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裴斯泰洛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及实践
2014-02-06闫淳冰
李 介 闫淳冰
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 (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他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教育的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探索,曾先后在诺伊霍夫、斯坦兹等地进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验,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思想。裴斯泰洛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与实践对瑞士乃至欧美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裴斯泰洛齐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的原因、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与实践产生的背景
(一)工业革命对传统学校的变革提出了客观要求
裴斯泰洛齐出生的18世纪中叶,正是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首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时期。1769年,英国工匠瓦特发明的第一台蒸汽机获得专利。1780年,供欧洲大陆使用的第一台瓦特蒸汽机制成。由此,欧洲由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瑞士也被卷入工业革命的浪潮之中。但是,当时的瑞士乃至整个欧洲,初等教育处于艰难草创的阶段,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非常低劣,国家无暇顾及教育。除少量教会学校及慈善人士开办的学校外,平民学校由村社主办。尽管当时欧洲教育落后,但是,生产力的大变革,使一些思想敏锐的教育家认识到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成员生存的需要。裴斯泰洛齐看到了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他说:“人应当既能思想又能实干才行,诺伊霍夫学校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必需的技巧以利于更有效地生活”[1]422。他相信:“贫苦而笨拙的农民们倘能多学些管理农田的科学方法,就一定可以摆脱堕落、道德不良、无能为力和普遍的绝望。职业教育本质上既非最终目的,又不仅仅是保证较大经济收入的手段,他是道德与社会更新的一种工具”[1]422。工业革命对欧洲学校的变革提出了客观要求,裴斯泰洛齐顺应时代的要求,对职业技术教育进行积极的探索。裴斯泰洛齐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提出的新见解、新思想,都是和当时社会历史条件分不开的。
(二)“教育救民”思想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所处的时代,正是他的祖国处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当时的瑞士,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城市工人和贫民受到沉重剥削,也加速了农村的阶级分化,使广大农民更陷于贫困之中。裴斯泰洛齐早年生长在农村,后来在学校又受到进步教师的影响,对人民的这种境况深有了解,并十分同情和强烈不满。同时,在18世纪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他认为,社会之所以腐败,人民之所以贫困,乃是由于人民陷于愚昧无知,广大群众未能受到合理的教育和正常的发展。他接受了一些启蒙思想家这样的基本观点:知识和理性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人们有了知识,就能认清自己的本性和使命,摆脱愚昧,走向真理,从而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好社会。教育具有巨大的力量,人民群众如果受到合理的教育,成为有健全理性的人,也就能改善自己的生活,并推进社会的改良和进步[2]290。裴斯泰洛齐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深信教育的巨大作用,他说:“人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成其为人”[3]77。这里所说的艺术,也就是教学或教育艺术。通过教育完美地发展人的能力,提高人民的素质,授予人民谋生的本领,培养每个人树立自立、自养、自尊、自强的意识,就可以使人成为人格得到发展的真正独立的人。在裴斯泰洛齐看来,这种人“必然是一个有用的、受人尊敬的社会成员”,他既将获得个人幸福,也有益于社会。因此,教育具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改良之密切联系的双重作用。裴斯泰洛齐的全部教育活动和理论贯穿着“拯救农村”和“教育救民”的改良思想,并以毕生的精力,无私地奉献于教育事业,为瑞士及世界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瑞士人民在他的墓碑上铭刻着这样的颂词:新庄平民的救星,斯坦兹孤儿之父,布格多夫国民学校的创办人,伊佛东的人类教育家……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二、职业技术教育的实施
