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记者如何练好基本功

2014-02-06徐慧艳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8期
关键词:真实性基本功文体

□徐慧艳

(保定晚报,河北 保定 071000)

新闻记者如何练好基本功

□徐慧艳

(保定晚报,河北 保定 071000)

平心而论,网络媒体冲击的不单是纸质媒体时效的滞后。纸质媒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不少传统优势,但在当下,也渐渐显示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核心症结就是忽视新闻行业的基本功。如何发挥传统优势,练就基本功,适应新的媒体生态?

什么是新闻行业的基本功?首先,要保证采写的是真正的新闻。真正的新闻不用皱着眉头找,它随时随地等着有心人。多学习、勤实践才能成为有心人。学习和实践对于新闻专业者说不应有严格的界定,毛泽东说过,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的一切也是书——无字天书。

采透、写活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基本功。原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有抱负、有作为的编辑、记者,应该养成深入调查研究的习惯,不断提高调查研究的本领。这不但是对名记者的要求,也应该是想做名记者的人所应该遵循的。

笔者理解这句话的意思,首先是强调采访的独立性,不依赖拿文件、要材料、听汇报;其次是客观真实性,不畏浮云遮望眼,光听、光看、死记,不叫采访,更不是调查研究。应该养成这样习惯——不管遇到什么场面和问题,记者都要保持客观、审慎的心态,心里应该有个算盘,不断核算,只有核算才能验证事实、发现问题,才能产生新的采访思路、挖掘出新内容。什么是采访功力,平时多学习、多涉猎,达不到专精、也要做到小博小通。事先,要多看相关的东西,对每个要采访的主题至少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在可能的情况下,多找人谈,多走、多看,边谈边走边看边想,为稿件构筑立体支撑。可以说,深入采访是保障新闻真实性、提高舆论效能、维护报纸声誉,最终赢得读者信任的必要条件。

新闻从生活中来,还要到生活中去,善用群众语言,这也是增加新闻真实性的需要。

农村改革开放之初,记者问老农民为什么收成好,老人说“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这句话让当年的不少基层干部记忆犹新。好的群众语言是他们对事物切身的感受、是发自肺腑的声音,甚至是经过众人长期磨合凝练而成的。坐在办公室你就是把人脑想成电脑,也写不出真正的群众语言。

什么是现场感,“彩旗飘飘,锣鼓喧天”不是。几笔便能把读者拉到现场,与之悲喜激昂的多出自“大手笔”。范长江写近80年前的战后“百灵庙”——缴获无数……碗是东洋碗,面是东洋面,吃到胃撑。团长说:“这个面不是普通的面啊,我们不可不努力加餐。记者的心脏里立刻奔放一股鲜红火热的新血,异常迅速地冲过脑袋和全身,又重新吃了两碗。”——激发出读者“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

熟练运用多种新闻文体也是基本功。新闻文体按大类分有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读者来信、评论、报告文学等,细分则更多,远远多于“十八般武艺”。一张文体单一的报纸让读者索然无味,“百花齐放”的报纸自然让读者赏心悦目,不读不快。

文体的多样性更是表现新闻个体多样性的需要,记者动笔前必须想到运用什么样的文体。应该承认,记者业务素质欠缺是文体枯萎的重要原因。一个合格的记者最少要掌握“三大件”——消息、通讯、评论。消息考量逻辑性和对主题的把握,通讯检测文字的感染力,好评论显现的是认知的深度和前瞻性。

当然,扎实的基本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地努力,需要对新闻工作持续的热情。只有练就扎实的新闻行业基本功才能让人“时刻有一触即发的创作冲动”,处处能发现新闻,如同天涯处处有芳草。

猜你喜欢

真实性基本功文体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文体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