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教学资源库
2014-02-06徐国庆
□徐国庆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信息化手段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深化。 有了教学资源库,才能把各种信息化手段的综合作用发挥到极致。然而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战略方向选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从广义教学资源的建设路径看,我国经历了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阶段。所谓网络课程,就是在网上完成学习的课程。 目前正盛行的慕课,其实就是一种改进了的网络课程。网络课程建设大大拓展了学习机会,丰富了教学资源。 然而无论网络课程的支持者如何鼓吹这种课程形式的优势,稍有学与教经验的人都知道,网络课程是不可能取代课堂教学的,网络课程的鼓吹者往往对课堂教学的问题与网络课程的优势存在严重偏见。他们首先把课堂教学假定为一种简单地“播放”知识的活动。其实课堂教学绝不仅仅是教师机械地陈述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 即使是最基本的知识点讲解,教师也需要针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决定其开展的角度,以及是否需要进行补充讲解。 此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训练学生技能、发展学生社会意识与能力。正常课堂中的这些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能替代的吗?目前的技术显然还没有看到实现的可能性,而我们一直在努力推行的项目教学法等操作复杂的教学模式,更是无法通过网络课程来实现的。所以,网络课程只能成为正式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它对于扩充学习资源来说是有益的,但不可能成为后者的一个替代品。 时代越发展,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也将越深入,教学过程的智力活动也将越复杂,课堂教学也就越不可能被网络课程所替代。 事实上,信息技术最为发达的国家的教育发展趋势,恰恰并不是越来越技术化,而是越来越人性化。 因此网络课程不会成为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方向选择。
在网络课程蓬勃发展的同时,全国范围内还掀起了精品课程建设热潮,精品课程成了教学资源建设的另一种模式。 教师们通过精品课程建设,把其优秀的课程资源贡献出来,对于丰富教学资源当然也是极为有益的。 然而人们对精品课程的热情在经历短暂的高涨后,很快就冷却了。投入巨大的精品课程,浏览者屈指可数。 这是为什么? 这说明精品课程在教学实践中也无存在的根基, 其热潮的出现可能只是评选活动推动的结果。 精品课程的问题主要在于:(1)许多精品课程只是在展示其课程建设的成效,并没有充分体现共享课程资源这一最初目的。比如其课程资源的呈现方式通常是根据素材的种类进行归类的, 而不是根据教学过程的使用逻辑进行归类和组织的,因为前者更有助于专家评审,但这种方式在使用时却极不便利,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精品课程难以引起其他教师的兴趣;(2)精品课程往往定位在教师个体的课程资源, 所展示的课程素材不具备普遍推广性,其实施模式也并不具备可复制性,这也必然影响其推广;(3)精品课程建设中,往往更偏重教学实施状态的展示, 而相对忽视了具有普适意义的课程素材的开发, 这就更影响到了精品课程的实际使用价值。 “教学资源库”这个概念的产生与系列行动的推出,可看作为对精品课程否定的结果。
在经历了这些过程后,我们对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方向应当有了清晰认识:资源库应当定位在支持课堂教学改革深化、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学材料系统,并具备引导学与教过程的教学平台。 我们既不能把它定位在现有课堂教学的一个替代系统,也不能把它定位在教师个性化教学材料的汇聚。如果把教学改革比喻为一课大树,资源库就是依附在这棵大树上的藤。 但这根藤不仅仅是从大树吸收营养,把大树作为一个寄居地,它也应该会积极地支持大树的成长,使这棵树变得更加茁壮、茂盛。 最后,它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按照这种思路建设教学资源库,首先要紧紧依据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深化的需要开发作为教学资源库基本构件的素材。这一方面要求对职业教育前沿教学方法的本质有深刻研究,另一方面要对教学实施所需要的素材进行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素材的内容、形式和结构,然后分别对每份素材进行开发。 分析的层面可划分为教学内容描述层面、教学内容解释层面、学习过程展开层面和教学过程展开层面。教学资源库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素材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这是需要投入主要开发经历的环节。 其次,要按照学与教的逻辑设计课程资源的网上呈现框架。框架不能过于复杂,应以简洁、易于操作为宜,通常划分为学习者信息管理、学习过程指导、教学过程指导、学习评价、交流互动几部分即可。 学习过程指导是资源库的主体部分,其内容组织比较理想的方式是按照教学项目逐一对素材进行归类,然后按照一般学习过程展开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