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技术创新组织范式及政策取向

2014-02-06刘琦岩

中国科技论坛 2014年12期
关键词:集群企业

刘琦岩

(国家科学技术部调研室,北京 100862)

大国经济既要有大产业,更要富集众多产业。大产业需要大的创新,也会孕育大的创新;众多产业则需要众多类型的创新以达成。技术创新小微至个人、团队、企业的创新,中观至集团、部门、集群、区域的创新,宏大至国家、全社会、全球的创新,可以各有源头、各呈形态,但归至一定的规模和组织形态,终要体现在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上。

1 应从产业认知技术和创新

创新的学术文献告诉我们,创新一词开始于熊彼特等经济学家用以描述企业层面的实践或企业家发现新机遇、整合新要素、实现新价值的行为。这其中有一个公认的前提就是:企业或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当然的主体。这个主体的涵义既是实践意义上的主体、也应是制度意义上的主体,或者说对(企业)创新行为赋有全权全责、享应得收益的当事人。在我们常讲的企业为主体的语境中,人们是在主体、主要代理者、主角、系统主体、主要载体、主力军、主控方等多重意义、多重视角上来给企业进行主体定性的。但无论怎样的主体内涵,都需要有一个技术创新的组织模式。

不像物理场所、实物资源等局域问题可在企业体系内较多地由企业自己掌控和支配,科学技术在企业系统中是一个特殊的广域性问题。企业的技术总是处于企业系统同企业外部关系的界面上,包括与用户、上下游企业、技术开发方、技术交易方等的关系。在技术本身从生成、开发到使用、交易等方面,企业并不能完全支配,所以要从比企业更广的维度来认知技术及其创新。

技术源于生产生活经验提炼或是科学知识原理的实际应用,它总是寓于一定的实体表现形式,其本质体现了社会经济体系内在诸要素围绕器物或工具的功能、人类行动的目的所形成的关联。所以应从产业(整体)认知技术和相应的创新活动,而不是从部门经济、从企业、从工程师个体群体看技术。产业属于经济的中观层面,不同的企业及不同的技术以企业群和技术群的形态在这个层面上表现出较为稳定的特征。技术及其创新并不限于部门性,也不以企业组织为边界。虽然有些技术有较明显的行业特征,有些技术专利一时可为企业所垄断,但科学以及技术不论从原理上还是从创新指向等方面都是要超越部门和企业的边界。

2 技术创新与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是由内生于市场,具有近似、可包涵、能统摄的技术经济关系总和。作为一类产业的主要标志:①它对应着并依赖于一定规模的市场成长,在发展中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生产和经营模式;②它以产品或服务体系为边界,有较明晰的、共同的经济脉络,形成了直接和间接相关联的产业主线或基线,人们形象地称之为产品线或产业链;③产业内有相似的分工,可适当地分解为能独立运行的模块;④随着产业的生成和发展有着持续的产品和技术创新,这种创新以融合新的要素、资源为基本方式、以实现新的价值或功能为指向、以酿成新的产品市场格局或产业形态为结果。现代产业体系则体现在产业理念、产业组织、产业形态、产业创新等方面都不同于传统产业。比如由硅谷展现给我们的现代产业,更加强调新的科技思维、新的商业模式,强调跨界融合和集群优势,强调民主化、社会交往功能的组织,强调全链条的创新或创新生态整体的作用。

一个重要科技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往往造就出新产业技术创新在长期的传承中总带有这样的特点:

(1)产品性——以产品或服务为载体。

(2)集群性——技术和产品绝少有孤立的,越来越多的技术创新是技术网络、产业集群竞争、协作、共同演进的结果。

(3)区域性——技术创新总是率先生成于某个适当的区域。

(4)平台性——多项技术可以会集于一个产品系统上,一项技术会应用推广到多个方面或环节的产品技术创新。

(5)融合性——许多创新是科学技术跨界融合的产物,反过来也更加促进新的技术和产业融合。

3 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

产业技术创新实质就是企业群体的技术创新。通过对影响企业和企业家主体进行技术创新决策的各种前置因素汇总分析,可归纳出以下四类驱动模式:

(1)压力驱动——由市场竞争、经济环境、全球格局、生态环境等因素迫使企业采取必要的创新行动和举措。

有机肥施用对玉米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刁生鹏,高 宇,张 雄,任永峰,赵沛义,贾有余,聂 晶,骆 洪(58)

