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2014-02-05李亚云谢爱萍

考试周刊 2014年99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李亚云 谢爱萍

摘 要: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目前,这两门课程有两种设置方式:一是分别开设《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二是合并开设一门《成本管理会计》课程。作者认为将这两门课程合并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并就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优化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院校 《成本管理会计》 教学内容体系

一、《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

《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目前,各大高校对于这两门课程有两种设置方式:一是分别开设《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如厦大、中南财大、上海财大、南昌大学;二是合并开设一门《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如江西财大。就目前情况看,合并设置的高校占少数。我校从2010级财务管理(本)、2012级会计(专)开始将两门课程合二为一。

笔者认为,将这两门课程合并是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理由如下:

1.从历史渊源看,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与成本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19世纪中叶后期至20世纪20年代,英国产业革命之后,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作坊,成本计算成为企业管理上的需要,会计人员开始用统计的方法计算成本,成本会计由此萌芽。早期的成本会计核算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期末存货的成本和已售产品的成本。

二次大战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大量应用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资本愈加集中,跨国公司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管理会计增加预测、决策的功能,并出现目标成本、质量成本、作业成本等概念。

由此可见,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共同的历史背景,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几经演化最终产生管理会计。

2.从国外经验看,在西方会计学中,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没有严格区分。这从很多西方教材中可见一斑。事实上,国外经典的管理会计教材大多包含成本会计的内容,比如斯坦福大学的查尔斯·霍恩格伦教授编著的《管理会计导论》(1988年第七版),南佛罗里达大学的杰克·史密斯等三位教授合编的《管理会计》(1988年版)等,被誉为当代管理会计大师的美国卡普兰教授在其《高级管理会计》(1998年第三版)中也是把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与管理会计的其他内容融为一体。

3.从课程教学内容看,分别开设《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大量的重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各大高校采用的《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这三门课程的教材在内容上的交叉和重复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表现管理会计包含成本会计的内容,如经营预测包含对成本的预测,在经营决策中包括关于成本的决策,全面预算的内容包括成本费用预算,等等。反之,管理会计中的标准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也属于成本会计的内容。

基于以上几点,笔者认为,为了节约有限的教学资源、增强教学效果、优化课程体系,应该将两者合二为一。

二、《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实践教学薄弱。《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起源于西方国家。我国现有的《成本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大多是照搬西方《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的内容体系,从研究深度看,仍停留在介绍和推广西方成本管理会计的最新发展成果层面,缺乏对我国成本管理会计实践成果的总结,没有“中国特色”。从现有的教材看,教学内容侧重于技术方法、数学模型的运用,教材内容和实际工作中的做法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实际应用价值有待商榷。近年来,会计相关的机构和学者也开展相关的课题、教学案例的研究,但都过于零散、抽象,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更别提运用于课程教学。

2.缺乏合适的、系统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教材是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用书。《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教材相对较少,高质量的就更少,课程的任课教师在选择教材时有很大局限性,因为图书市场上随处可见的是对国外会计教学案例的译著,鲜见由我国学者编著的成本管理会计学的案例、习题册教学参考资料,不便于学生复习与教师教学,有的教材完全就是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教材内容的汇总。国外的译著固然经典,但是往往与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符,使用起来只能是就学习而学习,很难真正落实到实践。

3.教学方法单一。目前,《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调查资料显示,现在大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活动约占上课时间75%以上,而学生的主要精力放在记录和整理笔记上,很少主动学习、收集并研究相关资料,更谈不上独立进行学术探索。有些老师试图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一些改革和创新,但是学生参与和配合的热情不高,收效甚微。加之教学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偏多,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4.教学考评方式不配套。课程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现有的教学考评更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考核,只能使学生“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充分体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用型”的特点,将学生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过程中的参与度、语言组织和表达、团队沟通和协调等情况纳入课程考核的范围,杜绝以纯理论知识为本位的投机取巧现象,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加强学生对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视,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三、构建合理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合并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如何构建,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基本原则是精减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案例教学内容。从人才培养角度看,为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必要的、少量的内容方面的重复是可以容许的,这就需要课程与课程任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力求以最少的教学资源投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1.理论教学体系方面。简化成本核算内容,改变“重核算,轻管理”的现象;删除与其他课程交叉的内容,避免教学内容重复,节约教学资源;扩充成本控制战略这一新理论知识教学,使课程内容更具前瞻性。改革后的理论教学内容将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参考国外经典教材《成本与管理会计》、《成本管理》的内容体系和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优化后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包括五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基础篇。内容包括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内容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是成本核算篇。主要内容包括制造企业成本核算的基础、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等。

第三部分是规划与决策篇。规划与决策会计是为企业管理中的前景预测、正确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及全面预算等。

第四部分是控制与业绩评价篇。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是为企业管理中分析过去和对现在与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法、责任会计等。

第五部分为发展篇。前四篇主要讲述成本管理会计的经典和传统内容,本篇则重点介绍成本管理会计领域研究的新进展、新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作业基础法、战略成本管理、平衡计分卡等。

2.实践教学体系方面。改变过去纯讲理论没有实践,或者只有很少学时的成本核算运用的实践教学的做法,强化成本核算的运用,增加代表我国会计实践前沿的上市公司的成本管理案例的讲授,探索出一条具有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的《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思永.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财会月刊,2011(5)下旬.

[2]王芳.对高校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整合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9).

[3]甘永生.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融合的相关探讨[J].财会月刊,2010(7).

[4]胡国强.成本会计学和管理会计学课程合并设置的框架结构探讨[J].商业会计,2010(8).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改革课题“应用型本科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建设研究”(项目编号JXJC-14-18-8)。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与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