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勃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的临床使用分析
2014-02-07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医学科大连11600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医学科(大连 116001)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的被重视和发展不断提高心脏停搏(Cardiac Arrest,CA)患者抢救成功率。但是,心搏骤停的存活率仍然较低,胸外按压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1,2]。《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简化成人基本生命支持的流程,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步骤改为C-A-B(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删除“一看”“二听”“三感觉”判定呼吸流程;重点突出持续、不间断有力(>5cm)、快速(>100次/min)胸外按压[3]。尽量减少有效的胸外按压中断,直至恢复自主循环或终止心肺复苏。任何不必要的胸外按压中断(包括实施必要的人工呼吸问歇过长)都会降低CPR 的有效性。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其设计原理上解决了持续性和一致的按压深度问题。现就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救治的CA 患者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应用传统人工心肺复苏术救治的CA 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CA 患者,入选条件:①就诊时或就诊过程中经心电图或心电监护证实发生CA,CA 时间不大于15 min;②除外胸腹部创伤、孕妇及疾病终末期患者;③排除器官功能衰竭(如癌症晚期、心力衰竭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符合入选条件的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CA 患者78 例,为人工标准按压(人工)组。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救治的CA 患者80 例,为萨勃按压(萨勃)组。人工组78 例,男45 例,女33 例;年龄19~65 岁;导致CA 原因:心源性38 例,脑血管病21 例,药物中毒5 例,一氧化碳中毒4 例,过敏性休克3 例,溺水2 例,电击伤1 例,其他4 例。萨勃组80 例,男48 例,女32 例;年龄18~68 岁;导致CA 原因:心源性41 例,药物中毒6 例,脑血管病21 例,过敏性休克3 例,一氧化碳中毒3 例,电击伤2 例,溺水1 例,其他3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导致CA 原因、CA 至开始CPR 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治疗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立即胸外按压、开放静脉通道、输氧、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采取电除颤、亚低温治疗等措施,并持续监测心电、血氧饱和度等。救护人员均为我科工作人员,均接受相关专业高等教育、均接受过规范CPR 技术培训。
1.2.2 CPR 及机械通气
人工组采用人工胸外按压,呼吸机或气囊辅助通气。按压频率100~110 次/min,按压深度5 cm,2 人轮流按压,每2 min 轮换。萨勃组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行胸外按压,萨勃心肺复苏机同步辅助呼吸。心肺复苏机具体使用方法:将背板置于患者肩背部,底板插入背板中,按压垫置于胸骨中下1/3 交界处,通气管连接气管导管,打开氧气开关,调节氧流量为8~10 ml/kg,然后打开按压按扭,逐步调节按压深度达4~5 cm、按压频率100 次/min,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参数调节。
1.3 疗效判定和观察指标
参照邵孝鉷和蒋朱明[4]制定的复苏有效指标判定疗效。观察两组患者CPR 至心跳恢复时间、CPR 成功率;比较两组复苏成功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肋骨骨折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s)表示,用方差分析、t 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结果
两组患者CPR 成功率、心跳恢复时间比较:萨勃组复苏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复苏成功患者CPR 至心跳恢复时间短于人工组(P<0.01)。两组复苏成功患者血压、血氧饱和度比较:萨勃组复苏成功患者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均较人工组好转(均P<0.05)。两组患者复苏肋骨骨折发生率比较:人工组骨折发生率为16.7%;萨勃组患者仅发生1 例,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2、3)。
表2.两组患者CPR 成功率、心跳恢复时间比较
表3.复苏成功患者收缩压、血氧饱和度、肋骨骨折发生率比较
3.讨论
