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销书视阈下小说类型化出版研究

2014-02-04文/张

中国出版 2014年22期
关键词:类型化畅销书文学

文/张 春

新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大众读者对娱乐性阅读的需求超过了以往的审美性阅读需求。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新世纪文学的类型化写作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小说的类型化更是作为消费时代的阅读风尚,成为畅销书出版的重要表征。

一、小说类型化出版的受众特点

文学的类型化,“对读者来说,犹如‘期待域’,而对作者来说则如同‘写作范例’”。[1]为了满足大众读者的阅读消费需求,类型化写作逐渐形成了内在的体式和一定的形式规范,并以文学生产、传播和接受的亲密互动,促成了类型化图书出版的市场选择。

在众多的文学类型中,以小说的类型化最为突出。西方的类型小说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中的浪漫小说、侦探小说、推理小说等,都是类型化图书出版重点关注的内容。中国的传统小说理论虽没有言及“类型小说”,但在“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下,小说的类型划分渐成风尚。如清末民初的“新小说家”为小说分类型,各书局出版的小说都喜欢在封面上标明类型,以方便读者选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明确地将明清时期的小说分为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谴责小说等。此后,通过张恨水、周瘦鹃、秦瘦鸥、还珠楼主、王度庐等著名通俗小说家的创作,类型小说成为通俗文学的一个重要门类。20 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流行的金庸、古龙、琼瑶、亦舒等港台武侠小说、言情小说,更是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进入新世纪,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蓬勃发展,大众对“好看好读”的类型文学特别青睐,这一切促使小说的类型化写作发展迅猛。具有鲜明文化背景及题材类别的类型小说,不断地成为畅销书出版的热点。新世纪的类型小说在人物、情节、语言以及情感诉求上,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创作程式,显示出为不同消费者度身定制的特点。现实中的读者普遍期待这种类型化的“成规”,因为它既满足了他们对“可预测性”和“安全感”的需求,又满足了他们对“刺激性”“风险性”和“出乎意料的感受”的需求,完全符合阅读的“信念”和“快感”。[2]在这里,类型小说“说故事的能力”得到了突出的强调,模式化的情节搭配情感、欲望等书写,造就了有规律可循的畅销书“配方”。如作家海岩的系列“公安言情小说”《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等,总能在正邪之间的斗智斗勇中渲染男女主人公“柔肠百结”的刻骨爱恋,这种“刑侦+爱情”的形式很容易让大众轻松阅读并产生阅读快感。

为了贴合青少年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无论是唯美地书写“明媚的忧伤”,还是纵情地宣泄少年行为的“叛逆不羁”,抑或刻意地表达青春成长的“疼痛”记忆,都成为青春文学畅销书生产和再生产的市场法则。其中,韩寒的《三重门》、孙睿的《草样年华》等作品,以叛逆的姿态、执著张扬个性自我的风格,构成了新世纪青春文本的一大范式;而郭敬明的《幻城》《悲伤逆流成河》,张悦然的《葵花走失在1890》《樱桃之远》和《十爱》等作品,则渲染成长经历中极致的爱和恨,张扬青少年纯粹而唯美的“青春”情感,形成了另一种精致而华美的类型化文风。“青春文学”的类型化潮流,在广大青少年读者中创造了持续流行的阅读时尚。

在文学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推动下,网络文学由最初的性情写作转向日益鲜明的类型化写作,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介入网络文学出版,网络类型小说成为源源不断的畅销书“资源”。先后在网络上流行的网恋小说、校园青春小说、都市言情小说、玄幻小说、穿越小说、后宫小说、职场小说、悬疑小说、新武侠小说等,其写作与传播蔚为大观,不断地掀起新世纪小说类型化出版的热潮。

