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2014-02-03游进
游 进
(四川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66)
“完美主义”是指凡事都要追求很高的目标,不原谅自己的“过失”,以做事情的成败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的人格特征,并在社交情境中公开向他人展示自己完美无缺形象的过程[1].研究表明完美主义既可能给人带来行为的动力和成功感,也可能使人的行为产生非适应的改变从而产生挫折感[2].积极的、适应性的完美主义是值得倡导的,而消极的、非适应性的完美主义则可能使我们反而背离成功的目标并因此使人感受到不幸福.
体育运动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最大限度地追求成功,体育运动本身就要求人具有一种完美主义倾向.有研究指出,过分的完美主义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呈负相关,如H. K. Hall等[3]通过研究发现,过度追求完美的一些优秀运动员,由于对自己的运动成绩太苛求以及过度的、经常的自我批评倾向,这反而使他们很难从自己的运动成绩上获得满足感与成功感,这些运动员通常会体验到过高的压力,而太大的压力以及由此产生的焦虑又会成为导致运动能力降低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即完美主义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呈正相关,如L. Hardy等[1]指出,完美主义是运动员的一种重要人格特质,很多时候也是积极的人格特质.许多优秀的世界级运动员都把他们自己看作是完美主义者.也正是完美主义,使得运动员不断地与自己可能的退缩行为战斗,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人类的极限,创造各个项目新的世界纪录.D. Gould等[2]的研究中也揭示了完美主义是奥运冠军身上的一种人格特质.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虽然与专业运动员有差异,但经常参与运动训练,这就可能使他们的完美主义人格特征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相比较有显著的差异吗?本研究拟在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上的差异,认识体育运动与完美主义人格的关系,旨在为更好的指导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学习训练以及今后的学校教育中如何通过体育锻炼去促进学生积极人格特征的发展提供思路.
1 研究方法
1.1测试样本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华大学3所大学共计650名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639份,有效率98.3%,其中体育专业学生297人,非体育专业学生342人;男生294人,女生345人;大一171人、大二267人、大三201人.由于大四的学生大部分在校外实习,故只选取了大一至大三的学生作为被试.
1.2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杨丽等[4]根据中国大学生情况修订的“近乎完美量表中文修订版”(APS-R)对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进行测试.该量表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系数,整体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3,各维度内部的一致性信度0.669~0.849,折半信度0.661~0.834,7周后同一样本的重测信度较高.共包含差异、高标准、秩序3个维度.其中“高标准”和“秩序”2个维度用于描述适应性和积极的完美主义特征,“差异”维度表示非适应性完美主义的特征.采用李克特7点计分法.
1.3问卷施测过程以班级为单位对被试进行集体施测,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控制情境,要求被试者仔细阅读指导语,然后按指导语的要求完成整个问卷.
1.4统计分析对收回的问卷进行统一审核,按预先设计进行编码、录入.全部数据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主要统计内容涉及数据分析和组间数据的差异显著性检验等.
2 结果
2.1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和总均分上的高分和低分人数情况APS-R采用7点记分法,6分和6分以上属于完美主义人格特征明显的高分段,2分及2分以下属该人格特征弱的低分段.由表1可以看出,大部分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均分的得分情况都处于中等水平.
表 1 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高分和低分人数及百分比情况
2.2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差异由表2可以看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003,P<0.01),具体表现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得分;在高标准、差异维度及总均分上,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得分均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但是差异未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
表 2 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差异分析
注:a)P<0.05,b)P<0.01,c)P<0.001.(下同)
2.3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性别差异
表 3 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差异分析
2.3.1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差异 由表3可以看出,男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310,P<0.01),具体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在其它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2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差异 由表4可以看出,男女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 4 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差异分析
2.3.3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差异 由表5可以看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67,P<0.05),具体表现为体育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它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 5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差异分析
表 6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差异分析
2.3.4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差异 由表6可以看出,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且由表3、6可以看出:在高标准维度上的得分,体育男生>非体育男生>非体育女生>体育女生;在秩序维度上的得分,体育男生>体育女生>非体育男生>非体育女生;在差异维度上体育女生>非体育女生>非体育男生>体育男生;在总均分上,体育女生与非体育男生>体育男生>非体育女生.
2.4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年级差异
2.4.1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年级差异 由表7可以看出,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差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624,P<0.05),事后检验后发现,具体表现为大二的得分低于大三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它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 7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年级差异分析
表 8 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年级差异分析
2.4.2非体育专业男女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年级差异 由表8可以看出,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6.812,P<0.01),事后检验后发现,具体表现为大三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二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它两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2.5同年级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3个维度与总均分上的差异由表9可以看出,除大二年级的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142,P<0.05),具体表现为体育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它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一和大三的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 9 同年级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上的差异分析
3 讨论
3.1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总体得分情况上的差异分析从统计分析的总体结果看:体育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总体特征方面并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完美主义的人格特质上这两类群体是相近的,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性.这也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不是什么人格特征上的“另类”.从人格的整体“优秀”程度上看,他们与其它大学生群体并没有显著的不同,这一结论也被陈玉霞等[5]在别的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中证实.