裴斯泰洛齐所处的时代,欧洲学校教育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差太远,他对欧洲腐朽的旧教育制度和观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学校教育应以现实生活为中心,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说:“欧洲目前的教学系统已掉进错误的坑里……一方面在科学技术上有高度的成就,但另一方面全民的自然文化基础却相当薄弱……文字及书本之毒已占尽了全部平民教育,危害太烈……我坚信惟一的方法就是放弃平民教育中那种肤浅、零碎及迷惑面,而承认生活(直觉)是知识的真正来源”[4]340-341。为将来儿童的生活考虑,裴斯泰洛齐认识到,他们未来的出路不在农村,而是在手工工场,因为随着资本主义向前发展,农民拥有的土地会越来越少,广大贫苦人民不得不把他们的孩子送到手工工场或家里从事棉纺织业。因而,他认为在教儿童读书计算的同时,教给他们一些手工生产知识,在闲暇时间从事小块农田耕种。从1774年开办新庄“贫儿之家”开始,直至伊佛东学院的关闭,他先后在新庄、斯坦兹、布格多夫和伊佛东等地进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探索,其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刚开始的目的是使穷人摆脱贫困,增加经济收入,后来他进一步认识到,职业技术教育不仅应为以后的职业生活奠定基础,而且可以促进儿童智慧、情感、道德的发展。裴斯泰洛齐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新庄和斯坦兹的教育实验中。
(一)新庄的教育实验(1774-1780年)
裴斯泰洛齐认为:“旧的教育是十分简单的,只教人怎样耕作谋衣食就可以了。因为那时的人,无需更多的本领。农民是在牛栏里、田地里、山林里、禾场里操作时来获得自己的特别的教育的,要求究竟不高。可是到了纺纱的时代,操作划一了,并且坐着来谋生,要求就完全不同了。据我看来,如今在乡间做这种活计的孩子和城市里的手艺人的教育,要求是一样的,否则,乡里的孩子学识不足,头脑不清,不能精益求精,勤求进步,生产就要永远落后于城市,再好的职业救济规划,也不能把他们拉出长期贫困的泥淖”[5]167。基于“拯救农村”和“教育救民”的思想,1768年,裴斯泰洛齐在苏黎世的比尔村购买了约二十公顷土地,建立示范农场,取名诺伊霍夫(Neuhof)新庄,最初他是想通过举办示范农场的方式,帮助农民提高农耕技术以改善生活,但并未成功。1774年,裴斯泰洛齐在新庄兴办了一所名叫“贫儿之家”的孤儿院,实验贫儿工艺教育,1778年最多时人数达到80人,这是一所较早的企图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机构。在“贫儿之家”,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棉纺织技术,裴斯泰洛齐专门请熟练的织布师傅来教孩子们学习纺织。学校附近设有干酪制造厂,聘有技术的工人传授儿童制造干酪的手艺。学校附近还有一小片土地,在休息时间或耕田的日子,裴氏就带孩子们到地里进行园艺劳动,生产日常生活所必须的粮食、蔬菜。他不赞成搞大农业,因为他预计孩子们日后不可能有农庄,而必须通过家庭手工业或工场劳动来养活自己。所以,只在业余时间从事农业劳动。裴氏教给孩子们小规模的种田知识,让他们具有耕种和改良小块田地的能力,认识饲料作物和粮食作物,学习种树、嫁接树木等。此外,还让孩子们学习日常事务,熟悉家务,男孩子还要从事园艺,女孩子要学习烹调、缝纫等。
裴斯泰洛齐在《林哈德和葛笃德》一书中具体描述了新庄教育实验的情景,他当时的主要设想是:既要使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生产劳动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而实现生活自给,并学到一定的生产劳动技能,同时又能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他认为这也是帮助未能进学校接受教育的农村平民子弟提高劳动能力、学会谋生本领、改善生活状况的最好途径。裴斯泰洛齐的新庄教育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孩子们刚到新庄时,营养不良,道德不良,迟钝笨拙,但过了一段时间就变成了一批强壮、能干、欢快而热诚的劳动者,不少人还掌握了一技之长。裴氏声称:“见到生活在贫苦中的小伙子和姑娘们成长壮大,脸上露出安详满意的神色,真是无法形容的高兴啊”[6]116!然而从总体看,新庄的教育实验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由于儿童的家长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方式不理解,加之农作物连年欠收,“贫儿之家”日益难以为继,1780年被迫停办。尽管新庄的教育实验未获成功,但为他以后的教育改革奠定了基础。
(二)斯坦兹的教育实验(1798-1799年)
1798年,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并在法国占领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政府。但瑞士中部山区农民因抗拒执政当局强迫所有公民对新宪法效忠宣誓而受到法国占领军的血腥镇压,一时留下许多孤儿,新政府便委派裴斯泰洛齐在斯坦兹组建一所孤儿院。在裴斯泰洛齐的主持下,从1799年初,孤儿院陆续收容了80多个5~15岁的儿童,面对这些穿着破烂、身生疥疮、骨瘦如柴的儿童,以及极为困难的办院条件,裴斯泰洛齐没有退缩,毅然开始了他的第二次教育实验。经过新庄的实验,又经过18年的埋头思索和创作,裴斯泰洛齐的理论准备更加充分。这次教育实验涉及到学校教育家庭化、要素教育、教育心理化、职业技术教育等内容。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裴斯泰洛齐让孩子们每天早晨两小时(6点至8点)、下午四个小时(4点至8点)学习功课,其余时间参加一定的劳动。他经常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工场参观,学习手工生产知识。他说:“我试图使学习与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与工场相联系,使它们合二为一”[5]203。在短短的几个月内,裴斯泰洛齐在斯坦兹孤儿院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因战争原因,孤儿院的工作被迫中断。
