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孝文化 催开爱之花
——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孝文化的渗透
2014-02-06马建国
唐 丽,马建国
一、中职学生孝文化理念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倍受宠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安逸生活。他是家庭唯一希望,是父母的精神支柱。随着社会物质条件的提高,许多家长满足于孩子物质上要求、生活上的殷实,而忽视对孩子进行吃苦耐劳教育。一切事务都由家长包办代替,孩子错失了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与生活经历,在面对困难时束手无策,缺乏动手操作能力与自理能力。溺爱的家庭环境,导致其缺乏感恩意识,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理所当然,缺乏尊老敬老行为意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攀比心理严重,不是比在学习上的勤奋上进,而是比物质上的丰裕和享受。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
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个人追求的多样化,导致思想的多元化,各种不健康的理念也乘机涌入、充斥着人们的头脑,影响人们的行为,不孝敬父母、不尊重师长的现象时有发生。[1]另外,随着网络信息的高度发达,许多学生沉迷于颓废、凶杀的网络游戏,受到许多不良信息的干扰。种种不健康的腐朽的生活理念及网络信息,冲击着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孝文化理念的传承,也导致了孝文化在中职学生思想中的淡漠。
(三)孝文化传播是当今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
学校应该真正实施“德育为先”的教育策略。就目前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来说,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现象,即以分数高低评价学生优劣,忽视以德育考评激励学生上进心及积极性的作用。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也只侧重于对知识技能目标达成度高低的评价,并作为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缺乏对学生进行孝文化学科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再者,在德育教育内容中只偏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只偏重于个人品德养成教育,并且教育内容显得比较笼统,很少提及有关“孝”文化传播的理念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教师只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没有把“孝”道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
二、传播孝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孝”是一个人的精神根基
自古以来,圣哲们在人的修为方面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首要条件,其中修身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具备孝心、孝道,这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连孝敬自己的父母都做不到,何谈成就事业,报效祖国?孝不仅是伦理道德的根本,也是一个人道德建设的最基本要求。一个人对于父母有感恩之情,才能进一步感恩友情,感恩社会,感恩一切善举善行。从而内化为自身道德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化为努力学习为人生目标而奋斗的内驱力。
(二)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生生不息的精神精髓
百善孝为先。中国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孝行一直被人们称道和传扬。相传远古的舜就是孝行的典范,尽管父母和兄弟多次加害于自己,但舜以德报怨,自己的孝行感动父母、兄弟,使家庭归于和谐。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都注重对孝道的推崇,并且对于不孝之德、不孝之行纳入法典的严惩范围。孝文化以血缘关系的亲情纽带,维持着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稳定。历史上诸如:芦衣顺母、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孝感天下等孝行故事,被广泛流传,成为中国孝道佳话。《二十四孝》和《孝经》都记录了催人泪下的孝道故事和孝道经典名言。“孝”以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一直是维系家庭关系、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传承中华孝文化就是对优秀民族文化的延续与继承,在社会发展、经济发达的今天,加强孝文化教育显得特别迫切,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传播孝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需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在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是最基本的美德。所以,必须传播孝文化,用优秀文化鼓舞、指导人,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需要。
三、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孝文化教育的措施
