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4-02-05程怀志杨庆丽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社区卫生慢性病卫生

郭 斌,程怀志,杨庆丽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2 大庆市医疗保险局龙凤分局,黑龙江 大庆 163711)

·流行病伦理·

从经济学视角分析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对策研究*

郭 斌1,程怀志1,杨庆丽2

(1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黑龙江 大庆 163319;2 大庆市医疗保险局龙凤分局,黑龙江 大庆 163711)

慢性病现已成为全球致死致残的首因,是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根据中国慢性病的发展趋势及其经济负担,多维度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加强社区管理,发挥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建立、健全慢性病患者门诊账户;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率;树立防重于治、小病即治的观念,期望能够有效地缓解慢性病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和疾病痛苦。

经济学;慢性病;流行现状;对策研究

1 慢性病的流行趋势与发展现状

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致死致残首因,主要包括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5年全球有3500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80%的慢性病死亡发生在人口占世界绝大多数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2008年全球有3600万人死于慢性病(约占所有死亡人数的63%),有29%的人不足60岁并且半数为妇女。预计到了2030年,全球死于慢性病的人数将增至5500万人,其中,死于心血管病的人数将从2008年的1700万人增加到2500万人。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70%的死亡者死于慢性病,全球的平均水平为63%,而中国已经超过了80%。中国的慢性疾病的发病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现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中国总死亡人数的85%,45%的慢性病患者死于70岁之前,全国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75%。目前,中国已有超过2亿高血压患者、1.2亿肥胖患者、9700万糖尿病患者、3300万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其中,65%以上为18-59岁的劳动力人口。[1]近年来,我国居民常见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的趋势(见表1),对于社会、家庭和国家而言,慢性病的经济负担均会加重。

2 慢性疾病的经济负担

目前,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慢性病会对人们的健康及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2]慢性疾病的费用在这些国家都很高,通常是由患者以现金卫生支出的方式来承担,直接导致家庭贫困,[3]造成 “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窘境,而且慢性疾病的费用对于政府来说也是相当高的,中国也不例外。2010年卫生总费用中,慢性病卫生费用为12910.77亿元,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为69.98%,传染病等其他疾病以及伤害的卫生费用所占比重为30.02%。在中国2011年的卫生总费用构成中,政府预算卫生支出为30.66%,社会卫生支出34.57%,个人现金卫生支出34.77%。[4]与前几年相比,个人现金卫生支出所占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下降,但目前我国居民个人直接付费仍为主要筹资形式。

表1 1993-2008年我国慢性病患者患病率 (%)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在未来十年,中国因心脏病、心脏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导致过早死亡将产生558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到2015年中国慢性病直接医疗费用将超过500亿美元。[5]慢性病的病程缓慢,逐渐加重,其病理变化常具有退行性以及不可逆性的特点,一旦患上即须终身治疗,并且,到了慢性病的晚期,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将会使患者及其家庭付出巨额的医疗费用,[6]同时也会降低我国劳动力水平。2011年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指出,在我国心血管病死亡者年龄构成中,45岁至64岁年龄段的占到21%;而在心血管患病年龄构成中,这个年龄段的比例达到55%。全国第三次全死因回顾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约75.4%的居民死于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慢性病高额的医疗费用和高致残率对群众的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

当前我国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70%,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未来20年,40岁以上人群中主要慢性病患者人数将增长1到2倍,慢性病导致的负担将增长80%。[1]

3 防治慢性病的对策及建议

3.1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存在并潜伏着,主要包括环境危险因素,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以及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这四大类。虽然对某些危险因素的消除或改变我们尚无能为力,但有些危险因素则是可以避免或排除的,比如说生活行为与方式。

全球每年有1700万人死于可以预防的慢性疾病,前几位的慢性病包括: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和肥胖症等,据分析,大部分病人患以上疾病的原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其中最重要的三点因素是不健康的饮食、缺乏锻炼和吸烟。[5]1998年美国癌症死亡率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首次下降。[7]2001年至2006年男性癌症死亡率平均每年下降1.9%,女性平均每年下降1.5%。这都归因于美国一系列预防措施的实施,包括改变饮食习惯、控烟、预防病毒感染、控制肥胖、限制酒精摄入等。通过具有成本效益以及可行的干预措施,大部分与健康、社会以及经济后果相关的慢性病都能够减少或预防。[8]

目前,我国有3亿人吸烟,80%的家庭人均食盐和食用油摄入量超标,18岁以上成人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比例不到12%。成人中饮酒过量者超过了17%,18岁以上饮酒者达到12%~17%,重度饮酒占到4%~5%。[1]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在我国人群中普遍存在,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提高人们身体素质与生命质量。

3.2 加强社区管理,发挥初级卫生保健的作用

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一、二级预防工作。但随着慢性病患者人数的增加,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却下降了,究其原因不外乎与慢性病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技术水平不信任有关。[9]同时社区家庭病床准入、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尚不健全,[10]医疗定价存在差额以及医保措施也不到位,这些都会影响居民就诊的积极性。很多患者怕延误病情,经常会舍近求远去当地大型医疗机构就诊。再加上全科医师的待遇不高,导致其工作热情下降,不安心为基层服务,造成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可罗雀的景象。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能与社区百姓紧密结合。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软件”与“硬件”的投入力度,强化监管机制,完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慢性病用药指导,加强对社区居民卫生健康知识宣教,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初级保健的作用。

