,促进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德育管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主体,而学生又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高职学生聪明活泼、时间充沛,自我意识渐强,高职院校德育管理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既有知识性,又要具有趣味性的课外活动,如远足、艺术参观、英语戏剧表演、迎新晚会、院报等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这样既陶冶了情操,又锻炼了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二、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1.人本性原则

高职院校德育管理遵循管理学的一般原则。管理学的基本前提假设就是人性论的性质断定和评价,管理的对象对落脚点也是要落实到人上,这就要求在构建高职院校德育管理机制过程中首先要坚持的原则就是人本性原则,就是要在德育管理过程中体现出“双主体”,即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在德育目标的实现上,不仅要考虑社会、学校和管理要求,更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在德育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主体作用,更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总之,在学校德育管理机制构建上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参与性,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管理。

2.系统性原则

另一方面,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进行整体性、系统性的构建。要把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这样才能将德育管理体制内部的各要素与外部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将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结合起来,才能体现德育管理的完整性、连续性、协调性。

就高职院校德育管理而言,就是把德育管理作为一个大系统,从总体进行部署。各部门、各类教职工、各种其他因素都是德育管理这个大系统中的小系统、各层次。也就是说德育管理这个大系统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学校各部门都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和工作具体分工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分别实现总任务和总目标,只有各部门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任务和目标,并互相协调起来,才能有效地实现德育管理的总任务和总目标。坚持系统性原则,就是将德育管理看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和各因素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因此,德育管理是塑造高职院校学生灵魂的系统工程。

(二)构建框架

为了使高职院校德育管理系统协调、有效、可持续地发展,就需要构建一些机制使之长效发展。

1.决策机制。高职院校德育管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决策问题。决策的结果直接会导致德育管理的效果。决策要求在正确的理论、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要求,以及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立德育管理目标,并采取可实施的、有步骤的实现目标。通过目标管理,赋予各部门、各相关人员以明确的工作目标,建立相互制约的责任体系。例如,为实现德育管理的目标,高职院校可以把总目标进行分解,每学期、每个月都策划安排几次校园活动或几次主题班会来落实目标。

2.运行协调机制。健全的决策机制是前提,还需要高职院校来组织开展落实,这就要求把学校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进行科学、规范、有序的运行协调机制来保障目标的顺利完成,科学的、合理的组织可以发挥德育管理的最大的功能。现代高等职业院校,一般来说可以建立如下组织实施机制,它以院长室为中心,成放射状结构。院长室负责决策,学生处、团委是组织者,各系部学生科是监督者,辅导员是具体执行者,总务处、保卫科为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物质保证。

以开展某活动为例,说明如何让展开组织实施机制。首先,院长室作出开展此项活动的决定。紧接着学生处、团委制订出计划,并作宣传发动,让全体师生明白开展此项活动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形成一种浓郁的活动气氛。学生科监督辅导员召开会议,提出活动的要求,放手让学生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最终制订班级实施计划,并上报学生处和团委。接下来就可以开展各项活动。

3.总结、表彰、约束机制。总结表彰是管理的最终环节也是最重要环节,因为此环节如果做得好的话,可以直接起到宣传、激励作用。总结是对之前所做工作的总体评价和看法,主要看决策的制定目标任务完成了没有,完成的过程以及完成的结果好与坏。总结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既要肯定成绩,也要找出不足,对以往做过的工作进行冷静的反思。通过反思,找出原因加以学习,为进一步做好以后的工作获得经验。表彰是对在某一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和奖励,它是对人们获得成绩表示肯定,激励人不断进步。对某些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损害职业形象的行为要给予严肃批评教育,严重的要行政处分。表彰机制能够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坚持奖罚分明的原则。这样表彰和约束机制相互配合,能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督促作用。

(三)德育管理机制的方法

毛泽东曾用形象的比喻,将任务比作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那么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任务也就实现不了。方法就是解决如何完成任务的。因此不但要提出任务,更要有方法。由此可见,具体可行的方法是解决具体问题的根本所在。高职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的方法是高职院校为了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所运用的手段。一所学校的德育管理机制能否正常运行,能否取得德育管理的实效,关键就在于是否能采用行之有效科学管理方法。

1.目标管理法。把目标管理法运用到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中,就是要使一个学校形成一个系统的集体,采用各种手段分阶段、分部门、分环节来实现既定的德育目标。它用系统方法把许多分目标串起来,并且有意识地、高效地实现学校目标。这就要高校做到:学校管理层要确立德育管理总体目标,并进行科学分解;把目标分配到下面的小部分、小组织需完成的目标。其二,根据目标确定责任关系。其三,控制目标进行情况。运用目标管理法就是以各种各样的目标来督促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智慧和创造力,形成“校荣我荣”的意识,努力实现学校的总体目标。

2.协调控制管理法。高职院校的班级的编排是不均衡的,班级学生学习成绩、德育品德有好有差。班级资源的差异性,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经常协调各个方面的环节、关系,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一般地说,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在协调时应注意做到几点:学生处要做到正确地合理地把德育目标进行分解成符合各个系部的小目标;把自己管辖范围内的资源,例如人力、物力、财力等管理要素进行有效组合,使之发挥出最大效能;把各个系部之间的信息、问题要准确及时地进行沟通,消除各个系部内外的摩擦和矛盾,达到团结共事、协同工作之目的。

3.激励管理法。人都是有需求的,既有对物质的追求,也有对精神的追求,高职院校的师生也不例外。高职院校德育管理者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合理的德育管理渠道,采用有效评估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师生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表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德育目标的实现。

[1]杨立军.学校人性化管理的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09(2).

[2]徐昌军.高校德育人本化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

[3]李忠英.整体构建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2006.

[4]左晓琴.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创新的“三性”[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4).

猜你喜欢

人性化德育院校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人性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