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干好一三五提前治五水”

2014-02-03高稔荣连哲刘伟

浙江经济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五水共治丽水全市

高稔荣连哲刘伟

“干好一三五提前治五水”

高稔荣连哲刘伟

去年以来,丽水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治水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治水为突破口,保护和治理并重,坚定不移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秀山丽水可用、可赏、可游、可泡、可饮的“五可”水养福地,为“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全速行动抓出新成效

坚持保治结合,科学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丽水市高度重视“五水共治”工作,成立了以王永康书记和黄志平市长为组长的“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并从丽水环境质量总体上较好的实际出发,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战略为统领,以“控建并举、保治结合”为方针,以打造可用、可赏、可游、可泡、可饮的“五可”水养人居环境为目标,制定“五水共治”实施意见以及“河长制”实施方案,建立起以河长制为核心推进体系,以项目建设、专项整治和舆论宣传为支撑的工作运行机制。目前,市域内十大水系流域由市委、市政府12位领导担任河长,王永康书记和黄志平市长分别担任治理难度最大的内河丽阳坑和好溪堰水系的河长。全市齐抓共管的大治水氛围已初步形成,“五水共治”组织机构全面建立,市、县、乡(镇、街道)、村四级“河长制”实现全覆盖,全市9个县(市、区)建立了“五水共治”工作作战指挥室,挂出了“一表六图”,每条责任河道落实“一河、一策”,建立了“四个一”工作制度。

实行铁拳整治,有序推进高能耗重污染行业提升工程。深入实施合成革产业水性生态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现已建成水性树脂合成革生产线15条、在建6条。积极推进合成革废水氨氮提标治理,促进稳定达标排放,已有14家合成革企业通过验收。实施丽水市电镀行业整治提升工程,已验收14家、关停22家,19家整合成10家新企业。积极开展全市制革、造纸、印染、化工四大行业整治工作,累计关停淘汰企业16家、完成整改验收7家。环保、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重拳整治涉污违法犯罪行为,今年以来共化解水污染引起的各类矛盾纠纷95起,刑事拘留17人,行政拘留3人,先后破获一批涉污犯罪案件。

攻克治水难点,全面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编制了《2014-2018年“五水共治”重点建设项目库》,计划安排“五水共治”项目共429个,总投资468.32亿元,其中治污水项目164个,总投资148.39亿元;防洪水项目122个,总投资140.5亿元;排涝水项目43个,总投资58.43亿元;保供水项目70个,总投资97.32亿元;抓节水项目20个,总投资18.47亿元;其他项目10个,总投资5.2亿元,2014年建设项目5个,计划投资1.94亿元。去年以来,全市一大批涉水工程项目推进明显加快,市区务岭根垃圾填埋场渗漏液提标改造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市区污泥集中处置设施点火烘炉。市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工程已经完成了大洋路管网改造工程,正在抓好污水支线管网建设;结合老小区改造,实施污水支管到户工程,3-5年内将逐步完善老小区污水管网。内河改造、重点截污区块改造提升工程正有序推进中。

“干好一三五,提前治五水”

丽水市结合实际确定的“五水共治”的总体目标是:“干好一三五,提前治五水”,每个时段都比省定目标提前两年完成。

“一”是指要用一年的时间,到2014年底,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5月底前消灭垃圾河,年底前消灭黑臭河,各主要城镇内河整体水质明显提升,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市区内河丽阳坑和好溪堰水系水质明显改善,“看不到垃圾、闻不到臭味”;丽水经济开发区龙石溪整治和合成革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提高到70%,农户受益率提高到35%;市区和全市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三”是指要用三年的时间,到2016年底,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市区和全市水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力争实现城镇截污纳管和农村污水处理基本覆盖,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基本覆盖。市区和丽水经济开发区及全市各主要城镇内河水质得到根本性改善,做到“水清、岸绿、景美”。合成革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五”是指要用五年的时间,到2018年底,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建成可用、可赏、可游、可泡、可饮的“五可”水养福地和“魅丽水乡”。