中职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如人意,除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存在问题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动力的重要原因,就是潜在于他们身上的非智力因素还有待于进一步激活和发展。例如,没有感恩父母的理念,他们就不会产生积极学习报答父母的回报心理。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深厚的人文教育功能,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在传播孝道文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深入挖掘教材孝文化因素,强化孝文化教育
1.以教材为本,强化渗透。职业高中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孝文化内容,例如,胡适的《我的母亲》,汪曾祺的《多年的父子成兄弟》都写得情感充沛、催人泪下,让人读后在感动的同时,不禁对血浓于水的亲情进行深思与眷恋。《我的母亲》一文作者在成人成才后回忆母亲当初的教诲,作者受到了母亲深刻的影响,习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和宽恕体谅他人的品行,还有在学习上勤奋、做人上能反省“吾身”。从胡适母亲身上我们看到了千千万万母亲的形象,推而广之,所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微不至的,可学生更多的是不理解,是嫌弃父母,正如一则公益广告所说“别爱得太迟”。学生应该也要像胡适先生那样及时感觉和品味甚至赞扬父母的爱,并且通过“孝行”回报父母。通过强化渗透,使学生理解孝心的可贵与感恩的可敬,从而让学生受到孝文化的洗礼与熏陶,使学生在深切感悟中凝成对长辈的感恩情结,让学生理解“感恩父母,尊老孝敬”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可贵的人文情怀与道德要求。
2.整合教材,深入渗透。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孝文化教育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优势,通过教材的整合,将孝文化教育推向深入。教师可以根据语文文本的孝文化因素,对学生实施综合性教育,也可以通过专题教育形式,让学生感受孝文化的强烈感染。例如,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学习臧克家的诗歌《老马》,起初,学生通过字面读出了“老马”的艰辛与奋争,读出了老马的执着追求,和鞭子落到自己身上,却不得不倔然前行的无奈与困苦,读出了老马在一点点希望光亮照耀下的喜悦与欣慰的情态。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更深层地理解课文:课文中“老马”这个意象,你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否找到?学生们纷纷想到了菜市场阿姨早起晚归靠卖菜维生的艰辛;想到了农民兄弟辛勤耕耘的辛苦;想到了一些毕业生不懈追求的创业经历。进而又引导学生缩小范围,看在自己的家里能不能找到“老马”?由此,学生们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父母为了家庭的生活,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为了孩子能接受到好的教育,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在生活和工作中而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这些压力都象无形的鞭子,无情地抽打着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忘我付出。每当自己的孩子在学业或者事业上取得好成绩,他们会感到由衷的鼓舞与喜悦。通过教材整合,挖掘文本中孝文化因素,使孝文化能够深入学生心灵,受到孝文化强烈的震撼。
(二)强化孝文化传播的落实
1.阅读经典,感悟孝文化的真谛。孝文化传播要重在落实,让学生耳濡目染,持之以恒,才能发挥其陶冶作用。例如,通过印发《三字经》、《弟子规》、《孝经》等传统孝文化读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使学生更深入理解孝文化内涵,启发学生理解和怎样落实孝文化,进而理解孝文化是以感恩为前提的道德情感,是报答父母及长辈的一种人文情怀,一种自觉行动,尽孝既是报孝父母的情感付出,更重要是用实际行动回馈父母长辈的善行善举。
2.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孝文化的熏陶。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设孝文化教育氛围。可以利用学校的墙壁、楼道、校园文化宣传牌、黑板报、班班通文化网络平台等载体,宣扬孝文化的深刻内涵,让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可以利用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孝文化的传播与渗透。
(三)加强语文实践活动,促进孝理念向孝行的转变
1.培养学生报答父母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孝文化理念的渗透,使学生对孝文化有所了解,孝文化价值观得到学生认可。这只是孝文化理念渗透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还必须做更深入的教育工作,即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体验,激发学生报答父母的动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父母的情感世界,体验父母对于子女的情感诉求,让学生站在父母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换位思考,与父母达成情感共鸣。例如,在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孝文化理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相关内容确立孝文化教育活动专题。又如,可以让学生观察父母一天的劳作过程,并且通过作文让学生进行记录,写出情感体验。有的同学在作文中与道:“我的生日,母亲的难日。我出生至今,受到了母亲的百般呵护、万般疼爱。她每日劳作,回家还要侍奉老人、做好家务。父母整日劳累,如此辛苦,都是为了我,为了这个家。为了我能够安心学习,将来成才,我如果不努力学习,怎么能对得起父母的殷切期望啊!”还有的同学写道:“父母为了我能够有优越的条件学习,他们常年在外打工。他们几乎每天都打来电话,询问我的生活、学习情况。我反观自己的日常行为,在学校和家庭当中做得不够,甚至没有帮家人做过家务,遇到问题总会想到父母,想让父母给予解决。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不应该啊。今后,我要时刻以父母为榜样,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工作、学习”。学生在字里行间抒发了对父母劳苦的理解与感动,并且决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将孝理念转化为一种激励自己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动力。
