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
2014-02-04
观潮
▶叶祝颐:没有市场竞争谈何价格市场化
(《证券时报》2013年12月20日)
火车票价市场化,让铁路部门挣到更多真金白银,但也直接推高了百姓出行成本,同理,铁路货运涨价,推高企业物流成本,不仅货运、物流企业利益受损,也绑架了市场物价与民生利益。更重要的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内涵就是市场竞争。虽说铁道部拆分了,但是铁路总公司仍是“独此一家”。在缺乏市场竞争下,我们难以奢望独家经营的“铁路总公司”自己跟自己竞争出一个公平合理的客运货运价格与优质的铁路服务质量。如果相关部门引导并保护铁路行业市场竞争,彻底打破“铁老大”垄断局面,铁路运价市场化才能进入议程。
▶胡鸿高:国企改革车轮要运行在法治轨道上
(《上海证券报》2013年12月19日)
国有企业是依据企业法或公司法设立的企业法人,不是国家机关,所以,要去行政化。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成果已经被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并通过法治推进。我国国有企业应当率先垂范,积极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探索和交流,创新国有企业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和考核制度。企业家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栋梁。政治家不一定是企业家。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是性质迥然有别的管理,不是每个国家机关干部都可以到国有企业担任合格经营者的,所以要通过人才市场选聘经营者,并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完善适合国有企业特点的经营者薪酬和业绩考核制度。
(作者系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
▶刘波:走出“所有制”崇拜的陷阱
(《华夏时报》2013年12月14日)
过分拘泥于所有制问题可以说是一种19世纪的思维,也是改革开放之初“姓资姓社”纠结的延续。经济学家张维迎近期在谈及中国改革的理念陷阱时也谈到,不应该把国有企业视为执政党的执政基础,相反,国企现在已成为了“负资产”,因为它造成了低效率,其不公正与腐败堕落也引起了民众不满。淡化所有制意识是一个世界潮流,僵化的所有制思维不能解决现实世界的复杂问题,让资本流动起来才能创造出财富。总之,搞活国企不仅不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还可以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扩展群众基础,而且能打造一个经过“瘦身”之后更有活力的国有经济部门。
▶周俊生:学“自贸区”经验,未必要先挂招牌
(《新京报》2013年12月13日)
建设现代市场体系,重要的是建立起统一公平的市场环境,让各种市场内生性活力充分发展,自由竞争,而不是由政府输送特殊的政策优惠来人为制造一些发展高地。2013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上海自贸区,已经不再沿用以往那种给区内企业以政策优惠的传统做法,而是将政府对投资的审批制度改为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以此来给投资企业开通快车道,提高投资效率。这种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完全可以在自贸区之外的其他地区推行。但是,目前各地对于争办自贸区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却停留于以往办开发区那样的等待上边审批,这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倡导的改革精神并不吻合。上海自贸区目前推行的一些制度本来就是为了给各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因此,即使不挂自贸区的招牌,目前在自贸区内实行的某些可行制度也完全可以在各地引进。
▶祝乃娟:依法征税是重塑税收公信力的前提
(《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12月13日)
税收应是将民众的财产收入转化为公共福利,税收权的来源与目的必须合法。只有在征税权合法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讨论减税及税负公平等问题。并且,税收必须依据法律,但在现实征收中却经常产生一些变动性。三中全会提出了改善国家治理及构建良性的政府与社会关系,在税收领域应进一步推进税收立法工作,在税收方面严格遵循法治思维,而不是留下太大弹性空间。这是税收的起点,只有在这个基点确立后,才能进一步谈税负公平及它在二次分配中的作用。税收的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不过只有当它与透明的财政制度以及税收法治相结合的情况下才是如此。也唯有如此,才能构建良性的国家与纳税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