2005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发表后,心肺复苏的质量和成功率得到了提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心搏骤停的存活率仍然较低,胸外按压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不同地区的心搏骤停的存活率相差较大[5]。《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更重点突出持续、不间断有力的胸外按压,尽量减少有效的胸外按压中断,直至恢复自主循环或终止心肺复苏。1960年Kouwenhoven 等[6]应用胸外心脏按压压迫胸骨和脊柱间的心脏而救治心源性猝死者成功。此后,标准CPR 有了50 多年的发展历史。但长期以来,标准CPR 下的患者血流灌注并不理想。有人认为,即使接受正规训练者的CPR 手法,也只能提供患者正常血供的20%~30%[7]。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人工CPR 操作者容易疲劳,需要2名以上操作者合作,不可避免地会中断按压,降低了复苏效果,同时容易受操作熟练程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也使标准CPR 的有效性受到影响[8]。即使是专业的急救人员,其实际操作和心肺复苏指南的要求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按压的频率和深度与理论要求相差甚远[9,10]。目前临床中存在着诸如频繁中断、按压深度深浅不一、按压间隙太长、对患者进行除颤或给药时往往会打断CPR 的持续进行等诸多问题。而且有临床资料证明,长时间复苏(>30 min)挽救心搏、呼吸骤停患者生命已经成为可能[11,12],而医护人员人工操作很难保证长时间按压的有效、一致性,另外常规呼吸机模式很难与胸外按压保持协调一致。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从1964年就开始使用的一种全自动、同步胸外心脏按压、间歇正压通气设备,具有如下优点:①装置简洁,安装迅速,可以对心肺复苏技术进行标准化规范。②排除因医护者不正确的技术或疲劳等造成的力度深度、按压部位、用力方向、按压频率难以恒定。③当救护人员有限时使医务人员得以从按压中抽身出来,有更多精力进行其他高级生命支持。④以一定的按压通气比实施自动心肺复苏,保证了按压与通气的协调性。⑤在心跳恢复而呼吸尚未恢复的患者中,萨勃机可作为简易呼吸机使用(氧浓度100% ,潮气量可根据体重设定)。⑥按压过程中可做心电图及电除颤,保证按压的连续性。⑦萨勃机利用氧气驱动,不会对正常的心电监测和人工除颤造成影响。⑧肋骨骨折、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低。⑨为超长心肺复苏提供有利条件。
本研究结果显示,萨勃组不仅复苏成功率高,在复苏成功患者血压对比中,萨勃心肺复苏机为患者提供了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支持,血氧饱和度也明显好于人工组,可能与应用萨勃心肺复苏机缩短了心脏复跳的时间,减轻了器官组织的血液灌流不足有关。临床对比证明,萨勃心肺复苏机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笔者认为其适合普及使用,尤其是适合相对偏远、医护人员对心肺复苏掌握不规范的急救场所,可以有效提高CA 患者抢救成功率。
[1]Nichol G,Thomas E,Callaway CW,et al.Regional variation in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incidence and out come.JAMA,2008 ,300:1423-1431.
[2]Callaway CW ,Schmicker R,Kampmeyer M,et al.Receiving hospital characteristics associated with survival after out-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Resuscitation,2010,81:524-529.
[3]李春盛,季宪飞.2010 美国心脏学会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4):253-256.
[4]邵孝鉷,蒋朱明.急诊医学.2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9.
[5]Patrick Möhnle,Volker Huge,Jan Polasek,Isabella Weig,Rolf Atzinger,Uwe Kreimeier ,Josef Briegel,T.J.Abramo ,F.Catena .Survival after Cardiac Arrest and Changing Task Profile of the Cardiac Arrest Team in a Tertiary Care Center.The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2,Vol.2012:1100-1108
[6]Kouwenhoven WB,Jude JR,Kniekerbocker GG.Closed-chest cardiac massage.JAMA.1960,173:1064-1067.
[7]张文武.急诊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91.
[8]Xudong Hu,Andrew Ramadeen,Gabriel Laurent,Petsy Pui-Sze So,Ehtesham Baig,Gregory M.T.Hare ,Paul Dorian .The effects of an automatic,low pressure and constant flow ventilation device versus manual ventilation during cardiovascular resuscitation in a porcine model of cardiac arrest.Resuscitation ,2013,Vol.84(8):1150-1155
[9]Carolina Malta Hansen,Mads Wissenberg,Peter Weeke,Martin Huth Ruwald,Morten Lamberts,Freddy Knudsen Lippert,Gunnar Hilmar Gislason,Soren Loumann Nielsen,Lars Kobe,Christian Torp-Pedersen,Fredrik Folke.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Inaccessible to More Than Half of Nearby Cardiac Arrests in Public Locations During Evening,Nighttime,and Weekends.Circulation ,2013,Vol.128(20):2224-2231
[10]Wik L,Kramer Johansen J,Myklebust H,et al.Quality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uring out of hospital cardiac arrist.IAMA,2005,293(3):299-304
[11]何光辉.付健民.唐广宁,等.超长心肺复苏成功10 例报告.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190-191.
[12]卢年芳,郑瑞强,林华,等.340 win 超长心肺复苏成功抢救1 例呼吸心搏骤停患者.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8,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