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融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2014-02-04程凯媛

中国储运 2014年4期
关键词:实务货运校企

文/程凯媛

校企融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文/程凯媛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言,实训一直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破的重要课题。建立校企融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体系是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实训方法的创新,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可能存在的困难。

报关:国际货运;实训;体系建设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与高等本科院校学生相比,突出的特点是职业化和技术性,学生在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学到更多的企业实务操作技能。为达此目的,高职院校也想出种种办法,如: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请企业专家到学校给学生开设讲座或者授课,建立实训室,购买操作软件模拟实务操作……这些举措虽然能够使学生对企业的技术操作有一个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学生没有实际投入到企业的工作实践中,所学的技能与企业实务仍有一定的距离。

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而言,“实训”一直是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破的一个方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的实训方法是:参观报关及国际货运企业;在实训室进行报关与国际货运相关表单的填制;一些条件好的高职院校购买报关或者国际货运软件进行模拟实务操作等,然而由于报关与国际货运行业的特殊性,各个地区的货物特点不尽相同,操作流程也不完全一致,再加上软件本身自带的案例和货物数据不多,学生较难完全掌握操作流程,根据对已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大部分已毕业学生反映学校所学的报关与国际货运知识与企业操作存在较大差异,到企业后还需要重新学习。

为了解决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学生的实训问题,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学生实训模式,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锦海捷亚国际货运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锦海捷亚实训学院”。该学院从筹建到运作由我院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和苏州锦海捷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全程参与。实训学院成立后,锦海捷亚公司将“对学生进行实训”作为公司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提供人员、场地、设备支持。形成书面文件,相关人员组织落实。锦海捷亚实训学院的建立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实训内容

将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锦海捷亚公司的实务操作相结合,包括货代海运进出口操作、货代空运进出口操作、第三方物流与保税仓储、报关报检业务、海关HS编码归类等,专业的每门核心课程均有相关的实训内容,实训地点设在锦海捷亚公司内部。

二、实训时间

通过与苏州锦海捷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商定相对固定的实训时间,职业技术学院在每个学期的排课安排上空出相应的时间让学生能够到锦海捷亚公司进行企业实训。并且每个学期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按教学计划按年级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使专业的每个班级每位学生都能够到锦海捷亚公司进行实训。

三、实训指导师资

建立锦海捷亚实训学院后,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师和锦海捷亚公司资深操作经理共同完成,锦海捷亚公司的资深操作经理担任锦海捷亚实训学院的实训教师,学生在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相关理论的学习后,由锦海捷亚公司操作经理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业务的实训。

四、实训考核

学生在锦海捷亚实训学院完成规定的实训课时后,由锦海捷亚公司操作经理对学生进行实务操作考核并给出实训成绩。课程成绩由在职业技术学院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在企业实训成绩共同组成。

五、问题与探讨

建立校企融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体系是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实训方法的创新,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困难。

1.实训内容要与课堂所学相匹配 建立校企融合的实训体系需要对现有的核心课程授课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编,使课堂授课内容与企业实训内容相辅相成,为企业实训打好基础。与此同时,还必须补充企业实训不涉及的某些重要内容,这样才能完善学生对整个业务领域的认识和掌握。

在教学内容的编排过程中必须与企业操作经理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按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顺序设计相应的企业实训内容。对企业实训内容要求形成固定的文本形式教案,避免企业操作经理在安排学生实训内容时出现随意性或者超出学生接受能力的业务操作。

2.解决实训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充分利用实训时间 校企融合的实训要求学生按照既定的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训,需要解决学生往返企业和学校之间的交通以及必要的住宿问题。对实训学生购买交通意外保险和工作保险。由实训学院教师(即企业操作经理)对学生进行考勤。明确实训起始时间和地点。报关及货代企业往往有多个操作点,不同的业务在不同的操作地点进行,学生的实训地点根据实训内容不同而不同。因此,在实训开始之前需要制定详细的实训计划。

另外,尽管事先与企业沟通确定了实训时间,但企业业务操作情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实际授课时,企业操作经理可能由于公司业务需要处理,会将学生放在一边而去处理公司业务。因此,企业操作经理需要尽可能安排好业务和时间,确保满足学生实训的要求。如果实在无法安排指导,就需要找企业其他业务员指导学生实训,而不能把学生放在一边不管。

3.实训指导老师培训技能的提高 企业操作经理具有丰富的实务操作经验,但是多数未经过梳理,没有成为系统化的知识。而且由于缺乏授课指导经验,很多情况下,企业操作经理纵然有很多东西可教学生却无从教起,更不知道怎样组织教学。这就需要对企业实训指导人员进行教学方法培训,并且帮助他们整理实训指导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将实训指导教案规范下来。