在“母亲节”、“父亲节”、“九九老人节”等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以“父母,我想对您说”、“深深的感动”、“感恩父母”、“母亲的微笑”等为主题的孝文化演讲比赛。学生们在演讲中充满深情地述说父母对自己的爱,并表达立志成才、报答父母、报效国家的人生理想。笔者还让学生办好以“百善孝为先”为题的学习体会专栏,搜集古今体现孝文化的名人名言。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孝文化格言中体会最深的一句写心得、谈认识,并在专栏内进行交流。通过系列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孝文化理念,为学生将孝理念转化为“孝行”打下坚实基础。
2.强化对孝文化理念的实践。在学生真正牢固树立了孝文化理念并产生了报答父母动机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对孝文化的实践活动,化孝为行,以行施孝。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家庭密切联系、沟通,帮助家长树立“培养孩子自理、自立能力,比满足其物质生活需要更重要、更具价值”的理念,使家长从溺爱孩子的怪圈中解放出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强化孩子的实践体验,使其深切理解家长的辛苦。并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着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与感恩能力。另外,教师要开展孝文化实践活动。例如,可以通过开展在生日聚会上给父母唱一首生日快乐歌、给父母洗一次脚、为下班回家的父母递上一杯热茶、为老人捶背等活动,使学生的孝理念转化为自觉行动。
3.升华孝文化理念。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理念。加强孝文化理念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以孝文化传播为辐射点,进而扩大学生对孝文化理解的内涵,使学生把孝敬自己父母的情感发扬光大,进而形成对其他长辈、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恩情怀,将孝文化理念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学中相关孝文化渗透内容,加强对学生孝文化理念的实践。例如,笔者让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在“老人节”到来之际,带领学生到当地敬老院,为老人献上美好祝福,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洗涤被褥。在春节到来之际,让学生给老人献上精彩的“庆新春”诗朗诵文艺演出。在“八一”建军节到来之际,带领学生参加当地军队的歌咏比赛,让学生感受军人那种甘于奉献、保家卫国的精神境界与伟大情怀。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懂得报效社会、报效祖国,其实就是更好地报效自己的父母。从而将孝文化升华为一种知恩、感恩、报恩、施恩的高尚品质。
四、中职语文教学孝文化渗透应注意的问题
其需要注意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1)感恩教育一定要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要以激励、引导为主,对学生的良好表现及时加以肯定,引导学生在心灵深处产生对孝文化理念的认可,逐步形成孝文化价值观;(2)孝文化渗透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要确立好孝文化渗透主题,有序组织,并要求学生写好社会实践报告,切忌流于形式,确保社会实践强化孝文化理念渗透的实效性;(3)孝文化渗透要实施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教育。要取得社会、家庭的强力配合,让学生置身于开放的社会教育环境中,确保孝文化渗透实效性得到保障;(4)中职语文教学中,孝文化渗透要从点滴入手,不能急于求成,切忌对学生求全责备。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实际情况、日常表现等方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把教育工作做细、做实、做透,切忌千篇一律,空洞说教。要深入了解学生,抓住学生的情感共鸣点,及时引导,要以情感人、以爱化人,激发学生践行孝文化理念的积极性。
总之,职业中学语文孝文化渗透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加强语文文本孝文化元素强化渗透的同时,还要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学生对于孝文化的认识与实践教育活动,使孝文化教育不至于流于形式,让孝文化的种子深深植根于学生的心灵,让孝文化之花陶冶学生性灵,内化为一种道德力量,促使其认识人生的意义,增强勤奋学习的内驱力,沿着健康的人生目标,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周立群.对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德育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0(4).
[2]马驰.陶行知的德育思想及其对高校德育工作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