3.3 建立、健全慢性病患者门诊账户

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范围依旧停留在“保大病”的层面。一般情况下,住院患者方可享有一定比例的报销权利。而慢性病患者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入院治疗的,这也就意味着患病前期及中期的医疗费用都需要患者及其家庭来承担。

研究表明,疾病对居民的经济损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疾病使人的生产能力受损,从而导致家庭经济收入下降;第二,在以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为主要筹资方式的机制下,居民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极弱,易致家庭陷入贫困或加剧贫困。对于很多慢性病患者来说,日积月累的卫生费用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是相当沉重的,极易导致慢性病患者及其家庭陷入贫困恶性循环。贫困也会影响疾病的治疗,不利于个体及社会的整体协调发展,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因此,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可建立门诊报销账户,对于患有二种及以上慢性病患者降低门槛,并提高一定的报销比例,可减轻患者就诊压力。

3.4 提高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我国城市慢性病患病率为28.28%,农村慢性病患病率为17.05%,城市慢性病患病率远远高于农村的患病率,这个数据并不能说明农村居民的健康程度要好于城市居民,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利用的状况。

缺乏卫生服务的利用可能和许多因素有关,如包括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个人的选择以及对医疗保障制度的期望。2008年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数据显示,经医生诊断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为21%,其中未住院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的占70.3%;住院病人中主动要求出院的病人因经济困难或花费太多而出院的病人占54.5%,可见经济对卫生服务利用与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长期健康的人相比,慢性病患者对卫生服务资源需求是较大的,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会被进一步扩大。[11]所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关注的重点应偏向于这部分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人以及经济贫困患者,提高他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

3.5 树立防重于治、小病即治的观念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早在战国时期韩非子的《扁鹊见蔡桓公》就有记载蔡桓公因小病拖成大病最终不治而亡的故事。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对此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医学是复杂的、变化的、因人而异的,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的确,由于信息不对称,医学专业人员与患者对卫生服务需要的认识有时是存在矛盾的,患者很难透过疾病表面现象来看事物的内在本质。而如今中国人仍存在这样的偏见,能治好的小病并不着急,而难治的疾病倾家荡产也要在所不惜。殊不知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很多慢性病也是小病拖延治疗、疏忽大意造成的,应该适时的转变观念,防患于未然,而且患病后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以防并发症的出现,不要轻信江湖郎中的偏方延误正规治疗。

自古就有“良医治未病”之说,可谓是事后控制效果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效果不如事前控制,所以防病要比治病更重要,不能小病不治,积成大病,最后因为回天乏术,人财两空。

[1]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慢性病防治中国专家共识[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5):349.

[2] Strong K,Mathers C,Leeder S,Beaglehole R.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how many lives can we save?[J].Lancet,2005,366(9496):1578-82.

[3] Hulme D,Shepherd A.2003,conceptualizing chronic poverty[J].World Dev,2003,31:403-23.

[4] 张毓辉,万泉,翟铁民,等.2011年中国卫生总费用核算结果与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32(1):5 -9.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eventing chronic diseases:a vital investment[R].Canada.2005.

[6] 解垩.中国居民慢性病的经济影响[J].世界经济文汇,2011,(3):74-86.

[7] Howe HL,Wingo PA,Thun MJ,et al.Annual report to the nation on the status of cancer(1973 through 1998),featuring cancers with recent increasing trends[J].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2001,93(11):824-842.

[8] Wang Yf,Lim H,Wu Y.Growing global burden of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nd an alarming situation in China[J].Beijing Da Xue Xue Bao,2012,44(5):688-93.

[9] 郑轶玲,华思敏,戴俊明.社区慢性病患者治疗满意度及服务利用状况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2153-2156.

[10] 廖伟华,郑国俊,张金成.综合医院专家驻站查床对社区家庭病床管理效果的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1406-1407.

[11] Wolff JL,Starfield B,Anderson G.Prevalence,expenditures,and complications of multiple chronic conditions in the elderly[J].Arch Intern Med,2002,162(20):2269-2276.

〔修回日期2013-09-25〕

〔编 辑 王 耀〕

Analysis on Epidem ic Status and Control M easurements for Chronic Disease from the View of Econom ics

CUO Bin1,CHENC Huai-zhi1,YANC Qing-li2
(1 Daqing Campus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Daqing 163319,China;2 Longfeng Branch of Daqing Medical Insurance Bureau,Daqing 163711,China)

Chronic disease has become the first cause of death and disability in the world,is one of themain threat to people's health.According to Chinese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economic burden of chronic diseases,multidimensional put forward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to promote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strengthen communitymanagement,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primary health care;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chronic disease outpatient accounts;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health services;set focus on prevention,the concept of ailment or cure,can effectively relieve chronic expectation to family and society bring heavy burden and pain.

Economics;Chronic Disease;Current Situation;Strategy Study

R-052

A

1001-8565(2014)01-0138-03

2013-06-2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ZH060)

猜你喜欢

社区卫生慢性病卫生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卫生歌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讲卫生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