3.2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的差异分析在APS-R测试的3个维度中体育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这两个独立样本在差异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这两类学生在追求目标的高度,以及在目标追求过程中体验到的理想与现实的差异是接近的(这种差异是导致心理冲突和主观不幸福的重要原因).这提示我们: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完美主义的“非适应性”方面以及由这种非适应导致心理健康问题方面是没有显著差异的(但这不能反过来说这两类大学生在心理健康程度上是没有差异的).事实上,文献[6-7]的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整体上要略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不排除其它一些因素的差异会导致他们之间在心理健康程度上表现出差异.在高标准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不论体育专业大学生还是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成功动机的大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同时,统计分析表明,虽然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APS-R测试中整体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秩序维度上表现出了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即体育专业学生在秩序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秩序是完美主义的适应性特征,秩序维度得分较高说明做事讲求条理,看重程序和有组织的工作.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这个更具有积极意义的完美主义特质上得分高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这表明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的适应性特征方面表现出了更好的品质.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秩序这个积极的完美主义人格特征方面表现的更好,可能是因为体育活动的参与及体育运动经验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很多人印象中,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似乎具有完美主义的积极特征,尤其是代表追求与上进的特征方面更要优于体育专业大学生.人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认识呢?主要原因是人们太关注完美主义人格特征在学习领域中的表现,尤其是在考试分数方面的表现.由此,人们自然觉得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特征上的表现优于体育专业大学生.事实上,学习领域是多方面的,体育专业学生学习除了传统的知识学习之外还有操作与身体技能方面的学习.如果超越传统的知识观,从“大学习观”来看待两类大学生的完美主义人格特征表现,那么体育专业大学生由于经常从事竞技性极强的活动而塑造了更优良的完美主义人格特质,并不应该为此感到奇怪.这也说明平常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特有看法和偏见是没有多少道理的.其实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就把运动与控制身体技能的本领也看成是一种智慧,他指出:运动员的运动与控制身体能力特别强[8],这是他们智慧的独特表现.这种突出的能力优势必然会在他们的完美主义人格特征上有所反映.总之,如果我们推崇的“智慧”就是认知性的,考试分数式的,那就会认为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似乎有更好的完美主义特征.相反,如果认为智慧无非就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多方面的综合的本领,这种本领除了传统的认知学习外还包括运动、操作、人际关系协调、美术创作、音乐欣赏等,就会对智慧有一种全新的认识,就会把完美主义与智慧的其它因素相关联,当然包含体育运动.
3.3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征在性别上的差异男女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3.310,P<0.01),具体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在其它两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体育专业的男生比体育专业的女生具有更强的成功动机.这可能与社会大环境对男生的要求高于对女生的要求有关.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267,P<0.05),具体表现为体育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它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体育运动更强调规则意识,更注重程序公平有关.
3.4体育和非体育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征在年级上的差异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差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3.624,P<0.05),事后检验发现,具体表现为大二的得分低于大三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它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秩序是完美主义的适应性特征,秩序维度得分较高说明做事讲求条理,看重程序和有组织的工作.表明了随着年级的增长,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组织和协调性特征越来越强,这可以看成是长期体育锻炼在提升积极人格特征方面的作用.
不同年级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高标准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6.812,P<0.01),事后检验发现,大三的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二的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它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大三的学生更加注重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未来的就业,大三的学生相较大一、大二的时候较为忽视对文化课的成绩要求有关.
3.5相同年级体育和非体育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征上的差异除大二年级的不同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的秩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2.142,P<0.05),具体表现为体育高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其它2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大一和大三的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完美主义量表各个维度及总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与体育专业的学生自进校后就不断的进行体育项目的锻炼,到大二的时候已经开始建立了本专业清晰的专业秩序意识有关,而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大一、大二的时候多以公共课为主,大三专业课才多起来,慢慢的也开始建立起了自己清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在秩序维度上在大二的时候体育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到大三的时候这种差异又随着非体育专业秩序性的提高而消失了.
4 建议
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比较研究,看出这2个群体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的整体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完美主义的秩序性维度上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有更好的表现.也许他们的完美主义行为优点表现在了我国的主流文化还缺乏兴趣的领域,这就使得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优点.研究提示: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完美主义人格品质的总体特征上是相近的,在整体上都没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如果硬要说出点差异的话,那么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由于经常的、更接近于专业行为的体育活动反而显示出了他们在完美主义人格的某些积极品质上有更好的表现.对体育,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看法是否可以更客观一些呢?