作为大众情感和阅读趣味的体现,众多网络类型小说既沿袭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如人物搭配的“才子佳人”模式、情节架构的“大团圆”模式以及语言上的民间口语风格等,又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种种心理需求,从而自然地积淀为易于大众认知和消费的文本“成规”,以故事好读、情感大众化而具有鲜明的娱乐价值,直接满足了普通人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的阅读需要。如萧鼎的《诛仙》、唐家三少的《斗罗大陆》、我吃西红柿的《星辰变》、天蚕土豆的《斗破苍穹》等玄幻小说,往往通过人物的身心修炼历程,创造出不断“闯关”“升级”的“修真”或“重生”模式,以相似的“成长”叙述幻化出人物由弱变强的人生轨迹,使现代人很容易产生虚拟的快感和替代性满足。而风靡一时的穿越小说,如金子的《梦回大清》、桐华的《步步惊心》、阿越的《新宋》、灰熊猫的《窃明》等,则一厢情愿地编织现代人的生活“乌托邦”,构建了一种耽于幻想的“架空历史小说”。王强的《圈子圈套》、付遥的《输赢》、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崔曼莉的《浮沉》等职场小说,更是以小人物的世俗经历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商战故事,并以强烈的“亲历”色彩对职场人际关系、处事原则以及销售策略进行了精心的诠释,为广大白领读者提供了求职晋升的知识和纾解身心压力的指南。

其他类型小说也都在不断拓展着新世纪小说类型化出版的市场空间,并以大量趋同性的“配方”式写作,形成了刺激人们购买阅读的“卖点”。

二、小说类型化出版的发展动因

新世纪的类型小说热潮反映了娱乐化、快餐化的文学消费时尚,与畅销书出版形成了紧密的互动关系。具体而言,新世纪小说的类型化写作和出版,伴随新媒体的兴起而渐成潮流,其易于复制和批量生产的特点,投合了大众读者的阅读需要,从而迅速成为畅销书市场的宠儿。在畅销书市场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作者主动适应大众读者阅读趣味的变化,以商业化、模式化的写作投入“类型”文学生产;而出版机构则从商业利益出发推波助澜,不断推动着文学的类型化创作和出版实践。

1.小说类型化写作和出版伴随新媒体的兴起而渐成潮流

新世纪以来,网络等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消解了传统的“精英写作”意识,网络写作脱离了传统编辑的把关,成了世俗化、狂欢化的“大众文学生产”平台。网络文学发展初期,文学创作的类型意识并不明显,但是随着新世纪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学网站的资本运作日益成熟,网络创作和文学出版的类型化渐成潮流。类型化写作易于复制和批量生产的特点,成为许多网络写手的最爱。网上愈演愈烈的类型小说的快餐式生产,直接影响到线下的类型化出版。因此,它其实就是通俗文学(或大众文学)写作的另一说法,是把通俗文学作品再在文化背景、题材类别上进行细分,使之具有一定模式化的风格与风貌,以满足不同爱好与兴趣的读者。

2.小说类型化出版反映了市场化时代大众读者的趣味变化

新世纪文学的类型化趋势反映了大众读者阅读趣味的变化,并在畅销书生产和影视改编中促成了文学出版的功利选择。究其本质,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审美趣味的阶层分化,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文化观念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趣味。“当各个阶层的文化同时在小说领域寻找自己的代言人,展现其对世界的经验和想象时,小说便类型化了。”[3]小说的类型化以一种重要的“互文”背景满足了大众读者的审美期待,从而对畅销书出版的选题策划、市场宣传等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很多出版社都据此确定自己的专业出版方向,并有意识地对图书进行类型化运作。如春风文艺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重点打造青春文学畅销书,“悦读纪”推出适合女性阅读的言情小说、穿越小说等,都是典型的类型化图书运作案例。更重要的是,类型小说不仅有利于打造成畅销书,而且因其符合影视产业的类型化要求,也很容易成为影视改编的热点,所有这些商业化的运作模式都助长了类型化创作和出版的市场热潮。

