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肾嗜酸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2014-02-04孙立新关会林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占位性标本血流

孙立新 关会林 刘 冉 赵 微

肾嗜酸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孙立新1关会林1刘 冉2赵 微1

目的 探讨肾嗜酸细胞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1例因肾脏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对21例患者进行检查后,所有患者超声均表现为单侧发,其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较为清楚,病灶回声稍强,病灶范围为(1.9cm×2.5cm×2.0cm~12.0cm×7.1cm×9.3cm),周边存在血流信号,呈现点、线状,较为规则,其中患有囊实性病灶患者2例,囊内分隔明显。术后病理标本切面呈棕黄色或灰褐色,其中表面为鱼肉样患者2例,表面类似剥离面且粗糙伴骨化现象患者2例,患者肿瘤细胞嗜酸性胞浆丰富,水肿间质排列成岛(HE×400)。结论对于肾嗜酸细胞瘤而言,超声表现为良性病变,与病理大体标本吻合,采用超声检查,结合患者的病灶回声,依据其血流特点,能够做出有效诊断。

肾嗜酸细胞瘤;超声表现;病理对照;研究

肾嗜酸细胞瘤作为一种良性上皮性肿瘤,主要处在肾脏远曲集合管与小管的相接地带,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男性易发,病因复杂,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是在就诊检查后才发现,少数患者腰部出现钝痛、镜下血尿。随着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发展,结合超声表现,针对该疾病在术前能够做出较为准确的诊断[1]。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21例因肾脏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其超声声像图特征以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医务人员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认识,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 21例因肾脏占位性病变入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超声与活检病理检查证实为肾嗜酸细胞瘤。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在(52.4±10.5)岁。其中有 2例曾腰部不适而就诊,因左腹部包块而就诊患者为3例,因肾占位性病变就诊患者16例。

1.2 检查仪器与方法采用超声诊断仪(机型为GE Voluson 730 Pro V 超声仪,生产厂家为北京朗思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实时凸阵探头,频率在2.5~5.0mHz。嘱患者取俯卧位、侧卧位及平卧位三种不同体位来配合超声检查,扫查肾脏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双侧肾形态及大小,二是病灶部位、形态、大小、内部回声与边界以及是否存在钙化或液化现象,三是内部血流信号分布与丰富情况,四是周围组织与病灶之间的关系,五是腹膜后腹淋巴结、下腔静脉与肾静脉状况。结合术后的病理标本,对比分析患者病灶大小、部位、形态、回声、边界与病理的钙化、囊变、出血等情况,观察超声血流成像特征,对比分析病灶大体血管的分布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时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超声声像学特征21例患者病灶部位均为单侧,其中17例患者在左肾上,其余位于右肾上,病灶范围在(1.9cm×2.5cm×2.0cm~12.0cm×7.1cm ×9.3cm),最大的处在左肾上,可见其囊实性包块内为分隔状态,回声局限在2.8cm×4.2cm左右,均呈现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清晰。病灶突起且有晕环患者3例,囊实性病灶患者2例,分隔明显。所有患者病灶回声较强,周边与内部存在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腹膜后腹淋巴结明确,均未见下腔静脉瘤栓与肾静脉瘤栓。

2.2 病理分析所有患者中,肾癌根治术患者为12例,肾脏部分切除术患者为9例。病灶大体标本呈现椭圆形或圆形,包膜可见,其切面为棕黄色或灰白、灰褐色,其中2例患者的病理切面为鱼肉样,2例表面类似剥离面且粗糙伴骨化,肿瘤细胞嗜酸性胞浆异常丰富,水肿间质排列成岛(HE×400)。

3 讨论

肾嗜酸细胞瘤作为一种肾实质性肿瘤,根据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男性为易发对象,在临床检查中可见肿物,或显示血尿。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超声已经成为了一种基本的检查手段,能够显示出肾占位性病变,诊断价值高[2]。

对于肾嗜酸细胞瘤而言,其病灶通常是在肾实质性内,部分表现为肾表面异常突出,多数呈现椭圆形或圆形,边界显示清楚[3]。本文研究显示,术中大体标本与21例患者的超声表现相吻合,包膜具有可见性,3例患者病灶突起,周边回声稍强,呈放射状,中央致密纤维带明显可见,向外延伸,肿瘤肿大,形成瘢痕,病灶表现为“星芒状”,肿瘤细胞嗜酸性胞浆极其丰富,瘤细胞为索状排列,存在线粒体,细胞器减少。肾嗜酸细胞瘤声像图表明回声均匀,在本文研究中,所有患者的病灶回声均较强,在囊实性包块囊内可见囊性回声,同时处于分隔状态。基于血流供应不足,导致囊性发生变化,这与大体标本具有一致性,均显示出表面类似剥离面且粗糙伴骨化现象,无显著的钙化灶,可能由于骨化的程度受到限制。国内外相关报告表明,肾嗜酸细胞瘤囊性病变患者相对较少,超声表现与病理具有统一性[4]。

综上所述,肾嗜酸细胞瘤无显著的临床症状,主要在疾病检查中才得以发现,在其诊断的过程中,要与透明细胞瘤以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相区别,利用超声检查,具有显著的诊断优势,能够准确定位病灶的大小、回声、形态以及血流分布状况,分析其与周围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就术后病理结果而言,其超声表现与其具有一致性,具有很强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意义,值得推广与应用。

[1] 黄皓.肾嗜酸细胞腺瘤诊治分析(附26例报告)[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1(3):143-144.

[2] 周洋,顾鹏,杜联芳.超声检查对肾嗜酸细胞瘤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6):435-437.

[3] 魏淑萍,杨斌,傅宁华,等.低回声为主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特征[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8):1523-1526.

[4] 刘晓宇,杨国财,唐桂波.肾错构瘤12例影像误诊分析[J].临床荟萃,2010(11):989-990.

R730.41

A

1673-5846(2014)05-0229-02

1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2牡丹江康安医院,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赵微,E-mail:liuxing6133@sina.com。

猜你喜欢

占位性标本血流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Role of telomere shortening in anticipation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蝶鞍分区联合影像征象对鞍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段血流胶囊治疗上环后月经过多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