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三线建设研究述论
2014-02-05王佳翠
王佳翠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贵州三线建设研究述论
王佳翠
(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三线建设是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在中国中西部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建设。贵州处于三线腹地,在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等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建设。随着全国三线建设研究的深入,贵州三线建设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对贵州三线建设研究进行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以此推动贵州乃至全国三线建设研究的发展。
贵州;三线建设;研究
三线建设是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从备战出发而进行的以国防工业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大后方建设。贵州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利于备战,又具有丰富的资源,所以成为了国家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
贵州的三线建设规模大、时间长、投入多、动员广、行动快,在贵州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对贵州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贵州“三线建设”从1964年下半年拉开序幕,到1978年底基本结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全省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98.93亿元,形成了航空、航天、电子产业基地.。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战略方针的调整,从80年代中期以来三线建设进行了调整。贵州三线企业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进行了许多有效的探索,走出了一条“军转民”或“军民结合”之路,已形成一些新兴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一、资料、论著和研讨会概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家对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以及一系列文献资料的出版。学术界开始对三线建设这一新中国经济建设史上的重大事件及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贵州的三线建设研究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志书及著作
近年来贵州各地陆续编纂了三线建设的志书,由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系列丛书《贵州省志·城乡建设志》、《贵州省志·工业经济志》、《贵州省志·国民经济计划志》、《贵州省志·交通志》、《贵州省志·建筑志》、《贵州省志·化学工业志》、《贵州省志·民族志》等分别从城镇建设、工业体系的建立和贵州工业的发展介绍了贵州的三线建设,从三线建设时期贵州国民经济的发展,贵州建筑产业、化工产业的发展以及民族融合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此外,遵义、安顺、黔东南、六盘水等贵州三线地州市近年来也启动了三线建设的研究工作。三线建设地区的各种地方志书对三线建设都有一定的记载和描述。例如:由贵州省遵义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的《遵义市志(上、中、下册)》、《遵义地区志·工业志》等记录了061航天基地、长征电气、遵义化工工业、有色工业以及大连医学院(现遵义医学院)南迁、机电工业等的发展情况;三线建设对遵义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等所产生的影响。
安顺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所编《安顺地区志》、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所编《六盘水市志》及各相关志书也都研究了当地的三线建设历程及影响。由贵州省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贵州第一部三线建设志《六盘水三线建设志》已于2013年8月出版,该书详实、真切地记录了六盘水三线建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及六盘水市的由来,记录了无数三线建设者辛勤努力和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也记录了三线建设对六盘水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歌颂了三线建设者“前仆后继”“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宝贵精神。与此同时,《遵义三线建设志》也将于2014年出版发行。
除了志书外,关于贵州三线建设的著作也陆续出版,余朝林主编《三线风云——贵州六盘水专辑》是一部由参加六盘水三线建设工作的亲历者、领导者、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三线建设历史认识的基础上编写的论文集,该书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从国家战略的总体层面探讨了六盘水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研究了三线建设为今天六盘水乃至贵州发展提供的历史借鉴。此外六盘水市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办公室编著的《六盘水开发建设概况》、《中国人口·贵州分册》等也研究了三线建设对贵州建设以及人口的影响。
《贵州省煤田地质勘探史》介绍了贵州西部六盘水丰富的煤炭资源开发历程,以及由此被列为西南“三线建设”的重点配套项目之一,同时研究了彭德怀、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对贵州三线建设的贡献。
何郝炬等主编《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第八章专门论述了贵州三线建设与西部大开发,从贵州的实际出发,论述了贵州三线建设的历史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思路。《当代贵州简史》第六章专门研究贵州三线建设,探析了贵州三线建设的历程,国防工业基地、铁路干线以及煤炭基地的建设,贵州电力、冶金、机械、化工、材料工业建设,最后对贵州三线建设的主要成就进行了全面评价。贵州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所编的《三线精神铸丰碑》(二册)通过贵州三线建设领导者、亲历者的回忆口述等记录了贵州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全面介绍了贵州三线建设的成就,是研究贵州三线建设的重要文献。
由政协贵阳市委员会编的《穿越·贵阳市工业历程亲历、亲见、亲闻》和《穿越·贵阳市工业历程亲历、亲见、亲闻续集》通过三线亲历者的回忆展现了贵州三线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介绍了贵州的三线建设,以铁路为先导,以国防工业为重点,使能源、钢铁、机械、化学工业等相配套的全面建设,同时也记录了三线建设对贵州铁路交通、工业等所做的巨大贡献,研究了贵州铁路沿线和工厂、矿山附近各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变迁。