着力做好“四马”文章

“一马当先”,坚持治污先行,确保水环境质量持续全省领先。一是率先在全省消灭垃圾河、黑臭河。清理黑臭河、垃圾河是今年“五水共治”的重点,下步将在目前基本完成清理任务的基础上,重点抓好长效机制的建设。二是全面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启动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提升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建设配套收集管网120公里以上,启动建设缙云县新建镇等10个建制镇的污水厂,2015年全面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三是力争2016年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基本覆盖。因村制宜,科学地选择治理模式和工艺梯度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立健全长效运行管理机制。到2016年底前,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0%,受益农户达38.19万户,农户受益率70%以上。推广“户集-村收-乡镇中转-县处理”的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四是有效防控农业面源污染。重点对全市320家中等规模养殖场污染综合整治和26家较大的生猪规模场进行标准化提升改造。到2016年,全市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和达标排放,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265万亩次,推广商品有机肥4.75万吨,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比2013年减少10%,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普及率达到80%以上。

“四马并进”,坚持统筹协调,联动推进其它“四水”治理工作。一是防洪水。全面推进独流入海瓯江治理工程,开工建设21公里,完成建设12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55公里;加快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8座水库和195座山塘除险加固。到2016年,丽水中心城区、县级城区达到防御20-50年一遇洪水标准。二是排涝水。2014年完成好溪堰水系整治一阶段工程,推进松古平原、碧湖平原和壶镇平原三大平原的排涝项目。编制实施城市排水(雨水)防洪综合规划,重点抓好括苍路-丽阳街路口等3个区域的改造,全面解决市区道路积水问题。三是保供水。加快开工市区黄村水库和玉溪水库输水管网互通工程,加快推进青田水利枢纽、好溪水利枢纽潜明水库、松阳黄南水库等重大水源保障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城市供水管网配套建设,确保供水安全,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100%。到2016年底,全面完成市区和各县市备用水源建设,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四是抓节水。积极推进中水回用、雨水、污水处理循环使用。逐步实行居民阶梯水价。深入推进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广微喷滴灌技术,完成农田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农田喷微灌面积2.65万亩。到2015年底,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58立方米/万元以内,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

“励兵秣马”,坚持水气并治,深入推进污染治理。坚持“技术创新、园区集中、关停取缔”三措并举,切实解决不锈钢等行业酸雾污染问题。丽水经济开发区集中供热项目尽快投入运行,热网覆盖范围内同步淘汰燃煤锅炉,大力推进青田、遂昌、松阳等地的“煤改气”工作,有效控制“恶臭”环境影响,2015年显著削减恶臭环境影响,2017年基本消除恶臭环境影响。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控制,加快机动车环保检测线建设,加快“黄标车”和低速载货车淘汰进程;加快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通过治理,2017年PM2.5浓度比2012年下降15%,有机废气排放量减少20%以上。

“快马加鞭”,坚持改革创新,加快建立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一是创新考核管理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层层分级分工负责,把责任落实到项目、到岗、到人。把“五水共治”与财政转移支付、用地指标、“以奖代补”资金和干部实绩考评相挂钩,并作为领导干部述职和班子民主生活会的必讲内容。二是创新差异化资源配置机制。加快建立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森林碳汇有偿使用与交易机制。推行企业差异化资源配置政策,分类实行产业政策限制和用水费用调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建立“一企一证一卡”的企业排污总量控制新模式,加强环境资源配置量化管理。对工业企业执行差别化政策,建立产业政策、电力、土地等要素分配挂钩的联动机制,倒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四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原则,多元化筹集资金。2014年全市“三公”经费压缩30%,全部用于“五水共治”。整合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涉水涉农等专项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资金的支持。鼓励民间资金投入,通过项目开发、优惠政策等,吸引和引导归商、归侨和金融机构乡等投入“五水共治”;发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机关干部,鼓励企业、市民积极参与治水捐款。

作者单位:丽水市“五水共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猜你喜欢

五水共治丽水全市
丽水发现新物种
浙江丽水邮储扶贫助古村美丽蝶变
发挥媒体作用 助力“五水共治”——《绍兴日报》推进河长制报道的实践探索
浙江丽水:打好劣V类水剿灭战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9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2016年1—11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浙江省“五水共治”中“抓节水”的重要性及开展路径探析
嘉兴市“五水共治”的金融支持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