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党报不能因“创收”弱化社会责任

2014-02-04刘英姿

中国地市报人 2014年7期
关键词:党报新闻报道群众

□刘英姿

(周口日报社,河南 周口 466099)

地市党报不能因“创收”弱化社会责任

□刘英姿

(周口日报社,河南 周口 466099)

上世纪80年代的新闻体制改革,将党报定位为“事业化性质、企业化管理”,逐步实现财政“断奶”,转而步入市场经济,地市党报把“创收”作为一项重要抓手。因过分重视经济创收,致使一些地市党报在前行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自我,忘却了原本担负的职责和重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效果,严重影响了地市党报质量的提高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弱化了新闻的引导和启示功能

新的历史时期下,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形态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考验。在此环境中,一些从西方过来的不良文化,非常容易侵蚀那些生活在基层、文化水平不高、意志不坚定的人民群众,继而为社会增加不和谐因素。处在基层的地市级党报是宣传推广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行为,对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通过发掘身边的人和事,达到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作用。

可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正确的引导功能和启示功能正在地市党报中逐步弱化。因过不上以前靠财政吃饭的“好日子”,众多地市党报为保住手里的饭碗、继续生存下去,不得不“挑肥拣瘦”、“嫌贫爱富”,将自己的读者群体定位在中产阶级、白领阶层、公务员队伍、政法干警等这些广告商青睐有加的“重点人群”,以赚取更多的广告费、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为迎合这些广告商的不同需求,地市党报不断调整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即便发现一些广告商存在问题,但只要其在本媒体上投放广告,也可以巧妙规避有关该广告商的负面报道,达到维护企业的“良好形象”的目的。

同时,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得到更多广告商的青睐,地市党报不惜放弃自身原则,造成诸多新闻不平衡。2011年,广州汽车在某报投放广告,宣布“今天没有什么新闻比广汽SUV传祺GS5全球首发更重要”。这则广告引来的波澜不断,诸多学者纷纷质问新闻报道的底线究竟在哪儿。地市党报的“嫌贫爱富”,直接忽视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新闻报道不是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目的,而是以实现众多广告商根本利益为目的,从而不想也不愿意去深挖新闻背后的事实真相和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使新闻报道越来越简单化、低俗化、表面化,逐渐丧失了自身正确的引导功能和启示功能。

降低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操守

早在1997年,中宣部、广播电影电视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就发布了《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明确提出“新闻报道与广告必须严格区别”,“新闻报道与赞助必须严格区分”,“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必须严格分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编营分离”,具体是指内容编辑权和出版经营权之间要相互分离,编辑部门的内容生产要独立于发行者、广告主、其他社会团体等利益倾向,以形成彼此独立却又相互支持的良性格局。

规定很明确,现实很残酷。面对日趋恶化的生存环境,一些地市党报为了首要任务——创收,把新闻生产与经营收入合二为一,为身在采编部门的编辑记者定目标、下任务,不但要完成广告收入而且还要担负一定的发行任务。这种做法,无疑使那些真正想成为一名好编辑、名记者的新闻工作者慢慢改变了初衷。因为他们发现,即便自己有再多的社会责任感,或者采编出再多的优秀新闻作品,也无法确保自己手中的饭碗。

迫于创收的压力,一些新闻工作者便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手中的权力上来,或以曝光当事方丑闻的方式强拉广告,或以正面报道为条件向当事方索取好处,频频出现丧失职业道德和违背职业操守的现象。致使一些特定的有偿新闻应运而生,即如果一家广告企业或机关单位在自己的报纸上投放了一定数额的广告,这家媒体便会以各种名义或方式,免费为其配送一定篇幅的软新闻,非常类似商家在促销活动中推出的“买一送一”。与之对应的还有一种“有偿不闻”,即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达到个人的经济目的,只要对方能拿出一定的公关费用,便会撤掉不利于广告客户的负面报道。

影响了在群众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作为大众传媒,地方党报有着一套属于自己的、颇具特色的文本构建准则和表现事实的话语形式。弘扬主旋律和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主旨的党报宣传体系,就是这种文本规则的具体表现。正因为有这样的特色和优势,党报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着绝对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是不言而喻,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然而事与愿违的是,一些地市党报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为了完成创收目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晚报化”、“都市报化”现象,纷纷增设娱乐版面,加大了娱乐新闻的报道力度,继而忽视了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新闻报道,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失去了“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疾苦”的阵地,自然也就影响了在群众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此外,由于受到创收的牵制,一些正当的舆论监督稿件,几乎在地方党报上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被利益驱使的采编人员创作出的广告味儿十足的软新闻,甚至是虚假新闻。

只对自身有价值的市场或内容进行投入,这种过度追求商业化的倾向,也是业界与学者经常忽视的一个方面。市场化的地市党报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愿意关注那些能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的片区、行业或人群,毕竟他们首先考虑的是员工的收益和饭碗。可这就难免造成了诸多的不平衡,如对城市和农村报道的不平衡,对弱势群体和机关单位报道的不平衡,对消费群体和商业群体报道的不平衡。长期如此,必然导致地方党报越来越呈现城市化和权贵化倾向,离“三农”有关的内容越来越远,一些大的商业报道充斥着新闻版面,普通群众的声音越来越弱小。如此以来,地方党报在群众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越来越小,也就不足为奇了。

由此可见,随着近年来地市党报市场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我们不能对造成的负面影响熟视无睹,需要采取必要措施,回归办报的初衷,努力提升报纸质量,积极服务广大读者,不断提升报纸发行量,引导地市党报朝着健康的商业化道路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地市党报的社会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党报新闻报道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