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4-04-22贾会杰

中国地质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作弊智能手机社交

贾会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4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贾会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4

智能手机以其强大的功能和人性化的设计吸引了在校大学生,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本文以郑州和武汉两所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了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分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并从高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得出了相关对策和建议。

智能手机;大学生;互联网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3次互联网络调查显示,截至2014年1月,中国手机网民总规模为5亿,约占中国网民总数的81%,继续保持互联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与此同时,中国智能手机用户数已达3亿。智能手机以强大的功能渗透至社会各个角落,对人类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CNNIC发布的《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指出在使用手机作为上网终端上,手机网民偏年轻化,以10~29岁青少年用户为主要群体。而高校学生正处于这一阶段,是手机网民中一支重要的力量。智能手机凭借着其强大功能和上网便捷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对学生学习和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情况调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成为学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进一步了解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采取问卷调查法,对武汉和郑州的两所高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问卷共发放260份,收回有效问卷235份,有效回收率为90.4%。问卷部分问题为多项选择并进行了累积统计。

1.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比例及结构特征

本次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为男生占67.2%,女生占32.8%;年级分布为一年级22.6%,二年级41.3%,三年级17%,四年级19.1%;学科分布情况为文史类12.8%,理工类74.5%,医学类8.1%,其他类4.6%;政治面貌情况为党员18.7%,团员76.6%,群众3.8%,民主党派0.9%。

2.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时空分析

收回有效试卷中的学生均拥有智能手机,可见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必备品之一。智能手机拥有时间在6个月内为17.4%,6个月至一年为21.7%,1年至3年为49.4%,三年以上为11.5%。

每天使用时间在1小时之内占7.7%,1~2小时为27.2%,2~3小时为34.9%,3小时以上为30.2%。同时进行交叉分析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拥有智能手机的时间越长,一年级的学生基本都是在近一年内拥有智能手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大二、大三使用时长趋势基本一致,集中在2~3小时,大四集中在1~2小时,而大一则为3小时以上(图1)。

图1 大学生使用手机时长分析

学生使用手机场合主要集中在睡觉含休息(77%)、上课(63%)、聚会(53%)、排队(52%)、自习与走路(43%)、会议(36%),个别学生表示在所有场合都使用手机。

3.手机依赖程度与消费情况

24%的学生表示严重依赖手机,没有手机会不习惯;32%的学生中度依赖;27%的学生轻度依赖,除有事之外,可以不用手机。对手机铃声的敏感度分析,超过50%的学生偶尔误认为自己手机响了,10.7%的认为手机一段时间不响就会不适应。

学生每月手机消费主要集中在50~100元之间(52%),50元以下占37%,100~150元占8%,150~200元占3%。每月生活费在600元以下为11%,600~1000元为55%,1000~1500元为30%,1500元以上为4%。对每月生活费和手机话费进行卡方检验,Pearson卡方等于201.367,df为16,P小于0.01,两者有显著性相关,表明随着学生每月生活费的提高,学生的手机话费也相应增加。

4.学生日常手机使用行为

大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日常行为依次为上网聊天(66%),信息阅读(57%),打电话(55%),手机游戏(51%),看视频、听歌(47%),学习(31%),看小说(22%),购物(14%),还有部分学生表示看贴吧、逛微博等。而在信息阅读方面,学生使用手机关注的网上信息最多为新闻信息(67%),其次为娱乐信息(49%),其他为体育(26%)、财经(21%)、军事(19%)、教育(14%)。可见通过手机进行沟通,获取各类消息、休闲娱乐是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目的,手机不仅带给学生一定的生活便利,更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

综上可知,大学生拥有智能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且对智能手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每天将大量的时间消耗在使用智能手机上,低年级的学生因拥有手机时间较短其新鲜感更强每天花费在手机的时间更长,因此对学生进行合理使用手机教育是必要的,尤其是针对刚入学的新生。学生在休息和学习期间使用手机,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和降低学习效率,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消极作用。

二、智能手机对学习与教学管理、社交、学生工作的影响

1.智能手机对学生学习与教学管理的影响

(1)智能手机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使它成为校园宠儿,调查显示学生最初购买手机重要的原因就是方便工作与学习(29%),其他原因为功能强大、时尚、娱乐等。在使用智能手机中,46%的学生表示偶尔使用手机进行学习,27.2%的学生没有使用手机学习,仅有26.8%表示经常使用手机进行学习。

就其学习结果来说,40.8%表示耽误自己的学习,23.7%表示无影响,35.5%的学生表示有助于学习。进行交叉表分析(表1),发现经常使用手机学习的学生中60%认为手机是个学习的好帮手,而偶尔或者没有使用手机学习的学生中认为智能手机对学习没有正面影响占74%。可见智能手机对学生的影响因人而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习,而重要的是学生要学会合理自我管理。

