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初体验

2014-02-06

中国艺术时空 2014年4期
关键词:戏剧节剧场戏剧

阿维尼翁戏剧节的初体验

颜永祺

从来没有体验过自己能在8天的时间观赏了32部戏剧作品;从来没有体验过1000多部的艺术作品同时分布在100多家的剧场、教堂、教室、礼堂、广场、餐馆、咖啡厅、酒吧、酒店大堂、车库、街角等上演着近两万余场演出的盛况;从来没有体验过来自世界各地近30个国家的上万名演员、音乐家、舞蹈家、艺术家们聚集在同一个古城中仅仅为了一个月的戏剧狂欢;从来没有体验过在视线能及的范围内都铺满了花花绿绿的演出海报,奇装异服的艺术家们不分昼夜地在大街上载歌载舞变魔术,沿途分发演出传单。在法国南部阿维尼翁古城的夏天,戏剧是这里唯一的主角。

阿维尼翁戏剧节是法国最盛大的艺术节,艺术活动包括了话剧、音乐会、舞蹈、音乐剧、歌剧、儿童剧、魔术、马戏、偶剧、展览及研讨会等。由法国戏剧导演让·维拉尔(Jean Vilar)于1947年创立。当时刚从“二战”阴影中走出的法国正努力重建,戏剧节的宗旨就是为了推动法国文化艺术的复苏与发展,让高雅的戏剧艺术走出殿堂、走入民间。这个戏剧节分为IN和OFF两个单元。IN单元的演出是由法国官方出资邀请的,演出对象是经过组委会挑选和邀请的正式剧团,一般都能保证IN单元的演出质量,可以说是西方的主旋律作品,展示着西方戏剧近几年的导表演风格与模式。而边缘化的、颠覆的、先锋的,毫无条条框框的OFF单元打从1966年开始丰富了戏剧节的内容,参与的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自行出资、自行组建、自谋生路的剧团,由于剧目内容无限制,所以演出质量良莠不齐,好坏参半,儿童剧和偶剧的演出质量则相对好一些。

IN单元一般会在大剧场或是大教堂演出,一天只上演一至两场,所以经常会一票难求。OFF单元的作品从上午10点演至凌晨1点,上演OFF单元的小剧场由于需要一天轮演5至8部戏,所以每个作品的时长一般都会浓缩在一小时,舞美道具服装非常简约,平均上座观众不超过100人,笔者还试过买了一出叫做《缺席》的戏票却因为只有一个观众而被迫取消演出。如果第一次参加阿维尼翁戏剧节,面对着千多部戏犹豫不决的话,建议还是只挑IN单元的作品来看吧。

观剧第一天:越夜越有戏

抵达阿维尼翁古城的时候已经是入夜时分,在酒店搁下了行李后还以为这一天就没有机会观看演出了。怎知拿出厚厚的演出手册一看,才发现晚上22点场至零点的末场尚有100多出作品等待着我们去观赏。这里的演出如同电影放映,几乎每隔五分钟都有作品在上演着,竞争非常激烈。由于演出手册上的介绍几乎都是法文,所以挑选作品只能单靠海报的吸引程度来决定。演出手册会列明演出的地点、时间、时长、票价、演出种类、剧情介绍、演出团体介绍及特殊提醒(儿童不宜、大众适宜、非法语类演出等)。随意挑选了脱口秀《约翰尼的忏悔》和话剧《一个年轻女孩的浪漫遐想》试水,才发现语言类的作品如果有了语言理解障碍,真的能让人在剧场里如坐针毡,所以建议观众还是挑选熟知的经典剧目、非语言类演出、或是提供英文字幕的作品购票。

