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新常态”
2014-02-06中国农资评论员阴剑锋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走进“新常态”
□《中国农资》评论员 阴剑锋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在新华社公布的新闻稿中,“新常态”一词总共出现了九次,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最重要的关键词。会议首次以“新常态”为核心词汇,并从消费、投资、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等九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经济“新常态”的内涵。会议提出,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什么是新常态?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降33个月;1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仅增1.4%,指向通缩。甚至连社科院和央行也认为,明年中国经济增速会进一步下滑至7%附近。那么,新常态是否就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这一“常态”?
这种看法显然悲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常态不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也不改变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速,但增长方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动力都会改变。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农资行业也正在面临大发展之后的新常态。
在过去20多年,我国化肥工业发展对粮食增产功不可没。我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与化肥产量呈现高度正相关性,两者相关性系数达到0.92;2004年至今,我国每年粮食产量平均增长3.43%,化肥产量平均增长6.31%,化肥产量增速是粮食产量增速的1.84倍,我国粮食“以肥当家”,实现了连续性增长。然而,这不是一条无休止的路。我国耕地面积不到全世界总量的10%,但化肥施用量接近世界总量的1/ 3。化肥过度施用导致土壤酸化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周边水体富营养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农业部表示,2020年实现我国化肥用量“零增长”。这只是化肥产业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土地制度改革、农民消费观念变化、农业技术进步等都在冲击着传统肥料市场。我国化肥工业面临产能过剩、环境保护标准、产品创新升级、海外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
我国化肥工业正在结束产能快速扩张的粗放式发展阶段,步入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新里程。专家指出,未来5年,我国化肥行业将处在新一轮调整过渡时期。农资企业应该通过整合重组扩大规模,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产品多元化,提升基层农技服务等途径应对新挑战。
从走进新时代到走进新常态,中国经济在改革的道路上稳健前行。专家指出,新常态的最核心要务是改革。而“压力山大”的农资产业面对新常态需要保持平常心,更需要拿出改革者的决心、创新者的智慧、探路者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