表1 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单位:个

(2)智能手机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学生使用智能手机时空分析中,63%的学生表示上课喜欢玩手机,而其原因依次为:老师上课呆板无聊65.1%,对该课不感兴趣53%,玩手机更加有吸引力30%,别人也在玩我也要玩占10%。

在调查使用智能手机作弊时,26%的学生从不使用手机作弊,68%的学生偶尔使用手机作弊,6%的学生使用手机作弊多次。对待手机作弊的看法,68%的学生认为不应该作弊,要坚决反对;19.6%的学生认为可以接受作弊,使用智能手机作弊比较方便;12.4%的学生无所谓,保持中立。

智能手机为学生学习带来便利,学生可借助手机随时随地查阅资料和获取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扩大学生的视野。过度使用手机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环境,对学生学业造成负面影响,合理使用手机减小其消极影响是学生和高校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利用手机作弊不仅造成不公平,也是缺乏诚信的体现,而学生的反应则更说明学生的道德意识有待提高。从众心理对学生学习和考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把握其导向的正确性是非常必要的。

2.智能手机对学生社交的影响

(1)智能手机对社交方式的影响。

调查显示,大学生最经常采用直接打电话与朋友家人沟通(91%),短信和网络聊天并列(60%),而当面交流则为26.8%,可见手机的便捷性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面对面的交流。QQ(80%)是学生网络交流最重要和最喜欢的方式,微信(46%)以其即时通话和朋友圈的功能成为学生的第二选择,其他交流方式还有微博、贴吧等。

(2)学生获取消息渠道及沟通内容。

网络时代学生能够快速、便捷获取各类信息,由表2可知其获取信息的首要渠道为手机(86.4%),电脑屈居第二(64.3%),其他途径有同学/朋友(42.0%),电视(28.3%),教师(27.5%),报刊(24.3%),讲座(7.7%)。可见智能手机在学生获得信息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朋辈和老师也对学生产生影响(图2)。

图2 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分析

把握学生日常交流内容可知学生平日关注的重要事项,对了解学生有巨大的帮助。学生日常交流的内容前四项为日常生活(55%)、时事新闻(48%)、情感沟通(45%)、学业知识(45%)。

(3)智能手机对社交的影响。

调查显示,智能手机对学生的社交积极影响: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各种消息(78.7%),沟通更加有趣、便利(69.8%),拓展了自己的交际圈(34%),网络交流提高了社交能力(22.5%)。其消极影响:聚会时大家玩手机,影响交流(70%),有时沉迷于手机,使得家人朋友不高兴(41%),冲击了以往社交模式(34%),让人更加封闭,影响交流(20.8%)。可见智能手机对社交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沟通模式。

手机的便捷性使其成为学生沟通和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也建立了新的沟通方式,如广泛使用QQ和微信等社交软件。在信息获取中可以看出朋辈群体对学生的重要性,教师、报刊、讲座也是向学生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

3.智能手机对学生工作的影响

(1)信息传播对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间,自身辨别能力有待提高,不良信息的入侵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及极大的挑战。调查显示,所有的学生都收到垃圾短信,只是频率不同,经常收到的为39.6%,偶尔收到的为48.9%,仅有11.5%表示很少收到。对于垃圾短信的处理方法,37%的学生直接删掉,32.8%的学生不予理会,30.2%的学生会打开看一下。

学生自我分辨健康信息情况(表2),72.7%学生表示收到的部分信息是不健康的,6.0%的学生认为有很多不健康的,另有3.3%的学生无法判断健康与否。可见信息传递的便捷也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大了难度。

表2 智能手机收到信息情况分析

(2)利用智能手机开展学生工作的情况。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高校运用QQ群,微信、微博开展工作,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针对高校微信平台运行调查,大多数学生关注了学校的微信。而对于微信、微博平台的看法,52.0%的学生认为打开了学校与学生交流的平台,使沟通变得顺畅,44.7%的学生认为这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动态,33.0%认为不错,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学校与时俱进的做法得到学生们的认可和赞赏,但是关于平台的推广和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学生最希望学校通过手机展开的活动有就业、创业教育(64%),第二为心理健康教育(51%),第三为人文教育(40%),其他还有思想政治教育(39%)、道德教育(27%)、法制教育(26%)。学生普遍能接受学院/学校每天推送信息条数为1~2条,其次为3~5条。因此学校管理者可根据学生的需求合理推送信息,达到教育的目的。

