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竞赛促地学教育改革
2014-02-05罗红玲
罗红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以竞赛促地学教育改革
罗红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以竞赛促教学是近些年教学改革的一大举措,在比赛中展现水平,看到不足,获得提升和超越。地质技能竞赛成为地学类学子切磋比试的舞台,也是地学界教师们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更重要的是用人单位和学校面对面的衔接。地质技能竞赛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彰显学校品牌,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同时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
地质技能;地学教育;技能竞赛
人皆有一颗好胜之心。在近几年的高等教育改革中,以“竞赛促学风、以学风促就业”模式受到师生们的广泛好评[1-2]。近些年,随着地质人才需求的扩张,地质类大学生就业形势较为乐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毕业生因地质实践基础薄弱,难以胜任基层地质工作的情况。这种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学与生产脱节;二是野外实践教学资金投入有限;三是地质事业的繁荣造成的盲目扩招导致毕业生质量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开展“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实质上是用人单位借此平台向高校地质教育部门提出他们的人才需求。因此,竞赛的评分标准基本上跟生产需求保持一致。对有地质类专业的高校而言,无论是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还是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市场,参加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是他们首要的选择。
自2010年在成都理工大学成功举行“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以来[3],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2012年,在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竞赛[4]。2014年9月,第三届竞赛将在吉林大学举行。这些竞赛吸引了全国有地学类专业的30多所高校参加。与此同时,各个学校内部为此进行的人才选拔赛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比赛的名次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竞赛,我们的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与生产的结合更为紧密,同行之间可借此平台相互切磋来提升教学教育水平,学生可利用此平台发现自我、展现自我。最终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更优秀、更合格的人才。
我校在2014年5月举行了全国地质技能竞赛的选拔赛和地学知识的宣传赛,吸引了18个专业队和31个非专业队共计147名学生参加。非专业队竞赛的内容以科普知识为主,以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形式,再现了地球科学的迷人魅力。专业队以地质标本鉴定为主,理论知识竞赛次之,考察对象和评分标准与全国地质技能竞赛保持一致。地质标本鉴定的结果与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的结果基本一致[5],矿石鉴定的结果最不理想,变质岩次之,火成岩和化石鉴定的成绩最高。从这次竞赛,我们能看出在全国地质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校的地质教学中也存在,因此,这些薄弱环节是我们在后期培训和教学中需要加强的重点。
学院领导积极支持,很多教师积极参与,为竞赛选拔和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在比赛之前,很多同学会主动询问竞赛范围和进展,自发去实验室观察标本和薄片,还有部分研究生询问是否能够参加比赛或者培训,青年教师也对后期培训很感兴趣,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地质技能竞赛和基础地学技能的魅力。紧张的竞赛之后,进入后期培训阶段。按照全国地质技能竞赛的4个模块,我们对学生分时段进行培训。资深的专业教师每周做一次专题讲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随时到实验室或者机房进行观察标本和撰写报告,教师指导。同时,我们还聘请了兄弟院校做基础实践教学的名师来切磋和分享实践教学与地质技能竞赛的经验。野外的强化训练也是必不可缺的。
这次竞赛和培训也让我们意识到自身不足,看到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相信,经过这次校内竞赛和培训,我们的耕耘和努力必将收获丰硕的果实,那就是我校地学基础教学水平和学生地质技能的提高,我们培养的人才将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1] 于芳,陈兵.“以竞赛促学风,以学风促就业”的探讨与实践[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121-122.
[2] 魏德敏,王勇.以竞赛促进“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7,(1):105-106.
[3] 孔繁津,陈艳.第一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成功举办[J].中国地质教育, 2010, (4):130-132.
[4]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北京[J].中国地质教育,2012,(3): 封2.
[5] 钟文丽,陈翠华,陈学华.从首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看中国高等地质教育[J].中国地质教育,2013,(3):12-16,65.
Title:Promote Teaching Reform of Earth Science Eduction By Competition
Author(s):LUO Hong-Ling
geological skill; geological education; skill competition
G640
A
1006-9372(2014)03-0007-02
2014-06-20;
2014-08-10。
本研究受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YETP0933)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项目(K130205)资助。
罗红玲,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地球科学概论的教学和地学认识与地质填图的实习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