观剧第二天:中国戏剧在阿维尼翁初绽曙光

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除了欧洲国家的艺术代表团与个人参加之外,还有来自南美、北美、非洲、大洋洲及亚洲的艺术家们参与其盛。中国大陆的演出团体在2011年终于开始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粉墨登场。几年的时间里,孟京辉导演率领众青年导演如黄盈、王翀、邵泽辉、丰江舟及赵淼等人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向世人展示东方戏剧的魅力。笔者有幸观摩了三拓旗剧社的《水生》,一部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王六郎》的肢体戏剧、根据韩寒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和改编自40年代好莱坞电影的形体剧《月光下的碎玻璃》,由于三部戏的演出时间被安排在上午和中午时段,所以观众寥寥无几,但是《水生》演员戴着傩剧面具的路演效果确实吸引了不少西方人的眼球。

在戏剧节上观摩了两场音乐剧,分别是在教室里演出的《印度》和酒吧演出的《卢卡同志的福音》。与我们熟知的音乐剧概念不同的是,他们的演出更偏向小型演唱会,更多的展示着音乐与演唱元素,而非故事叙述。在黑匣子演出的儿童默剧《野餐》适合老少观众一同观赏,故事讲述一对老爷爷和老奶奶打算在河边野餐,没想到环境的污染为他们带来了种种的烦恼,作品通过有趣的形体讲述了环境破坏的故事。

观剧第三天:萝卜青菜,购票要快

OFF单元的几个特点就是:演出节目的多样化,每一个空间都有被利用成为演出空间的可能,迟到者不让进场,尽管是经典剧目也会被浓缩成不超过90分钟的作品,每个作品的拆装台时间都限制在15分钟到半小时内,就算再难看的作品观众都会把戏看完。观剧前一定要做好功课,其中包括剧场跟剧场之间的距离、每一场演出的时长、每一场演出之间的换场时间、演出的日期、尽可能在一个剧场连看几部戏,省去不必要的换场时间。

尽管笔者拿着详尽的地图在古城里搜索着各个演出场地,有些演出因为找不到剧场迟到了几分钟而不让观剧,有些演出因为观众太少而取消演出,有些演出因为排队队伍太长而错过了演出时间,有些演出则因为座位太少一票难求。最后笔者得以观摩了舞剧《垃圾堆里的人》、偶剧《孩子的行李箱》、伍迪·艾伦的喜剧《中央公园西路》及萨特的《禁闭》。

IN单元的戏票一般都在22欧元至28欧元之间,OFF单元的票价则在10欧元至18欧元之间,IN单元的戏票经常会预先售空,所以建议在网上提前订购心仪的戏票,或是提前几天在官方售票处购票。没有票的观众只能在剧场外的售票亭排队,等待着购买每场大约10张的多余媒体票或缺席的VIP票。剧场外完全没有兜售黄牛票的票贩子,就算有观众要转让戏票,都会以原价转让,不过这种戏票转让的概率是很小的。OFF单元的戏票一般都会相对富余些,可以到现场购票。

观剧第四天:多点多元素拼凑式剧场性取代传统叙事性演出

笔者在IN单元中观摩的第一部作品是来自英国谢菲尔德Forced Entertainment剧团的《暴风雨来袭》。这个只有6名成员的剧团创立于1984年,在作品中以故事分享会的方式让演员逐个讲述自己的故事以构成一部荒谬混杂的史诗。黑色幽默、混乱状态和生动有趣的调度画面伴随着钢琴声、演唱和舞蹈谱写了100分钟的人生故事。在露天教堂里演出近4个小时的德语舞台喜剧《商人的合同:一个经济喜剧》讲述了贪婪投机者的悲剧。全剧导演处理手段丰富,利用多媒体影像、现场录像投放、剧本朗读等方式把人类对金钱的欲望淋漓揭露。整个演出的结构零散,多空间进行表演,多元素交替混合着,表演夸张,虽然与传统意义的叙事性舞台演出性质不同,但是电子器械的运用为戏剧演出增添了现代感和科技感。

