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移性肺癌和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2014-02-07舒宇林家坤谢丽莹易健健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转移性全血红细胞

舒宇,林家坤,谢丽莹,易健健

(萍乡市中医院,江西萍乡337000)

·检验与临床·

转移性肺癌和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舒宇,林家坤,谢丽莹,易健健

(萍乡市中医院,江西萍乡337000)

目的探讨转移性肺癌与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转移性肺癌患者,40例非转移性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空腹抽血,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的LBY-N6C型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赛科希德公司的SF-8000型血凝仪测定其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组肺癌患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转移性肺癌组的血浆黏度、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转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非转移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与肿瘤进展程度呈正相关性,为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肺癌;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转移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6.037

随着吸烟群体人数上升、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以及日趋加重的空气与环境污染,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逐年不断升高,位居城市人口恶性肿瘤之首,其在全球人口中的死亡率已上升至所有肿瘤的第一位[1-3]。肺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90%肺癌患者的发病与吸烟有关[4]。本文对45例转移性肺癌和40例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指标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人群比较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选择我院2011年3月份至2014年2月住院的肺癌患者,其中转移性肺癌患者45例,男30例,年龄50~85岁,平均68.2岁;女15例,年龄52~80岁,平均66.5岁。非转移性肺癌患者40例,男31例,年龄48~80岁,平均66.4岁;女9例,年龄51~78岁,平均65.6岁;同时选择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共50例,其中男28例,年龄45~80岁,平均65.8岁;女22例,年龄47~78岁,平均64.5岁,均排除高血压病、高血脂症、糖尿病、冠心病及其它急慢性疾病。患者组与对照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患者组于入院次日,对照组随机清晨空腹采血5ml,肝素抗凝,利用北京普利生公司LBY-N6C型锥板式血液黏度计检测其全血表观黏度(高切150s-1、低切10s-1)、血浆黏度(120s-1)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温氏法测定红细胞压积,魏氏法测定血沉。纤维蛋白原测定用109mmol/L枸橼酸钠抗凝,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为1:9,3000r/min离心10min,采用赛科希德公司SF-8000型血凝仪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转移性肺癌患者组45例和非转移性肺癌患者组40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50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性肺癌组血浆黏度、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转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集聚指数较非转移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转移性肺癌和非转移性肺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液流学指标比较±s)

表1 转移性肺癌和非转移性肺癌患者与对照组血液流学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非转移性肺癌组比较,**P<0.01,***P<0.05。

检测指标对照组( n = 5 0 )转移性肺癌组( n = 4 5)非转移性肺癌组( n = 4 0 )全血低切黏度(1 0 s-1, m p a . s )全血高切黏度(1 5 0 s-1, m p a . s )血浆黏度( 1 2 0 s-1, m p s . s )红细胞压积( % )血沉( m m / h )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 g / L ) 8 . 9 5 ± 1 . 4 1 4 . 2 1 ± 0 . 5 2 1 . 5 8 ± 0 . 2 5 4 4 . 0 3 ± 2 . 7 8 1 0 . 0 5 ± 8 . 9 8 3 . 3 9 ± 0 . 3 6 2 . 9 5 ± 0 . 7 7 1 2 . 9 7 ± 2 . 5 3*5 . 3 8 ± 0 . 7 4*2 . 8 1 ± 0 . 4 2***3 4 . 8 5 ± 2 . 0 9*3 9 . 8 2 ± 1 2 . 7 6***7 . 1 7 ± 0 . 6 6****6 . 1 6 ± 0 . 9 2***1 4 . 8 3 ± 2 . 0 5****6 . 0 4 ± 0 . 8 8****2 . 1 6 ± 0 . 3 7*3 9 . 1 1 ± 1 . 8 6****3 0 . 5 5 ± 1 1 . 0 3*8 . 8 1 ± 0 . 7 9*5 . 1 8 ± 0 . 8 1*