在学校教育中应高度重视体育活动对学生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的促进作用.过去只重视体育对促进身体健康的作用,忽视了它对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优良性格形成的积极作用,这样也就忽视了体育丰富的教育内涵,体育成了没有精神内涵的“赤裸裸”的身体动作.忘记了身体的运动其实是心灵的活动,任何一种体育锻炼都是完整的“人”的活动,都是肢体、精神、情感、意志、认知和人的追求的整合,在体育方面的提高一定是一个“人”的发展与进步.
从一种完整的教育来看,不仅应重视体育发展体能,锻炼身体的功能,还应发掘体育锻炼的育人功能和发展功能.在体育运动中,学生会学到很多平时无法学到的东西,他们会体验到什么是竞争,什么是对抗,什么是团队合作,什么是规则意识,如何去化解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运动训练中,学生会感到疲惫、焦虑、沮丧,甚至挫折与愤怒,如何去调节情绪,积极控制自我,这些学习要素对于他们的人格发展会起到重要影响.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知道,面对失败该怎么做,成功了该有什么样的姿态,以及如何与人相处.人都是渴望成功和胜利的,他们通过运动也会知道,胜利从来不会是奇迹,胜利只会诞生于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意志中,这些宝贵的经验是平时很难体验的,而用身体去感受很多时候会比只在书本上感受深切得多,这是一种心理学上称的“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应该说体验式学习是体育锻炼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同课堂中接受式的、以认知为主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它可以大大地弥补以语言文字为主的认知学习的不足,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全面、更丰富.
通过对体育运动与完美主义人格关系的研究,可以看到:体育活动中表现的竞争、顽强拼博、坚忍不拔、兴奋激越、忍受疼痛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塑造健康人格的过程,这是一种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活动过程.通过体育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规则意识、公平意识,对他人的尊重等品质,这些都能促进他们积极完美主义人格特征的发展.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1] Hardy L, Jones G, Gould D. Understanding Psychological Preparation for Sport: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lite Performers[M].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96.
[2] Gould D, Dieffenbach K, Moffett A.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development in Olympic champions[J]. J Appl Sport Psy,2002,14(3):172-204.
[3] Hall H K, Kerr A W, Matthews J. Precompetitive anxiety in sport: the contribution of achievement goalsand perfectionism[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1998,20(2):194-217.
[4] 杨丽,梁宝勇,张秀阁,等. 近乎完美量表修订版APS-R的中文修订版[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5(2):139-144.
[5] 陈玉霞,陈杰.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差异[J]. 体育学刊,2002,9(2):99-101.
[6] 许小东,张玉田. 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J]. 四川体育科学,2001(2):26-29.
[7] 杨占明. 某师范学院体育与其他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7):573-574.
[8] Coon D. 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M]. 郑钢,译.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42.
[9] Hewitt P, Flett G, Sherry S, et al. The interpersonal expression of perfection: perfectionistic self-presentation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J]. J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3,84(2):1303-1325.
[10] Stoll O, Lau A, Stoeber J. Perfectionism and performance in a new basketball training task: does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enhance or undermine performance?[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8,9(5):620-629.
[11] Stoeber J, Stoll O, Pescheck E, et al. Perfectionism and achievement goals in athletes: relations with approach and avoidance orientations in mastery and performance goals[J].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8,9(2):102-121.
[12] Stoeber J, Becker C. Perfectionism, achievement motives, and attribution of success and failure in female soccer players[J]. Inter J Psychology,2008,43(6):980-987.
[13] Stoeber J, Stoeber F S. Domains of perfectionism: prevalenc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perfectionism, gender, age and satisfaction with lif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9,46(4):530-535.
[14] Koivula N, Hassmen P, Fallby J. Self-esteem and perfectionism in elite athletes: effects on competitive anxiety and self-confidenc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2,32(5):865-875.
[15] 陶琼霞. 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社交焦虑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410-411.
[16] 李建伟,余鹏. 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生命智慧关系的研究[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3):78-80.
[17] 张斌,谢静涛,蔡太生. 不同完美主义类型大学生的心理特征[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3,27(11):72-76.
[18] 张婷婷,门陆. 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研究综述[J]. 社会心理科学,2013,28(7):31-36.
[19] 金梓. 体育院校大学生完美主义心理与成绩之间的关系[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2,28(4):81-85.
[20] 訾非,周旭. 中文Frost多维度完美主义问卷的信效度检验[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6):560-563.
[21] 马珺. 完美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1,41(17):3493-3496.
[22] 宋广文,李建伟,王淑娟. 中国运动员多维完美主义量表的初步编制[J]. 中国体育科技,2008,44(4):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