阿维尼翁戏剧节的艺术总监托马斯·奥斯特玛雅曾经说道:“近年来,欧洲戏剧风格多样,除传统的现实主义表现形式外,肢体的、影像的、音乐的多元素运用和表现主义的、荒诞的、残酷的、戏谑的、卡通的、玩偶的多重观念和意象的传达都显示出极大的丰富性。当代戏剧正以一种多元化的面貌走向观众。一个大趋势是视觉美术和音乐肢体对于传统舞台以说和演为本的表演方式提出了挑战。”

观剧第五天:经典剧目百样演绎,莫里哀喜剧称霸

在OFF单元里,话剧类演出占多数,其次为喜剧小品及搞笑会。在话剧类里不乏大量的经典名著,索福克勒斯、雨果、莫里哀、高乃依、哥尔多尼、达里奥·福、莎士比亚、契诃夫、布莱希特、阿尔弗雷德·雅里、品特等古今剧作家的作品在戏剧节中相映争辉,其中以莫里哀的喜剧作品居多。在这里几乎能一次看尽莫里哀的作品全集,有《唐璜》、《伪君子》、《布索纳克先生》、《贵人迷》、《屈打成医》、《无病呻吟》、《司卡班的诡计》、《多情的医生》、《乔治·但丁》、《愤世嫉俗》、《悭吝人》等。

笔者选择了一出在教堂里上演的莫里哀经典名剧《唐璜》和在狭小的石房里观看尤金·奥尼尔的单人剧《早餐前》,当真实的场地成为了演出的环境背景,一种新的观剧体验油然而生。舞台不再是虚拟的再现,而是真实的生活环境,假定性逐渐向真实逼近,让观众更容易相信角色的遭遇。

笔者最喜欢的IN单元作品就是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的托马斯·奥斯特玛雅(Thomas Ostermeier)导演的易卜生名剧《人民公敌》。奥斯特玛雅是当今世界上极少数得到梅耶荷德表导演方法真传的人,也是第一个将梅耶荷德流派带到中国的戏剧大师。当剧中斯多克芒医生不愿意向身为市长的哥哥妥协而举行市民大会时,整个近千人的观众席灯光亮起,观众们开始传递着话筒参与到这场关于何为民主政治的大讨论中。当斯多克芒医生最终沦为人民公敌时,一包包彩色的染料掷向了舞台,砸在墙面上,也溅湿了主人公,舞台上一片狼藉。整个演出呈现非常现代化及充满活力,演员们直接在舞台上油漆来变换场景,整个作品的视觉感震撼有力。

在露天修道院演出的单人舞剧《老国王》则是另一个强烈刺激观众视觉神经的作品,一小时的演出中有大部分时间都是舞者屹立不倒地抵抗着强压冲射出来的水,有点行为艺术的意思。

很多IN单元的作品都会在露天教堂里演出,阿维尼翁夏天的夜晚偶尔会刮风下雨,温度下降,加上演出时间较长,所以观剧时不妨带上雨具和外套,免得着凉感冒。

观剧第六天:袖珍剧组的艺术传播之旅·新一代戏剧大师相互争艳

笔者试着从上午10点开始观剧直至深夜,甚至在换剧场的路途中解决三餐,也只能勉强在一天里看到6部作品,所以想在一个月的时间看完戏剧节的1000多部作品根本就是件不可能的任务。在OFF单元的作品中,笔者挑选了达里奥·福在1978年写成的单人剧《老虎的故事》、改编自莫里哀作品的《重复的伪君子》、在教室里搭起小帐篷的幼儿故事剧《啊,妈妈》和多媒体偶剧《魔尘》。无独有偶的是这几个作品都是单人表演或双人表演的小戏。其实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经常能看到独立艺术家或是家庭式的袖珍剧组进行着充满创意且心灵手巧的旅行演出,他们就像是蒲公英,到处散播着艺术种子。在第四届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上,“阿维尼翁的味道”戏剧单元作为艺术交换计划也向中国观众集中展示法国小剧场风格体裁各异的作品,其中来演出的作品包括滑稽音乐剧《钢琴家PK大提琴手》、幽默歌剧《红伶秀》、默剧《疯狂的一天》、话剧《一扇或开或关的门》、小丑剧《乔尼的小推车》、舞蹈《躁动的美狄亚》等。