由何长凤主编的《贵州当代史》研究了1964年中央实行生产力布局重大战略转移的决策,贵州转入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全面介绍了贵州三线建设发展的几个阶段和后来贵州三线建设的调整状况。《中国煤炭志·贵州卷》不仅介绍了三线建设时期贵州煤炭工业的发展,而且还对贵州西部六盘水市的发展进行了介绍。由余朝林主编的《三线风云——贵州六盘水专辑》是目前公开发行的全面研究贵州三线建设的较完备的资料。
(二)内部资料
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编纂的《三线建设有关政策文件选编》,收录了权威的相关文件、全国状况和数据统计。贵州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纂的《三线精神铸丰碑》(二册)具有全面介绍贵州三线建设成就的价值。贵州三线建设的各地州、各部门编写了当地或其部门的三线建设资料。此外遵义市汇川区政协编著的汇川区文史资料《三线建设在汇川》;由贵州长征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著的《长征电器四十年》(1969-2009)记录了长征公司的发展历程。
在0六一航天基地成立45周年时,由0六一基地企业文化部策划编纂的《矢志航天写春秋——庆祝0六一基地成立45周年》画册,图文并茂地记录了0六一基地45年(1965-2010)的光辉历程,画册提供的一些珍贵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是研究0六一基地的第一手资料
(三)论文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三线企业的调整,许多三线文件的相继公开,研究贵州三线建设的论文也越来越多,通过知网等收集到相关论文30余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6篇,主要研究贵州“三线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求生存发展的问题。罗辅维的《贵州航天三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与建设》,[1]陈明的《新世纪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对策研究》,[2]杨武的《三线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探讨——贵州航天电器股份公司改制方案设计及评析》,[3]武汉理工大学刘有源《贵州三线军工企业成长中的管理变革》,[4]侯为民的《江南投资控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5]涂娅莉的《三线军转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都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三线企业如何适应市场,走出困境。[6]
研究贵州三线建设较早的有扈伦,其论文《贵州的三线建设》,研究了从贵州三线建设的筹划到最后的改组过程及其成就。杨宗贵的《“三线”建设迁移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研究了贵州三线建设的历程和成就,还深入研究了贵州三线建设对当前贵州发展所提供的启示。[7]贵州工学院的祝德桂《1964―1978年的三线建设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了三线建设对贵州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30余篇期刊论文对贵州三线建设的相关问题做了探讨。大多数文章是研究贵州三线建设发展的。例如:劳晗的《贵州三线建设始末》研究了贵州三线建设的几个发展阶段,以及最后所取得的成就,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贵州三线的关注以及全国各地、各族人民对贵州三线建设的支持,贵州三线人所做出的巨大奉献和牺牲进行了研究。[8]还有一些是在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导下研究贵州三线建设对当前贵州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例如:何长凤的《三线建设在贵州》;黄世富的《西部大开发带动贵州大发展的几点思考》;许峰等《三线建设对贵州工业发展的贡献及其启示》;李仕波的《“三线经济”模式对贵州开发的影响》等等。
(四)影视资料与图片资料
著名导演王小帅就是在三线建设中随父母从上海迁往贵州的,作为一个从小生长在贵州的“上海人”,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让人了解贵州三线人的故事。在曾获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的《青红》一片中,王小帅即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2009年王小帅又在贵州拍摄了三线建设纪录片,讲述了三线建设那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促进了三线建设的宣传。
(五)研讨会与课题研究
贵州全省范围的三线建设研讨会,还是1984年在贵阳召开过,此后再没召开。遵义等三线建设地州市近年来召开过三线建设研讨会,但是规模较小、影响有限。在2012年5月以及2013年12月全国三线建设两次研讨会上,贵州都只有极少数代表参加。近几年随着三线建设研究的发展,贵州三线建设在哲学社科规划项目上有所突破。2012年5月以陈剑红为组长的社科理论创新课题“三线建设对贵州文化的影响”获省立项;2013年5月王佳翠主持的课题《三线建设与贵州近50年社会变迁》获省立项;2013年10月王佳翠主持的《遵义三线建设研究》获得遵义师范学院乌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立项。
(七)博物馆建设
“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三线遗址”却成为距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所以三线工业遗产面临挑战,六盘水和贵阳小河用博物馆的形式保存了这段历史。作为一座因三线建设而产生的的新兴城市,六盘水为了发扬艰苦创业、敢打敢拼、团结协作、爱国奉献、不怕牺牲的“三线精神”,切实地保护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六盘水市钟山区依托1965年三线建设指挥部的办公楼,修建了“三线建设博物馆”,该馆已于2013年8月正式开馆,以这种方式留住历史记忆、传承“三线精神”。位于小河区的贵阳矿山机械厂也于2013年改建为贵州工业遗址博物馆,此馆在该厂历史研究的基础上,延展到以三线的口述史,以重故事、细节和当时的个体生命体验及感情、思绪向我们展示了真实、鲜活的“三线”历史。
二、问题与思考
总的来说,贵州三线建设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资料和研究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三线工业遗产保护问题研究有待加强
随着城市的发展,目前全国有四成的工业遗产已经消失。在贵州的城镇化过程中,也不断上演着工业遗产在“旧城改造”中快速消失的一幕。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贵州大部分曾经繁荣的三线企业逐步走向衰落,“三线建设”已成为历史,工业化奠基时代也已渐渐远去,“三线”却成为距我们最近的工业遗产。在贵州留下了很多工业旧址、附属设施、机器设备等工业遗存。如何开展对这些工业遗产的认定、研究与抢救性整理工作,尤其是对那些具代表性和特色的工业遗产,实施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避免工业遗产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让工业遗产不是成为城市发展的历史包袱,而是成为宝贵的财富,提高人们对工业遗产的保护意识、探索有效的保护机制,这些将是贵州三线建设研究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跨地州研究较少
贵州不同地州市对三线建设的研究有了一定发展。例如:贵州省六盘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了《六盘水三线建设志》、《三线风云——贵州六盘水专辑》。遵义的三线建设志也将于2014年发行。遵义市政协还编纂了《遵义三线建设亲历记》。遵义市汇川区政协编著了汇川区文史资料《三线建设在汇川》。但跨地州从贵州全局研究三线建设的目前还比较少,由于资料匮乏,多数史实和资料价值不高,主要是反映该地区三线建设的发展历程及三线人物。
