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戒急于求成的心态

2014-02-03刘亭

浙江经济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心态考核

刘亭

经济不是单纯的客观事物。经济因为有人的参与,很大一部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因此经济工作要讲求好的心态。其实,回想起来,我们国家在很多时候经济工作出了问题,都与当时人们的心态失衡有很大的关系。失衡既有胆小怕事、畏葸不前的,也有自不量力、急于求成的。但总的来看,“中国特色”的心态失衡,大抵都是后者,几乎全是大跃进式的高估冒算、急躁冒进。

急于求成最大的表现,就是许多地方表现出来的GDP增速偏好。总想一口吃成一个胖子、一锹挖出一堆金子。“翻两番”最早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但即便20世纪整个80年代加上90年代总共20年,最后也不过是实现人均GDP 800美金而已。这种计算和谋划,言简意赅,易记好懂,还真是一种创意。另外,数据比较符合实际,留有充分余地,还是相当谨慎客观的。但后来东施效颦的结果,慢慢就变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无论基数多大、外部条件如何,自己的资源环境和人力资本的支撑怎样,似乎在定目标上不讲到“翻番”就“没劲”;或者就像喝白开水,没味!于是,生搬硬套的口号来了,层层加码的指标也来了。然后,整个经济工作被这种口号和指标所“绑架”,高歌猛进,欲罢不能。

急于求成其次的表现,就是不太愿意正视发展中的问题、前行中的困难,有那么点讳疾忌医、自欺欺人的意思。其实,以中国高度稀缺的人均资源占有情况,“世界工厂”的桂冠,早就成了我们的“不能承受之重”。但为了那个什么什么产能的“世界第一”,我们还是要“瘦驴拉硬屎——死扛”。直到有一天发现需求的泡沫,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来袭被戳破,面对一大堆过剩的产能,真是欲哭无泪,没地方买后悔药去!发展经济本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种图虚名、招实祸的做法,实在是“二得很”。

急于求成再有的表现,就是运动式推动经济的工作方法。各地的资源禀赋不同,人文历史不同,其实是很难用一个模子去套的。但是,我们的权力总是要体现出对于经济发展的主宰力,于是不停地作出对于各地统一适用的工作部署和安排。这还不算,然后再配套以一系列的授牌戴帽、考核评比、表彰奖励,结果你想“偷懒耍滑”也不行。这其间造成的损失浪费不论,单是扼杀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一条,就是造成千城一面的建设、齐头并进的产业,形形色色“大而全”和“小而全”积弊的一大源头!

急于求成的表现还有很多,譬如城市化进程中人为拔高的城市化率,城市建设中蜂拥而上的贪大求洋,新农村建设中整齐划一的新村建设,开发区和园区建设中屡禁不止的盲目扩张,项目招商中愈演愈烈的优惠攀比,统计数据中见怪不怪的虚报瞒报,横向比较中你高我低的争先进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急于求成的表现,究其根本,其实是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在作怪,是不愿意坚持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当年的大跃进,包括粮食“放卫星”、钢铁“超英赶美”,确实是太不靠谱了,现在想起来简直是匪夷所思。但作为当时的过来人,的确都是亲身经历过的场景,并非瞎掰和杜撰。所以,不要以为类似的错误,我们就一定不会重犯,我们是有这方面“基因”的,不要小看了“遗传”的力量。

克服和去除这种心态失衡,首先当然是要淡化官员过强的功利心。中央已经一再申明不以GDP论短长,这还需要真正体现在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谁的心里都有一杆秤,有些话其实是不用多说的。其次是重振党内的实事求是之风。对于那些有哗众取宠之心、无实事求是之意的言行,党内要进行开诚布公的批评。尤其是对说假话的人,不能让他们总是得到便宜。再次是去除过多的政治动员和行政命令,不要造成对干部不必要的心理压力。要破除对考核的“迷信”,过多过滥的考核,不但分散干部抓工作的注意力,其实还导致了大面积的造假盛行。最后,还要按照全深改《决定》的要求,推行政府自身的改革。经济建设型的政府,要尽快向公共服务型的政府转型。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之上,政府仅对那些市场不足和失灵的领域,进行必要的干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心态考核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内部考核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实事求是”定乾坤
做谦逊的人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