(2)信息驱动——受市场(主要是产品价格、产品结构)、贸易、金融、政策、经济生态大环境等动态信息诱发或致使企业采取的创新行动和举措。

(3)设计(方法)驱动——主动综合集成现成或开发中的知识、方法和技术,通过程序化的组织方式,用以开发新的产品、生产流程或解决方案。

(4)知识驱动——将由新发现、新发明形成的新知识(体系)进行商品化、市场化、产业化,融入经济体系获得成功,并实现创新价值。

先前的理论模型认为,技术创新的基本动力模式由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整合而成。上述四类驱动模式则是这两种动力模式的进一步细化:压力驱动、信息驱动更多地体现市场拉动的作用;设计驱动、知识驱动则体现技术推动的力量。但正如从一开始对于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人们无法完全分割一样,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产业的技术创新都是上述四类驱动模式相互融合在一起共同发生作用的(见图1)。

图1 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

4 产业技术创新组织的基本范式

众多文献[1-3]都谈到过创新分类问题,如创新理论界常用到的Utterback 分类、Pavitt 分类、Christenson 分类等。弗里曼的经典著作[4]较早分析了技术范式的问题,《产业创新手册》[5]从簇、链、体的维度分析了产业技术创新的形态。本文从组织管理视角再进行探索,是对传统创新分类研究的继承和推进。

结合过去的理论文献和现行的产业技术创新的实践和做法,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范式大致可归纳为六类:第一、第二类是传统经济学最常关注的、熊彼特所主张的企业家创新和大企业研发(R&D);第三类是由像以色列、韩国、日本等国政府组织进行过的国家产业技术战略;第四类是迈克尔·波特所主张的产业集群创新;第五类是由美国在新经济发展中所展现出来的专业(行业)技术协同组织模式;第六类是由众多传统产业中一再焕发活力的行业技术传统所主导的技术创新。

如果从组织范式的基本属性来看,行业技术传统、企业创新是最基本的;产业集群和大企业研发则越来越成为常态式发展;国家产业战略和专业技术组织平台则是由市场和非市场化组织双重力量通过一定策略实现的组织模式。受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发展环境、被设想的长短期经济目标之不同,不同类别的组织范式所呈现的次序、发生的作用也是不同的。

(1)企业家创新,这是人类经济社会中具有恒久进步动力、成功魅力、发展潜力的实践活动。创新是生产函数的改变,意味着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的重新组合配置。创新的成功案例显示,正是由于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创新实践,使得这种重新组合和配置得以实现。包括大企业中的企业家创新,更多的是中小微企业的企业家们另辟新径、另立门户、抓住机遇的创新创业。因为最终的市场、产业链的形成是以企业间、机构间的交易为标志,所以,广大中小微企业、企业家创新创业在新兴市场形成、发展、成熟中发挥重要的引领者和塑造者的作用。

(2)大企业研发。由于研发活动的门槛效应、产品迭代创新策略及缓期收益等现象,使得一个产业在成长和成熟阶段,产业的技术往往由一个或几个大企业的产品研发来引领市场。在后工业化阶段,对于越来越复杂的产品或产业系统,由于较高的成本和较长的研发周期,其设计及创新只能交由大企业来完成。

(3)国家产业技术战略。在市场机会、重点产品目标、技术路径较为清楚且缺乏大企业引领的前提下,政府可用产业总体技术战略及规划的形式对政府所能控制和影响的科研设施、创新资源、产业资源进行市场化导向的配置,使产业尽快跨过发育期,进入成长期;如能抓住产业发展中新的技术创新机遇,也可能率先步入新的产业技术轨道[4,6]。

(4)产业集群创新。不论是科技、产业还是市场,实际上都对经济空间、地理空间有相当程度的依赖,就是经济学上常说的要素或资源的不完全流动性、不完全分离性,这就使得集群成为促发创新、支撑产业的重要形式。不同于大企业研发的引领,众多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集群也可引领市场和产业的持续发展。

(5)专业技术组织平台。现在越来越多的这类组织,有的是以企业方式在经营,有的是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等方式来运作。美国的新经济发展向我们展示了其中许多典型的案例,如:美国半导体技术协会、美国篮球联盟(NBA)、VISA 卡组织、苹果、高通、谷歌等。实际上一些连锁经营模式的技术创新也可以涵盖在内。这类创新组织在产业生成期、技术转型期当中发挥的作用至为关键,其核心功能是识别技术和市场机会、谋划产业整体策略、引领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推选市场的主流产品设计、促进市场信息和知识产权共享、表达共同的政策诉求等。