3.小说类型化出版主动契合了文学市场的细分趋势

市场的分众化,是新世纪畅销书出版的一个重要特点。由于读者的阅读趣味不断分化,文学的创作和出版不再强调面向广大的消费者,而是注重针对特定的消费群体进行创作。分众的优势在于,一旦抓准了目标读者,就可以收获巨大的市场效应。小说的类型化,有利于读者按“类”索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快速地选择作品类型,并进行阅读和消费;有利于写手根据时尚的潮流和读者的需求进行定向创作,从而迅速吸引“注意力”,打造畅销书。对此,由于市场运作方式进入到文学生产领域,同时形成了对创作起明显制约作用的读者消费市场,所以相应产生了适应于这种运作方式及消费市场的文学作品。[4]网络作家烟雨江南也直言,类型小说的出现,是读者兴趣和需要的结果,而要吸引读者,最快捷的方法就是创作他们熟悉的类型化作品。于是,在畅销书市场的影响下,“类型”迅速成了决定作品畅销的主导因素,因为出现在畅销书排行榜上的作家作品总是和一种“类型”相联系,而且往往是最流行的那种“类型”。[5]众多作者和出版机构日益熟谙这一法则,“类型”文学生产随之成为更广泛的畅销书现象。

三、对小说类型化出版的反思

新世纪类型小说的发展和繁荣,是“文学消费主义”的典型表现,它反映了大众读者对通俗文学的喜爱,适应了当前“快餐化”阅读的消费需求。当下的类型小说生产有着非常明确的受众意识,也满足了不同层次读者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尤其是目前以“盛大文学”为代表的文学网站,推行玄幻、武侠、穿越、都市、言情、历史等类型小说的“超市式”服务,并直接对接畅销书出版,更是极大地推进了文学创作与出版的产业化。但是,在大量类型小说创作与出版的背后,却往往以商业化的追求取代了传统文学审美品质的建构。具体来说,目前小说的类型化创作与出版,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症候。

1.趋于潮流化的模仿和跟风

畅销书视域下,商业出版的趋利跟风以及网络上缺乏有效的审查机制,导致大量的写手模仿、跟风。仿作四起的类型文本从人物、情节到语言几乎都如出一辙,故事发展、叙事方式等趋于高度的模式化和同质化。这种模仿与跟风,直接导致原创性匮乏,而且情节越来越荒诞不经,语言更是粗俗、鄙陋,甚至出现了以同音字、音近字、乱码字、特殊符号等彰显个性的“火星文”。在这种由个性化的文字转向商业化制作的过程中,文学创作的“主体性”丧失了,作家的审美创造个性也受到了无情的压抑。而乐此不疲地享用文学“快餐”的消费者,失去了应有的选择能力,以致他们作为传统文学的读者所本应具有的独立性、能动性和再创造性也丧失殆尽,从而成了消费者,而且仅仅是消费者。[6]

2.流于简单的情感满足和感官消遣

很多类型文本强调心理快感,极度张扬“个人的感觉和力量”,对于现代人的心灵抚慰主要停留在简单的情感满足和感官消遣层面,常以虚幻的优越感来规避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和不如意。如众多“穿越”作品全心沉迷于“白日梦”,喜欢以人为编构的种种机缘巧合抽空个人的社会性,以无节制的想象取代政治、文化和历史等现实制约;职场文本往往戏剧化地演绎商场和情场的成功经验,营造了令人神往的人生和爱情奇迹,却有意以虚拟的满足感过滤了现实生活和人性内涵的复杂性等。在“类型”生产的法则下,文化被“物化”,于是,对生活的简单化、模式化处理,对人性的单一化、符号化表现,就成了很多类型小说追求时尚而精神“缺钙”的病象。为了满足大众的审美趣味,文学的娱乐化功能被无限地放大,类型化创作与出版逐渐成为缺乏深度的“批量生产”和快餐化的“潮流运作”,“至于鉴赏趣味,当人们耽于自我冥想或自我娱乐时,对这种趣味就无须挑剔了”。[7]

