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城市集群和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考
2014-02-05刘宗宝
刘宗宝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市化的历程是经济发展的历程,城市集群的形成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标志之一。一个城市集群,以其广阔的土地面积、众多的人口、丰富的资源、同质的产业结构、统一的市场、强大的辐射能力组成整体的力量,共同托起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有八大城市集群初具雏形。[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一方面,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化发展向职业教育提供的空间和提出的服务要求将会更具体、更具有针对性,要求职业教育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而职业技术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将更为突出。
一、城市集群化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城市集群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方向。市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风向标,市场需求是职业学校确定教育方向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依据。城市集群化过程中对人才质量的要求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向灯。“以就业为导向”就是要瞄准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所需所求,找准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自觉为城市化发展承担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的义务和责任。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想,面向企业第一线,自觉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培养企业需要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人才。职业学校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深入调研,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要根据社会需求,科学定位学校的顶层设计,坚持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水平高,有创新意识的实用型人才。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只有与企业需求吻合,方可赢得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强大的发展潜力。
2.城市集群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动力。职业教育以培养人才的方式为城市集群发展提供支持。城市集群又以人才需求作为回报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城市集群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剧增,对人才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呈现新的需求。人才需求是职业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仅以江苏为例,江苏地处上海城市集群,区域内目前总人口近2亿,其中脱离农业劳动的城市籍人口6000万,无城市籍新居民4000余万,城市人口总数已愈过亿。据测,到2050年,该城市集群将承载3亿城市人口。[1]伴随着大量人口的城市化,职业学校将不再仅仅是学历教育的场所,职业培训成为职业教育新的办学内容,为无业者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和为有业者提供岗位技能培训成为职业教育应该提前应对的问题。壮大自身提供就业技能培训的能力,成为职业学校软硬件建设的新内容。加大职业学校教师双师化速度,提升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对新技术、新科技、新职业、新工艺、新设备的掌握水平成为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的新内容。城市集群化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职业学校只有主动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才能把这种需求变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的蛋糕,借城市集群化的过程,壮大自己、丰富自己,实现职业教育的发展。
3.城市集群化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拓展空间。城市集群作为区域经济的发达地区,是区域经济增长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是区域内经济增长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潜力最大的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可持续战略的推行,具有传统优势的产业集群企业必须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以获得新的优势。伴随着产业集群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还有传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新兴技术的广泛使用、新的产业集群的出现,又将出现大量的与新技术相关的职业岗位群,需要大量能够掌握并使用高新技术的人才,而对高新技术人才的需求,成为职业学校发展的最大动力源,将催生职业教育新专业的发展。江苏职业学校越来越自觉融入地方产业发展之中,很多学校开始根据当地产业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增加新专业。以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仅2011年,各分院就结合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新增工程造价、商务管理(商务经济和代理)、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软件外包服务、连锁经营管理等34个新兴专业。电子商务门户和服务机构是实体市场和电子商务联动的基础,是实现市场功能多元化的前提,而电子商务人才又是电子商务实施的前提,仅2011年,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新增电子商务或与此相关的学校就有无锡旅游商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苏州工业园区工业技术学校、江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四所学校。城市集群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促进了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职业教育促进了城市集群的发展
城市集群化化需要职业教育的支持。职业教育为城市集群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资料表明,1900年至1955年,世界固定资本每增加1%,生产才增加0.2%;劳动力增加1%,生产则可以增加0.76%;而经过专门训练的技术人员人力每增加1%,生产则可以增加7.6%。人才成为生产力提升的重要因素。[2]在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高素质的人才成为竞争取得优势的必要保障,技术娴熟、技艺高超的人力资源优势是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城市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一)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城市集群化进程
城市集群化需要一定人口数量的保障。作为城市化集群形成基础的产业集群,同样需要人口的保障。任何产业集群都是人力和物态的集聚,没有一大批高素质的劳动力的集聚。产业集群的形成几乎就是天方夜谭。教育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发生动摇,美国劳工和经济界经多方调研最后得出结论:美国大多数工业产品出口竞争力降低的最根本原因是美国劳工的素质日渐低下,新增劳动力普遍缺少岗位所需要的工作技能。而日本继美国之后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原因就在于职业教育为日本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高素质、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先进技术的劳动力。德国在二战之后经济得到迅猛发展的原因也在于企业发展得到了充分的人才保障。在德国普遍认为“受到良好教育和培训的劳动大军是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关键因素,也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
在我国城市集群化进程中,经济发展提速成为产业发展明显的欲求,在众多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中,人才质量愈来愈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重要要求之一,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也成为职业教育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施力点”和“回报点”。
(二)拓展培训空间,适应城市集群化需求