在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由于孤儿院的工作人员、生产资料和工具都严重缺乏,加之孤儿院存在的时间很短,裴斯泰洛齐除曾组织儿童参加纺纱外,未能充分实现他的设想,但他对职业技术教育还是有贡献的。他在斯坦兹为贫苦孤儿设立的学校,实际上就是职业学校的性质,因此,有人称之为“近代工业学校的萌芽”[3]31。他在最后一部著作《天鹅之歌》中,在“生活教育”这个标题下特意区别了相互联系的两件事:一是人类基本才能的发展;一是这种基本才能的实际运用。他认为,人类基本才能发展的方法,在各个阶层和各种环境下都是原则上相同的,是不变的;而发展实际能力的方法是无限多样的,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基本才能的发展为实际能力的训练提供基础;但实际能力的训练必须适应社会多阶层生活的范围、需要、条件等等,并采取不同的方法,这些思想对现代社会的职业技术教育也有一定的启示。
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对欧美各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法国教育史学家孔佩雷说:“整个欧洲无论南北,没有一个地方不受裴斯泰洛齐的影响”[6]27。裴斯泰洛齐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要反映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代对教育的新要求,他看到了在普通教育中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对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改造具有重要意义。但受时代的限制,特别是由于当时的瑞士尚无发达的大工业这一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实基础,因而,裴斯泰洛齐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他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对世界教育也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对当时瑞士的另一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弟子费林别格(Phillip Von Fellenberg,1771-1844)产生了很大影响。他以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和葛笃德》为蓝本,于1805年在霍夫威尔(Hofwyl)创办了一所实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有人称此校为“历史上第一所农业及机械学院,包含着我们所有农业教育思想的萌芽”[7]546。在这所学校里,除开设常规的学校课程外,重点放在裁缝、印刷、制鞋等类技艺课程上。费林别格比裴斯泰洛齐更具体地发展了职业技术教育的方法,他前后办学达38年,霍夫威尔像伊佛东那样为人称颂,引来了世界各地的访问者和优秀学生,它为欧洲普及工农业教育的运动提供了模式。其次,对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也有很大的影响。1818年,办学已颇有成就的欧文到欧洲参观学习,他在瑞士参观了为平民子弟开设的三所享有盛誉的学校,与裴斯泰洛齐及费林别格见面并交谈。欧文与费林别格极为投缘,见面后有相见恨晚之感。欧文称赞费林别格创办的学校“比我在英国或大陆曾经见到的任何学校都要先进两三步”[8]287。欧文一生进行了长期的社会改革及教育改革实验,对当代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欧文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使马克思受到了启发。马克思说:“正如我们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可以看到的那样,从工厂制度中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9]530。总之,裴斯泰洛齐的职业技术教育思想与实践对现代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价值,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并积极探索。
[1](美)S.E.佛罗斯特.吴元训等,译.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瑞士)裴斯泰洛齐.夏之莲等,译.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Paul Monroe,A Brief Course in History of Education,London,1911.
[5]张焕庭.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6]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2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E.P.Cubberley,The History of Educati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New York,1920.
[8](英国)欧文.柯象峰等译.欧文选集(第 3 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