3.消解价值标准,忽视人文关怀

学者陶东风曾指出当今中国玄幻文学与西方玄幻文学的根本区别在于,西方的玄幻文学“常常具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它们或者表现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问题,或者表现科技主义时代人的生存困境,体现出深刻的现代性反思精神。其中最不济者至少有一个模式化的道德主题以表明其价值根基是稳定的,它们的道德底线还没有崩溃”。[8]而中国玄幻小说中却往往缺少这种人文关怀精神和丰富的人道主义情感。其实不只是玄幻文学,很多类型小说都存在着耽于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消解价值标准、忽视人文关怀的问题。在文本中,往往难以看到作者对复杂人性的表现,对历史、人生的严肃思考和批判反思,甚至有的作品连基本的道德评判和责任意识也不予考虑,带有很大的内容虚幻性和价值的虚无性。

针对上述类型小说创作和出版的症候,笔者认为,尽管文学的生产和消费在市场环境下具有商品性,图书类型化也是出版产业化的趋势之一,但文学作品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同时具有审美性和意识形态性,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需要坚持独立的精神人格。因此,类型化图书出版绝不能简单地迎合读者的低级趣味,必须要坚守基本的文化底线。文学出版不仅要考虑潜在的市场需求,紧扣读者多元化的阅读期待,更应秉承“疏瀹五藏,澡雪精神”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关注生命个体的现实存在,彰显人类求真向善的价值理念,从而在满足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时,不断提升大众审美需求的层次和水平。

有鉴于此,小说的类型化出版,应重视推动类型小说的创新和发展。一方面,应引导作家在尊重类型文学独特的艺术规律的基础上,注意广泛吸收各种文学质素,通过“类型融合”以及借鉴、吸纳纯文学质素等方式,在“成规”中“花样翻新”,不断提升创作水准。另一方面,应提倡类型化写作有机地渗透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类型小说的社会意义和内容深度。如麦家的“谍战小说”就充分运用文学刻画人物形象、挖掘人物心理的方式,将人物心灵的矛盾、挣扎、战栗与升华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他的小说既充满了波诡云谲的故事魅力,又有着激动人心的理想主义精神和深刻的思想艺术内涵,独特的创作高度不仅让他的《暗算》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也使他的作品赢得了广大读者的由衷喜爱。因此,小说类型化出版应关注雅俗文学之间的相互补充、交相呼应,在图书出版的市场定位和文化定位之间实现辩证的统一,这对于促进类型文学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总之,当代出版业在类型小说受众热情高涨的情况下,应有机结合市场需求,深度思考类型化图书的出版定位,既要体现和把握“类型”创作的独特规律,又要注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雅俗文学的巧妙借鉴,既要满足大众的基本审美需要,又不能盲目迎合当下的“浅阅读”和“浅出版”潮流,在此基础上,引领小说的类型化写作与出版,不断提高类型小说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图书出版作为文化产业的精神内涵、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注释:

[1][法]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M].蒋子华,张萍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28

[2][英]格雷姆·伯顿.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M].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9-72

[3]葛红兵,肖青峰.小说类型理论与批评实践——小说类型学研究论纲[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第2 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22

[5]JohnFeather,HazelWoodbridge.BestsellersintheBritishBookIndustry1998-2005.PublishingResearchQuarterly,2007(23)

[6]刘茂华.媒介化时代的文学镜像[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0:93

[7]王岳川,尚水.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46

[8]陶东风.玄幻文学:时代的犬儒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6-06-21

猜你喜欢

类型化畅销书文学
24小时完成的畅销书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从路况报道看广播“类型化”新闻的要素构成
透过电影《八万里》浅谈西藏电影类型化思考
论“凶宅”买卖纠纷的法律适用——基于类型化方法的运用
畅销书架
畅销书架
我与文学三十年
新都市爱情电影的类型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