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提升海外成本回收
2014-02-05中国审计学会高级会计师郭范
□ 文/中国审计学会高级会计师 郭范
石油作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在全球地理上的分布极不均匀。加上石油工业的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决定了从一开始就具有了国际化的性质。国际石油合作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完善和较为平等的国际市场,也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合作模式。国际石油市场是完全按照价值法则和市场规律运作的。如何在国际石油工业投资中取得好的经济效益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走出去”能源战略以来,中国在世界油气上游领域已经开展了20多年的对外合作。得益于近两年的大规模收购,2013年我国企业海外权益油产量首次突破1.1亿吨。根据2013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中国石油受苏丹项目复产推动,权益油产量继续保持增长,达5800万吨。中国石化在2012年和2013年先后收购了尼日利亚、北海和埃及等在产油气田项目,油气产量超过3000万吨。得益于收购尼克森公司的产量贡献,中国海油海外权益油产量达到1800万吨,其中仅尼克森产量计入就增加了800万吨。其他石油公司产量超过600万吨。
在“走出去”的实践中,我国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我们从本期案例介绍的中国石油大庆塔木察格有限责任公司在蒙古国东方省塔木察格盆地从事石油勘探、开发、生产、运输与销售过程中的产量分成合同成本回收实例不难发现。其“遵循程序、保证较高的成本回收率作为项目效益的重点”,总结出的“提高项目成本回收率,在宏观方面,承包商应理顺内部管理流程,加强综合管理;建立健全协调沟通机制,增进双方沟通交流,积极改善与资源国政府及其国家石油公司的关系,获得资源国政府及其国家石油公司对承包商日常生产经营的理解和支持。微观方面,针对已发生的不同类型的被拒成本,承包商各业务板块需协调一致,分析具体原因,协同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籍此改进未来的成本管理工作”的经验具有广谱性。
三大公司“走出去”,以国际化的国家石油公司新形象走上世界能源大舞台。参考世界上其他项目作业者的先进操作方法和宝贵经验,探索出一条即符合国际惯例又满足资源国相关要求的项目经营方式,是我国三大石油公司自身发展必须坚持要走的国际化道路,其中,海外业务是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
案例提供的具体做法,如从源头抓起,加强对业务合同和采购订单初期阶段的管理,建立或完善系列的、适用性和执行性强的业务操作流程,严格日常程序执行的严肃性,保证业务流程及其执行过程符合项目合同关于成本回收的各项要求。在项目运作工程中,严格按照资源国监管部门及联合管理委员会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施工、结算以及提交资料等工作,并对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资源国及合作方进行沟通协商,努力改进并完善经营方式的方法,不但具体而且值得举一反三地探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