首先,伴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调整,高新技术带来了新兴行业:如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传统农业也要走现代农业的路子;各行各业由劳动密集型逐渐向技术密集型转化。由对熟练劳动者和中初级人才的需求,转化为对中高级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是获得这种高素质人力资源的最便捷的途径。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必要保障。其次,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面临着转向为本地的第二、第三产业服务的现实。这些劳动力,没有受过更多的教育,缺少适应社会转型所需要的谋生手段,需要职业教育帮助他们获得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帮助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实用人才,以适应城市化的需要。职业教育需要为农村人口市民化提供继续教育的培训场所,通过职业培训赋予再就业人员以谋生的技能。同时,伴随着企业内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进,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岗人员素质,让他们接受继续教育,进行岗位培训。职业教育依托人才优势,可以主动担当,主动和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对企业生产中或经营中遇到的难题进研究、合作、开发,实现学校人才和企业人才的相互渗透,推动企业的经济发展,增强城市集群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三)发展职业教育,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一项重要的历史任务。人民安居乐业是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基本保障。职业教育究其本质是就业型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发展职业教育,对当前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特殊的意义,从而有利于加速我国城市集群化进程。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现阶段,就业问题是一个关乎稳定和发展的大问题。相关研究表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分布是:对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为95.4%,占就业市场的绝对主体。各技术等级的需求倍率均大于1,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级技师的求人倍率分别达 2.09、2.06、1.88。[3]
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职业教育的价值在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关注人人成为可能。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职业教育都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直接面向民众就业特征最为鲜明的教育类型,它帮助民众获得实现就业所需要的技能,使得民众乐业成为可能。新时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面向需要就业人群、面向社会需求、面向市场的发展趋势,为民众获得就业岗位提供了智力保障,促进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良好局面的形成。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社会成员之间友好相处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目标。随着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层次的提供和教育效益的改善,职业教育在实现受教育者获得就业权利的同时,也促进了受教育者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群体的形成,从而实现了文化和谐。而文化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最坚实的根基,从这个意思上说,职业教育的壮大与发展,对于建设安定和谐的社会,促进人与周围世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建立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而对城市集群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三、职业教育自身如何应对城市集群发展的需要
城市集群的发展为职业教育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也为职业教育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职业教育必须加大自身发展的速度,增强适应城市集群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方可赢得自己的发展机遇,实现自身的跨越发展。
(一)增强把握市场的能力
适应市场能力是当下职业学校必须具备的能力,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职业学校要主动对接市场,增强把握市场的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专业教育资源的调配,实验实习场所的建设,人才培养规格的确立,增强专业设置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度,增强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的对应度,增强专业设置的弹性和灵活性,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课程设置,使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渐趋市场需求。
(二)加强专业建设的特色化建设
设计领域流行这样的一句话:在设计领域,越是个性的越是人类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其实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如此,越是专业的就越是市场的。专业的特色化可以提升职业教育对市场的适应性。就像说到冰箱人们就会想到西门子,说到空调人们就会想到格力。如果市场需要一个专业,就会想到某一所学校,那么就意味着这所学校在某个领域所具有的竞争力。
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血脉相连,决定了区域职教的品格和脾性。在高教领域,综合性大学和专业性学院的走向,一直是饱受争议的话题。在中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综合性的中职航母越来越大,专业设置的贪大求多,成为很多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综合性职业学校,究竟该如何发展,成为城市集群化背景下职业学校必须厘清的问题。
企业发展以个性张扬和特色展示立足市场,作为为企业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个性和特长也应该成为其立足市场的资本。职业教育在实现自身扩张式发展后,特色发展成为学校发展新的增长点。职业教育必须立足自身优势、立足本土经济,进行重新设计,理性分析自身特点,探索职业学校自身“专业化”道路,自觉完成职业教育领域内资源的优化组合,通过更改校名,增删专业,解决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小、效益低、专业设置雷同等问题,实现职业教育从“职业化”向“专业化”的转变,在涅槃中获得新生。
东莞职业教育以“专业性职教”、“开放式学校”和“职业化人才”为表征与内涵,以“服务东莞地方经济,助推全市产业升级”为最终目的,对全市职业教育资源进行重新梳理和定位,实现了该市职业教育的新的跨越式发展。
(三)完善职业教育的自身体系
随着社会科技化、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不断提升。在职业教育体系内,进一步完善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职业教育的衔接机制,实现高、中职相互之间的有效对接,试行应用型本科和技师职业资格双证制,推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注册进入地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学习,探索以培养本科层次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技能大学模式,真正打造一个贯通中职、高职和本科教育的现代职教体系,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不同层次的人才。
职业教育自身体系的完善还体现在对课程体系的完善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确立依据决定了职业学校的课程开设必须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需要,设置相关课程,确定课程内容和大纲,注重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以满足岗位需求。
城市集群通过城市间的各种联系(人、材、物和信息)加强,以交通线为纽带,形成网状辐射,并以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和增加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数量,增大区域间的联系密度,从而使城市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而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城市集群化发展及时地提供了其急需的人才,城市集群化和职业教育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相互促进,融为一体。
[1]丁晓宇:中国崛起方略——八大城市集群规划[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
[2]刘东:企业用人需求比重占95.4%[N].中国教育报,2005-11-10.
[3]李新生:关于产业集群与发展湖南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潇湘论坛,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