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谋低碳之道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

2014-02-05冯洁

浙江经济 2014年9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气候变化绿色

本刊记者/冯洁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及其制度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突如其来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现,几乎令每一位浙江人都深切感受到了气候变化的影响。显而易见,应对气候变化、谋求低碳发展,已不仅仅关乎经济发展,也关乎民生幸福。如何集结政府、企业、社会三方之力,抓住低碳发展的新契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近日,本刊记者就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问题专访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司司长苏伟。

记者: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重要一员和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的中坚力量,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苏伟:气候变化问题之所以备受瞩目,关键在于它不仅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国际政治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各国的发展权益和核心利益。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问题,解决它必须认清问题的根源。当今的气候变化问题,主要是人类社会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消费化石能源所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在过去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无约束地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然,发展中国家并不能因为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责任方是发达国家就能置身事外。实际上,发展中国家遭受的气候变化不利影响更为严重。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发展中国家也必须采取积极行动,这也就是为什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通过加强以中印为核心的“基础四国”和“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的协调配合,推动“77国集团”求同存异、巩固团结,在谈判中维护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坚持了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多边机制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为基础的现有法律框架,推动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形成了更多共识,并将这些共识落实到具体际行动中,有效维护了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核心利益。

记者:应对气候变化既是一个全球性课题,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您认为,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来看,政府应如何发挥好推动作用,带动全社会共同来应对气候变化、推进低碳发展?

苏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本着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大机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与行动。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看,一是中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而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经过近两年的探索,这一理念已经逐步落实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节能提高能效、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三是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正在加快研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等重大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

在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目前,我们在全国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我们将会加大对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机制的研究,致力于相关方案设计。只有使市场机制在管理和使用有限的碳排放空间资源活动中发挥主导性和决定性作用,中国未来才能在推动节能减排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对此,我们充满信心和希望。

记者: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浙江已深切感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您认为像浙江这样的经济先发地区,应如何从地方角度谋求体制机制创新,将经济转型与低碳发展结合起来,寻求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苏伟: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各级政府共同的责任。对地方政府而言,首先应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重要的政策导向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其次要通过政策层面的规范和引导,力争对浙江省碳排放总量进行严格控制;最后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浙江省委、省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建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体制,也组建了相应的队伍,并且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作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来加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下一步,浙江省应进一步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向低碳转型的内在要求,并采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当前,全国绿色低碳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对浙江省而言,应主要做好以下三项基础工作。一是要加强统计核算体系建设,把基础数据和排放情况研究清楚,对今后采取有效的绿色低碳发展措施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要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对气候变化知识和绿色低碳理念的传播,提高干部和公众的认识水平,动员全社会树立低碳意识、主动采取低碳行为,共同参与绿色低碳发展;三是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队伍,为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此外,以试点形式推动低碳发展也是省级层面可以尝试的重要措施。低碳发展是一项国家战略,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基层,在市、县层面做一些相关的试点工作,形成一些经验,探索出一些有价值的做法,对于浙江的绿色低碳发展也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记者:浙江作为一个民营经济大省,您认为应如何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力量,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

苏伟:民营企业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向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发展既面临挑战,也存在机遇。节能低碳、新能源等低碳产业的市场广阔、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既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是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同时,面对日益增强的资源能源约束,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升级改变传统高耗能、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实现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效,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竞争力,也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市场环境,要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顺应国际经济和技术发展潮流。所以企业要有世界眼光、国际视野,要跟踪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潮流中要有所作为、争取趁势而上。如果企业无视这种发展潮流,固守传统的发展模式和思路,才是企业经营最大的风险。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也是企业应该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这一点,对实现企业效益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双赢,具有重要意义。我也希望浙江的民营企业积极投入低碳发展的国际潮流,加大低碳技术的开发投入力度,建立低碳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探索企业低碳发展新模式,培养低碳企业文化,为促进浙江省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如您所言,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全社会共同面对的一大重要问题。您认为,应如何加强低碳理念的社会传播,将绿色低碳发展落实为一场全民行动?

苏伟: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大力推进低碳发展,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我们在这方面已经开展了一些工作。自2013年起,国务院决定设立“全国低碳日”,时间为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全国低碳日”设立的意义,正是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宣传低碳发展理念和政策,鼓励公众参与、推动落实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通过低碳日等类似的活动,提高公众对气侯变化、绿色低碳发展的认识,并将这种认识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实际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全民化,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有所作为,如可以发挥一些民间组织的力量,动员企业、学校、机关人员都能积极地投身到绿色低碳发展的身体力行中来。同时,我们每年都组织编写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向国际国内介绍和宣传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成效。

在传播低碳理念方面,推动低碳社区试点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社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到“十二五”末全国开展的低碳社区试点争取达到1000个左右。所谓低碳社区,就是要在践行低碳发展、引领低碳生活方面领先于全国,在社区层面实现减碳的目标。这项工作主要靠地方政府来组织推进,也离不开社区层面和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气候变化绿色
绿色低碳
探索气候变化起源真相的艺术作品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蝗灾降临东非,气候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美中摩擦可能会破坏与气候变化做斗争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