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急诊急救与医疗设备

2014-02-07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710068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4年2期
关键词:急诊科医疗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西安 710068)

1.急诊急救现状

急诊医学是近年兴起的一门救治涉及各个专业急性病的临床专业学科,贯穿于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及危重病监护的全过程。主要服务范畴是对各个临床专业的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的诊断、评估;对急诊症状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抢救和监护治疗。其内容包括现场急救、心肺复苏、急性中毒、心肌梗死、创伤等疾病的诊治、急救和灾难医学紧急医疗救援。众所周知,在全世界医院的急诊科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病人轻重混杂,人多拥挤,环境混乱,接受诊疗时间短,医师掌握疾病信息有限,加之有些是疾病突发,还没有按照其发展规律充分展现疾病的全貌即来就诊,而在急诊科就诊的有限时间和空间内对疾病做出客观、符合实际规律的诊断甚为困难[1]。另外是急诊病人的不可预测性,医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疾病发展变化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因而对其发展趋势难以把握,造成险象环生,形成急诊医学的挑战性[1],同时也是摆在急诊医师面前的巨大难题,使得急诊工作危机四伏。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安全意识的强化,人们对疾病救治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要求及时、有效、快捷的服务。作为医院的重点窗口科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除了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以外,那就是借助先进的诊疗设备,以确保急诊科安全、快速、有效地连续服务。卫计委(原卫生部)于2009年颁布了《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该《指南》要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急诊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急诊科[2]。并特设附件对急诊科的设备做出硬性规定。事实上医院涉及医疗设备最多的科室莫过于急诊医学科,因为他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急诊ICU。完善的院前急救相当于一个流动医院,配备有一定的抢救设施。院内急诊所用的医疗设备涉及院内所有临床科室的诊疗设备,而ICU 则需配备有更多、更先进的医疗设备。综上所述,(1)急诊医学科涉及专业面广泛;(2)医疗环境杂乱;(3)疾病突发;(4)短时间内医师掌握的信息有限;(5)患者及家属期望值过高;(6)卫计委对急诊科的设备有一定要求等。由此可见,医疗设备特别是先进的医疗设备在急诊医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医疗设备对临床工作特别是急诊工作的保障和支撑作用越发明显,高精尖设备的占有率、使用率和设备效益已成为衡量一个医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同时,大量医疗设备的使用也给医院的管理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医疗服务质量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急救设备的合理配置和有效管理对保证临床服务的安全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急诊急救常用设备

急诊设备包括急救设备和常规设备,这些设备是医院医疗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设备可能与其他专科资源共享,而急救设备是指直接抢救或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的设备[3],除其他专科外,主要配备在急诊医学科。常见急诊急救设备如图1所示。

常规设备主要指的是用于疾病诊断的仪器,包括CT、MR、DR、ECT、B 超机、普通X 线机、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常规及生化分析仪等。急诊科必备设备包括气管插管用喉镜,带气囊气管导管,各种型号带套囊气管造口套管,带活瓣气道三通管,深静脉导管(单腔、双腔或三腔),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尿比重计,血糖测定仪,尿糖试验用品,吸引器,吸痰管,输血加压带,深静脉营养袋,电热毯,冰帽,装备齐全的急救车,车内备有抢救用具、骨折固定器材、清创缝合包、手术床及常用的手术器械等。

图1.常见急诊急救设备

急救设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的范围来说,一切能在短时间内救命的设备都是急救设备。现代医学的进步给急救医学赋予了新的概念和内涵,比如呼救系统已从跑步到电话和计算机处理,运输工具从人背马驮到救护车甚至直升飞机,抢救技术从简单徒手操作到现代化电子医疗设备,急救工作现在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现代化的流动医院,这种流动医院能够根据需要走出医院、走上社会、走进家庭,迅速来到病人身边,一旦救护车到达标志着病人即巳“入院”,就可得到迫切和有效急救治疗.危重病人的生存希望,就可以从这里开始。我们通常所说的急救设备属于狭义范畴,主要是医院内抢救病人的医疗设备。它包括(1)治疗设备:DSA、呼吸机、简易呼吸器、除颤起搏器、心肺复苏器、IABP(主动脉球囊反博)、人工心肺机、血液净化设备、注射泵、输液泵、洗胃机、简易呼吸器、急救辅助设备(喉镜、球囊等)、低温治疗系统及麻醉机等。(2)监护设备: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血氧饱和度检测仪、脑功能监护仪、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置等。(3)转运设备:转运呼吸机、转运床、救护车甚至救护直升飞机等也属于急救设备范畴。

ICU 基本设备:非典等公共事件,成就了重症医学科的飞速发展,医疗设备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除了必备常规医疗设备和以上急救设备外,每个床位均有中心供氧和中心吸引装置,输液瓶悬吊装置,备有床旁监测仪(含心电、血压、体温、氧饱和度监测功能),以及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心脏除颤器、超声多普勒、简易呼吸器、心脏按压泵、骨折固定装置、氧气瓶[4]。多功能抢救床、负压吸引器、全自动洗胃机、微量注射泵、定量输液泵等以及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同时配备床旁X 线机,监护系统,体外膜式肺氧合(ECMO)装置,腹膜透析和血液净化系统,还有呼吸频率、心律及体温监测器和多道血流动力学监测器,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收缩压、舒张压、肺动脉楔压或左房压的监测,肺功能的各种参数,如潮气量、肺活量、肺顺应性及吸入和呼出气体量,PaO2和PaCO2的测定和血液pH 值的变化等。在监测心输出量方面,有的ICU 用中心温度和末梢足趾温度的阶差及血氧泡和度的变化,监护微循环功能的好坏。

