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2014-02-05

职教通讯 2014年1期
关键词:示范性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刘 燕

浅析新形势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

刘 燕

随着职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特别是当前新形势下提倡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中高职合理有效的衔接,需要教师队伍的全方位服务,需要示范性院校的引领与带动。

现代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服务型”教师;示范性院校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方向。为了更好地沿着这一方向前进,我们就需要从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寻求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对策,共同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得以确定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力争在“十五”期间初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就提出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3]可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在政策上已经形成了一种合力,突出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合理发展成为构建这一体系的基本理念,也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获得进一步发展

2011年,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步走”战略实施以来,关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近年来,关于现代职业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主要是以立项课题的形式呈现,例如,教育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大战略问题专题调研项目“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路径和政策安排”一课题就是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具备的“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外部适应性、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内部适应性以及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内在系统自身的协调性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十一五”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以及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借鉴发达国家建设职业教育体系的经验,提出坚持“遵循规律、系统思考、服务需求、明确定位、整体设计、构建制度、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职业学校主系统协调发展和重心上移,着力完善管理系统、职业资格证书系统、法律制度系统和经费投入系统,加快建设科研支撑系统、师资队伍建设系统、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服务系统”。[4]这一研究结论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先导。

追寻理论诉求的同时,实践探索也在同步进行。2012年,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中高职“3+2”、“3+3”分段培养、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高职与普通本科联合培养、“双专科”高职教育的试点内容、试点要求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经过一年的探索与发展,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发出《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再一次在明确区域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基础上,通过扩大各试点项目的范围,丰富试点项目的内容,将本年度重点工作定位于优选试点衔接专业、加强衔接课程体系建设、明确入学条件、确定转段要求、统一毕业证书发放等方面。[5]江苏省切实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使得现代职业教育在探索中向前发展。

二、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有了政策的保障,广大仁人志士以及相关部门也纷纷从理论上、实践上进行了相关的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其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发展还不成熟,开放性不够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的面很广,既包括学制体系、资格体系、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又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既涉及到政治管理体制、经济运行模式和人才成长规律,又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全面参与。[6]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初期,开放性还不够,中高等职业学校之间的对话沟通依然缺乏,一方面,中职学生的升学限制,另一方面,高职生源的匮乏,造成两级学校之间的“鸿沟”凸显,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方法与课程评价等等方面的衔接还存在很大的缺口,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深度不够

1.教学资源与基础设施盲目建设,“白热化”程度过高。教育模式的多样化、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性使得近年来的高等院校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数量增加导致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可能会造成院校类型雷同、专业建设重复,学校的基础设施设备盲目扩建,育人模式与办学思路模糊,特色办学不够明显。同时,校企合作的深度依然没有真正实现,行业企业参与学校办学、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质量不能得到质的提高,使得职业院校内涵发展的“白热化”程度过高。

2.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被赋予了许多新的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属于一个新生事物,教师队伍作为这一体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前,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力量也在逐步增强,但却呈现出不平衡的发展态势,一方面,主要是地域发展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主要是教师自身的发展不平衡,过分强调专业知识与技能,与此同时,便忽视了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如综合性的知识、科研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等等,而这些又正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是“现代”二字更加凸显了其非凡的意义。因此,教师队伍的力量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顺应这一发展,还没有完全地“浸”入其中。

三、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对策探讨

社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有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予以支撑;终身化、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需要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整体服务、终身服务、系统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尚待形成与完善;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更加需要现代职业教育的宏观统筹。于是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的形成、职业院校的稳步发展需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路径进行推进。

(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实现高效合理地衔接

中高职协调发展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础组成部分,实现中高职的协调发展一直是广大职业院校努力的方向,其中,中高职的合理衔接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中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应该遵循“纵向贯通、横向接轨”的原则,一方面,两级学校应加强彼此的沟通,共同商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与教学资源、课程评价与考核方式等;另一方面,两级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密切联系企业设置的职业岗位群来开展教学,诚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加入学校的办学中来,这样保证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能够在一个宏观的指导下顺利展开。

其次,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中高职教育衔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课程的有效衔接,要注重课程学习与岗位实习的有效衔接。

任何一门专业的学习都会有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主要是对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一个概述,更多扮演的是一个理论支撑的角色,而专业核心课程则是与培养学生的专长、技能有关,扮演的是一个“实践指导者”的角色。那这些课程在中职与高职中究竟如何设置、如何分配、如何与工作岗位相对接呢?