与OFF单元不同的是,IN单元的作品更多的是展示完整的导演构思及呈现一出完美技术支持的舞台作品。意大利导演罗密欧·卡斯特路西(Romeo Castellucci)的《四季餐馆》和在全欧洲最大、最重要的的中世纪哥特式建筑教皇宫Palais des Papes里上演的《海鸥》是戏剧节IN单元里50多部作品中的强荐剧目。导演兼美术家的罗密欧·卡斯特路西1960年出生于切塞纳,在博洛尼亚的美术学校学习绘画与舞台美术之后,于1981年与姐姐克劳迪亚·卡斯特路西(Claudia Castellucci)和基亚拉·圭迪(Chiara Guidi)一起组织了拉斐尔剧团(Socìetas Raffaello Sanzio)。其代表作《神曲三部曲》于2007年在阿维尼翁戏剧节上演后,大获好评,顿时成为全欧洲最受瞩目的当代艺术家。《四季餐厅》的创作灵感源自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于1958年拒绝纽约四季餐厅挂上他的画作的真实故事。

契诃夫的《海鸥》在法籍导演阿尔图·诺日希埃尔(Arthur Nauzyciel)的4小时演出版本处理中,让10个戴着海鸥头套的角色在庞大冰冷的舞美中来回吟唱舞蹈对戏,演员的表演极有张力。

观剧第七天:经典剧目亲民化·科学家登台讲课挑战戏剧新定义

莎士比亚的作品在任何国际的戏剧节上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餐。《暴风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维洛那二绅士》、《李尔王》等是长演不衰的剧目。不同于国内经常把莎剧奉为高雅殿堂那神圣不可侵犯的典范,国外的莎剧经常是在露天搭起的木板舞台上与观众亲密接触。省去灯光、音响及一切高科技的设备支持,只有演员亢奋的激情、自然的语言表达、即兴敲奏的乐器、不整齐划一的舞蹈和与台下观众的直接互动,阅读莎剧诚如翻阅一份杂志如斯简单。尽管观众早已对莎翁的台本熟谙于心,但是仍然热衷于在空旷的草地上、水池旁、广场上、教堂前再次温习莎士比亚剧本里那一句句巧言妙语。

除了阿维尼翁老城区的剧场空间,戏剧节的演出范围还包括几公里外的教堂、剧场和矿区。笔者乘坐20分钟的公交车来到4公里远的教堂观摩科学报告剧《100亿》。,当代欧洲剧场最前卫、水准最高的英国国家剧院女导演凯蒂·米歇尔(Katie Mitchell)与微软的电脑科学实验室负责人斯蒂芬·埃莫特(Stephen Emmott)教授一起完成了一堂90分钟的科学课。整个舞台还原了斯蒂芬教授在剑桥办公室的原型,斯蒂芬独自在舞台上利用各种影像图表向观众宣告人口爆炸造成的环境危机。在剧中他不断地提出地球能否容纳100亿人的疑问,人口增长对地球环境造成的压力已经不是靠科技的发展能够解决得了的,因而他建议人类必须改变自己的行为:少生孩子,减少消费,减少物质享受等。尽管《100亿》的演说获得了台下观众的共鸣,但是作为艺术呈现,它还是颇受争议的,一堂真实的授课能否称之为戏剧,戏剧迎来了新定义的挑战。一向以多媒体剧场著称,综合了剧场和电影,完美地结合了技术与美术的凯蒂·米歇尔导演在“2014林兆华戏剧邀请展”上执导的《朱莉小姐》再一次挑战了中国观众的观剧审美,这部演出实际上是一次在舞台上完成《朱莉小姐》电影拍摄的过程,电影拍摄过程能否称之为戏剧呢?对于推崇所谓“后戏剧剧场”的人来说,也就是试图在演出中弱化情节、故事、模仿的重要性,剧场不再以讲故事、塑造人物为主要目的,他们的答案是肯定的。

