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新闻摄影记者的“社会眼”

2014-02-04□来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7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民生摄影

□来 宾

(连云港日报社,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浅论新闻摄影记者的“社会眼”

□来 宾

(连云港日报社,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新闻摄影记者是在用照相机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用照相机关注并记录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照相机反映并引导社会舆论,一名称职的新闻摄影记者,他会时刻关注民生,经常站在百姓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把镜头对准社会,对准百姓生活的热点、难点和焦点。

把握正确方向,用“社会眼”讴歌时代

新闻摄影记者是新闻队伍中的一员,首先要讲政治,有很好的政治素质、很高的政治敏锐性和很强的政治辨别力,始终把握正确的政治舆论导向,摒弃并反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新闻自由”思想,用影像作品记录对祖国和人民深厚的感情,从而使其摄影作品变得意义深远。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意义深远、影响广泛的摄影作品,概莫能外。如经典照片《我们热爱和平》,此作品发表后,中国政府随即将其印成小幅卡片,由赴朝慰问团分发到志愿军战士手里,在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们几乎人手一张。战士们看到可爱的孩子后都激动地宣誓:为了保卫祖国,保卫和平,保卫孩子们,即使在战争中牺牲也死而无憾!《开国大典》、《北京申奥成功》、《神六升天》、《三峡截流成功》、《欢送志愿军归国》、《王军霞夺得奥运会金牌之后》等一大批摄影佳作之所以影响力巨大,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源于作者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把握党和国家的政治方向,善于将政策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用摄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加以引导;善于发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与事而予以跟踪报道。具有强烈政治新闻敏感性的摄影记者,应该是事件现场的到位者,日常新闻的提炼者,欲发新闻事件的预感者,更重要的应该是“决定性瞬间的捕获者”。让照相机真正意义上成为关注记录祖国命运和人民利益的“社会眼”。

引导主流意识,用“社会眼”唱响社会主旋律

新闻摄影记者要想拍摄出优秀的新闻摄影佳作,除要掌握扎实的摄影技术等“硬件”外,还须有爱国心、事业心、仁爱心及强烈的捕捉意识和精品意识等“软件”作支撑。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中,许多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用影像将经典瞬间定格,将那些洋溢着人性光辉的好人好事传向四面八方,雷锋就是一个典型代表。雷锋生前留下的大量影像资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史料,更让我们从这些生动的画面中,感受到他的可亲、可爱、可敬、可信,这些史料对宣传雷锋精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又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摄影记者拍摄的《走出汶川》,让身处危难中的人民看到希望,更加激发了全国民众抗震救灾的信念与决心。新闻摄影工作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支重要力量,应为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加油鼓励,开拓创新。前段时间受一些负面新闻的影响,不少人在倒地老人面前不敢出手相救,在应该助人之时冷漠相待,这些个别现象经媒体报道后在公众心中产生很大反响,让很多人发出“好人难做”的感慨,甚至让很多正义、善良的民众感到迷惘。但众所周知,“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上也在不断演绎着这样的动人故事。随后一些报刊连续刊登“最美”群体影像展现道德力量的新闻图片:为溺水者做人工呼吸的“最美女护士”,用双手接住坠落孩子的“最美妈妈”,17岁的女孩叶霄雯临危不惧,两进火场,救出邻居家两位老人,被当地百姓称为“最美姑娘”……这些“最美”图片,真实记录下我们身边普通群众助人为乐的精彩瞬间和动人故事,汇聚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唱响了社会主旋律,增强了人民精神力量。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摄影记者更要加强社会责任感,树立与其传播能力相匹配的社会责任意识,坚守新闻道德,积极传播对社会和公众有利的正能量。

镜头对准百姓,用“社会眼”关注民生

新闻图片的民生化视角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民生新闻是指关注人民生计,关心群众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社会新闻,但在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新闻摄影关注民生,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媒体的义务和责任。新闻摄影记者应深入生活,走进民众,满腔热情地报道我们生活里的光明面和积极面,客观报道我国发展的主流和趋势,热情鼓励社会的进步和文明。我国新闻摄影记者要从群众中来,重新回到群众中去,尽力用相机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倡导文明,鼓励先进,激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热情。

时任《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的解海龙从1991年开始,深入中国贫困地区,足迹遍及中国26个省、12O多个县,采访拍摄了数百所农村学校、上万名农村学生和乡村教师,发表了数百幅具有强烈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纪实摄影作品。他拍摄的《希望工程》的宣传照片,贫困孩子苏明娟一双充满渴望的大眼睛感动了中外无数有爱心的人们。中央领导、普通百姓、海内外华人、国际友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成了“希望工程”的捐款者。大眼睛苏明娟的照片,只是他大量感人的照片中的一张,是他在感动中捕捉拍摄的一张经典照片。

捕捉意识是摄影记者的硬功夫。捕捉意识,也就是新闻敏感,这是摄影记者必须具备的实际工作能力,也是其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水平及个人学识和修养的集中表现。它主要表现为: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能够迅速判断突发事件或人物的新闻价值而主动出击;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用摄影的方式表现出来并加以引导;善于发现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促进社会进步的新人新事而予以跟踪报道等等。只有具备了强烈的捕捉意识和过硬的捕捉本领,才能真正做到关注民生,反映民生。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民生摄影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郑治国:穿越新中国核弹爆炸中心的摄影记者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爆破瞬间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