4.实训考核的客观合理性 学校需要与企业共同制定实训考核内容,做到难度适宜,考核内容的评分公正客观,避免主观性随意考核。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实训指导老师作为学生短期临时指导老师,并不能完全从教师的角度来管理和要求学生。很多情况下,企业实训指导老师都给学生很高的评分以求皆大欢喜。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院校专业教师必须参与到对学生的实训考核工作中来,力求做到实训考核的客观、公正、合理。

六、结语

校企融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实训体系建设并非只对高职院校有利。对接收学生实训的企业也有很大的好处。对校企双方来说是互利共赢的。现对此作如下分析:

1.对接收学生实训的报关与国际货运企业而言:

(1)提升企业的行业知名度 校企融合的实训体系使企业更多地参与到院校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与院校的合作更加密切。学生自进入高职院校开始就接触到这些企业的文化、组织架构和业务操作。使这些企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行业典范。

锦海捷亚实训学院针对完成所有实训并且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锦海捷亚实训证书,该证书将有助于学生毕业后就业求职。这无形中增加了锦海捷亚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使锦海捷亚公司的操作流程成为行业内的业务参考。

(2)规范企业业务操作 目前很多报关及货代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仍然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基础上,很多业务操作没有文本的标准流程。或者即使有流程也没有进行定期更新或者流程制作并不规范。学生到锦海捷亚公司实训从操练基本的流程开始。实训指导老师通过指导学生实训,能发现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并且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可使公司的业务操作流程更加完善和规范。

(3)挑选储备优秀学生 在2~3年的实训期间,锦海捷亚公司人事部可以通过与实训指导老师沟通了解和选拔优秀的适合自己企业的学生,学生毕业后即可留用成为企业正式员工,降低人才招聘及筛选的成本和时间。

(4)培养和提高企业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 锦海捷亚公司的管理团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操作管理经验,但是在演讲培训方面可能没有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训练,通过担任学生实训指导老师,可以培养和提高管理团队的演讲及培训技能,使公司的管理团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自身的客户,增强管理团队的综合能力。

(5)通过“第三只眼”发现企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在锦海捷亚实训学院,每位参加实训的学生在实训结束时被要求对锦海捷亚公司提出一条改进建议。通过来企业学习的“第三只眼”中发现企业的不足,从而帮助公司不断提高,不断改进,向前发展。

2.对高职院校而言:

(1)实现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操作技能与企业实务操作的无缝对接 一些高职院校将学生短期派到企业中实训,企业操作人员由于担心学生做错,而不会将业务交给学生,只是让学生在旁边观看,这样达不到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效果。由于报关及货代企业规模大小的原因,院校不能将所有学生送到企业,只能挑选一些优秀的学生到企业实训。由于实训时间通常是短期的,企业实训指导老师不会认真对待学生实训。还有一些院校将专业老师派到企业,由专业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这与换一个场所讲课没有什么差异,学生还是听的多,动手少。而校企融合的实训体系建设突破了以往只停留在表面上的企业实训,使学生真正意义上进入企业,融入到企业的实际业务操作中。

(2)提高专业教师的实务技能 通过参与学生实训,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能够及时了解报关及货代企业一线的实际业务操作,调整和改进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同时,专业教师可以参与企业的横向项目,与企业共成长。

(3)收集专业实务案例和第一手操作资料 案例教学相对于理论讲授等方式是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但是企业案例的收集和编写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一个好的企业案例需要专业教师在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去收集整理,而校企融合的实训体系建设使专业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企业充分沟通,在实训的过程中就可以收集企业案例的一手资料,为教学和科研准备素材。

(4)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事实上,通过校企融合的实训体系建设,学生在企业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技能,也包括与企业同事的沟通技能,团队合作意识,事务的协调能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等。学生的“软实力”和“软技能”无形当中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相对于未踏出校门或极少踏出校门的学生,毕业后更能够适应企业,职业生涯规划更明确,为人处世更客观,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就业竞争力更强。

校企融合的报关与国际货运实训体系建设是对现有实训模式的一种突破。它进一步密切了院校与企业的关系,在增加学生实务操作技能的同时使院校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掌握了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和信息,实现院校与企业互利共赢和共同成长。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中央财政支持报关与国际货运重点专业建设项目下研究课题〕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实务货运校企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货运之“云”
ODI实务
FDI实务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