观剧第八天:艺术家开拓戏剧新形式·天体舞蹈回归生命本性

在阿维尼翁的最后一天,笔者观摩了几部不同类型的戏剧演出。小丑剧《快乐的时光》讲述了一对老夫妻天天喋喋不休的争吵,直到有一天老太太离他而去,强烈的孤独感让老爷爷无比怀念那几十年来两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小丑剧没有一句台词,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随着音乐节奏带给了观众温情的感动和喜悦。由澳大利亚的三名艺术家共同完成的《李尔王的疯狂》则是在酒店的小会议室演出。舞台上没有任何布景和道具,几只灯具仅仅提供了照明功能,艺术家们用舞蹈、用朗诵诠释了李尔王的痛苦。罗马尼亚团队带来了3D偶剧《一起前行》,为偶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出口。

在法国青年编舞家Olivier Dubois的舞蹈作品《悲剧》里,九男九女的舞者全裸登台,直到谢幕时才穿上象征文明的衣服。在一个半小时里,他们演绎了人类从孤独、交会、狂欢的发展历程。尽管全裸演出,但是并不给人任何色情的信号,演员们的运动状态传递着生命、动力、激情、自然与真实。这种极简主义的作品也许会被认为是行为艺术,因为舞者在台上的行动仅仅是机械的行走、非理性的奔跑与最后的滚作一团,但是重复性动作的力量除了带给观众心灵上的震撼和感动,也让我们深思自己的舞台艺术是不是被长期的禁锢、限制、压抑、言不由衷、扭捏、做作给毒害着。只可惜这个剧目在2014年英国首演时遭到了英国《卫报》和《每日电讯报》的记者一致性地给出两颗星的低评价。

近年来,随着戏剧风气的盛长,全国大大小小的戏剧节如春笋般萌芽。南锣鼓巷戏剧节、大学生戏剧节、女性戏剧节、非非戏剧节、乌镇戏剧节、中法戏剧节、全国小剧场优秀剧目展演、国际大学生戏剧节、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风马牛戏剧节、北京国际戏剧舞蹈演出季、北京喜剧艺术节、国际儿童戏剧节等等,恐怕连业内人士也难以尽数。但是这些戏剧节,剧目少则五六个,多则几十出,但因为缺少普遍认可的艺术标准和遴选机制,常常在演出质量上大打折扣。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艺术总监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在谈及戏剧节的剧目遴选时曾表示:“阿维尼翁的戏剧风格从来就不统一,戏剧节除了有艺术总监外,还有节目总监一职,他主要的任务就是为戏剧节挑选世界各地的好戏,他不是坐在家里看资料或光碟,而是亲自到各国去看戏。而有些重要的剧目,艺术总监和节目总监还要同时去看。”他们对作品的考量标准是单个剧目的质量要优于剧团的名气,演员说何种语言不重要,导演戏剧语言的个性最为重要。

如果你想真正体验一次如酒神庆宴般的戏剧盛会,如果你想真正体验戏剧节所带来的无穷魅力,如果你想知道为何阿维尼翁戏剧节举办了68届仍然处在茁壮发展中,如果你想一窥欧洲最先锋、最前卫的艺术家的创作理念,来吧,法国阿维尼翁的夏天是你爱上戏剧的理由。

猜你喜欢

戏剧节剧场戏剧
有趣的戏剧课
欢乐剧场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第七届江西艺术节·第十一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演出安排表
第8届中国儿童戏剧节7月开幕
戏剧类
论《日出》的剧场性
开心剧场
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演出日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