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涉外医疗服务与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涉外护理人才为例

2014-02-04周菊芝

浙江医学教育 2014年3期
关键词:外籍人士人才队伍医护人员

崔 红,周菊芝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涉外医疗服务与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涉外护理人才为例

崔 红,周菊芝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通过对涉外医疗机构、外资企业和部分高校的实证调研,以定性和定量的方式分析了涉外医疗服务与人才队伍的现状及急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涉外医疗服务和人才队伍的水平。

涉外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现状分析;对策

随着我国城市国际化进程的加速,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不断深入,各类长短期居住、工作,进行企业投资、商务交流、旅游探亲等活动的外籍人士日益增多,涉外医疗及健康服务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大量的外籍人士作为新的医疗服务需求群体形成了一个潜在的巨大医疗健康服务市场,而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已成为改善投资环境和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医疗服务人才,如何解决制约涉外医疗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瓶颈,已成为政府、行业和高校需要认真研究并加以切实解决的一个现实课题。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以期为政府的宏观决策、医疗卫生行业服务模式的完善和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思考。

1 涉外医疗服务需求与人才服务供给现状

1.1 外籍人士医疗需求状况

2013年5月31日的国际金融报数据显示: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来华的外籍人士数量年均增幅达10%。现今广州临时登记的外籍人士为20多万人次,常住的约2万多人;在上海常住外籍人员在2011年时已超过20万人;在北京,外籍常住人口已过11万人,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60万人。浙江等沿海省市也聚集了来自中东等各个国家的商人,常住外籍居民多达10万人。据宁波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12月宁波市常驻的外籍人士约8000余人,80%以上分布在大专院校及外资企业。同时短期居住及过境的外籍人士也日益增多,累计达16.8万人,主要是过境游客、短期培训及学术交流人员。

据宁波外国企业服务贸易有限公司调查数据显示,约85%的外籍人士会选择去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健康体检或治病就医,10%选择自我治疗,5%未进行任何治疗。就年龄结构而言,中青年占了70%以上。人群总体趋于较高的健康水平,医疗服务需求适中,而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却显得尤为突出。

1.2 涉外医疗服务及人才供给状况

世界各国“护士荒”现象日益突出,并呈现周期性的变化[1]。据美国卫生部预测,美国每年缺少护士10万名[2]。未来10年,英国、加拿大、新加坡及全球其他国家将急需护士60万人[3]。目前,中国每千人口护士数为世界倒数第三。

国内大量的外籍人士作为新的医疗服务群体形成了潜在的巨大的涉外医疗服务市场,而与之对应的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尤其是涉外护理人才明显短缺。据了解,杭州、宁波等城市的多家医院虽都设有国际保健中心开展涉外医疗服务,但仍不能满足外籍人士就医的多元医疗服务需求。而国内多数医疗机构提供涉外医疗服务的人员主要还是由日常的门诊、病房医护人员兼顾,并未建立涉外门诊或病区的专职医护人员队伍。此外,涉外医疗服务开展的基本上是以医疗急救治疗为主,而保健疗养、健康咨询等服务开展较少,难以适应国外“防胜于治”的健康理念。

2 原因剖析

2.1 对涉外医疗服务质量缺乏信心

随着医学模式和健康观念的更新,健康服务理念已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相应的健康服务业迅速发展。然而国内涉外医疗人才的服务理念及水准仍以开展医疗急救治疗为主,保健疗养、健康咨询等健康服务开展较少,同时又缺乏相应的人文诊疗理念。如,缺乏相对独立的诊疗环境;缺乏全程陪同服务理念;缺乏随到随诊的诊疗条件。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医护人员在培养模式、资质认证、素质要求、服务能力及诊疗理念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不少差距。如,语言交流水平无疑与医疗安全和医疗服务水准息息相关。国内多数医院的医护人员不能用英语直接沟通,就医需带翻译,外国人又讲究隐私,就医矛盾突出。医患之间语言交流障碍、诊疗理念差异和健康服务业的落后直接影响了疾病的诊治和医患的沟通,使外籍患者对医护人员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病情,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产生顾虑,这是造成外籍人士不信任国内医疗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

2.2 对涉外医疗服务开发缺乏有效体系

一方面大量的外籍人士作为新的医疗服务需求群体急需不断完善涉外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但另一方面政府、高校及医疗机构缺乏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联动作用。如,政府缺乏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的政策机制;高校缺乏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医院缺乏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医院在具体的涉外医疗服务运行中,硬件设施投入大,人才队伍、技术力量、服务水平要求高,如果这部分医疗资源利用率低,医院势必会出现支出与收入的不平衡状态,直接导致涉外医护人员服务质量、服务数量等服务的投入与服务产出(报酬)之间严重不平衡。尤其在公立医院全程服务的医护人员工作量等问题上,开展对外医疗保健与健康服务,其相应的的劳动报酬并未得到体现。这些因素间接导致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等涉外医疗服务的缩水,又引发对外医疗健康服务就医环境欠佳、就医程序复杂及全程陪同服务欠缺等一系列问题,由此产生外籍人士对当地现有的医疗技术、健康服务人才缺乏信心,对医疗健康服务水平产生偏见,选择回国或舍近求远赴香港就医的难堪局面。