以旅游管理课程为例,笔者试图对其进行一个中高职衔接的架构(如表1、表2)。旅游管理课程的专业理论课程门类很多,会涉及到旅游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学、礼仪礼貌等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专业核心课程依据具体的方向(酒店方向和旅行社方向)又会有所差异。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方向专业课程设置与实习岗位

表2 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课程设置与实习岗位

根据上表,笔者试图从中高职专业之间的衔接以及中高职专业与岗位之间的衔接来作一个课程设计,中职侧重的是基本的操作技能,高职则向一个更高层级迈进,更加注重的是管理技能的培养。

(二)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职业院校实现真正地内涵式发展

特色办学、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师队伍结构是实现职业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丰富与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加强示范性院校的辐射与带动效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大众化教育背景下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还需要示范性院校的引领、带动。2006年11月,为了提升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了被称为“高职211”的“百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百所院校分批入选,第一批入选28所,第二批入选42所,第三批入选30所。[7]这些示范性职业院校以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坚持走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既然取得了成功,经验就应该要共享,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学校的引领与带动作用,形成辐射效应。首先,示范性院校应在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起表率作用。课程与教学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职业院校由于专业种类多,内容丰富多样,为了减少或者避免内容的重复雷同,示范性院校应在这些方面作出必要的努力,开发出具有专业特色、适应性强的课程体系,建设完善的教学实训基地,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搭建相关的交流平台。[8]通过平台建设为其他职业院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使他们更加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其次,要加强对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作的监督与跟踪。教育部、财政部虽然对整个工程的实施与运行制定了监控系统,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程序,但这主要是侧重其前期的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下,先由省级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对各申报院校的基础条件进行预审,并择优推荐,然后由专家团队进行集中评审,评审结果对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8]从这可以看出,示范性院校的前期工作程序非常严格,但在项目建成后却缺少相应的监督与跟踪。为此,笔者认为可以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定期对这些示范性院校进行检查评估,评估主体应是其他非示范性院校、各级相关部门以及专家教师队伍的集合体,根据最终评审结果决定其“去留”。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保证示范性院校的引领、带动与辐射效应发挥得更好更持续,有利于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与进步。

2.素质教育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的形成与高质量的“服务型”师资队伍力量息息相关。近年来,中高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不断增加。职业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作为职业院校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我们要培养的不仅仅是一支既会理论教学、又会实践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要是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服务型”教师队伍。(1)“服务”好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培养者,对于中高职院校而言,首先,要有扎实而且全面的理论知识,这类知识包括与本专业相关的内容,包括与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内容,甚至还要包括其他学科门类以及一些时政类知识;其次,是要有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上得了天堂,也下得了厨房”,不仅会传授这些操作知识、操作流程,而且还要真正地动手做,实践引导;再次就是要进行必备的道德教育,从道德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为一名具备优秀师德的教师。因此,职业院校教师至少要在这三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2)“服务”好职业院校。当前,职业院校之间的校校合作、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合作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桥梁作用将会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就需要教师参与到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构建之中,为实现优质高效的合作模式建言献策,共同促进职业院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3)“服务”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繁荣昌盛更加需要教师的努力,这主要表现为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真正地以一个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待当前职业教育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入剖析,对症下药,提供合理的对策建议,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服务型”教师必须要树立整体服务、终身服务、系统服务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9],践行“合作办学、全面育人、共谋发展”的丰富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提升。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改革发展的新阶段。着力建立合理有效的中高职衔接机制,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服务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示范性院校的引导作用是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为培养一支懂理论、会技能、有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提供坚强的后盾,以共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繁荣。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755.htm.

[2]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EB/OL].http://www.gov.cn/zwgk/2005 -11/09/content_94296.htm.

[3]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jrzg/2010 -07/29/content_1667143.htm.

[4]肖凤翔,薛栋.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4).

[5]关于继续做好江苏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EB/OL].http://www.ec.js.edu.cn/art/2013/2/25/art_4267_110561.html.

[6]方晓辉.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把握的关键点[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7]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163496.htm.

[8]高振强.国家示范性高等建设、意义以及问题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9]肖剑波,等.基于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观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4).

[责任编辑 曹 稳]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江苏省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城市融入状况及其策略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项目编号:2012ZDIXM023)

刘燕,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基本理论。

G712

A

1674-7747(2014)01-0011-04

猜你喜欢

示范性教师队伍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名单(摘录)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让“示范性”名副其实——创建省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捕捉时代性、典型性、示范性——以纯净的心写纯净的人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