3.急救设备的管理

急救设备作为临床诊治患者的一类特殊设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用时急、闲时多、分布广、风险大等特点,要求所有使用人员必须十分熟悉操作和安全规程,一旦需要能立刻投入到抢救工作中。为此急救设备的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环节,应该从下面几点着手[5]:

(1)使用科室需制定专人管理制度,设立专人管理急救设备,管理人负责设备的操作使用、质控、维修保养以及档案管理等。

(2)急救设备的保管存放需定位放置,存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做好明确标识,不得随意挪动位置,放置的地方要求安全,远离可能发生意外造成设备损坏的地方,另外要求存放的地方要有适宜的温湿度和一定的洁净度,有利于设备存放。

(3)急救设备需要操作培训。急救设备安装调试后,使用科室需和设备厂家制定本科人员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整体介绍,操作规范,各种工作状态,运行的参数标准,报警状态,发生故障的应急处理方法以及保养消毒方法。

(4)急救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急救设备的使用过程管理是使用科室需常态化进行的一个重要管理环节,直接影响到急救设备的使用状态以及使用效果,所以要求每位使用者严格遵守。①急救设备原则上要求一直处于待机状态,并能立即投入使用;②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需定时观察并分析设备的各项工作参数,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如发现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故障,需立即应用应急预案,果断停机并采用其他替代方法,必要时可调借其他急救设备,把对患者的影响减到最低。

(5)急救设备的档案管理。设备档案是记录设备使用的一种重要手段,使用科室需建立完善的急救设备档案。档案的内容须包括设备的账务信息、操作手册、快速操作指南、使用登记本、维修保养记录、计量检测记录外借记录等,急救设备的档案须妥善保存。

(6)急救设备的质量管理。急救设备的质量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环节,设备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需共同做好急救设备的质量管理,定期监控设备的参数以确保设备各项指标正常,保障急救设备的安全使用。设备管理部门需对急救设备实行三级保养制度,进行定期巡查并做设备的定期维护如参数标定、更换易损件等,对部分急救设备,需及时通知设备厂家的工程师上门共同对设备进行保养和维护,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急救设备,由设备管理部门安排归口检测机构进行检查,对检测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送修或作报废处理。

(7)急救设备的应急调配管理。由于急救的特殊性,要求在遇到紧急或意外的时候,医务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使用到急救设备,所以医院必须做好急救设备的应急调配制度,减少或避免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条件允许时,医院可以增设一定数量的急救设备储备,并设专人管理,集中调配,以防出现应急情况时措手不及。

对急救设备的有效管理,可使急救设备的完好率得到保证,急救设备能时刻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会因为设备的使用不力而延误抢救时间;各种急救设备分类放置,存放规范有序,妥善保管,并设有明确标识,医务人员不会因为找不到所需的急救设备而延误抢救;急救设备的临床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也得到了保证,安全可靠,医务人员在操作及抢救时心里踏实,不会担心设备损坏或找不到抢救设备,使抢救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及抢救成功率。

急救设备是危重病人的生命保障,提高急救设备的完好率有助于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有助于提高医院的急救水平,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延长急救设备的有效作用时间,节约医院的支出成本,所以非常有必要加强对急救设备的管理。急救设备的管理是一项系统而 重要的工作,贯穿急救设备从申购到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需要设备管理部门、使用科室、维修人员、设备厂家等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急救设备的管理。

4.急救设备的临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批先进的急救医疗设备不断地进入各级医院,应用于临床。正是由于这些先进急救医疗设备的应用,急救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帮助很多危重病人脱离了生命危险。

2013年秋季,发生在陕西省陕南地区的胡蜂蜇人事件引起媒体和政府的高度关注,特别是国庆节前后日发病人数在100 余人次,危重症约占30%,死亡率极高。患者发病后即表现为血红蛋白尿和肌红蛋白尿,迅速发展为肾功能不全、肾功能衰竭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唯一能挽救患者生命的治疗就是血液透析。当时疾病的突发与设备储备不足使抢救设备与危重患者数量相距甚大,远远不能满足抢救病人的需求,在院方和政府的努力下,积极采购和调拨血液净化设备,使重症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控制胡蜂蜇伤危重患者达到零死亡。另外,近期我们转运了一例机械挤压伤患者,患者头皮血肿、左侧甲状软骨骨折、颈部积液、双侧肋骨多发骨折、双肺挫伤、双侧胸腔积血、左侧肩胛骨骨折、左上肢损毁伤,当地抢救条件有限,需转我院救治,因行心肺复苏后呼吸极不平稳,运送途中风险很大,所幸有小型转运呼吸机的呼吸支持,患者平稳转入我院,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时间,经过我们的积极抢救使患者转危为安。

有些人把检查设备比喻为医师的眼睛,从更深的部位了解患者的病情,使急诊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把治疗设备比喻为医生的手臂,使医生抢救患者更加得心应手,大量的危重患者转危为安。而转运设备就像一个流动医院,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总之,急救医疗设备是医护人员实施抢救的有效武器和平台,在抢救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正确使用直接关系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极大地影响着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的质量和成功率。由此可见,先进的诊疗设备是急诊急救工作的有力保障。

[1]李春盛.急诊医学高级教程[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

[2]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6

[3]唐伟.急救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2007,36(4):378

[4]周秀华.急危重症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5]张晓璇.中国医药指南[J].2012,22(10):675

猜你喜欢

急诊科医疗医院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萌萌兔医院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