3 讨论

肺癌患者死亡率高,长期生存率只有10%~15%,原因是80%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指征,甚至无放射治疗和化疗指征[5]。在所有癌症中,肺癌死亡率最高,为男性与女性中第二多被诊断出癌症,分别仅次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6-8]。由于每一肺癌患者在临床特征、预后、治疗反应和耐受性方面的进展都是独特的,所以肺癌被认为是异质性疾病[9,10]。在恶性肿瘤患者中,血液常处于浓、黏、聚的高黏滞状态,表现在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这些指标异常可导致血液缓慢,甚或淤滞[11]。本结果显示两肺癌患者组血液流学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移性肺癌组血浆黏度、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转移组显著升高(P<0.01),而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非转移组降低(P<0.05),表明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与肿瘤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由于血流缓慢,使肿瘤细胞有更多机会接触血管,易与血管壁接触和黏附,形成癌栓。正常血管内皮功能受到破坏,同时肿瘤细胞可分泌多肽、血管通透因子(VP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通透因子可加强血管通透性,有利于肿瘤细胞向附近扩散、转移[12]。纤维蛋白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其升高提示机体纤溶活性降低,促进血栓形成。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增高和异常激活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为癌细胞的聚集、附着、浸润、形成继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其可能参与了肿瘤的浸润和转移过程。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可导致血沉加快,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现象,致红细胞压积降低,转移性肺癌患者表现为低血液浓度下的“黏、聚、凝”血液流变学改变。

肺癌患者血液中普遍存在高凝状态,主要表现为血液流变学异常、微循环障碍及血液凝固性升高,不仅是动、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也与肿瘤增殖和转移密切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监测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动态观察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病情预后、缓解及复发、转移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因此可以为临床提供客观化、标准化的量值指标[13,14]。通过降低血液黏度及溶栓治疗,对于抑制肿瘤进展与转移,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雷芸,薛旗山,聂晓莉,等.呼吸系统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1(7)∶53-55.

[2]贺霄羽,熊莺,孙午.IL13RA 2 SNPs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性研究[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19-221.

[3]江永青,胡志坚,卢敏,等.流式细胞药敏试验在肺癌化疗中的应用[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2,30(3)∶216-218.

[4]Pirozynski M.100 years of lung caner[J].Respir Med,2006,100(12)∶2073-2084.

[5]蔡常辉,杜满兴.TPS检测及与CYFR21-1、NSE、CEA联检对肺癌的诊断价值[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0,28(2)∶145-146.

[6]Herbst RS,Heymach JV,Lippman SM.Lung cancer[J].N Engl J Med,2008,359(13),1367-1380.

[7]American cancer society.Cancer facts&figures 2011.Available online∶http∶//www.cancer.org/acs/groups/content/@epidemiologysurveilance/documents/document/acspc-029771.pdf(accessed on 24 June 2012).

[8]Jemal A,Bray F,Center MM,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2011[J]. CA Cancer J Clin,2011,61(2),69-90.

[9]Burgess DJ.Cancer genetics∶Initially complex,always heterogeneous [J].Nat Rev Cancer,2011,11(3)∶153

[10]Bunnell CA,Shulman LN.Will we be able to care for cancer patients in the future?[J].Oncology(Williston Park),2010,24(14)∶1343-1348.

[11]田同德,储真真,陈信义.恶性肿瘤高凝状态与血瘀证相关性及中医防治对策研究[J].北京中医药,2009,28(6)∶425-427.

[12]贺信祥,郭晓红,杜迎雪.血液流变学检测在老年病主要疾病的防治价值[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3)∶87-89.

[13]韦贞红,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6):958-959.

[14]舒宇,曾良,齐迅捷,等.益气活血化瘀方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血液流变性观察[J].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51-52.

R734.2,R446.11+1

A

1674-1129(2014)06-0744-02

2014-08-11;

2014-10-16)

猜你喜欢

转移性全血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耐奥沙利铂人胃癌SGC-7901细胞具有高侵袭转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特征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治对策探讨
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儿科感染性疾病临床意义
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
一例与附红细胞体相关的犬脾脏肿大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