4.智能手机对学生影响的综合分析

(1)智能手机的积极影响。

智能手机以其便捷性、即时性、移动上网功能,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巨大便利,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智能手机私密性、互动性及支持社交软件的强大功能,给学生的社交带来革命性变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沟通更加方便和多样化,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社交范围和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与学校间的互动交流,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便利。此外手机的娱乐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排解学生的消极情绪,带来心理安慰。

(2)智能手机的消极影响。

智能手机是不良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暴力、恐怖、色情信息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危害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给学生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强大的上网功能和娱乐功能使学生沉溺其中,分散了学习注意力,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强大的信息存取和获取功能使智能手机成为学生作弊的工具,这种投机取巧的方式将影响学生对学业的重视程度和弱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最终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智能手机在拓宽学生社交领域的同时也冲击了传统的交往模式,学生沉溺于网络社交,减少面对面交流,学生的交往能力看似增长实际却在下降。网络购物、手机服务费用也影响学生的消费情况,不合理消费成为常见情况。

三、智能手机媒介下的应对策略

1.高校主动运用智能手机加强学生管理工作

(1)依托智能手机构建新的管理模式,同时管理者要增强主动意识。

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和强大功能,为高校搭建了向学生传播信息和互动的新的平台。高校要主动出击,抓住这一机遇,构建网络教育新模式。以手机短信和社交平台(微信、QQ、微博、贴吧等)为阵地,以学生关注的焦点(日常学习与生活、校园动态、新闻等)为中心,将正向、积极的信息推送到学生手机上,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引导。

学生事务管理者要发挥自身在学生教育的主导作用,面对手机网络的挑战,提高防范和监督意识,摒弃“高姿态”的教育方式,以学生“知心人”和“贴心人”的角色,采取轻松幽默、潮流时尚的方式进行教育和引导,春风化雨般将思想教育渗透到学生心中,真正发挥自身在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

(2)加大教学管理和监考力度。

在调查中发现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普遍,原因主要有课程无聊、老师呆板无聊、手机有趣。针对此一方面在课程管理上面下工夫,在课程设置方面要考虑学生接受程度,去掉一些过于陈旧无用的课程;一方面对教师进行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授课水平,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

通过院系与班级组织对学生上课使用手机进行管理,逐渐减少学生上课玩手机的频率和时间。在考试方面,一方面做好考前动员准备,动员学生专心投入学习之中,了解作弊的严重后果,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在考试时,加大监考力度,严肃考纪,杜绝作弊行为的发生。

(3)加强网络监管,构建和谐的校园网络环境。

高校要建立健全与完善校园网络监管机制,形成系统完善的管理运行链条,加强对网站、论坛、短信的监管力度,监控和排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并进行引导,防患于未然。高校鼓励学生参与和谐校园网络建设和管理,这样不仅能强化大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自我教育功能。

(4)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

网络教育应结合学生的需求,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比较青睐通过网络进行就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教育、法制教育等,学生事务管理者可依据此方面的需求,在网络平台中增设相关板块,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并及时管理。

网络教育并不能取代传统的教育,教育工作者在加强网络教育的同时,要对传统方式进行改善,使其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做到网上和网下无缝隙结合,共同推进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

(5)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加交流与沟通。

高校可以开展社会活动、校园活动、讲座、运动会,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经常和老师、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社交能力,解决学生生活与学习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减轻对手机的依赖,回归正常的生活。

2.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约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作为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大学生要辩证地看待手机对自身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扩大有利影响,缩小不利影响,合理使用手机。加强自我约束,制定大学生活和学习计划,合理规划时间。

同时,从虚拟的网络中走出来,积极参加班级内和校内各种促进身心发展的活动,在活动中放松身心,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与沟通能力,更好地融入到校园这个大环境之中。

[1] 宋春春.智能手机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和对策初探[J].思想政治教育,2013,(2):15.

[2] 赵兰香,党林林,李亚青,等.手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影响与对策探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311-314.

[3] 罗玉华,黄彦萍,游敏惠.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2011,(2):22-26.

[4] 李华琼.微信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5):63-65.

[5] 中国手机应用市场年度报告[EB/OL].(2014-01-20).http://www.iimedia.cn/36493.html.

[6]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三十三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公告[EB/OL].(2014-05-20).http://www.cnnic.net.cn/.

Title:Smart Phone Influence o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uthor(s):JIA Hui-jie

smart phones;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G640

A

1006-9372(2014)03-0096-04

2014-05-20。

贾会杰,女,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作弊智能手机社交
社交之城
智能手机是座矿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作弊
智能手机脸
社交距离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有人要你帮忙作弊怎么办
作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