(三)跨行业、跨部门研究较少
贵州三线建设包括不同行业,如煤炭、航天、航空、化工、机电等。许多研究都局限于某一行业,导致跨行业的、综合的全面的研究较少。比如,由贵州长征电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编著的《长征电器四十年》内刊已于2008年12月印刷。0六一基地企业文化部策划编纂了《矢志航天写春秋——庆祝0六一基地成立45周年》画册等。
(四)贵州三线建设研究的视野有待拓宽
由于三线建设长期处于保密状态,所以公开出版的贵州三线建设档案资料很少,目前还没有一部以贵州三线建设为专题的综合性文献资料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三线人物以及贵州三线建设历程上,研究个别企业的少,个案解剖研究的少;从历史学、决策学研究的多,从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人口学、文化学角度研究的少;研究人物的多,研究企业的少。
目前贵州三线建设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领域,无论是三线建设的历史考察还是现实启示大都关注其经济效应,而忽视其对地处边远封闭的贵州社会发展的影响。例如:三线企业对贵州文化的影响以及贵州独有的自然环境造就的贵州三线文化的独特性等。这就要求贵州三线建设丰富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避免三线建设的一般性和重复性研究。在关注三线建设经济成效的基础上,对贵州社会变迁加强研究。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拓宽研究领域,系统全面研究三线建设的历史经验、价值和启示。关注三线企事业单位、基层普通建设者的研究,从社会学角度探索三线移民、生产性组织迁移对三线地区社会结构、社会组织、行为及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变化和影响。从文化学、人口学角度研究贵州三线移民及其文化的特点,增强其文化的自觉性和时代性。加强三线战略后方与美国二战时期战时动员开发西部及其他相关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比较研究等等。
(五)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改进
目前贵州三线建设研究方法大都局限在文献收集和人物访谈等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将文献研究、人物访谈等与计量法、对比法、统计法、调查法以及管理学、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较少,同时还未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网络的方便快捷,实现贵州三线建设研究的资源共享。对海内外相关学术研究成果、数据统计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较少。应该开展专题理论研究,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积极挖掘、整理贵州三线建设文献资料档案,搜集、挖掘和整理“活史料”,收集整理亲历三线建设口述历史,展示不同三线人各自的经历。
三线建设对贵州产生了而且还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随着三线建设的调整与发展,贵州三线建设研究将会不断面临新问题,所以如何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丰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水平,不断推出新的研究成果将是贵州三线建设研究面临的又一课题。
[1]罗辅维.贵州航天三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与建设[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2]陈明.新世纪贵州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8.
[3]杨武.三线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探讨——贵州航天电器股份公司改制方案设计及评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1.
[4]刘有源.贵州三线军工企业成长中的管理变革[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3.
[5]侯为民.江南投资控股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6]涂娅莉.三线军转民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08.
[7]杨宗贵.“三线”建设迁移对贵州经济发展的影响[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3):1-4.
[8]劳晗.贵州三线建设始末[J].贵州档案史料,2001,(2):69-77.
(责任编辑:魏登云)
A Summary of Researches into Guizhou’s Third Front Con
struction
WANG Jia-cui
(School of History Culturical and Tourist Management,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The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 was a massiv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beginning in the middle of 1960s by China in its middle and western interiors,where it would be strategically secure in the event of a war.Guizhou Province,in the core area of the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carriedoutmassivedevelopmentsof national defense,science,technology,industry and transportation.With the deepening of National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 researches,Guizhou’s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 researches have also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but need further development.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work,summarizes Guizhou’s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 researches and rethinks the problems in the stud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search of Guizhou’s and even national Third Front Construction.
Guizhou;Third Front Construction;research
K27
:A
:1009-3583(2014)-0021-04
2014-03-25
本文为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三线建设与贵州近50年社会变迁研究》(13GZYB15)和遵义师范学院乌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基地课题《遵义三线建设研究》(WJ2013015)阶段性研究成果
王佳翠,女,贵州遵义人,遵义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贵州地方史及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