(6)行业技术传统。有些产业经过较长时期稳定发展,已经在某个区域形成了优势的、持续传承的经济形态,并且形成了特有的、稳定的行业技术传统,这一传统反过来又加强了这一行业门槛。当然这种传统也有可能还是区域性的、民族性的,如瑞士手表业、欧洲建筑设计业、中式餐饮业、各地方的时尚产业等,它们有的会以集群方式一起发展,有的是相对离散地发展。

创新的组织范式与创新驱动模式的关系大致可由图2 所示[7]。这里的象限不是严格的正交关系,只是表示一定量或度的相关性。如企业家更多是面向压力的创新,大企业才能掌握大数据、开展大设计;集群不是没有信息在起作用,而是在集群内信息相对是透明的;行业技术传统不是不讲求设计,而是由于长期积累,大量的设计已属于行业标配。概之而言,不同的组织范式对不同的驱动模式敏感性不一样。

图2 产业技术创新组织范式与驱动类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个产业的成长分若干阶段,如初创或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转型期等。一个产业体系中又有多种类型和性质的产业,如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先导产业、战略产业等。对于不同的产业阶段,不同类型或性质的产业、不同的产业技术创新的组织在其中的功能和表现不同。绝大多数产业需要多种技术创新组织模式共同推动。好的市场制度、产业生态或国家创新体系的标准,就是能够及时生成各种组织模式的创新,并让各类组织模式快速有效地配置创新资源,还能够为各种组织模式的对接、切换、转型或融合提供便捷的条件。这也是我们现在推进市场化改革、建设创新体系、构建创新生态的一项重要内容。

5 当前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

中国目前所处的产业技术创新阶段,总体上还与发达国家、先行工业化国家有较大差距。虽然在部分领域我们已同世界并行,一些领域已显示出先行优势,但在相当多的领域我们还需要学习、追赶和超越。产业的技术创新是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的优先方向之一。中国的崛起和持续发展首先要依靠有科技创新优势、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若干大产业以及众多小产业。

在产业技术创新方面我们遭遇过的或正在面临的较大问题有:众多大企业在产品架构设计及原创能力很弱,产业技术创新的策划和组织还没有转变为自觉地面向“技术—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战略规划设计;企业家发现和实现创新价值的主动性不足,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盲目性、山寨方式过多、颠覆性创新少;传统政策模式受到新技术革命方方面面挑战,还是习惯于用旧的理念和方式来推动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生产性、依附性的产业集群多,创新型、引领型的集群少;原有事业单位制的科研机构或协会、学会的建制规模普遍偏小,不适应当前创新所需的那种多学科、高集成、跨界组织的要求;市场化的专业技术组织平台刚刚有所起色、迈出步伐,需要更多的平台和更多的历练;对已有的优势产业、行业及相应的技术传统还没有将其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手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政府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就必须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的前提下,认清并充分了解产业技术创新的规律、理清应有的发展思路。产业技术创新也须遵循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还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彰显原创、融合、开放、永续、人本等创新的基本理念与时代特征。新阶段的科技创新政策、产业技术政策须从不同性质的产业、不同阶段的产业对应不同的技术创新导向和组织机制要求出发,从完善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总体要求出发,把不断丰富产业技术组织形式和功能作为当前实施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发展、汇聚创新要素、激发各类资源等政策重要的着力点,通过适当组合科技、产业、金融、商贸、人才、政府服务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在政策组合中因势利导、因事施策,并积极进行有针对性的政策创新、制度创新,要让各类产业技术创新组织顺时而生、顺势而长,并为它们的持续壮大、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实现技术创新主体功能等目标创设应有的环境和条件。

[1][挪]詹·法格博格,[美]戴维· 莫利,[美]理查德·纳尔逊.牛津技术创新手册[C].柳卸林,郑刚,蔺雷,李纪珍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2][美]约翰·E·艾特略.创新管理[M].王华丽,刘德勇,王彦鑫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Joe Tidd.Innovation Models[EB/OL].2006,http://www.emotools.com/media/upload/files/ innovation_models.pdf.

[4][英]克利斯·弗里曼,罗克·苏特.工业创新经济学[M].华宏勋,华宏慈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澳]Mark Dodgson,[英]Roy Rothwell.创新聚集——产业创新手册[C].陈劲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6][日]斋藤优.技术开发论——日本的技术开发机制与政策[M].孔昭君,王月辉译.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1996.

[7][英]约翰·齐曼.技术创新进化[C].孙喜杰,曾国屏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集群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