3 建议对策

3.1 探索多元化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开发的有效体系

涉外医疗服务及人才队伍的首要任务是建立“政府—高校—医院”和谐联动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政府起主导作用,主要通过人力资源配置等多种形式进行合理调度,确定规划、目标,制定政策和保障措施。笔者建议,拟由发改委、教育、外事、卫生等部门牵头,对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开发及培育进行专项系统调研,形成决策建议,以消化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是人才开发的主角,应充分发挥其医学人才培养的资源优势,系统规划涉外医疗服务人才的培养。科学设置培养目标,注重与涉外医疗服务的社会需求及岗位胜任力的对接,为政府一系列后续决策提供智力保障;医院是人才使用的主体,医院一方面要通过对涉外医疗服务人才的管理,从中选拔具有外语优势的毕业生到涉外医护岗位工作,建立定期培训考核制度,通过提供出境出国学习交流机会、提高岗位薪酬待遇等举措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从事涉外医护工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完善符合西方人文背景的就医流程及诊疗理念,符合外籍人士需求的就医环境,还应不断探索建立涉外医疗保险制度的可行性。

总之“政府—高校—医院”三方联手,每个环节内在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与基础,而环环相扣的联动作用将促进涉外医疗服务和人才队伍有序发展。

3.2 开创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培育的新途径

新型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培养需转变教育观念。这就要求高校与市场相结合,与社会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创新培育途径[4]。一是充分发挥各方力量,本着政府主导、医院支持、学校培养的基本原则,通过共创、共建、共投、共享等多种形式,开创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培养新途径。如,积极通过招商引教,引进国外相关医学类高校教育投资等项目,培养具有专业化、国际化素质的涉外医疗服务人才;二是鼓励医学类高校积极探索“定向培养、工学结合”、“中外合作、联合培养”等多元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如,深化与中外合资医疗机构联合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的合作项目,借助医学类高校与澳大利亚、英国、瑞典等国家已经开展的国际化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进双方院校的教师交流访问、学分学历互认、学历学位提升、学生短期社会实践等项目,加快国际化医护人才培养步伐;三是深化与中外合资大型综合性国际医院联合培养国际化高端医护人才的合作项目,以工学结合的理念由双方共同培养符合涉外工作岗位需求的医护人才;四是充分利用医学类高职院校获得国内国际护士执业水平考试(ISPN)协作组织成员单位的优势,根据ISPN标准体系组织教学。满足学生出国求学愿望,缓解国内就业压力的同时,尝试开展社会化培训,为护理人员提高涉外护理工作能力或出国工作交流提供服务平台。

3.3 合力推进涉外医疗服务和人才队伍水平的提升

一是借鉴香港等城市涉外医疗机构人才运行的条件与策略,以医院为依托,设立以医院一个科室形式存在的门诊、急诊、病房等涉外医疗科为基本单位的涉外医护队伍,以突出的专科或差异化的服务取胜;二是对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对涉外医疗健康服务提出实行全科、全时、全程服务的要求,要求上岗医护人员的技术、质量、政策水平乃至举止投足都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当然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员的高成本,所以涉外医疗健康服务收费应高于同一医院的普通医疗服务收费应得。医院在实行一级成本效益核算的情况下,充分考虑涉外医疗健康服务工作的性质和人员结构的特殊性,适当采取不同的核算方法以使相应的涉外医护人员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三是涉外医疗应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即运用医院与市场相结合,国内与国外相结合等多种手段创新涉外医疗服务途径。如,以境外驻地企业、驻地商社、办事处的外籍人士及家属和入境旅游者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包括门诊、急诊、出诊、24小时以内的留观、健康体检、预防保健和免疫接种等医疗健康服务,以保证长期稳定的涉外医疗服务;也可以通过与驻地境外机构和大型国际旅游公司签订长期合同服务的方式,争取国际医疗健康服务市场的份额,以避免涉外医护人员的资源过剩及浪费,同时进一步促进服务的积极性,提升服务的水准。

3.4 营造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是政策环境,即引导涉外医疗服务人才,尤其涉外护理人才资源的培养,引导创建一批政策扶植、校企联合培养的新项目;二是社会环境,即形成社会支持,营造共创、共建、共赢的良好局面。如,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可根据医院外籍患者市场的发展速度,共建一个“翻译中心”,资源共享。这种支持体系与临床关系的合理化,可降低医院的整体运行成本,且从质量、效率、安全、创新及患者满意度等各方面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从医院外籍患者市场发展的战略高度着眼,高级医疗翻译中心的建立应纳入提升涉外医疗健康服务水平的日程。此外,世界性护理人才资源的短缺,给我国护理人员创造了更多迈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就业的机会;三是语言环境,即突破医患语言沟通障碍,改进英语语言环境,提升涉外医疗服务人才质量。据山东威海国际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数据显示,自2005年开始向沙特、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外派护理人员1162人,主要通过与多家医疗机构、卫生类高职院校等单位的友好合作,摸索出一条医院、学校、企业三方联合突破涉外护理人才的语言瓶颈。

[1]Han nah H.Canada Increasingly Reliant on Foreign-trained Health Professionals[J].CMAJ,2008,178(3):270-271.

[2]张云生.培养涉外护理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02):139-140.

[3]邹霞,马小琴.我国涉外护理专业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医教育,2009,(05):65-66.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 年)[S].2010.

The situation analysis and suggestion on international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 talents

CUI Hong,ZHOU Juzhi
(Ningbo College of Health Sciences,Zhejiang 315100,China)

Through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foreign medical institutions,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foreign medical service personnel,especially the status quo and problems of foreign nursing talents,were studied with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in order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foreign medical service personnel,also provides reference and empirical case support for the health industry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medical service;talent;status of supply and demand;suggestion

G642.0

B

1672-0024(2014)03-0007-03

崔 红(1962-),女,浙江宁波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教育学

2013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项目(编号:R2013A010)

猜你喜欢

外籍人士人才队伍医护人员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缅甸联邦政府将整顿外籍人士未经允许租赁土地种植水果的问题
深度解析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